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苔枝缀玉(昆曲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陈均随笔集)

書城自編碼: 38382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陈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644937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HK$ 101.2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售價:HK$ 98.9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售價:HK$ 89.7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俯拾皆是文人情趣
课上,孙玉石先生用“反切”讲了一个笑话,自己微笑起来。但这个笑话似乎仅到讲台为止,因为课堂上的学生也许未作好领受笑话的准备。听一个笑话还需要动用“反切”的知识储备,委实是太“冷”了。
耳闻尽为名家逸事
韩世昌向吴梅、赵子敬都学过《游园惊梦》,唱到“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时,吴梅教他唱“迤”为“移”音,赵子敬教他唱“迤”为“拖”音。所以韩世昌只好在吴梅面前唱“移”,在赵子敬面前唱“拖”。一次,韩世昌在演唱《游园惊梦》时,吴梅和赵子敬同来观剧。此时韩世昌是该唱“移”还是“拖”呢?
內容簡介:
《苔枝缀玉》是昆曲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陈均的随笔集,全书共三卷。卷一、卷二收录文化随笔四十余篇,从汤显祖到白先勇,从莎士比亚到李安,古今中外,皆在笔下。卷三以生动的笔触讲述近世及当代昆曲名家故事,细数昆曲发展之历史,读来隽雅而余味悠长。
關於作者:
陈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滩戏学研究会理事等。出版有专著《以“古”为新:时代激流中的诗学、戏曲与文化》《昆曲的声与色》《京都聆曲录》等。编订朱英诞、穆儒丐、顾随等作家和学者的作品,编有《<西游记杂剧>评注本》《俞平伯说昆曲》《在北大听汤显祖》《北方昆曲剧院图史(1957-2022)》等。
目錄
/卷 一/
003汤显祖的思想世界
007罗浮枝头美人魂—— 汤显祖的南粤之途与“临川四梦”
014谭鑫培为何被喝倒彩?——《盗魂铃》琐话
021《天女散花》:现代中国艺术的初曙
028 司徒雷登与梅兰芳
035《国剧画报》:宫廷戏曲研究的起点
041 陈梦家先生看地方戏
047 从戏曲史窥见清代社会日常—— 读《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
053 京剧史与掌故学
058 近世中秋应节戏的变迁
062 民国昆曲与民国文人
066 “北京大学与昆曲”琐谈
072 吴梅与北京大学昆曲教育
078 昆曲中的古琴
084 “传统”与“回向”:昆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087 青春版《牡丹亭》
091 昆曲与文人、商人、官人
095 “非遗”后的北京民间昆曲活动之一瞥
104 昆曲作为一种“文人艺术”—— 张紫东、补园与晚清民国苏州的昆曲世界
109 穆儒丐的戏曲撰述
113 穆儒丐和《北京梦华录》
119 奇人·奇书·奇史—— 谈穆儒丐和他的《北京》
128 《牡丹亭》版画摭谈

/? 卷? 二? /
141 “庄周梦蝶”寓言的三重含义
146 隐之境界——谈船子和尚
151 陶渊明《形影神》读解
157 《西游记》、顾随与禅宗
161 废名乃金圣叹之转世也
163 《潇湘水云》的“万古愁”
167 近代琴史上的失踪者——读《庄剑丞古琴文稿》
173 顾随札记
187 驼庵遗事
191 沧海月明珠有泪——略谈朱英诞及其散文
196 周汝昌的红学世界
200 平行世界的张爱玲——读张爱玲《少帅》
206 莎士比亚:开启现代世界的“潘多拉盒”
212 “看懂”李安
217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谈胡金铨及其电影
224 《茶馆》及蓝天野一代
228 杨典诗散论
236 一截陈寅恪式的心史
239 诗成珠玉——读志坚诗集
243 国士风——孙玉石先生印象记

卷? 三?
/近世昆曲逸闻录/
257 吴梅自许词曲第一
259 “余桃公”的纸上“传奇”
262 白永宽:昆曲中的谭鑫培
264 “铁嗓子活猴”郝振基
266 听陶歌似诵陶诗
269 民国昆曲的“一台双绝”
271 一百年的两个“活钟馗”
273 韩世昌与“伤寒病”
275 韩世昌演《游园惊梦》
277 民初的一场昆弋义务戏
279 中途陨落的昆旦白玉田
281 “思凡”“双思凡”“反思凡”与“丑思凡”
284 顾传玠弃伶学农
287 徐朔方、胡兰成与昆曲
292 丑角大师的百年

