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英文学术写作实战

書城自編碼: 399311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外語英语专项训练
作者: 范逸洲、[德]童士敦[Torsten Juelich]、毛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4278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售價:HK$ 124.2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售價:HK$ 170.2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售價:HK$ 112.7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售價:HK$ 80.4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售價:HK$ 78.2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售價:HK$ 56.4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售價:HK$ 48.3
生活在低处
《 生活在低处 》

售價:HK$ 64.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0.7
《通过翻译学英语:英译汉快提高200例(图解版)》
+

HK$ 60.3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Eric的英语学习笔记》
+

HK$ 41.1
《中式英语之鉴(2022年版)》
+

HK$ 122.5
《DK新视觉·人人学英语:DK英语习语》
+

HK$ 63.9
《剑桥国际英语美语语音与听力速成》
+

HK$ 45.9
《自然拼读黄金法则(第2版)(1分钟英语)》
編輯推薦:
英文学术写作是重视国际学术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学术技能,了解英文写作的规范,特别是中国人英文学术表达的误区,将有助于缓解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痛苦”。这本书将带领大家“做中学”,通过对范文片段的赏析,对错误案例的辨析,以及对自己及他人产出的鉴别,在实战中提升英文学术写作能力。
內容簡介:
本书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三位学者过去十年的学术论文“写作”“编辑”和“教学”经验,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不同视角出发,囊括英文学术写作的理论、方法、案例和工具,从写作思维到行文逻辑,从用词用语到写作风格,从常见误区到破解之法,从写作模板到技术工具,从失败经验到成功秘籍,试图为英文学术写作的新手和熟手都提供适合自己的“脚手架”,可以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常读常新的手边教材和实用手册。
相较于其他写作教程,本书侧重实战,针对中国作者常见的问题展开论述,提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本书配套实用的写作工具箱、数字化互动的练习资源和同步在线学习课程,希望与读者建立有意义且持续的互动联系。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本书,真正推动中国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讲好中国的学术故事。
關於作者:
范逸洲,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论文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位论文奖”,并于2023年获得国际学习分析学会颁发的“新锐学者奖”。研究领域为学习分析、自我调节学习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等,陆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数十篇英文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参与多个SSCI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编辑和审稿工作。
[德] 童士敦(Torsten Juelich),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医学博士、免疫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国家外专局A类专家。2012年来华工作后,长期从事学术论文的编辑工作,并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院所开设一系列英语学术写作课程和工作坊。指导国内30多个研究团队完成500余篇高水平英文科研论文,其中30余篇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级期刊上。
毛君,清华大学新闻学学士,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自2020年起,为清华大学数百名本科生讲授通识写作课程,具有丰富的学术写作教学、编辑和辅导经验。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道德教育、通识教育和美育。在《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錄
第1章 从学术伦理开始 1
1.1 本章引言 2
1.2 为什么要讲求学术诚信 3
1.2.1 违背学术道德的后果 3
1.2.2 利益冲突 5
1.3 学术写作规范准则 7
