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资源整合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展开逻辑如下,首先,对马克思主义资源配置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进行梳理,并对资源与资源整合模式相关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抽象并概括出资源整合模式的类型,进而分析不同资源整合模式具有的典型特征与运行机理。而后,通过探讨资源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资源配置效率,厘清我国区域资源整合中的成绩与问题。然后,对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总结我国区域资源整合模式选择的内隐偏好与误区。最后,本书对国内外典型的区域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整合模式的战略与对策。总体上讲,本书的研究思路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的。
|
關於作者: |
姜威,男,1977年5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法学博士,副教授,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任职于东北电力大学。近年来,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等研究方向,在《学习与探索》、《现代日本经济》、《青海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理论述评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资源配置理论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
第二章 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及中国资源配置效率解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释义解读
一、资源
二、资源整合模式
三、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 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类型
一、自然资源主导型与社会资源主导型
二、直线型与循环型
三、开放型与封闭型
四、政策试验型与知识驱动型
第三节 资源整合模式形成的机理
一、权力取向与政府规制
二、资源制约与市场牵引
三、结构惯性与路径依赖
四、价值观念与文化传承
第四节 资源整合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掠夺性资源整合与区域经济起飞
二、培育性资源整合与区域经济持续繁荣
三、刚性化资源整合与区域经济成长风险
四、多维度资源整合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第五节 中国区域资源配置效率
一、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潜在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资源整合模式抉择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珠江三角洲的率先突破
二、长江三角洲的异军突起
三、环渤海区域的借势发力
四、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开发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一、经济发展质量和代价
二、区域差距与产业同构
三、产业集中度及协作力
四、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
第三节 中国资源整合模式选择的内隐偏好
一、以增长速度为优先考虑
二、以短期利益为抉择导向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标
四、以行政权力为调控手段
第四节 中国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的选择误区
一、重视产出总量而忽视付出代价
二、乐于传承先例而惰于调整创新
三、自然资源利用多于社会资源开发
四、现实资源供给优于制度环境建设
第四章 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的实证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的典型案例
一、上海:高效整合的样板
二、佛山:区划改革先行者
三、介休:煤炭经济小循环
四、乌海:工业重型化代表
第二节 国外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的经验借鉴
一、底特律:关键资源失控
二、北九州:资源循环典范
三、鲁尔区:创新实现转型
第三节 资源整合模式的区域经济效应及启示
一、资源均衡配置有助持续繁荣
二、行政樊篱打破利于要素流动
三、资源比较优势伴生资源诅咒
四、关键资源效率决定经济成效
五、行为惯性影响资源循环利用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模式的建构路径
第一节 突破传统资源整合模式的限制
一、打破单极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统筹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配置
三、提升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第二节 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整合区域资源
一、颠覆传统的资源线性利用模式
二、利用国家强制力推动产业环保化
三、构建促进环境产业化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运用政策杠杆引导并调控资源整合
一、依据产业边界规划行政辖区调整
二、重构政绩标准以引导资源合理开发
三、优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分享机制
第四节 注重资源配置的外部性与环境承载
一、通过政府规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
二、制定环境代际外部性的考量标准
三、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发展区域经济
主要参考文献
名目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