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編輯推薦: |
“如果我们作为朋友或行善者和动物生活在一起,我们不久就会为它们的智慧与爱感到惊讶。”
英国诗人玛丽·霍伊特作为狄更斯、丁尼生、华兹华斯、勃朗宁等人的密友,有着不输他们的文学才华。玛丽一生笔耕不辍,其著作占据大英博物馆印刷目录40余页,《纽约时报》在其讣告中形容她的文字是“善良而纯真的”,《鸟儿和它们的巢》无疑也是如此。
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巢。女诗人在《鸟儿和它们的巢》中描述了自己和朋友对于22种鸟类筑巢的观察,详实地描述了其中的经过和细节。作者和朋友把身边的鸟类视为邻居和朋友,关注鸟类的日常起居、筑巢、育雏。我们能够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感受到文明的观鸟者对野生鸟类为纯真的热爱之情,们能够和作者一起触摸自然,感悟鸟类的多彩世界和精彩故事。
23张艺术家全幅黑白线描插图,栩栩如生,带你走进鸟儿的世界
本书集中收录23张书中所述鸟儿和其巢的全幅黑白线描插图,出自艺术家哈里森·维尔之手,栩栩如生。这些插图有的不仅细致还原,而且灵动俏皮,跃然纸上。读者可以从这些线描插图中,一窥这位诗人和朋友眼中的鸟儿形象以及它们的巢穴。
|
內容簡介: |
《鸟儿和它们的巢》一书包括了22种鸟类和它们筑巢经过的散文。鹪鹩、歌鸫、燕子、麻雀……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巢。它们就像伟大建筑师和艺术家一样,对于自己的巢有着不同的设计,从不抄袭别种鸟儿,并且不需要任何工具,仅仅依靠自己的喙和爪。女诗人描述了自己和朋友维尔对于这些小鸟们筑巢的观察,详实地描述了其中的经过和细节。书中包括23张关于书中所述的鸟儿和其巢的全幅黑白线描插图,出自艺术家哈里森维尔之手,栩栩如生。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玛丽·霍伊特(Mary Howitt,1799—1888),英国诗人、译者,著有《蜘蛛与苍蝇》《自然历史随笔》等,译有《安徒生童话》等,有多篇诗歌入选英国语文教材。玛丽还是文学家狄更斯、诗人丁尼生、华兹华斯、勃朗宁等人的密友。玛丽与其丈夫威廉·豪威特二人合著有180余本书,到玛丽去世时,其著作占据大英博物馆印刷目录长达40页。
译者简介:
刘佳瑀,生物学学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强脚树莺的柔声鸣唱及其功能》《 野生动物声音定位系统模拟实验及精度分析》等。
|
目錄:
|
1 / 中文版序
1 / 序
11 / 章 鹧鸪
21 / 第二章 红额金翅雀
29 / 第三章 欧歌鸫
39 / 第四章 乌鸫
49 / 第五章 河乌
55 / 第六章 夜莺
65 / 第七章 云雀
75 / 第八章 朱顶雀
83 / 第九章 凤头麦鸡
91 / 第十章 毛脚燕
105 / 第十一章 叽喳柳莺
111 / 第十二章 戴菊
119 / 第十三章 鶺鸰
129 / 第十四章 寒鸦
137 / 第十五章 斑鹟
145 / 第十六章 斑尾林鸽
155 / 第十七章 白喉林莺
163 / 第十八章 红腹灰雀
171 / 第十九章 槲鸫
179 / 第二十章 黄鹀
187 / 第二十一章 喜鹊
195 / 第二十二章 普通?
