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編輯推薦: |
★通俗易懂,线索突出,杜绝碎片化!历史脉络清晰连贯,有助于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东京大学历史教授写给大众的简明通史,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让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都能读!
★日本一流学者会如何处理外国史?“欧洲史”的日本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
內容簡介: |
英国王室是世界上受关注的王室之一,以一代代别具个性的君王,塑造了英国独特的文化气质。从 “征服者”威廉一世、“狮心王”理查一世,到“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农夫国王”乔治三世,再到统率“日不落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二世,这些“大家长”都以各自的方式,微妙而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一言一行。在本书中,东京大学的池上俊一教授就将带领我们换个角度看英国,透过这些或传奇或平凡的国王、女王来分析英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基因,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更加真实的英国。
|
關於作者: |
池上俊一,生于1956年,日本历史学家,专攻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擅长把历史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读者,著有《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运动》《罗马式世界论》,以及《法国甜点里的法国史》《意大利面里的意大利史》等著作。
|
目錄:
|
前言 1
章 邦国林立 7
盎格鲁- 撒克逊诸王到忏悔者爱德华:公元400 年前后—1066 年
罗马人撤退/ 七国时代/ 丹麦人入侵与阿尔弗雷德大帝/ 克努特的北海帝国/ 苏格兰的阿尔巴王国/ 传教士奥古斯丁与凯尔特系修道院的角色
第二章 说法语的英王 21
威廉一世到失地王约翰:1066—1216 年
诺曼征服/ 封建集权制度的渗透/《末日审判书》/ 亨利一世的治绩/ 斯蒂芬VS 玛蒂尔达/ 何为“安茹帝国”/ 亨利二世治下的统治机构/ 征服爱尔兰和威尔士/“威尔士的杰拉德”游记/醉心十字军的狮心王理查/ 英王是法国人/《大宪章》的意义/农民的日常生活/ 苏格兰的动向/ 亚瑟王传说的诞生/ 会神通的国王
第三章 法律、议会、君主立宪 51
亨利三世到亨利七世:1216—1509 年
《牛津条例》/“威尔士亲王”称号与入侵苏格兰/ 醉心骑士道的国王/ 圣乔治崇拜/ 模范议会/ 佞臣跋扈/ 百年战争拉开帷幕/ 瓦特·泰勒起义/ 百年战争始末/ 玫瑰战争—无休止的杀戮/ 城市里的商人和工匠/ 罗宾汉传说
第四章 专制主义的确立与文艺复兴 79
亨利八世到詹姆斯一世:1509—1625 年
亨利八世的对外政策/ 英国国教会的诞生/《至尊法案》与《划一法案》/ 伊丽莎白王朝文艺复兴/ 当海盗的女王/ 以长老宗为国教的苏格兰/ 魔鬼学者—英王詹姆斯一世/ 绅士阶层崛起/ 可接受的阶级社会/《济贫法》与懒穷人
第五章 革命带来了什么 105
查理一世到乔治三世:1625—1820 年
清教徒革命,处死国王/ 克伦威尔建立的共和制/ 殖民地政策扩大/ 王政复古/ 光荣革命/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成立/ 议会内阁制的发展/ 英王是德国人/ 农夫乔治/ 殖民地战争与英法对立/“英国民族”的形成/ 爱尔兰的经历/ 爱喝红茶的英国淑女/ 啤酒与杜松子酒/ 圈地运动到工业革命/ 美丽的庭院/ 植物猎人的活跃/ 伟业象征—动物园/个人主义者的社交/ 慈善活动的深层/ 福利君主制/ 勇猛又残忍的人/ 国王参军/ 一条筋的英国人/ 对死亡入魅了的人/ 公学的作用/ 重视现实的经验论/ 功利主义思想家/ 英式幽默/霍加斯的讽刺画/ 讽刺文学的兴盛/ 斗鸡、虐熊、猎狐/ 动物保护与宠物犬的登场/ 创造国民性的时代
第六章 建设大英帝国 163
乔治四世到爱德华七世:1820—1910 年
天主教解放/ 修订选举法/ 维多利亚王朝的帝国建设/ 道德君主制/ 光荣的背后/ 迟到的女性解放/ 白人责任论/ 想象的帝国与荣誉/ 离间“撒手锏”/ 淑女旅行者/ 食不求味的国王/英国菜很难吃吗?—味觉破坏教育/ 伦敦世博会/ 死前想再泡一次吧/ 一家人住得舒适/ 如画的英国风景/ 公平竞争的精神/ 板球、马球、赛马与现代体育竞技的发祥/ 哥特小说到推理小说/ 御用品/ 西装的诞生
第七章 与媒体同行的平民国王 207
乔治五世到伊丽莎白二世:1910 年至今
次世界大战与工党崛起/ 爱尔兰问题的趋向/ 金口玉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帝国瓦解/ 福利国家的未来/ 铁娘子的挑战及其后/ 王室的亲民努力/ 苏格兰独立运动与脱欧的冲击/ 英国的政治制度与英王的作用/ 英国人的代表—英王
后记 235
英国史年表 241
|
內容試閱:
|
前言
大家关注过英国王室吗?当电视上出现威廉王子、凯特王妃及可爱的小王子乔治、小公主夏洛特一家四口时,很多人都移不开眼睛吧。
