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書城自編碼: 25044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作者: 王兴平,石峰,赵立元
國際書號(ISBN): 9787564153199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HK$ 93.6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HK$ 59.8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3.4
《 时空间行为研究前沿 》
+

HK$ 53.7
《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评价 》
+

HK$ 117.0
《 都市区经济地域空间系统研究:关于中心城市区域化的地理学解释 》
+

HK$ 101.4
《 中国都市区就业空间演化研究 》
+

HK$ 101.9
《 集约型城镇产业空间规划:原理·方法·案例 》
+

HK$ 205.4
《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 》
內容簡介:
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总结了其基本规律并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目錄
总序1
前言3
1 产业空间历史研究概论 1
1.1 研究对象与内容 1
1.1.1 概念界定 1
1.1.2 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历史分期 2
1.1.3 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4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5
1.3 研究综述 6
1.3.1 对产业空间发展史的研究 7
1.3.2 对产业空间规划史的研究 8
1.3.3 产业空间设计与建设史研究综述 10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2
1.4.1 研究方法 12
1.4.2 全书基本框架 13
2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发展 14
2.1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37年) 14
2.1.1 国土与区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 15
2.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20
2.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21
2.2 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前(1937—1949年) 22
2.2.1 国土与区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 22
2.2.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24
2.2.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25
2.3 近代中国特殊地区的产业空间发展 28
2.3.1 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红色地区近代产业空间发展与布局 28
2.3.2 伪满洲国地区产业空间的发展 31
2.3.3 台湾地区近代产业空间的发展 33
2.3.4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产业空间发展 36
3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发展 38
3.1 “一五”时期(1953—1957年) 38
3.1.1 国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 39
3.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42
3.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44
3.2 “三线建设”时期(1964—1978年) 46
3.2.1 国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 46
3.2.2 城市产业空间及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49
3.3 “四三方案”时期 55
3.3.1 “四三方案”的产生与总体布局 56
3.3.2 “四三方案”项目的微观布置 57
3.4 台湾地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49—1978年) 57
3.4.1 台湾地区工业区发展与总体布局 58
3.4.2 台湾地区出口加工区发展与分布 58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发展 60
4.1 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1991年) 60
4.1.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61
4.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63
4.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65
4.2 全方位开放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阶段(1992—2003年) 67
4.2.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67
4.2.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 69
4.2.3 产业空间自身的发展 71
4.3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与改革开放深化阶段(2003年至今) 74
4.3.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74
4.3.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75
4.3.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77
4.4 台湾地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80年至今) 78
4.4.1 台湾地区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宏观布局 79
4.4.2 台湾地区企业在岛外的发展 80
4.4.3 台湾地区科学园区的空间发展 81
5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规划 83
5.1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83
5.1.1 清末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 85
5.1.2 民国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 86
5.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92
5.2.1 清末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 93
5.2.2 民国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 95
5.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101
5.4 小结 104
6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规划 105
6.1 国土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06
6.1.1 “五年计划”主导下的国家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 107
6.1.2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10
6.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12
6.2.1 计划经济时期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 113
6.2.2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 114
6.2.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 117
6.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118
6.3.1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19
6.3.2 “大跃进”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21
6.3.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22
6.4 小结 123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规划 124
7.1 国土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26
7.1.1 国家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中事关产业布局的安排 127
7.1.2 国家综合性的五年计划与规划中的产业空间规划 128
7.1.3 相关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政策、产业政策 131
7.1.4 专门的区域性产业布局规划 134
7.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36
7.2.1 法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36
7.2.2 专门的城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41
7.3 产业空间总体规划 142
7.3.1 对外开放筹划期的工业区规划 142
7.3.2 对外开放试验期的开发区规划 144
7.3.3 对外开放扩大期的开发区规划 145
7.3.4 科学发展时期的开发区规划 147
7.3.5 典型开发区规划编制历程的总结 151
7.4 小结 154
8 中国产业空间设计史 156
8.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 156
8.1.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总体特点 156
8.1.2 清末工厂与工业建筑设计 158
8.1.3 民国工厂与工业建筑设计 160