1.4 如何做到学术规范 9
1.4.1 论文写作前:注重伦理声明 9
1.4.2 论文写作中:规范的文献引用 10
1.4.3 论文完成后:利益冲突声明 11
1.4.4 论文投稿前:防剽窃工具查重 12
1.5 本章小结 14
1.6 伦理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15
1.7 常见问题答疑 16
问题1:投稿或审稿过程中遇到引用要求怎么办? 16
问题2:筛选好的实验结果来发表是学术不端吗? 16
问题3:什么叫作一稿多投? 17
问题4:署名与致谢之间的分界在哪里? 17
问题5:同一篇论文多次被引用,需要每次都标注出处吗? 17
问题6:遇到作者排序不公平怎么办? 18
1.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19
第2章 为你的读者而写 20
2.1 本章引言 21
2.2 为什么读者意识如此重要 21
2.2.1 学术期刊和读者群体的关系 22
2.2.2 一个有趣的概念:知识的诅咒 25
2.3 如何为不同读者群体递出梯子 28
2.3.1 面向不同读者的不同写作类型 28
2.3.2 “搭梯子”的策略:Why-Why-Why 31
2.3.3 检验梯子的策略:按角色阅读 34
2.4 本章小结 36
2.5 读者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37
2.6 常见问题答疑 39
问题1:如何兼顾专家和大众的写作模式? 39
问题2:编辑和审稿人作为读者会关心什么? 40
问题3:怎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读下去? 41
问题4:除了文字,在组织图表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读者? 41
问题5:如何体会不同期刊细微的读者差异? 42
2.7 主要参考文献 43
第3章 构思学术故事线 44
3.1 本章引言 45
3.2 为什么我们需要讲故事 45
3.3 起点:你具备的学科背景知识 47
3.4 构思:学术故事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49
3.5 选择:写一个最有趣的故事 51
3.6 拓展:坚持寻找你的科学生涯故事 54
3.7 本章小结 55
3.8 “故事线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56
3.9 常见问题答疑 60
问题1:我不理解导师给的思路也写不出来故事怎么办? 60
问题2:我的学科好像就讲不出来一个故事怎么办? 61
问题3:日常科研工作中如何提升“故事线意识”? 62
3.10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63
第4章 勾勒文章骨架 65
4.1 本章引言 66
4.2 如何组织论文的整体结构 66
4.2.1 常见学术写作结构和功能 67
4.2.2 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误区 70
4.3 摘要的写作结构和模板 73
4.3.1 摘要的重要性和基本构成 73
4.3.2 摘要的写作逻辑和顺序 76
4.3.3 摘要的结构模板和句式模板 77
4.4 二级标题的魅力 80
4.4.1 为什么二级标题格外重要 80
4.4.2 选取二级标题的技巧和策略 82
4.5 本章小结 86
4.6 论文结构的学术训练题 86
4.7 常见问题答疑 89
问题1:为什么学术摘要写作不能直奔主题? 89
问题2:研究问题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 90
问题3:文章的结果、讨论和结论有何不同? 91
4.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92
第5章 搭建逻辑之桥 93
5.1 本章引言 94
5.2 常见段落行文逻辑模型 95
5.2.1 General-Specific模型 95
5.2.2 Old-to-New模型 99
5.2.3 Problem-Solution模型 100
5.2.4 Process模型 102
5.3 词句之间的逻辑联结技巧 103
5.3.1 妙用连接短语 103
5.3.2 连词的用法 106
5.3.3 适当重复 108
5.3.4 时间状语逻辑结构 108
5.3.5 因果关系连接 109
5.3.6 概括性指代 110
5.4 本章小结 111
5.5 行文逻辑的学术训练题 112
5.6 常见问题答疑 115
问题1:为什么一定要用连接词? 115
问题2:汉译英的过程中怎么确保逻辑依然流畅? 116
问题3:不同逻辑模型是否可以混用? 117
5.7 主要参考文献和例句来源 117
第6章 动词作为写作的支柱 119
6.1 本章引言 120
6.2 动词基本用法: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 122
6.2.1 如何使用动词时态 123
6.2.2 如何使用动词语态 126
6.2.3 如何避免主谓不一致 128
6.3 学术写作区别于创造性写作的动词用法 129
6.3.1 避免使用非学术动词 129
6.3.2 避免“there be”并使用动词代替 131
6.3.3 避免不必要地更改动词 132
6.4 巧用动词优化学术写作风格 133
6.4.1 避免过度名词化 133
6.4.2 避免使用懒惰动词 135
6.4.3 正确运用动词短语“is 形容词” 137
6.4.4 避免过度使用模糊介词“of/by/with” 138
6.4.5 避免使用双重不定式“to 动词” 141
6.4.6 正确使用动词 连词“that” 142
6.5 避免中式英语:如何像母语者般写作 144
6.5.1 使用动词避免悬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 144
6.5.2 避免错误的动名词搭配 146
6.6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写作风格 148
6.6.1 避免拐弯抹角的表述 148
6.6.2 避免滥用“can”来表示“能” 149
6.7 本章小结 151
6.8 动词运用的学术训练题 151
6.9 常见问题答疑 153
