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1.文笔犀利幽默
幽默是士承东林的基因,搞笑是士承东林的拿手好戏。本书通俗白话,野史正说,能让你在捧腹大笑时获得历史知识。
2.内容翔实准确
.....高校历史研究生出身的士承东林,亲历数十处唐朝遗迹,查阅了上万种唐史资料,力图为读者寻找到最真实可靠的唐史材料。
3.观点新颖独到
作者对唐太宗的评价,对武则天的评价,往往出乎意料。他说;李世民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人,这位仁兄为人冷酷残忍,从兄弟到老爹,凡是挡路的基本都被废掉了,可谓六亲不认。不仅如此,李先生还很奸诈狡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他听说王羲之的后人收藏了兰亭序的真迹,居然想方设法设了一个圈套,把人家的宝物骗了过来,还自私地埋到了自己的墓里(昭陵)。
|
內容簡介: |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
本书为第一卷,内容主要为隋亡唐兴,群雄逐鹿天下,写至玄武门之变结束为止。
|
關於作者: |
作者:士承东林 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青年历史研究者,心灵写史继承者,秉持“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的理念致力于为大家呈现一部真正有趣而真实可信的唐朝历史。
|
目錄:
|
第一章 第一主人公? / 1
第二章 神一般的对手 / 18
第三章 李渊的崛起 / 37
第四章 恩怨 / 54
第五章 可怕的王世充 / 75
第六章 国家公敌 / 89
第七章 朋友,敌人 / 108
第八章 坚持到底 / 128
第九章 各自的传奇 / 149
第十章 痞子英雄 / 169
第十一章 窦建德的缺陷 / 192
第十二章 目标,天下 / 218
第十三章 遗志继承者 / 236
第十四章 命中注定的轨迹 / 256
第十五章 下江南 / 275
第十六章 完美骗局 / 294
第十七章 大唐的顶层设计 / 309
第十八章 夺嫡!秦王的班底 / 326
第十九章 波谲云诡的那些事儿 / 348
第二十章 喋血!玄武门 / 365
|
內容試閱:
|
第十七章 大唐的顶层设计
随着辅公祏留存江东的余党被相继处理,李渊统治下的大唐的基本疆域已经定型。历经了薛举、李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萧铣、辅公祏这八位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李渊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新见证了五湖四海重归一统。
武德七年四月一日,李渊下诏大赦天下。这意味着在李渊的眼中,统一战争的历史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接下来是步入建设,走向复兴的新阶段了。而同许多开国帝王一样,李渊很清楚,要建设好一个国家妥善完备的各种制度是重中之重,因此自大赦之日起,李渊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制度的规划中,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着李渊的脚步来看看中国史上最强盛的大唐帝国是在怎样一个制度框架下建立起来的吧。
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李渊在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后进行的首要工作竟是法制建设。在大赦的当天,李渊隆重推出了国家的新律令——《武德律》。《武德律》,是对中国乃至东亚各国法律发展有着重大奠基作用的唐律的基石。这部律令自武德元年开始修订,历经七年,三易其文,分十二篇,共有律文五百条。其实说是新法令,但很多做法律史的研究者都倾向于把李渊的这部《武德律》视作隋文帝杨坚时制定的《开皇律》的升级加强版。因为《武德律》基本上是以《开皇律》为蓝本,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删后的产物。对此,即便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也直言不讳,称李渊的这版新法律不过是“比开皇旧制增新格五十三条”。
然而,个人以为,这正是《武德律》的伟大所在。