/当代昆曲人物志/
296 岳子散记
300 幽兰犹是幽梦来——记丛兆桓先生
304 艺兼京昆,六场通透——记北昆名净周万江先生
309 汪世瑜:巾生魁首? 还魂圣手
312 仁者之“甜”——蔡正仁先生印象记
317 中国好声音——张继青先生印象记
323 昆曲之儒——洪惟助先生印象记
329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340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李淑君的人生与艺术
355 哀董萍
359 红楼梦·高腔·张卫东
362 听张充和的故事
366 桃花鱼
370 花开阑珊到汝——《京都昆曲往事》后记
375 俞平伯与昆曲——《俞平伯说昆曲》前言
內容試閱
汤显祖的思想世界

2016 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世人仍然不能免俗地去争论汤翁与莎翁孰高孰低。自然,在知名度与影响力上,据说莎剧是地球上仅次于《圣经》的印刷物。套用流行语,汤翁与莎翁之间,应至少隔着几个塞翁(塞万提斯。2016 年亦是塞翁逝世四百周年,但国人势利,不太提及)。
在中国频频召开的研讨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只能是李玉(清初文人,写过不少有名的传奇,但因是奴仆出身,故而身份较低)那样的角色,连李渔都不是。而汤翁呢,是明代中后期的典型文人。所谓典型文人,既是进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又是退则诗酒风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家。
上戏剧课时,我也不想免俗,主动拉众生谈论这个热门问题。首先说,汤翁与莎翁,其实是一个“拉郎配”。因为我分明记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一对“男神”是莎士比亚与关汉卿,因为据说二人都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录》,而且彼时都以他们为人民性的代表。但是风水轮流转,过了几十年,关汉卿变成了汤显祖,大家谈论莎士比亚的关注点从“人民性”变成了“人性”。
所以我们谈论莎士比亚,谈论关汉卿,谈论汤显祖,说到底,谈论
的还是我们自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的头脑与意识。
一生发表意见曰:汤显祖还是比不上莎士比亚的,因为莎士比亚挖掘人性很深,譬如《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云云。但是汤显祖呢,《牡丹亭》里还是中国式的大团圆。我对这种观点早已司空见惯啦。于是,赶紧去颠覆中学语文教育。
药方之一来自《易经》大学者潘雨廷。潘先生曾言及汤翁之“临川四梦”,明代王思任以“四梦”为“情侠道佛”,“情侠”可归之于“儒”,因此汤翁的“临川四梦”其实说的就是“儒道佛”,而三教合一正是明代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因之,汤翁在“临川四梦”里体现出来的思想世界,即是中国思想发展到明代时的一个典型样态。儒是现世,道为出世,佛则是度世,最后所达至的是众生平等之佛家境界。《西游记》《红楼梦》差不多也是这样,儒道佛互证或互相对话,展示的皆是明清中国人思想的程度。
在世人眼里,知晓汤翁,多是从《牡丹亭》,而将汤翁仅作为一位戏剧家来看待。但汤翁少年时即追随罗汝芳,是陆王心学的信徒,因此在《牡丹亭》里标榜“情教”。而于儒家经典,自是熟稔非常。郑志良君偶然发现了汤翁讲《尚书》之书,约二十万言,由门人所撰写的序言即说汤翁以研究《尚书》闻名于世。
汤翁与达观之间的交往尤可一说。达观乃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也是彼时禅宗之代表,与汤翁则是亦师亦友。在一首诗中,汤翁写道:
思达观
何来不上九江船,船头正绕香炉烟。
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
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
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直钱。

这是一首表达汤翁与达观之间的心意的诗。从诗中看,汤翁对禅宗之境界应是了然于胸,如“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虽是套语,但表达了汤翁对达观及自己的期许。而“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则是著名的禅宗曹洞宗的公案与话头,也即达至前述境界的参修之法门。而最后一句“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直钱”,则是汤翁的印证之句,也即通过此句,能窥见汤翁此时修证的境界到何等地步。因前几句不过是禅宗之套话,最后一句才是转语,最能见作者的修为。解读者多认为此句反映了汤翁对禅宗的“当下性”的领悟。但此语却可商榷,因“看花泛月寻常事”仍是套语,而“怕到春归不直钱”却又似《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之感慨,不能说是境界较高的顿悟之语。
或者,此诗仍只是士大夫之禅学,只能代表汤翁此时所至为《牡丹亭》之儒家境界,还未能到《南柯记》之佛家解脱。而汤翁辞世之《绝笔诗》云“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或者可说近乎其境了。
最后,我又说:《牡丹亭》里杜丽娘生可死、死可生,莎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借助药物,而且都是不可逆转的。哈姆雷特、李尔王诸角色感天动地、人神共怒,但毕竟是落花流水春去了。说起来,虽然“还魂”在中国故事里并不稀奇,但汤翁之“还魂”还需以“尽情” 为三生之证(民国时俞平伯又赞之曰“尽情”即“尽美”),明显高出志怪笔记一筹,且也足以证明汤翁的思想世界比莎翁更深一层哩。
载《醒狮国学》2016 年第 8 期