事实上,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很喜欢用英国王室来做题材,而观众们也对英国王室的八卦喜闻乐见。英国本土自不待言,就连原大英帝国和现英联邦成员国的人都非常关注王室动向。
英国王室是特别的,竟然能够吸引像日本等不管从地理还是历史都无甚交集的国家的强烈关注。即便放眼世界,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也只有英国王室了。有人说,英国王室成员品位优雅、性格幽默又不失可爱,受人喜爱理所当然。但即便如此,他们有些地方也让人难以理解。
全世界敬爱、关心英国王室的就是英国人,而爱英国人的,自然是英国王子、英国王妃及位居其上的英国国王了。2012 年6 月3 日,伦敦的泰晤士河举行巡游。这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六十周年庆典的一个环节—足足安排了670 艘船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巡游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然而数十万人撑着伞、冒着雨,跟着船一起沿河前进,大雨都浇不灭他们的热情。这种情形在长寿的伊丽莎白女王身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近,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反对君主制,想在英国实行共和制,可是绝大部分英国人依然希望保留君主制。这一制度深得人心,想必女王做了不少努力,让那些敌视君主制的小报媒体消失无踪。这样看来,女王的权力似乎不输首相和政府。但其实英王的人气并非数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伊丽莎白女王也曾经面临过好几次下台危机。其中的一次,要数1997 年的戴安娜王妃去世。深受爱戴的戴安娜王妃因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女王和王室却冷处理此事,引起了民愤。
好在女王反应迅速,公开承认错误,盛赞戴安娜王妃的平易近人及她对两位王子的无私奉献,还说任何人(不管有没有亲眼见过王妃)都不会忘记她。这番讲话成功平息了民众的怒火,此后王室又做了一系列努力,结果不仅是伊丽莎白女王,就连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查尔斯王储的名声也逐渐恢复,而英国王室也博得了个“接地气的王室”的名声。
20 世纪之后,欧洲各国陆续废除君主制,即使保留,君主也只是个虚位。然而,英国王室至今依然有着很大存在感,人气也不低,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倒回去梳理千百年来的历史才能明白—我认为关键之处有二:一是不变的传统;二是恒变的适应力。
日本人对英国王室,乃至英国这个国家,都抱有一种亲近感。原因之一是日本皇室和英国王室长期保持着亲密关系。众所周知,明治以来,特别是1902 年日英同盟缔结之后,两国王/ 皇室联系更为紧密,不仅相互出访、参加庆典活动,日本皇室中还有不少人留学英国。
另一个原因在于,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却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英国在这一点上堪称模范。江户末期、明治初期,日本决心推进近代化进程时,政治体制和教育制度层面的参考蓝本正是英国。
为了在日本引入两院制议会政治、立宪政治等政治体制,明治年间的知识分子考察英国议会,阅读相关书籍,撰写普及读物;在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如铺设轨道交通)等方面,英国也是日本的模范。日本政府希望能够直接获取近代知识和技术,大量招聘外国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雇来的外国人(お雇い外国人)”,当中绝大部分是英国人。
日本的进步青年没有只等着欧洲人来日本,而是主动申请出国留学,远赴世界各地学习先进知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英国名校都有日本留学生的身影。简而言之,日本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政策受英国影响很深,在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都参考了英国。
本书将以和日本关系匪浅的英国为对象,通过讨论英国历朝历代君王的事迹,来探究英国的政治、国制、社会结构、平民生活文化等。
那么,初的英国王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有人可能会想起著名的诺曼征服。1066 年,法国诺曼底公爵纪尧姆渡海征服了英格兰,登基为王,是为威廉一世。不过,现在有观点认为当今英国王室延续的血脉是要比威廉一世还要早几百年的威塞克斯王室。况且,从社会、政治结构的角度考虑,还必须讨论盎格鲁-撒克逊时代那些君主的事迹。因此在章,我们还将介绍诺曼征服之前的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
另外要强调的是,“英国”这个词其实很笼统。我们一般所说的“英国”这个国家,正式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这四个历史、民族均不同的“国家”组成。此外,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分别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并入英格兰的,与英王的关系也各有不同,情况颇为复杂。