8.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设计 163
8.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设计 164
8.2.2 “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空间设计 167
8.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设计 167
8.3.1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168
8.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设计发展 169
8.3.3 改革开放以来代表性的厂区与工业建筑设计作品 171
8.4 小结 173
9 中国产业空间环境建设史 174
9.1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74
9.1.1 近代工厂与厂房建设的发展过程 174
9.1.2 建筑施工与营造厂 177
9.1.3 近代工厂建设实例 178
9.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0
9.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1
9.2.2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建设 183
9.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4
9.3.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环境建设的主要表现 184
9.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发展趋势 186
9.3.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厂与工业建筑建设实例 186
9.4 小结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89
图片来源 198
表格来源 200
內容試閱
前言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近一个半世纪的设立、开发和规划建设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中华民族面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奋斗史,其中饱含着近代积贫积弱下的被动开放、忍辱负重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主动开放、自立自强。
今天,回望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以下一系列的巧合事件:
距今130年前,1884年,列强在华强设第一个租界——上海租界,外国人在华建设近代“产业空间”由此开端;
距今120年前,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及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设立工厂,列强资本在华开设工厂、建设工业区的序幕由此拉开。
此后的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抗争、奋斗,历经曲折,重新掌管了自己的国门,建立了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空间系统。
距今60年前,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4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成形并全面付诸实施,包括洛阳涧西工业区在内的新中国第一批工业基地开始建设;距今30年前、距1884年整整百年之后的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定收回香港,与此同时,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潮流,中国部署在沿海建设对外开放城市和开发区,新中国主动开放、建设外向型工业产业空间由此发端,1984年成为中国开发区建设的元年。
2014年,是中国开发区建设30周年。“而立之年”的中国开发区,作为中国当代特色的新型产业空间,有力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承载了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产业强国和实现“中国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城镇发展建设史的角度看,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在近一个半世纪内,产业空间承载、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一直充当着所处城镇当时的“新城市空间”的角色,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空间拓展,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史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近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建设史的主体。当前,中国以开发区为代表的新产业空间正在进入有些学者所谓的“后开发区”时代,是继续发挥开发区的独特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阶段发挥作用,还是退出历史舞台,以新的区域开发工具取而代之,抑或是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引导开发区“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载体?这些都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加以研究。但是,无论如何,开发区模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也值得在理论上加以总结。
从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市政建设”和“工业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两个核心,特别是以工业建设为主线、面向经济发展需要的城市规划是贯穿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核心脉络,无论是洋务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工业发展服务是城市规划延续至今的中心任务。所以研究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也就抓住了近现代区域与城市规划史的重要切入点,对我国当前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史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作用。围绕上述实践发展和学术研究提出的迫切任务,以时不待我的使命感和为“而立之年”开发区献礼的紧迫感,我们开始了本书的写作。全书从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近代工业产业空间在中国的建设写起,试图描绘出近现代130年间中国工业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包括在全国、地区层面和城市、产业空间内部层面的空间格局、规划设计及其变化的路径和规律,以及形成这些空间规律的历史背景和机制。
全书除了第1章之外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2—4章)为产业空间发展史,主要对产业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第二部分(第5—7章)为产业空间规划史,对产业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空间层次上的空间规划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第三部分(第8、 9章)为产业空间建设与设计史,分别从园区、厂区、建筑与景观环境等方面对产业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建设史和设计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
全书由王兴平拟定提纲并进行统稿。初稿具体撰写分工如下:
第1章和第二部分(第5—7章)由王兴平教授执笔撰写;
第一部分(第2—4章)由赵立元博士执笔撰写;
第三部分(第8、 9章)由石峰博士执笔撰写。
各章文责由对应的执笔者负责。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硕士生李迎成、冯淼、国子建和博士生徐嘉勃协助整理了部分资料或者处理了部分图件,在此予以致谢。
本书作为在有关城市规划史、工业史和相关城市建设志、规划志以及规划项目成果基础上汇集撰写的学术成果,对相关学术资料的著作者和提供者予以致谢。本书写作得到恩师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和我国著名城市规划史学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百浩教授和董卫教授的大力指导、支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在此特致谢意。
必须说明的是,我虽然早有撰写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的想法,而且在参与协助筹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之后更感迫切,但是限于其他事务干扰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在意识到2014年作为开发区“而立之年”已经近在眼前的紧迫感之后,才终于在2013年寒假开始动笔。7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除了一些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外,我谢绝了一切社会活动并放弃了诸多项目机会,集中了几乎全部精力“宅”在家中伏案写作。两位合作者石峰、赵立元博士在这期间也和我一样逡巡在书海之中、匍匐在案牍之旁,终于迎来了书稿的成书。但是由于时间短、水平低、知识有限和信息不全,书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2014年内出版以纪念中国开发区建设30周年,原计划开展的人物访谈、实物考察和实地探访等获取一手资料的工作没有来得及开展,导致书稿资料来源多为二手、三手资料,部分篇章“汇编”的色彩较重而立论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总结。敬请学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或者提出意见,再版时将尽力完善和弥补这些缺憾。

王兴平
2014年7月31日于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