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書城自編碼: 36712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王军旗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58804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2.2
《人文与社会译丛: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全译无删 解析反智主义》
+

HK$ 395.3
《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精)》
+

HK$ 1295.9
《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精装)世界体系理论创始人沃勒斯坦最具》
+

HK$ 65.3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

HK$ 312.7
《毛泽东传(典藏本)(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
+

HK$ 79.7
《中国共产党简史》
編輯推薦:
从“中国何时能派人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派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到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历史金、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接连回答“奥运三问”,到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接连勇创佳绩,直至当下中国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上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双,再到中国网民不再唯金牌论英雄,可以说,奥运会不仅见证了我国国力的日渐强盛,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现了国人的精神面貌,更证明了 “奥运兴,则国运兴,国运兴,则民族自信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培育民族自尊心,曾经在多个场合对培育民族自信做了深入的讲话。今天的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这样的表述已经如雷贯耳,但是它们诞生的历史过程,我们未必能够耳熟能详。其实这些表述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的。从几代领导人关于制度自信的讲话,到“三个自信”“四个自信”的不断完善,再到中国发展引发国际热议,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顶天立地,踏踏实实地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回顾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
內容簡介: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一部系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理论作品。全书运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发展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的提出与形成、内涵与要求、价值与意义以及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關於作者:
王军旗,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3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发表文章8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16份,出版教材专著20部,其中有2部教材被评为规划教材,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励。
目錄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导 论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综述/4
三、研究方法/25
四、研究意义与目的/26
第1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的提出与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提出的社会背景/3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提出的理论基础/4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的形成与发展/50
第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涵与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含义/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74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本要求/86
第3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政治价值和意义/96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理论价值和意义/102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实践价值和意义/109
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世界价值和意义/118
第4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存在的问题/127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134
第5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和机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创新与发展/14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来源于人民的选择与支持/15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来源于真理的掌握/15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来源于事业的成功与发展/163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来源于党的坚强正确领导/168
第6章?“中国道路”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历史思维中的“中国道路”/17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和要求/19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精神实质/211
第7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制度自信思想/222
二、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234
三、制度自信思想/250
四、胡锦涛制度自信思想/265
五、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276
六、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启示/296
第8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理论创新发展与理论自信的关系/302
二、领导人关于理论创新发展与理论自信的论述/308
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316
四、理论创新发展与理论自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323
第9章?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33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据和基础/3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345
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多维路径/351
第10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路径分析和战略思考
一、聚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目标引领/360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奠定坚实基础/365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强大动力/369
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政党自信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373
五、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优势,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生机活力/378
六、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重要抓手/382
七、在交流互鉴开放竞争中做出更大贡献,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国际底气/386
八、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建设,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有力安全保障/390
第11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国际视野
一、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信”概念意在用世界眼光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96
二、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信”是拓宽中国发展战略空间的现实需要/39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信”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上是可能的/40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信”的主要观点/409
附录?百年大党的苦难辉煌/421
后?记/441
参考文献/447
內容試閱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飞跃。现代化是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变革和跃升,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现代化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自然演进过程,也需要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文化作为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反映,同时又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党的文化自觉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规模扩张、力度加大。
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就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目标。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80年代伊始开宗明义:“我们从八十年代的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加了治理之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可以看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领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了全面发展、相互支撑的系统格局。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是与其他领域同等重要的领域,文化建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血脉贯通,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撑,就不能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将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纳入其中,使文化成为现代化的精神基因。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从“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提升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独特地位。道路自信是以道路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论自信是以对科学理论真理力量的文化信念为底蕴的,制度自信是以对建立制度的文化理念的自信为前提的。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这就表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没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这种社会形式,也经历了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适应现代化、跟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从而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文化现代化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现代化,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现代化。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标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
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迁的过程,而且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转变的过程。从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看,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提高,而且需要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文化是社会形态的鲜明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之维和思想之魂。
文化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旗帜。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同时也是建设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与中国发展进步潮流相一致的先进文化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由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旗帜。新民主主义文化犹如大海中的灯塔,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党领导的革命和战争事业,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激励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人民创立了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灵魂,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准则,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人民新的素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思想旗帜。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伟大飞跃的思想旗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样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旗帜。