本书将重点讲述占全英84% 人口的英格兰的历史,至于其他三个地区,则着重介绍它们的个别特征,以及它们为了组成联合王国而做出的努力。
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英国看起来发展得比较顺利的是政治制度。在君主立宪制下依然稳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产生、如何作为一项制度开展的,我们将从世界史的角度做剖析。
英国是议会制民主主义的起源国,比其他国家都更早地实现政治近代化,然而却保留着乍看起来和民主主义水火不容的君主制。直到今天,英国依然是个尊君的王国。那么,君主是如何插手宪政的呢?解答这个问题也是本书的目标之一。
本书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探讨历史上的英国百姓的生活和心理。君主和百姓,乍看起来似乎有天壤之别,实际上差别也大,但我认为讨论英王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讨论英国国民的历史。
历史上,英国是贵族阶级社会,即便现在已经实行了民主制,我们依然能够切身感受到身份阶级社会的残留。毋庸置疑,王室从古至今都是贵族阶级的顶点,代表着贵族阶级的利益,更是贵族的行为模范。
有趣的是,当我们深入了解英国的国民性之后,会发现一国之君及其周围的大臣,这些所谓的精英,竟然是贵族阶层中早显现平民性的一群人,为老百姓作表率的事迹不胜枚举。
国王对坊间的动向和流言相当敏感,尤其是近代以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舆论因素甚至能够决定政治走向,所以王室意识到,与其让国王继续高高在上,保持神秘,倒不如告诉社会,其实国王也有家庭,也有酸甜苦辣。作为王室,却要渐趋平民化,象征平民百姓的风俗和习性取向,实在有些讽刺。
综上所述,本书和我此前关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拙作一样,不仅要追溯与英王相关的政治史、制度史,更打算通过英国人的代表—英王,来探讨贯穿于英国历史的英国文化及其国民心性。
章 邦国林立
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到忏悔者爱德华
公元400 年前后—1066 年
罗马人撤退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围绕国王讲述英国史。又出于前述的原因,将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讲起。在这个时代,英格兰土地上邦国林立,各自割据一方。在讨论英国的语言、文化、社会、宗教、政治等因素时,封建社会初期是绕不开的。
早在远古时代,不列颠群岛已有人居住。公元前2200 年前后到前1900 年,宽口陶器人也来到了不列颠,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阵就是那个时代的遗迹。
到了公元前7 世纪的青铜时代末期,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迁移到不列颠群岛。这个时代迁移到英国的古凯尔特人被称为“布立吞人”,这些布立吞人有部落30 个左右。
进入铁器时代之后,战争频发,人们修筑了大量山丘要塞。要塞内的居民大半是农民,但也有能制作工艺品的熟练工人。
公元前55、54 年,罗马执政官恺撒率军渡海,打败了不列颠上的凯尔特人,可是因故必须马上回高卢州,于是只向凯尔特人开出收取年贡的条件便撤军了。
公元43 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再次派兵登陆英格兰东南部。英勇善战的罗马军团打得凯尔特人节节败退,从亨伯河到塞文河口都被纳入了罗马版图。今天伦敦、约克、巴斯、埃克塞特、林肯、莱斯特、格洛斯特、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基础都是罗马人打下的。罗马人为英格兰修路铺桥、引入法律,可以说英国的不少历史遗产都是罗马人留下的。
公元122—132 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在罗马统治地的边境处(今苏格兰与英格兰交界处)修筑长城1。公元3 世纪中叶之后,罗马国力开始衰退,无力继续统治不列颠岛。公元4 世纪后半叶,皮克特人和斯科特人从苏格兰南下,撒克逊人也从欧洲大陆来到不列颠。公元410 年,再也无力增派驻军的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下令不列颠城市自保,标志着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在实质上的终结。
陷入无政府状态后,布立吞各个部落相互争斗,纷纷向欧洲北方的日耳曼人求援。公元5—6 世纪,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等分别从今天的德国境内、丹麦南部出发,来到不列颠。
可内战打完之后,日耳曼人不仅赖着不走,还在当地建立了政权。凯尔特人被赶到了威尔士、苏格兰,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不列颠岛进入七国时代(公元7 世纪初—9 世纪中叶)。七国分别是肯特(朱特人)、埃塞克斯、萨塞克斯、威塞克斯(撒克逊人),及北方的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盎格鲁人)。后来,斯科特人又从爱尔兰来到哈德良长城以北地区,也建立起王国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