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1.解析生动,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2.设置多元,设立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引导教师采用诵读法、联想法、故事法等教学方法,以使课堂声像并举、生动活泼,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和创新。
3.内容丰富,生动解析了中国古代诗词音韵、格律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声律启蒙》的配套教材教学用书。全书设计有教学目标、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资料素材等板块,不仅对教材讲到的中国古代诗词音韵、格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生动解析,还介绍了丰富的关于格律、对联等方面的知识,既帮助教师多维度挖掘教材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困难,又给予教师发挥教育教学智慧、实时教学创新的空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
|
關於作者: |
本书编写组自2006年起,先后参与“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十二五”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等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唯一教材研发基地,协助课题组开展多学段专业教材研发和出版工作。
|
目錄:
|
上 卷
第一课 一 东
故事?颜巷陋
第二课 二 冬
故事 绣 虎
第三课 三 江
故事 庄周活鲋
第四课 四 支
故事 阮籍青白眼
第五课 五 微
故事 窃符救赵
第六课 六 鱼
故事 伯乐相马
第七课 七 虞
故事 苏秦刺股
第八课 八 齐
故事 夷齐让国
第九课 九 佳
故事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第十课 十 灰
故事 羯鼓催花
第十一课 十一 真
故事 言忠信 行笃敬
第十二课 十二 文
故事 山中宰相
第十三课 十三 元
故事 鹤乘轩
第十四课 十四 寒
故事 冯谖弹铗
第十五课 十五 删
故事 衔环报恩
下 卷
第十六课 一 先
故事 壶中日月
第十七课 二 萧
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十八课 三 肴
故事 边韶被嘲
第十九课 四 豪
故事 胡服骑射
第二十课 五 歌
故事 王质遇仙
第二十一课 六 麻
故事 青梅煮酒
第二十二课 七 阳
故事 伍子胥渡江
第二十三课 八 庚
故事 亡国之音
第二十四课 九 青
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十五课 十 蒸
故事 鸿鹄之志
第二十六课 十一 尤
故事 雪夜访戴
第二十七课 十二 侵
故事 子罕谢宝
第二十八课 十三 覃
故事 邻人攘鸡
第二十九课 十四 盐
故事 王恬傲诞
第三十课 十五 咸
故事 未能免俗
|
內容試閱: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精彩书摘
第四课 四 支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韵文,初步认识韵文的平仄相反的韵律特点。
2. 感知韵文意思,体会其呈现的自然与人物德行之美。
3. 运用对仗的规律进行仿联拟对的简单练习。
二、教材解读
(一)课文简介
1. 整体介绍。“四支”是平水韵上平声的第四个韵部,所以课题为《四支》。原文包括三段,三个段落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主题,但第一段侧重描写花鸟、名人、时令现象。本课教学内容建议选择第一段,第二、三段内容可作为拓展训练的内容。
2. 韵律特点。本篇联句句末的韵脚字为“诗”“儿”“丝”“夔”“鸶”“蘼”“时”“碑”等,这些字在平水韵表里都归属于上平声“四支”这个韵部,这些字的韵母大多为“i”,也有“ui”“ei”,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儿”字在现今读“er”,但在古音里并没有这个韵母,“儿”字在古音里读“ni”。押“i”韵是唇齿音,诵读时更具柔美清新、回旋缠绵之感。
3. 通篇对仗。本段有十组对仗,一字对有“茶对酒”“赋对诗”,二字对有“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鸲鹆对鹭鸶”,三字对有“四目颉,一足夔”,五字对有“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七字对有“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十一字对有“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长对按句子节奏可拆成二字对、三字对,如“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可拆成一个二字对和一个三字对,即“半池”对“一架”,“红菡萏”对“白荼蘼”。
4. 词性同类。名词对名词,“茶”对“酒”,“赋”对“诗”,“菡萏”对“荼蘼”;动词对动词,“应”对“知”,“栽”对“种”;人名对人名,“智伯”对“羊公”;副词对副词,“能”对“甚”;数量词对数量词,“半池”对“一架”,“几阵”对“一犁”;形容词对形容词,“红”对“白”,“深”对“大”。每组对句间的词法也相同。“落絮”对“游丝”,“秋风”对“春雨”,“变形之炭”对“堕泪之碑”,都是形容词加名词的结构;“栽花”对“种竹”,是动词加名词的结构;“智伯恩深”对“羊公德大”,是名词加形容词的结构。
5. 词义相关。“茶”对“酒”,“赋”对“诗”,都是文人墨客的雅趣;“四目颉”对“一足夔”,是远古时代传说中的特异人物;“鸲鹆”对“鹭鸶”,都是鸟类;“半池红菡萏”与“一架白荼蘼”,是写盛开的花,加上数量词,很有意境;“几阵秋风能应候”与“一犁春雨甚知时”,都是写气候;“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与“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都是赢得世人称赞敬重的两个人物。
