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中医学圆运动

書城自編碼: 22479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彭子益,李可,孙其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172056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05/55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4.6
《杏林碎金录.30年皮外科秘典真传..华夏中医论坛丛书 第三辑》
+

HK$ 77.5
《李可六经辨证学》
+

HK$ 83.2
《医门课徒录:一名基层老中医的50年临证手记》
+

HK$ 108.2
《李可经方基础有效量》
+

HK$ 105.6
《李可医论专辑》
+

HK$ 92.8
《李可医案处方集(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
內容簡介:
彭子益是20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重新编排其辨证体系。其编写《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原则:对于彭子益原著重复的地方,一个字都不能多:不重复的;地方,一个字也不能少。 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高于原著。读者只要纵观《古中医学圆运动》的目录,一种全新的“彭子益辨证思维体景”就会尽收眼底。其核心是凡病皆本气致病、脾与肾为人生两本。集《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于一身,走出一条古中医学发展的道路。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古中医学教学参考资料。
目錄
1 原理篇
1.1 导言
1.2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1.3 阴阳
1.4 五行
1.5 五行相生相克
1.6 六气
1.7 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
1.8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
1.9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1.10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1.11 五脏所主的认识
1.12 气血的认识
1.13 荣卫的认识
1.14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1.15 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
1.16 河图
1.17 杂症辨证要诀
1.18 结论
2 古方上篇
2.1 导言
2.2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2.3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4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5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6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2.7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8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9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0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1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2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3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2.14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5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6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7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18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3 古方中篇
3.1 导言
3.2 炙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3.3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3.4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5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6 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3.7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8 黄芪五物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9 大黄虫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3.10 大黄牡丹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11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
3.12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13 甘麦大枣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14 温经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 古方下篇
4.1 导言