问题1:如何改变我的英语表达习惯? 153
问题2:学术写作的动词运用规则一定要遵守吗? 153
6.10 主要参考文献 154
第7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 155
7.1 本章引言 156
7.2 从非学术表达转向学术表达 156
7.3 学术写作中的省略和缩写 158
7.3.1 如何使用Run-on表达方法 158
7.3.2 如何运用缩写 160
7.4 副词的学术化位置 161
7.5 代词的学术使用惯例 162
7.6 直接疑问句和间接疑问句 164
7.7 习语或隐喻的使用 167
7.8 经济简洁地运用词语 168
7.9 本章小结 170
7.10 写作风格的学术训练题 171
7.11 常见问题答疑 173
问题1:是否必须在乎学术写作风格? 173
问题2:综述文章和实证研究文章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 174
问题3:如何兼顾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 174
7.12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175
第8章 中国作者的常见写作错误 176
8.1 本章引言 177
8.2 学术写作与非学术写作的区别 177
8.2.1 过度使用非正式语言 178
8.2.2 过度使用模糊介词(with/of/for) 178
8.2.3 过度使用模糊代词(it/they/them) 180
8.3 缺乏学术写作语感 182
8.3.1 过度使用“which” 182
8.3.2 过度使用形容词或副词 183
8.3.3 被错置的修饰语 185
8.3.4 过度使用介词among 187
8.3.5 避免双重目标 188
8.3.6 混淆单数和复数 190
8.3.7 过度使用从句 191
8.3.8 误用同一个词的不同词性 192
8.4 错误的学术写作观念 194
8.4.1 误以为名词化即为学术化 195
8.4.2 迷恋长难句而不敢断句 196
8.4.3 炫耀词汇量以显示写作能力 198
8.5 中文语法的溢出问题 199
8.5.1 为句子或段落给定“主题” 199
8.5.2 重复句子的主语 201
8.5.3 把名词串起来并发明新的复合名词 202
8.5.4 过度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 203
8.5.5 运用大量平行的表达方式 204
8.6 本章小结 206
8.7 应对常见写作错误的学术训练题 206
8.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207
第9章 实用写作工具 209
9.1 本章引言 210
9.2 科研写作平台:Overleaf 210
9.2.1 自动保存和多人协作 211
9.2.2 多样化模板对接期刊 212
9.2.3 修改痕迹和评论对话 213
9.2.4 关联文献管理系统 214
9.3 语料库和自动化批改:批改网 215
9.3.1 基本语法的批改和建议 215
9.3.2 语料库查询表达方式 216
9.4 语法和表达建议:Grammarly 217
9.4.1 根据读者群体提供写作建议 217
9.4.2 四大类写作反馈 219
9.4.3 工具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221
9.5 学术写作瘦身工具:Writer’s Diet 222
9.5.1 工作原理和分析维度 222
9.5.2 实际应用和分析案例 223
9.6 本章小结 229
9.7 综合写作的学术训练题 229
9.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233
第10章 学术发表的成功秘籍 234
10.1 本章引言 235
10.2 如何开启你的写作 235
10.2.1 什么时候开始写作 235
10.2.2 基本写作流程和步骤 237
10.2.3 怎么让自己坚持写下去 239
10.2.4 如何跟合作者和导师沟通 240
10.3 从投稿到录用 242
10.3.1 投稿前要做的准备 242
10.3.2 如何吸引编辑和审稿人注意 246
10.3.3 审稿和改稿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248
10.3.4 编辑如何作出是否录用的决定 251
10.4 成功发表的经验 254
10.4.1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254
10.4.2 如何写好博士学位论文 256
10.4.3 如何成为高产作者 260
10.5 本章小结 261
10.6 主要参考文献 261
附录 262
附录一:我应该用英文还是中文写作? 263
附录二:在将论文给期刊编辑或语言编辑之前,我应该注意什么? 264
附录三: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元素是什么?不同部分的动词(verb)该如何使用? 266
附录四:可以使用论文中常见的哪些短语(phrases)? 269
附录五:论文摘要写作清单(Abstract checklist) 270
附录六:封面信模板(Cover letter) 273
附录七:利益冲突声明模板(Declaration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275
附录八:逻辑连接词清单(Linking words) 276
附录九:学术和非学术动词清单(academic vs. non-academic verbs) 280
附录十:学术写作风格核查表(informal vs. formal style) 293
附录十一:含糊表达问题核查表(overuse of weak & hedging expressions) 296
內容試閱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检索“学术”加“写作”,你能在中文和英文世界中 找到成百上千的书籍与教程。科研工作者虽然是较小的一个群体,却有如此多 的资料帮助他们做好写作这一件事情,无疑说明了学术写作是极具挑战的!你 一定会想,为什么还要再写一本关于学术写作的书,这本书又会有什么与众不 同之处呢?