因为《开皇律》虽说是开创了“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一个立法先例,但隋朝毕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人继承《开皇律》的立法精神和律文精髓,伟大的《开皇律》估计也就是中国法制史上昙花一现的一个特例而已,将先例、特例变为常例、惯例,让《开皇律》光耀能够继承下来,传扬千古惠及后世,在我看来,这正是李渊和他的《武德律》伟大之处。
伟大,不但应该来自于从无到有的开创,也应当来自于承前启后的传承。
那么作为新国家的首部根本大法,《武德律》的制定主要继承了前朝法律中的哪些精华或者说是特色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的三处;“五刑”、“八议”和“十恶”。
“五刑”顾名思义,是五种刑罚的统称,但在不同的时期,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却不尽相同。在汉文帝首倡废除残酷的肉刑以前,五刑主要指的是墨、劓、刖、宫、大辟这五种刑罚。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在面部刻染墨字(手法类似于今天的刺青)、割鼻子、斩掉下肢(或左、或右或为双脚)、阉割、死刑(含斩首、凌迟、车裂等多种具体实施形式)。
只要受刑人不是超人,不要说是必死无疑的死刑,就是前面四种刑罚中任意抽出一样来执行,都能让人痛不欲生,此后终生留下严重的生理及心理阴影。
好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家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再加上有汉文帝、汉景帝这样宅心仁厚的君主大力倡导,自西汉后,以故意摧残受刑者身体为目的的五种肉刑慢慢被新的相对更为人道的刑罚方式所取代,这就是被称为封建五刑的笞、杖、徒、流、死。而有赖于《开皇律》简明宽平的立法理念,在隋朝初年这新的五刑终于正式替代了旧有的五刑(为示区别,称为奴隶五刑),形成了有法可依的标准施刑体系。这意味着统治者对于人本身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至少知道了砍掉他人的手手脚脚是不能再长出来的,更是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无疑,这是时代的一种重大的进步。
讲完了五刑的更替,再说说这个八议。
什么叫做八议呢,这可是隋唐历史时期一种特殊的司法现象。而为了让大家听得明白,我们还是举个例子为好。那么就有劳之前有过入狱受审经验的李孝恭来客串示例一下吧。有劳李王爷了。
好了,我们现在的犯罪嫌疑人是李孝恭。由于此人不是普通百姓,是皇帝的亲戚兼军队的高级将领,所以这种级别的人物就不能直接扭送司法机关开庭公审了,而需要先禀报皇帝,说明罪行,再押送到京,由皇帝大人亲自裁决。
好嘞,李孝恭被押到了由李渊亲自担任主审,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主要官员担任陪审的最高法庭,可以开始审议了。
先是议亲。拿出玉牒(皇族族谱)来查。李孝恭,嗯,在这里,曾祖李虎,西魏柱国,唐国公;祖父李蔚,系李虎第七子,北周朔州总管、相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老爹李安,字符德,李蔚,隋右领军大将军;再往下面看,李孝恭,李安次子,爵封赵郡王。没问题,是亲戚,此关通过,画个圈记上,继续议。
紧接着依次是议故,看是不是皇帝陛下的故旧、老熟人;议贤,品评一下李孝恭是否德行出众;议能,界定李孝恭有没才干能力;议功,李孝恭对国家有功劳么,有的话,功劳有多大;议贵,找来官员名录查一查是否属于三品以上的官员或者有无一品爵位;议勤,李孝恭是特别勤于政务的人吗;议宾,看看李孝恭是不是前朝皇亲国戚或显贵的后裔,属不属于理应被本朝尊为国宾的那一类人。
这八项条件一一过一遍后,符合条件的画圈,不符的画叉,再结合罪人原本应判的罪行做下一步的断决,如果此人犯的是应判处流放之刑以下的罪,那就不必再议,直接依例减一等处理。这就是说本来需要流放的,可以省下一笔交通费,回去蹲牢房;本要监狱风云的,不必待了,拖出去拿大木板打至少一回以上的屁股就行了。而本来要被大木板做加速度着肉运动的,不要害怕了,改用小竹棍抽了。至于被判笞刑的,您就可以现在无罪释放,直接家走了。
只不过具体到李孝恭的这个案子,问题就有些麻烦,因为李王爷的现有罪名是涉及谋反,属十恶不赦的类型,因此即便是李孝恭这种能够享受八议的减刑特权的人,实际上仍不能完全免罪,该流放的仍需流放,该杀的还是得杀,只不过流放的地段或处死的方式能够得到一定的关照罢了。
那么人们耳熟能详的十恶又是指的什么呢?