|
內容試閱:
|
-序-
正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本书插图中的鸟都有巢。不过,有些鸟没有巢,它们不需要一个小小的家和柔软的棉被来抚养自己的后代,因此雏鸟们也没有舒适的床来安歇,也没有一个幸福的栖身之所。
尽管我们很容易在灌丛中找到鸟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真的很棒。鸟巢的样子十分相似,因为鸟类筑巢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是却没有任何两个巢一模一样。比如鹪鹩的巢具有它们的特点,而鸫的巢又有其他的特点,燕子、麻雀和乌鸦也是同样道理。它们筑巢时从不互相模仿,只追随自己的心意。是上帝这个伟大的创造者和艺术家,赋予了它们初的创造力。在天堂的花园中,只夜莺唱响了愉悦与感恩的赞美诗,而它的巢跟我们去年在小灌丛里听到的那只鸟也差不多呢。筑巢的材料随处可见,而鸟儿们却懂得如何利用它们。在筑巢过程中奇妙的地方就在于鸟儿们不需要任何工具:不要一针一线,也不用锤子、剪刀,甚至一颗钉子都没有!它们只用自己的小爪子和鸟喙,再用它们圆鼓鼓的胸部来塑形就可以了。一般来讲“鸟妈妈”是主要的建造师。
一旦雌鸟准备产卵,就正是需要鸟巢的时候,它沉睡的建造天赋就会被唤醒。它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来筑巢:不论是树枝的夹角,堤岸、墙上合适的坑洞,打结的芦苇,还是树顶小树枝形成的平台。它的选择永远跟它的族群一样,这不是它的发明,而是它的天性。
筑巢开始了:干草或树叶、小树枝或植物根部的纤维、毛发或鸟类的绒羽、羽毛或者会飞的种子,外面再装饰上闪亮的地衣,或者是在外面绣上绿绿的苔藓。与美观相比,这样做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为安全考虑,让鸟巢与周围的树干或者堤岸融为一体,但是它们真的很美!又或许它的巢像燕子一样,是黏土建造的;或是用木板条和石膏筑成的,像一座古老的乡村小屋,就像喜鹊的巢一样时髦;或是简陋的木棍建成的平台,就像林鸽的巢,树杈中一个小篮子状雏形。它或许是啄木鸟一般的木匠,像沙燕一样的管道工,又或许它可以把巢材揉捏、粘黏,后造得像厚厚的毛毯。所有的一切,它都是上帝造出的原始的模样:具有的技术,而且年复一年也不会有失水准。这非常好,这使我们坚信大卫在上帝的房间里见到的麻雀巢,跟我们日常所见的麻雀巢几乎一模一样。主指着那只鸟,向人类证明上帝永远保佑着他们。
但是,在这种不会改变而且也不能改变的工作模式下,每一种鸟都会对现有材料进行选择,或做出适应。也就是说,鸟儿会根据条件来选择符合自己的目的材料,后达成恰如其分的效果。法国作家儒勒·米什莱和我们一样喜欢鸟类,他曾经写过这样的主题:正在筑巢的鸟。他这样写道:“要想造出漂亮的杯子形或摇篮状的巢,需要按压、揉搓,再用自己的胸部来塑形。”正如我刚刚告诉你们的那样,鸟妈妈筑巢,而鸟爸爸是它的“饲养员”。鸟爸爸取来各种材料:草、苔藓、根或细枝,其间一会儿唱一支歌。而鸟妈妈用爱把一切安排好:首先,脆弱的蛋要妥善安置在柔软的床上;其次,刚出壳赤裸着的雏鸟不仅要放在柔软舒适的摇篮中,还需要鸟妈妈的体温来维持生存。比方说朱顶雀,雄鸟给雌鸟拾来马毛,虽然它们很硬、不易弯曲,但是很适合放在巢的下层,垫成一个小褥子;雄鸟拾来的大麻纤维,虽然不保温但也可以垫在小褥子里。然后是上层和衬里,这些只需要某些植物柔软的丝状纤维、羊毛或棉花,而更好的是雌鸟自己胸部的绒羽,那是令它满意的材料。他还写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你在观察雄鸟熟练而偷偷摸摸地搜寻巢材的时候,如果它发现你在看它,会担心你通过它的踪迹发现它的巢。因此为了误导你,它会往巢的反方向飞去。你可以看见它为了得到一小簇羊毛而追随一只绵羊;或者为了寻找掉落的羽毛而落在家禽养殖场中;如果农妇正好离开她的纺车,即便是纺车还在旋转的时候,它也会从纺纱杆上偷走一点儿亚麻。它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不论在哪个地区,它都能为了达成目的而做出决断,而筑好的巢跟全世界的朱顶雀都一样。
