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军队政治工作原生数字资源开放平台"是应用开放存取理论和机构知识库模式建设的一个实现政治工作信息资源,特别是原生数字资源的数据上传、分级审核、分类、检索、发布、长期保存和网络传播的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建设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本书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环境的形成,信息的生产、存储和传递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信息资源以传统信息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数字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智力资源,是学术研究信息的数字存档,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竞争力都依赖于其快速、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能力。以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成为信息服务的主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企业、科研部门、信息机构等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关注。美国政府把数字信息资源的产生、传播、获取和利用,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加拿大在2002年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建立国家数字科技信息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也从1998年开始启动了面向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项目。在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之一,充分说明国家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以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高度重视 。
军队政治工作原生数字资源开放平台建设是在开放存取理念在全球广泛兴起的大背景下,面向军队政治工作科研院所,对如何有效进行政治工作数字资源,特别是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关键实现技术的研究,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建设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放存取运动在全球广泛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出版技术的完善,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形式日益多样化,为全球的知识共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传统的学术期刊交流模式相对封闭滞后,难以适应科研活动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信息共享的理念和出版机制应运而生。开放存取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自由传播、免费利用的行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术出版和交流模式。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条件实现科学信息和科研成果广泛、快速的交流与传播,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用户获取文献资料的成本,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开放存取近年来引起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开放存取运动的历史并不久远。2001年12月1是至2日,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简称OSI)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开了小型但意义深远的会议,旨在推进全世界便各学科领域研究论文在因特网上免费传播进程的会议,这次会议的结果便产生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简称BOAI)。该倡议首次给出了开放存取的完整定义。
2003年10月22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研机构根据BOAI的精神,起草了《对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通常简称《柏林宣言》,意在BOAI的基础上,将因特网作为全球科学知识的基地和人类思考的重要设施,提供给研究政策制定者、研究机构、资金代理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柏林宣言》进一步明晰了开放存取必须满足的两个方面的条件。2004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存取的原则立场。
二、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面临威胁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出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住处内容已经只能以数字形式来管理、保存和使用。根据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住处管理与系统学院的统计,仅2002年产生的纸张、胶片、磁盘和光盘存储的信息大约有5艾字节(5EB,1EB=1024TB,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可见,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很大。美国"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藏计划"(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t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网站明确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数字资源比物理资源更脆弱。这些文档本身更容易被毁坏,或者它们的载体很容易被淘汰"。
根据数字信息资源产生的形态,数字资源可以分为数字再造资源(Digital Born Materials)和原生数字资源(Digital Born Materials)。数字再造资源是对以前存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再造而形成的"数字拷贝",是原物的一中表现形式。而原生数字资源则是仅仅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数据,例如:万维网网站、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文化和科技数据库等 。"原生数字资源"没有其他的存储形式,一旦破坏,会永远丢失。"因为通常没有单独制造出来数字格式资料的模拟(物理)材料版本,这些作为历史资源的所谓原生数字资源即面临着更大的消失和不可获得的风险,或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