作为本书的三位作者,我们希望借助序言来讲讲写作本书的初衷。
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英文学术写作是重视国际学术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学术技能,了 解英文学术写作的规范,特别是中国人英文学术表达的误区,将有助于缓解英 文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痛苦”。
   然而现存的绝大多数“英文学术写作”书籍并非针对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写 就。很多引进的教材,要么强调学术写作理论,缺少实践;要么侧重英语语法 及写作技巧,脱离学术属性。此外,这类书更多的是面向研究生的教材,读者 对象非真正“一线”在写论文的研究人员。我们认为,有必要专门为中国的一 线科研工作者撰写一本阐述英文学术写作问题的图书,并且希望少一些空谈理 念、多一些动手实践。
   当然,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书籍为英文学术写作提供了宝贵思路和经验,然 而有的资料局限在某个特定学科,有的资料则是泛泛而谈,更适合入门使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往围绕英文学术写作的书籍,要么是学科专家主导,要么 是语言专家主导,要么是中国作者,要么是外国作者,较难为读者提供全面结 合中外英文学术写作的借鉴。英文学术写作理想的内容需要作者既懂得科学研 究的规律,又理解中英文写作表达差异和各自技巧,还具备真实的学术编辑和 论文发表经验。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为中国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套行 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更重要的是,写作是不可能只通过上课听讲或者阅读相关图书就能学会的, 这就像你永远无法通过欣赏比赛或者研究构造学会骑自行车一样。学术写作及 相关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学术能力就像肌肉,只有被使用,才能提升。因 此,大而全的教程只能让读者快速了解一些学术写作的规则,无法让新手真正胜任写作。缺乏有效的阅读和写作引导,跳过真实案例的剖析和练习,学术写作 则难以落地。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研究生、博士后和年轻学者,这 些实际撰写英文论文的主力军,亟须一本具有针对性、实操性和综合性的英文学 术写作“实战手册”。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何在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有“学者”“教师”和“编辑”三重身份。我们都在各自 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实际撰写了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陆续在国内和国 际的权威期刊或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积累了真实的写作体验;我们分别在北京 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开设多门写作课程,为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 学者提供了累计超过 1 000 学时的教学,积累了扎实的教学案例;我们还受邀担 任审稿人、期刊编辑、专刊负责人或专业学术编辑,审阅并编辑了超过 500 篇英 文学术论文,积累了一线的编辑经验。因此,我们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综 合的视角来看待英文学术写作,将“英文”“学术”和“写作”三个维度充分结 合在一起。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独特经验,本书强调“做中学”,通过对范文片段的赏 析、对错误案例的辨析,以及对自己及他人写作的鉴别,在实战中提升英文学术 写作能力。本书用到了大量的真实学术写作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已经发表的 论文,有些来自教学中学生常犯的错误,更多则来自我们编辑过的中国作者的真 实写作素材。通过展示、分析和修改这些案例,我们对一个个抽象的写作理念、 原则和技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结合每章提供的练习题,读者将有机会真正运用 本书所介绍的写作技巧,在“写”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
   对于中国学者而言,英文学术写作就像用自己不熟悉的材料搭建一栋要向 全世界展示的建筑物。每一位用非母语写作的学者,都需要用到很多“梯子”和 “脚手架”。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模板、参考句式和行文结构。这些“支架” 能够帮助新手快速入门,也能帮助熟手规范表达。经过多年的教学打磨,这些 “支架”已经成为有效的写作利器。此外,我们在本书的附录中分享了科研工作者可用的英文学术写作工具和核查清单,让学术写作有了“抓手”。
如何持续用好这本书