4.2 理中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4.3 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4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5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6 肾气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4.7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8 炙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9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0 酸枣仁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1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2 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4.13 生姜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4 黄芪五物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5 大黄虫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4.16 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推论的意义
4.17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8 甘麦大枣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19 温经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20 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21 大承气核桃承气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4.22 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4.23 再推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意义
4.24 再推论承气汤四逆汤的意义
5 伤寒论方解篇
5.1 导言
5.2 上篇
5.3 中篇
5.4 下篇
5.5 类伤寒篇
6 金匮方解篇
6.1 导言
6.2 外感痉病
6.3 外感湿病
6.4 外感暍病
6.5 外感百合病狐惑阴阳毒
6.6 外感狐惑病
6.7 外感阴阳毒
6.8 外感疟病
6.9 外感历节
6.10 内伤血痹虚劳
6.11 内伤痈肺痿上气
6.12 内伤奔豚
6.13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6.14 内伤腹满
6.15 内伤寒疝
6.16 内伤宿食
6.17 内伤痰饮咳嗽
6.18 内伤消渴
6.19 内伤小便不利
6.20 内伤水气
6.21 内伤黄疸
6.22 内伤惊悸
6.23 内伤吐衄下血瘀血
6.24 内伤呕吐哕下利
6.25 内伤下利
6.26 外科疮痈肠痈浸淫疮
6.27 内伤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
6.28 妇人妊娠产后病及杂病
7 伤寒理路篇
7.1 要旨
7.2 《伤寒论》药性简释
7.3 方名次序
7.4 六经提纲
7.5 《伤寒论》歌括
8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
8.1 序
8.2 读法总纲
8.3 上篇
8.4 中篇
8.5 下篇
8.6 传经篇
8.7 疑难篇
8.8 类伤寒病篇
8.9 读法总结
9 金匮药性脉法医案
9.1 序
9.2 金匮读法
9.3 药性读法
9.4 脉法读法
9.5 医案读法
9.6 女科读法
9.7 外科读法
10 脉法篇
10.1 导言
10.2 枯润二脉
10.3 微弱二脉
10.4 虚实二脉
10.5 松紧二脉
10.6 滑涩二脉
10.7 弦缓二脉
10.8 濡细二脉
10.9 大小二脉
10.10 芤革软硬四脉
10.11 浮沉迟数四脉
10.12 结促动代四脉
10.13 洪伏二脉
10.14 躁驶二脉
10.15 平人脉
10.16 真脏脉
10.17 指法与脉位
10.18 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10.19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开脉时决断
10.20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10.21 脉的原理
11 舌苔篇
11.1 平人舌苔
11.2 舌的部位
11.3 伤寒舌苔
11.4 温病舌苔
11.5 内伤的舌苔
11.6 虫病舌苔
11.7 阴虚舌苔
12 药性提纲篇
12.1 初学用药的提纲
12.2 中气药
12.3 脾胃土气药
12.4 肺与大肠金气药
12.5 肝胆木气药
12.6 肾家水火二气药
12.7 君火相火药
12.8 外感荣卫药
12.9 常用药中特别注意药
13 汤头改错篇
13.1 补益之剂
13.2 发表之剂
13.3 攻里之剂
13.4 涌吐之剂
13.5 和解之剂
13.6 表里之剂
13.7 消补之剂
13.8 理气之剂
13.9 理血之剂
13.10 祛风之剂
13.11 祛寒之剂
13.12 祛暑之剂
13.13 利湿之剂
13.14 润燥之剂
13.15 泻火之剂
13.16 除痰之剂
13.17 收涩之剂
13.18 杀虫之剂
13.19 痈疡之剂
13.20 经产之剂
14 温病本气篇
14.1 导言
14.2 温病的意义
14.3 病在荣卫
14.4 病在气分
14.5 病在肠胃
14.6 病在血分
14.7 两感温病
14.8 冬温
14.9 鼠疫
14.10 湿温
14.11 温病的坏病
14.12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14.13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14.14 温病脉是虚象
14.15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14.16 温病出疹之关系
14.17 温病汗下之过
14.18 温病与燥病之分别
14.19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14.20 《内经》经文读法
14.21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14.22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学法
14.23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15 儿病本气篇
15.1 导言
15.2 发热
15.3 大小便病
15.4 腹痛
15.5 咳嗽
15.6 风病
15.7 面红身痒
15.8 耳流脓
15.9 目病
15.10 倦怠
15.11 颓疝
15.12 疳病
15.13 虫病
15.14 喉痛
15.15 外感
15.16 猩红热
15.17 大头温
15.18 暑病
15.19 疹病
15.20 痘病
15.21 痄腮
15.22 内热与内虚
15.23 阴虚
15.24 实证
15.25 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
15.26 感寒停食外治法
15.27 危证
15.28 脉法
15.29 看指纹法
16 时气本气篇
16.1 导言
16.2 暑病
16.3 霍乱
16.4 水泻
16.5 痢疾
16.6 疟疾
16.7 喉痛
16.8 感冒
16.9 燥气病
16.10 痧证
16.11 湿热病