罗浮枝头美人魂
—— 汤显祖的南粤之途与“临川四梦”
2016 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逝世四百周年。世界史上有一个轴心时代,即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生活的时代。那么,汤、莎、塞生活的十七世纪,或许也可算作一个文学的“轴心时代”吧。
但是,长期以来,汤显祖其名不显,一般只能在古代文学史、曲谱、戏场偶闻,与莎翁、塞翁在本国及世界文学的位置及影响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因,大约是大家都把汤显祖当作一位“戏剧家”,而戏曲小说,直至近代,才在文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
翻读新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读到汤显祖因上疏,被贬到广东徐闻做典史,从家乡江西临川一路而来。在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里,柳梦梅从广州城跋涉至江西南安,花了三年的工夫,千辛万苦。汤显祖则只用了数月时间,中途还至罗浮山一游,作诗甚多。其中有一首云:
夜酒朱明馆,参星倚户开。
梅花须放蚤,欲梦美人来。
汤显祖应是知晓“罗浮美人”之典故:一名书生,游罗浮时遇见一位美人,饮酒交谈,不觉大醉,醒来只空余一株梅树。怅惘之情可见。在《牡丹亭》里,书生梦见一位美人(即杜丽娘)立在梅树下,于是易名为柳梦梅,从此历经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成就三生因缘。或许《牡丹亭》里的意象、氛围也能从此次罗浮山之游找出若干源头?

汤显祖之所以被贬官徐闻,而有南粤之行,实是因为向明神宗上疏弹劾首辅申时行等大臣营私舞弊。汤显祖彼时虽只是南京的一个冷职闲官,但上疏之后便是天下惊,在《明史》的汤显祖小传里也录有这篇疏文。
世人往往将汤显祖视作一位“戏剧家”,写有“临川四梦”四部传奇,而以《牡丹亭》流传最广。其实不然,汤显祖首先是一位典型的明代中后期的文人,一位素有天下之志但无所用,最后寄情于戏曲传奇之“小道”的士大夫。
汤显祖的仕途生涯挫折重重,虽则少年成名,诗文播于世间,他
写的文章还成为当时为科举考试而刊行的八股文范文,但他本人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多次应试,及至中状元后,先是在南京当了多年的闲官,又一贬再贬,到徐闻当典史,到遂昌做县令,最后挂冠,不告而去,被朝廷免职 …… 人生看起来就是在抛物线式地下滑,从起点回到终点,在家乡筑园自娱(据说所居玉茗堂很简陋)。
汤显祖这一命运,大半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汤显祖传里称其“小锐”,这既是对他外貌的描绘,也可作为他性格的素描。换言之,
汤显祖志向高远,性格较烈。当他进京赶考,和朋友们诗酒往还时,首辅张居正为使其子中举,邀请名士入府,以为其子获取名声。汤显祖拒绝了,因此便有了一次次的落选。
在一次次赴京赶考路途上,不知汤显祖是否有《邯郸梦》里卢生行于邯郸道的梦幻之感?

在南粤之行途经肇庆时,汤显祖曾遇到两位天主教徒,见到“画屏天主绛纱笼”,教徒则“自言天竺原无佛”。后来汤显祖又绕道去过澳门。因此在《香岙逢贾胡》一诗里,就有“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之句。香岙即香山岙,明时泛指澳门一带。这一段经历,也就留下了汤显祖是否见过利玛窦的公案。其时,利玛窦居于澳门,在广东传教已有二十余年,汤显祖所遇就算不是利玛窦,也应是利玛窦的弟子。算起来,汤显祖算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天主教的文人了。
在《牡丹亭》里,柳梦梅从广州出发,在路途中遇困,于是到香山岙里的多宝寺向前来祭宝的钦差求助,大约正是取自汤显祖的澳门之游历。汤显祖描绘赛宝会的耀目,想必外国商人及其贸易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思想里的儒道佛,自东汉以来,经过碰撞、冲击和互相渗透,到明代,已成“三教合一”之局面,从而成为彼时文人的基本知识世界。汤显祖亦是如此。江西本来道教盛行,他的祖父信奉道教。汤显祖自己也受到泰州学派的影响,曾跟从罗汝芳学习。罗汝芳在各地讲学,开设书院,宣扬王学,而反对彼时正统的程朱理学。而与达观的交往,更是对汤显祖有着直接的影响。达观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 紫柏尊者,他曾见汤显祖题壁诗,认为有佛缘,后来相见,便一直想度化汤显祖,并给汤显祖起法名寸虚。因之,汤显祖之思想,渐由儒道转为禅宗。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虽都是取自传奇小说,但恰好对应了汤显祖以及明代文人的三个世界。《紫钗记》《牡丹亭》是儒之世界,《紫钗记》说的是霍小玉和李益的悲欢离合,因为黄衫客的侠义行为,最终团圆;而《牡丹亭》则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天上地下的三生情,历经地府人间,终得团聚。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里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他以“情”与“理”相对,而自称是“情教”。这又和同时代的徐渭、李贽等诸狂狷之士精神相通。
此处又要说到《艳异编》,此书有多个版本,其中有一版署作王世贞编、汤显祖摘评。王世贞何许人也?乃是彼时之文坛领袖。而汤显祖则是以《牡丹亭》风行天下,尽管此书之编者、评者至今仍有争议,但是对“艳”和“异”的兴趣,却正好是明代士人及社会的好尚。《牡丹亭》不正是如此吗?杜丽娘之“艳”,梦中情、死而复活之“异”,恰好是这部传奇里最突出的部分。难怪尽管很可能这部《艳异编》的评者并非汤显祖,但书商们、后世的文人们都相信汤显祖是这一类选本的标志。而且,《艳异编》之后,又有《广艳异编》 《续艳异编》……成为明代小说的一个潮流。