  本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英文学术写作需求的科研工作者, 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讲师等,当然也包括资深的研究员和教授。
对于研究生而言,你可以将本书当作一种教材来用,按照阅读讲义、完成练习的方式学习这本书;对已经有一定写作经验或者正在进行学术写作的研究人员 来说,可以把本书当作“手册”常伴左右,结合平日的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体 会书中介绍的理念、原则和技巧;对资深的研究员和经验丰富的作者来说,本书 可以成为一本供查询的工具书,在审阅和编辑团队论文时辅助校稿工作,或提升 团队写作能力。总之,本书适合多读、多翻:第一遍看内容,在案例和练习中体 会;第二遍结合学术读写,从行文和表达的视角积累素材、提升写作;第三遍以 后,将其作为词典、语料库或操作手册(特别是附录部分),供日常写作时查缺 补漏。
   本书在结构上从“三个写作意识”讲起,先为英文学术写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然后从论文组织结构的大骨架引申到行文逻辑的具体线索,再介绍巧用动 词、写作风格等语言语法细节,随后介绍中国作者的常见错误、实用工具和成功 经验。本书摆脱了以往教材按照文章结构,如按题目、引言、方法等顺序讲解的 逻辑,而是按照从“虚”到“实”、从“整体”到“局部”、从“理念”到“实 操”的顺序,逐步带领读者把握学术写作脉络。
   本书不应该被当作一本英语语法书或者某种金科玉律来使用,学术写作在不 同的学科、不同的刊物和不同的目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写作表达的 规范在自然科学中适用,但是在社会科学中就不再成立。再如,本书介绍的表达 习惯都是学术圈的共识或者惯例,而有的表达方式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我们不 鼓励使用。本书的很多内容也与你在中学和大学的英语课上学到的知识不同,甚 至产生冲突。因此,本书一方面旨在介绍整体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普适的写作规 则;另一方面也会说明为什么这些规则很重要,然后让读者在理解写作规则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所在学科的特性去灵活运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介绍规则,还试 图说明其背后的道理,以及掌握优秀写作技巧的路径。你只有在撰写自己的论 文、阅读他人的优秀作品,并且持续改稿、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合 格的学术论文作者!
   本书非常独特的一点是,我们把这本书视为一个“原点”,通过配套的数字 化拓展资料,如扫码可见的练习题、扩展资料,以及配套的免费在线开放课程, 让读者对英文学术写作有更加立体的理解。在我们配套的在线课程(每年开设两 轮,每轮为期;个月) 中,你将有机会通过视频讲解、主题写作、同伴讨论、互 相改稿等方式,加深理解、运用所学、答疑解惑。因此,我们也鼓励这本书的读 者,将本书和课程结合使用:课程讲解和教学活动能够让书本内容更加生动,而 书本内容又可以让课程讲解更加系统且随时可查。
  在这里,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对本书成稿过程中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人表达 最诚挚的感谢。首先,感谢我们的爱人、孩子和亲友,你们的关心、耐心与支持是我们完成本书的最大动力。另外,感谢在研究、教学和工作过程中支持我们的 专家和前辈,特别是北京大学汪琼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卜东波研究 员、清华大学梅赐琪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你们给予 的慷慨帮助和珍贵机会是本书得以成型的基石。
   我们还要感谢为学术写作与沟通领域作出贡献的学者和师生们,特别是给 予我们巨大帮助和建议的刘敏博士、欧阳嘉煜博士、沈苑博士、缪静敏博士,以 及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同事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参与学术写作课程的学 生。你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参与和写作训练中的真实困惑是本书所有故事的 开端。
  在完成书稿过程中,我们三位作者克服了时空和语言的障碍,相互激励,共 同进步,每一个章节的诞生都融入所有人的汗水与思考。这种交流与合作,本身 就彰显了学术写作与交流最本真的意义。
   本书写作于 2022 年,这是我们经历的最艰难的一年。疫情之下,每个人的 生活、家庭和健康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想真诚地感谢那些奋战在科 研和医护工作一线的无名英雄,在此危急时刻,是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和无私付出,让我们共渡难关。
   最后,我们也真诚地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特别是左玉冰编辑,是编辑老师 们的专业态度、辛勤工作和耐心协助,才使本书最终出版。
范逸洲,童士敦,毛君 2024 年 2 月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