“十恶”这个名词应该是《开皇律》的首创,它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直接侵害皇权、违背礼法纲常的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且被明确注明不在任何赦免的范围内。这也就是说哪怕你功劳有多大、家世有多牛、能力有多强,只要沾上了这个罪名基本是必死无疑,比三十万伏的高压线还要致命,因此在唐朝其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但凡是对政敌恨到咬牙切齿的,大家都爱借用十恶里面的罪名来整,毕竟这些个罪名标题醒脑,目的鲜明,且方便使用一击必杀,大伙一直用它。
经过《武德律》的再度规范化,“五刑”、“八议”和“十恶”这些条文自此基本成为历朝历代法典中的核心内容,并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鉴于此,我们这里用再多的笔墨介绍这部《武德律》似乎也不足为过。
为方便我们对后面三百年故事的进一步了解,最后这里再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古代的一些法律类型方面的小知识。
好了,那就从上文出现的“格”这个词开始吧。
所谓“格”是“条格”的简称,指的是国家颁布的限令及禁令,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强制性。不过鉴于其约束范围是以国家公职人员为主,所以可以理解为隋唐时期国家各部门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据以办事的行政法规。
当然,只有“格”在,法律是不够格的,因而与之配套的还有另外三种具体的法律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律、令、式。
这其中律自然是最重要,也出现得最早,据传在春秋以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成文的律法,且被各个诸侯国以不同的形式公布出来,但是由于当年的律文以刑事法规为主,因此后来律就基本成为刑法的代称,特指判刑定罪的法律条文。
与律相辅而行的是令。它是关于国家体制和规章制度的规定,通常以君主诏制的形式颁布,因而被习惯性地合称为诏令。其显著特点是数量多,且具有随意性,但随着秦汉之后统治者越来越重视以法令的手段控制国家,所以值得长期使用的诏令就被保留了下来变成真正的法令,从而具备了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
最后要说的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政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属于对公务员的硬性规定,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就不多说了。
总之,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构筑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典体系,帮助国家社会实现了有序的运转。而这或许正是李渊迫不及待地加以整理颁行的原因吧。
在出台新法典的同时,李渊又颁布了新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这两项内容是中学教科书里的重点内容,相信大家还多少有些印象。前者规定了唐朝居民的向国家申领土地的标准,可以称作权利,后者规定了不同情况的领地居民应向国家上缴劳动所得及提供无偿劳动的不同标准,可以视为义务,两者相辅相成,奠定了大唐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稳固了,就可以考虑上层建筑的问题了。而作为上层建筑主体的是官制。
武德七年三月,李渊对国家的官制进行了一番调整和梳理后,规定如下;皇帝手下官员的最高阶为三公,即太尉、司徒和司空(正一品),不过这一档的职位一般不对普通人开放,而主要是授予亲王,比如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就是太尉兼领司徒,而司空一职则由齐王李元吉担任。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能混到各省的长官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誉了。
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谏官对于唐代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一次,李渊邀请大臣们在宫内的披香殿一起享用大餐,君臣正喝得高兴,苏世长站起来了表示要向皇帝大人请教一个问题。
李渊笑着示意他说,结果等苏世长说完,在场众人的笑容就都瞬间凝固了。因为苏世长的问题是这样的;这座宫殿是隋炀帝修建的吧?为什么装饰和雕刻的华丽劲儿这么像呢?
正乐呵着呢,你却明知故问,有意拿李渊开涮,将皇帝大人比作那个亡国之君,这明显是给所有人(包括苏世长自己)找不痛快嘛。
李渊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这是苏世长在讽刺自己有些奢侈,但身为皇帝,又是开国之君,风度总是要有的,于是他就借着三分醉意打起了哈哈。
“爱卿好进谏看似忠直,其实内心却狡诈得很啊。你难道真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下令修建的,何必要假装怀疑是隋炀帝呢?”
这意思表达得很明确了;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也意识到问题了,咱们到此为止,打住。
可是苏世长不打住。
“微臣真的是不知道啊(你还装)!只是见到这巍峨的宫殿和琉璃做的瓦片不像是一位崇尚节俭的帝王所为。假如真是您造的,实在是不应当呀。想当年臣在武功有幸做您的侍从,还记得您的住所不过只能够用来遮蔽风霜,那时您还认为十分满意。如今隋因奢侈导致亡国,您才得到了他的江山,这就是上天对隋炀帝的惩罚啊。所以想必您应该不忘节俭才是。现在您却在隋朝的旧宫殿内又加雕饰,如此作为想要革除前朝弊政,可以办得到吗?”
李渊再次败倒在苏世长的舌头下,只好向在场的大臣们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大兴土木,苏世长这才关上了话匣子。
这真是奇了!李渊表示认错了还不行,还必须公开明白地自我反省一番才算了事,这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我们在此不得不敬佩苏世长这些谏官的正直和勇敢,正是有了如此直斥君主过失的忠勇大臣们,大唐王朝才会创造出那许许多多的辉煌,并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至今的骄傲。
应该说,李渊坚持传承的谏官制度那是相当有远见的。
不过在这里有必要友情提示一下,如果你不是谏官系统的,也不在御史台工作,有些话还是不要抢着说为好。比如说唐宪宗时就有个大臣犯了这个忌讳,明明已经不再从事这一行了,却难改爱直言的职业病,最后终于由此被政敌找到破绽,以越职言事的由头贬到江州做了个小小的司马。多说一句,这位大臣其后虽没能成为名臣,却有幸成为了名人,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白居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