文化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要将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同时要求全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这就表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如果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一切从本本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可以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发动和精神呼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年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包括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困难与挑战,同时要求以伟大精神赢得伟大斗争。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现代化被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构成我国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念转变为价值实践,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成。
文化厚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智力基础。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大大增强为条件的。经济落后建不成现代化,文化落后同样建不成现代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科技竞争的基础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竞争。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表明了全面现代化,教育要先行,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队伍和智力资源,建好基础工程。新时代文化建设,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也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继续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现代化的根本标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从道路、理论、制度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根本文化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之相适应、符合其需要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化现代化或现代化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比,有着共同的内涵标准和文明形式,也有着独特的本质、特色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思想形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现代属性,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反映人民心声,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可以生产和使用同样同质的科技产品,但不能接受同一种文化或信奉同一种宗教,文化有其独特内涵和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现代化的本质内容。从历史脉络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历史文化、当代文化、未来文化于一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指导思想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从发展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文化内在地与现代化相契合,不仅不排斥而且是向往新世界新社会的;这一文化自觉地与世界相连接,不仅不封闭而且是开放包容的;这一文化前瞻地与未来相一致,不仅不停滞而且是构想创造美好愿景的。从基本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保持了现代化的文化之根,科学的文化保证了现代化的文化之魂,大众的文化彰显了现代化的文化之本。从动力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转化和发展,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包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不停滞在同一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与实践同行,与时代同步,与现代化同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牢固根基和有机构成,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长久的历史积淀,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思想富矿和有益的精神源泉。
革命文化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实践中,形成了包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主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英雄主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官兵一致的革命民主主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纪律观念,热爱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等内容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性,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仍然在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仍然需要保持和弘扬革命精神,仍然需要革命文化的营养。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并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并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在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新型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内容和时代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部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高度契合、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庆出版集团秉承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解读。此套丛书乃出版界该领域传播之先行,为理论界该领域研究之硕果,谨以此文为丛书总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磨难而不倒,力扛挫折而不屈,在前进中发现和发扬自我优势,终于迎来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春天。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从历史的纵深看,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伟大成就的自豪和对世界大势的洞悉;从现实的横向对比看,来源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刻把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提出的视角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命题的提出,是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不仅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更激励和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和干劲,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
1.国内视角: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我们党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伴随着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伴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累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次历史性飞跃。在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统治的屈辱历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之路,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建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了大量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等尖端武器装备,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打开迅速外交局面,维护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大大缩短了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使我国一跃成为有重要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国。
取得这样的光辉业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可分离,与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可分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类似于“四个自信”的概念,但是,观其一生,拥有自信气质的他,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道路的执着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他在缔造新中国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开创者的胸襟和气魄,更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属性的信赖和认可作为底气来源的。改革开放前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命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与思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属于中国的、具体而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邓小平将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其比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终于从单向度的学习,转变为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充满自信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越。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启了全方位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陆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不断进步,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同步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出新步伐……我们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和冲击,每一次胜利都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世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8亿多人摆脱贫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拥有世界上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写入联合国文件。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奋进,就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历史发展给我们宝贵的经验。
2.国际视角:中国发展的全球视野
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敏锐捕捉国际动向,深刻洞察世界局势,准确预测发展趋势,使中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渐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在1956年11月,就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鲜明指出:“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坚定不移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打开大门。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因陷入战争泥潭而由主动变为被动,同时中苏关系恶化,抓紧时机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局势的再一次变化,主动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将中国定位为第三世界,承诺永不称霸,对发展中国对外关系产生了积极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
邓小平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统筹协调国内国际的发展步伐。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融入世界,坚持改革开放,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内要转变工作重点,稳定压倒一切,抓紧机遇搞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邓小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打开外交局面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战略指引。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快速融入世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经济增量占全球近30%,被誉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政治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与日俱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等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产生了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正在为人类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这一切,都使我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