他还告诉我们,还有一些鸟类不筑巢,而是在地面抚育后代,那是地球提供给它们的摇篮。而在筑巢的鸟类中,奇怪的要数火烈鸟了,它在一个自己筑起的泥堆中产卵,巢离开水面。而且它几乎每时每刻都站得很直,在它们长长的腿下面孵卵。这种方式非常奇怪,而且并不舒适,但是如果它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无可非议。他认为用树洞做巢的鸟类中,鸫是出色的,而其他作者都认为应该是啄木鸟。海鸟编织的巢虽然不算精良,但是能够高效地达到目的。它们穿着天然的油乎乎不透水的外衣,基本不用在意天气,因此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捕鱼,喂养自己和雏鸟——要知道所有海边的类群食欲都很旺盛。
鹭和鹳建造篮子形的巢,松鸦和嘲鸫也是这样,只是筑得更精致,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大家庭,所以必须这么做。它们先建造一个简陋的平台,然后在上面建造一个设计得多少有些优雅的篮子形的巢,网状的根和干枝紧密交织在一起。金丝雀把它手提袋一般的巢悬挂在一个大树枝上,就像儿歌里唱的那样:“当风儿吹起,摇篮轻轻地摇。”一种澳大利亚的姬鹟被称作“切割机”,因为它的叫声就像是切割机运转时发出的声音。它将巢筑在细的树枝上,悬挂在水面之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蛇爬上去。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择尽量纤细的小树枝,因为这样的树枝不能承受蛇的体重,就完美地避开了天敌。同样,这大概也是热带地区鸟巢多是用纤维或绳索悬挂在纤细树枝上的原因吧,因为这些地区鸟类的天敌,比如猴子或是蛇比较多。
金丝雀、金翅雀和叽喳柳莺都是编织能手。叽喳柳莺不辞辛劳地把巢的外侧装饰上大量斑斑点点的白色地衣,这样就能把巢伪装成周围树枝的样子,可以躲过大多数眼睛的侦察。粘接和编织是鸟类筑巢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说蜂鸟就用树胶来巩固自己的小巢。还有些鸟不仅用喙还用到爪:先编织一条绳索,然后用爪将绳索固定成网状,后用喙把它们插进编织物中,就像织工投掷梭子一样。它们是真正的织工,总之,它们的技能从不辜负它们。事实上,造物主从不给任何生物分派工作,除非与此同时赋予他们这样的意愿。比如赋予动物本能以及高效的工具,鸟类精巧的爪和喙就是如此。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让我给你描述我多年以前所见的英国的长尾山雀的巢,这是我从《博物概述》中获得的灵感:
在那里,黑刺李分叉的树枝间,
我望着,那卵形球状的苔藓;
靠近看一看,它被编织在一起,
苔藓、柳絮和羽毛,
里面的填充物,正如你所见,
不能再多的羽毛,将其填充满;
村民如何称呼它?
羽毛口袋多贴切;
博学的人们怎么说,
长尾山雀就是它。
对!这是个巢,一个真正的巢,
没有别人能超越,
黑刺李的大树枝,在下面支撑,
忍冬的花环,为它来装饰,
靠近瞧一瞧,它被编织在一起,
苔藓、柳絮和羽毛;
好软、好轻,多么精巧多么美妙,
绿色的木头旁,再没有比这更合适,
闪闪发光为哪般,
恰当装饰全靠它,
银色地衣的小薄片,
仿佛猫眼石,闪亮又夺目。
这样小巧的小生命,
造出精致、柔软、银色的球,
不需要任何的工具,
除了它的喙和爪;
没有图案来参照,
小小的屋顶小小的房,
在春天的怀抱里,
怎能不爱它,精巧的小东西?