近些年,浙江遂昌与江西临川都在争夺《牡丹亭》的诞生地,有人说汤显祖在遂昌任上开始写《牡丹亭》,回临川后完成。亦有人说《牡丹亭》是在汤显祖回临川后才开始写作并完成。这种争执有一点点“七城争荷马”的样子。但不管《牡丹亭》何时出现,汤显祖的南粤之行,以及遂昌的经历必定在他其后创作的传奇里留下声影。
《邯郸记》即是言“道”,说的是中国人都熟知的“黄粱一梦”,卢生在邯郸道上,一梦之间,度过了中国读书人所梦想的和可能的一生,做官、钻营、权势、遭谗、贬官 …… 其时发出欲求如当日在邯郸道中而不能之哀叹。梦醒后方知只是一瞬。如果说《紫钗记》 《牡丹亭》还是热热闹闹的人间小团圆,《邯郸记》则是通过神仙故事,让人在瞬间体悟世间的虚幻,而力求超越。
而《邯郸记》里,当卢生遭谗,幸免于法场之后,被贬之地就是海南。汤显祖任徐闻典史之时,对海南描绘甚多。如在徐闻登高望海南:
珠崖如囷气朝昏,沓磊歌残一断魂。
但载绿珠吹笛去,买愁村是莫愁村。
一曲明珠老会稽,客行长忆夜乌啼。
琼潮不解人朝夕,半月东流半月西。
此正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类的感慨。他还一度到海南游历,到过五指山。在《万州藤障子歌》《黎女歌》《槟榔园》诸诗里,汤显祖则如风土志般细描了海南的风俗与节庆之景。
《邯郸记》里,当卢生出生入死,一路遭遇老虎、强盗、渔夫之后,来到“鬼门关”时,遇到了樵夫,应是汤显祖当时所见的海南,譬如 “崖州蛮户,生来骨髓都黑”,又如以石头的“碉房”和树上的排栏为室等。而卢生召还时,受崖州司户的欺压和“黑鬼”的照顾,或许又可比作汤显祖在徐闻创贵生书院的典史生涯。

汤显祖离开徐闻,回家乡小住后,又前往遂昌赴任。在遂昌数年,汤显祖颇有政绩,譬如除虎、兴学。《牡丹亭》里有《劝农》一折,说的是太守下乡,农家的陶然之乐,此戏在宫廷里也常常上演。这里当然少不了汤显祖作为县令去劝农的经验。而且,最有趣的是,在遂昌流传有汤显祖看蚂蚁打架的传说。
《南柯记》写的是佛之世界,以蚂蚁之国为寓言。淳于棼在大槐树下做了一梦,化身为蚁,在蚁国里度过了一个人的生死哀荣之一生。汤显祖写这个南柯的蚂蚁之国的灵感,除了来自佛经,是否也因在遂昌的日常生活的引子?《邯郸记》和《南柯记》写的都是梦,但《邯郸记》是以人来写人的一生,而《南柯记》是借蚁来写人的一生。与邯郸梦相比,南柯之传奇已超越人之世界,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因为不忍矿监的催逼盘剥,或许亦是对宦途和人世的幻灭和悟解,汤显祖终于抛弃了仕途,私自回到家乡临川,开始度过他隐居、写诗文传奇、“自掐檀痕教小伶”的晚年。《牡丹亭》里“标目”的【蝶恋花】一曲恰也是他的心曲: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载《海南日报》2016 年 2 月 22 日,署名“罗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