17 医案
17.1 乌梅白糖汤15案
17.2 理中汤7案
17.3 麦门冬汤1案
17.4 小建中汤1案
17.5 肾气丸3案
17.6 大黄泻心汤1案
17.7 茯苓杏仁甘草汤2案
17.8 酸枣仁汤1案
17.9 生姜泻心汤1案
17.10 黄芪五物汤1案
17.11 大黄虫丸1案
17.12 大黄牡丹皮汤1案
17.13 葶苈大枣泻肺汤1案
17.14 甘麦大枣汤2案
17.15 承气汤四逆汤1案
17.16 脉诊决断5案
18 生命宇宙篇
18.1 导言
18.2 古中医学入门的指导
18.3 孔子的学说
18.4 周秦诸子的学说
18.5 《内经》的学说
18.6 现代科学的证明
18.7 医学大概的意义
18.8 王养林书后跋
18.9 汪英时书后跋
18.10 王详瑞跋
19 后记:李可与《圆运动》
19.1 李可研究彭子古中医学的思路
19.2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临床运用
19.3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继承创新
19.4 笔者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心得
內容試閱
我是2007年接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由于李可作序、主校,其又称为“第五经典”,这都促使我必须读下去。但读后,并不像我想象那样,至少没达到“第五经典”那样。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逻辑不清:书名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古中医学”是属概念(即大前提,其包括“圆运动”),“圆运动”是揭示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差别(即小前提),在这里却把它放在了前面,属于逻辑颠倒。所以,其书名应改为《古中医学圆运动》。②重叠太多: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原理篇之“阴阳、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十二经名词的说明”均重复。③主题不清:其书的结构混乱,如原理篇之“结论”中说:“现在整理中医,惟一办法,是统一医理学说。谁能一之? 河图一之。一个原则支配一切分则,更统一也。因中医学的本身,原来是一个河图故也。用河图统一医理学说,易如反掌。”既然“河图”这么重要,却在原理篇中不作重点论述,而在最后一章“生命宇宙篇”中让其坐冷板凳。④先后不分:如“古方(即经方)”是书中重中之重,应当集中论述,该书却分成三部分分散谈及,这就削弱了其重心;又如温病、儿病、时病,都属于临床,应放在书的后面,该书把它放在前面,这就不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⑤药量太轻:本书无论是经方的剂量,还是彭子益的医案剂量,均药量太轻,这有背经旨。⑥名实不符:本书主要是讲“主气”,即一年分六步间气。这只是《内经》五运六气的一个层次(司天、客气、中运、主气、在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没有《内经》《伤寒》涉及的五运六气范围那么广,与中医传统经典相比,还稍逊一层,也就是说,“第五经典”有点名实不符。⑦可疑之处:彭子对小柴胡汤论述如下:“少阳胆经病,阴阳不和,阴郁则恶寒,阳郁则发热。郁而不解,故寒热往来。相火逆上,故口苦、耳聋、目眩、咽干。胆经不降,故胸满、胁痛、不食、心烦喜呕。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相火。胆经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经气结滞,故病有以上诸证。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姜、枣、炙草、人参补中气生津液。此病上逆、下陷、中虚,此方一面升陷,一面降逆,一面补中以调升降。此和解之法也。”笔者为此而困惑如下:《神农本草经》指出,大黄、芒硝、柴胡均推陈致新。小柴胡汤之主药柴胡半斤,当属下降、泻下、推陈致新。这从小柴胡汤4个条文中也可以看出,如“不大便而呕”“大便硬”“大便难”“大便坚”。⑧校错百出:以“古方下篇”为例,校对错误百出:理中汤错误1条;小建中汤错误4条;肾气丸错误5条;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错误5条;茯苓杏仁甘草汤错误3条;酸枣仁汤错误1条;薯蓣丸错误1条;黄芪五物汤错误9条;大黄虫丸错误1条;葶苈大枣泻肺汤错误2条;温经汤错误6条;乌梅丸错误1条;柴胡汤错误2条;桂枝汤麻黄汤错误6条;四逆汤错误2条。以肾气丸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第146页下数8行“水火俱多(应为“水火俱少”)”;第147页上数15行“荣卫”之前,缺漏“荣卫根于脾胃”;第147页下数8行“捏去”之后,缺漏“盐渣”;第147页下数4行“癥瘕”之前,缺漏“痞块”;第149页下数13行“口渴”之前,缺漏“未用黄连之前,不效也。小便太多,气热则泄动也。夜半烦躁,阳生化热也”;第149页下数9行“火增则木热也(应为“火增则水热也”)”。其校对错误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于是,我就开始着手编写《古中医学圆运动》。该书有以下特点:①内容详实,本书取两书之全,但不重叠。如原理篇之“六气”,即取《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概念,又取《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之临床实践,并以“【彭按】”的形式出现。②重点突出,如“河图、相火、杂病治法篇”等主要内容,都充实到原理篇中。③六气歌诀,“六气”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重要性不亚于“二十四节气歌”,为了学习方便,笔者特编写了“六气歌诀”:大寒立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立夏;小满芒种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立冬,小雪大雪至小寒。④古方集中,如“古方上篇、中篇、下篇”集中在一起,便于查找。⑤经典汇集,如“《伤寒》《金匮》”的内容集中在一起,加强对经方的认识。⑥照顾习惯,如“金匮方解篇”,照顾《金匮》原文的病种排列顺序,编排诸方。⑦临床列后,如“温病、儿病、时病”等临床内容,均列于后。⑧汤头附后,如“汤头改错篇”,只见其改错不见其汤头歌,读者阅后有些力不从心,故加汤头歌、注解、组成、用法、文献索引等项。⑨医案附后,如彭子原案多散在行文当中,不易集中研究,故把其集中在一起,放在最后,便于揣测。⑩李可批注,李可是如何研究《圆运动》的?文中透露了重要的【李可批注】,是启发读者学习古中医学不可多得之笔。
总之,笔者编写《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原则:对于彭子益原著重复的地方,一个字都不能多;不重复的地方,一个字也不能少。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高于原著。读者只要纵览《古中医学圆运动》的目录,一套全新的“彭子益辨证思维体系”就会尽收眼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