看,墙上有个小窗户,
吱吱吱,这个房子也不小,
你会看到它,这样温暖与舒适,
一个庞大的小家庭!
让我们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不不不,十六个快乐的小家伙,
十六个小雏鸟,坐着叫喳喳,
你小小的手,不能触摸它。
很高兴你能看到,你还从未见到过
如此柔软可爱的东西吧。
鹪鹩真的很美,就像哈里森·韦尔先生画中一样。它娇小的身躯,它可爱、生动又别出心裁的行为,它短小上翘的尾巴,还有优雅的羽毛,都值得我们温柔地关爱。
鹪鹩的颜色比较柔和、低调——微红的褐色;胸部是较亮的灰褐色;不论上面还是下面,身体后部都有暗褐色的波浪线,翅膀上有两条带状的白色斑点。
它的栖息地非常生机盎然,而且极具魅力。“我不知道还有谁,”《英国鸟类》的作者说,“比鹪鹩还要可爱,它一直敏捷又快活。在阴沉的天气里,其他鸟儿都看起来很忧郁;下雨天,麻雀等各种雀类都静静地站在小树枝上,翅膀下垂,羽毛凌乱。但是这些快乐的鹪鹩不论什么天气都是一样的,对它们来说,暴风雨的大雨点也不比苏格兰雾蒙蒙的细雨更湿。它们在树莓丛中吱吱地叫,或在墙洞里向外偷看,简直像是起居室地摊上撒欢的小猫一般温暖舒适。”
“真是有趣,”他接着说,“只需要来到户外,就可以观察到一个年轻鹪鹩家庭的动向。穿过荆豆、金雀花,或是杜松,你会被灌丛中频繁重复的类似‘唧唧’的音节所吸引。继续走,你会发现一只老鹪鹩掠过小树枝,而年幼的则立刻飞离,并发出‘吱吱’的闷声,将自己隐蔽在灌丛中,还有几只年幼的跟随。与此同时,鸟父母鼓动双翼报警,发出异常兴奋的‘唧唧’叫声。”
鹪鹩的巢结构十分奇妙,关于这一点我有很多话要说。它们在4月份开始筑巢,而且不挑剔什么条件。它们有时候把巢筑在墙洞或树洞里,有时候就像我们的插图中一样,筑在布满苔藓、报春花覆盖下的堤岸的凹陷处。因为人们以前认为它只生活在洞或巢穴中,它才得到了Troglodytes这个名字,意为洞穴居民。但是,其实他也愿意把巢筑在谷仓阁楼里,棚屋的茅草中,或者树枝间,又或是筑在靠着墙正在生长的常春藤等其他攀爬植物中。说起来,可能是因为适应性很强,它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筑巢。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在一个季节常常筑好几个巢——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很多家庭成员需要分开居住,也不是因为它们建成时就是这样,而是它们似乎就喜欢这样做。我们的博物学家想要谈一谈这种古怪的习性:“在雌鸟坐巢的时候,雄鸟好像会做些什么事情:他会在附近筑上半打的巢,而这些巢没有一个会被填满上羽毛;这个时候,有雌鸟坐在其中的‘真巢’会被很好地隐蔽起来,那些假巢被用以迷惑来访者。有人说,在寒冷的季节里,鹪鹩睡在温暖舒适的洞中。它们常常会占据这些多余的窝,把它们作为冬季卧室,四只、五只甚至更多,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韦尔先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那个朋友,说他的花园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在冬天,雪覆盖了大地,夜晚时分,七只雏鸟占据了两个多余的巢,它们就是在这个花园中孵化出来的。韦尔先生很善于观察,他说他觉得这非常有趣。一只成鸟在太阳落山前赶来,站在几米远的地方,不停地发出呼叫声,直到所有的雏鸟都过来。不需很长时间,它们很快地回应叫声,雏鸟们和另一只成鸟从四面八方飞来,立刻进入它们舒适的小寝室。还有一件很厉害的事:当刮东风的时候它们会占据开口朝西的巢,同理,如果是西风,它们就会占据开口朝东的巢。显然它们知道如何让自己更舒适。
现在,我将把所有韦尔先生的日记里关于这些建造的细节告诉你,无论是鹪鹩如何维持生活,还是它们如何在报春花堤岸上,又或是西班牙圆植上筑巢。
“你可以想象,在5月30日,一对鹪鹩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在西班牙杜松的树枝上为它们自己筑一个巢。雌鸟在早晨7点钟左右,用酸橙树腐烂的树叶铺设一个基础。一些雄鸟正在不远处建排水沟,不过雌鸟并没有注意它们,它正辛勤地搬运和自己一样大的一捆枯叶。而它的配偶看到这些,因它的勤劳感到高兴,坐在不远处的葡萄牙桂樱上,给它唱歌。这样给它加油打气,无疑使雌鸟感到轻松而愉快。从八点到九点,雌鸟像奴隶一样地工作,不停地搬运树叶,选择符合自己目的的,把剩下的放在一边。这是巢的基础,因此它用胸部用力下按,同时还不停转圈,然后再塑造边缘。现在,微妙、困难的工作开始了,它一般会离开八到十分钟。它从里面开始,用枝叶修葺下部的缝隙。它很聪明,用苔藓把它们整合成一体,而上部则完全是用苔藓构成的。为了把巢弄成圆形并使它体积足够大,它用胸部和翅膀按压,用身体在各个方向转圈。棒的就是,在傍晚七点左右,这个小小的、舒适的建筑物外面的全部工艺几乎都完成了。
“我非常渴望能赶紧去检查巢的内部,为此我在凌晨2点半左右出了门。我用食指试探,鸟不在。我发现巢的结构非常紧密,尽管夜里下了雨,但里面却很干燥。鸟儿在这么早的时候已经在忘情地歌唱了,大约3点钟,雄鸟回来了,对住宅感到非常满意,然后飞到一棵树的,开始欢快地歌唱。之后不到半小时,雌鸟也出现了,进入巢内停留了5分钟左右,用它的胸部和翅膀肩部按压出入口,使其更加圆滑。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雌鸟往返5次,用喙衔来细苔藓,在前端调整出一个小凹陷。又过了20分钟,它带着一捆树叶填充了刚才的凹陷。尽管今天早上很冷,风雨交加,雄鸟依然非常欢快地唱着歌。但是到了7点到8点钟的时候,雄鸟表现出工作的欲望,开始帮助雌鸟,不然它肯定会因为偷懒而遭到雌鸟的责备。接下来的10分钟里,它找来苔藓,装饰巢的内部。到了11点钟它们都飞走了,可能是去玩耍一会儿,又或者去觅食,直到下午1点多才回来。然后一直到4点,它们都在一起辛劳地工作,找来细苔藓;之后的一个小时里,它们又给巢添加了三次羽毛。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早晨,6月1日,它们并没有一早就开始工作,证据就是韦尔先生在巢的入口处放了一根纤细的叶柄,直到8点半那根叶柄还在。后来,它们像前一天一样,用细苔藓对巢进行装饰,雄鸟停下来,落在附近的树顶,但它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它的满足。
“第三天早上,雄鸟仍然欣喜若狂地歌唱,一直到9点半。它们一起工作了大概两个小时,然后离开了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工作就快结束了,它们似乎有了更多的空闲。突然,坐在巢中的雌鸟从巢口向外张望,发现一个人在乔木后面若隐若现。这个人是它的‘好朋友’,但是它并不知道:因为它以为所有的人都很可怕,都是它种族的天敌,所以它立刻开始发出报警的叫声。雄鸟听到报警表现得非常激动,尽管这个‘可怕的怪物’立刻跑开了,但这个小家伙依然穷追不舍,激烈地叫着斥责他。
“第四天它们继续添加羽毛和细苔藓,跟以前一样,它们在找来很多羽毛以后就会离开。就这样,它们又非常辛劳地工作了五天,后来就只添加羽毛了。巢在第十天完工,雌鸟在其中产下了枚卵。”
如果读过这个耐心筑巢的爱情故事,怎么会有小男孩能无情到把鹪鹩的巢扯成碎片呢?
鹪鹩跟很多其他小型鸟类一样,不能忍受别人触摸它们的巢和卵。它们常常为此感到烦恼和焦虑,有些时候后甚至会弃巢弃卵。曾经有一次,这个善良、好心的鸟类的朋友,在雌鸟不在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将手指放入鹪鹩的巢中试探,想确定是否有雏鸟在巢中。雌鸟回来后察觉到巢口被触摸过,发出哀悼,然后小心地用自己的胸部和翅膀,重新把巢口弄圆滑。只要把一切梳理得井井有条,它和它的配偶就会开始照料雏鸟。这些挑剔的雏鸟,仅有6只,但在一天当中就要被成鸟喂食278次。这还是一个小家庭,如果有12只,甚至16只雏鸟,成鸟得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与关怀啊!但是它们对此游刃有余,每时每刻都那么欢快。
所有这些小生灵,
在我们看来那么小,
乐于尽其本分,
从不觉得辛苦。
-中译本序言-
一百多年前,英国女诗人玛丽·霍伊特给我们留下了一本抚摸自然的书——《鸟儿和它们的巢》。今天我们读起这本书来,仍然会感到清新而有趣。作者和她的朋友们,在素常生活中有意无意观察到了22种鸟类的生活,以及这些鸟儿围绕着筑巢、产卵、育雏等生命过程中的各种故事。今天的我们能够像看小说一样,间接地感受到观察者们的快乐。书中的故事,并不是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而是观鸟者们对身边鸟类的观察与解读,有些甚至于是和鸟儿的“互动”。普普通通的鸟,真实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这些身边的朋友,虽然它们和我们保留着一些空间距离,但永远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们知道,只有关注和了解了自然、懂得其中的奥秘,才会尊重自然、爱惜环境。作者把观鸟者的观察与发现集成了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丰富的鸟类知识,还让我们欣赏到鸟类世界的灵动与美丽。
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百年前就有许多如此热爱鸟类的观鸟者。他们具有很好的观念和意识,在尽量不打扰鸟的情况下观察欣赏鸟类的生活,把许多鸟的行为举止和人类联系起来,赞美它们、惦记它们、帮助它们。他们把身边的鸟类视为邻居和朋友,关注鸟类日常的起居、饮食、筑巢、育雏。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鸟巢是鸟类繁衍的中心舞台。在繁殖期,鸟巢的主人围绕着巢表演它们的精彩节目,叙述着它们家族生命延续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观察和欣赏它们的观鸟者,不应该为满足好奇心去干扰鸟类的繁殖活动。要知道,鸟类围绕着巢的各种活动,是为精彩但也危险的活动。精彩之处是它们表现出的经过漫长演化而形成的复杂行为,危险之处是由于频繁出没于以巢为中心的地方,容易被天敌追踪和袭击。作为尊重和热爱鸟类的朋友,要远离繁殖期的鸟巢,尤其不能触动鸟巢周围的一草一木。若要观察,好借助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大家,和野生鸟类相处,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缺一不可。
我们也看到了书中记录着一些干扰鸟类的举动,比如淘气的孩子掏鸟窝、好奇的观鸟者把夜莺的幼鸟迁移到人们希望它们出现的陌生地区(来年夜莺就无影无踪了);还有一些段落描写了关于驯养野生鸟类的行为,等等。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百年前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变化与发展,反映出人类生态文明的变化与提升。小小的鸟类也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它们给我们带来欢乐。时至今日,人们对待鸟类的方式和态度也不尽相同。我们期望更多的读者,从书中感受到文明的观鸟人对野生鸟类为纯真的热爱之情。更希望众多的观鸟者成为关注、保护鸟类的真正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