6. 内容特点。本课韵文描述的内容比较丰富,花鸟景物、时令气候、生活情趣、杰出人物等都有呈现,而且都是正向美好、积极向上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积累语言、感受美好、接受审美熏陶和美德浸润的极好素材。
(二)字句梳理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茶对酒,赋对诗。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需要押韵,多用铺陈手法,盛行于两汉。“茶”“酒”“赋”“诗”都是文人墨客的雅趣,这两组对仗字数相同、词性同类、词义相关,平仄相反。
燕子对莺儿。
这两个词都是鸟类的名词,节奏字“子”是仄声字,“儿”字的读音在前面已有说明,古音里并没有这个“er”韵,“儿”字在古音里读“ni”,是平声字。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落絮:落下的丝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或雪花。宋代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游丝:飘荡在空中的细丝,多为蜘蛛等虫类所吐。南北朝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栽花”“种竹”“落絮”“游丝”四个词都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从语义上来说这两组两两都是相关联的事物。
四目颉,一足夔。
四目颉:颉,即仓颉(亦作苍颉),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黄帝的史官,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舜的臣子,精通音律。舜曾说过“一夔足矣”,意思是像夔这样的臣子,得到一个就足够了。
“四目颉,一足夔”意思是传说仓颉有四只眼,夔只有一只脚,他们都是古代传说中具有特别才能的人。
鸲鹆对鹭鸶。
鸲鹆:鸟名,俗称八哥,亦写作“鹳鸽”。《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鸲鹆来巢。”鸲鹆即今之八哥,中国各地有之。
鹭鸶:白鹭,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如丝的毛。
鸲鹆、鹭鸶都是鸟类。此二字对相互呼应、相互映衬。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
菡萏:荷花的别称。《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荼蘼: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时开花,花白色,有香气。
“半池”对“一架”,数量词对数量词。上联节奏字“池”读平声,下联节奏字“架”读仄声,平仄相反、语义同类;“萏”对“蘼”平仄相反,“菡萏”“荼蘼”词义相关。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应候:顺应时令节候。晋代陆云《寒蝉赋》:“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候,物候,指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亦泛指时令。
“几阵秋风能应候”是说几阵秋风吹过而顺应节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是说一场春雨洒落而农时分明。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首,时人尊称其智伯(又作“知伯”)。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晋与赵、魏、韩四分范氏、中行氏地为邑,后与韩、魏攻赵襄子,于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而灭。
国士:国中优秀的人,此处指豫让。豫让最初是中行氏的门客,因不被重用而投奔智伯,得到智伯的礼待。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为了替智伯报仇,用漆涂在身上使自己生疮癞,又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以防止赵襄子认出自己。行刺失败之后,赵襄子问他为什么要替智伯报仇,豫让回答说:“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以国士报之。”我们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豫让为智伯报仇前表明心志的话。
羊公:西晋功臣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人,蔡邕外孙、司马师之妻弟。羊祜镇守荆州,颇得百姓爱戴,襄阳百姓在他死后在岘山为他建庙立碑,大家看到碑都忍不住流泪,于是后人给碑取名叫“堕泪碑”。
联句的意思是:智伯对豫让有非比寻常的知遇之恩,因此豫让漆身吞炭改变声音外貌为他报仇;羊祜对百姓施行仁德,所以百姓在他死后为他立碑且见碑落泪。
三、教学建议
1. 在诵读中发现平仄相反的规律。秉持一课一得、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从这节课开始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平仄相反这一规律,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不可进行简单而空洞的讲解,而应在诵读入韵的过程中,从断句、停顿的规律去思考,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平仄相反的规律。比如诵读“茶对酒,赋对诗”,可以先让学生将毫无节奏的诵读与有轻重缓急的诵读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平仄相反的规律在诵读时带来的音韵和谐之感,再通过三字对、长对的列举,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 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声音、图片、视频等,调动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真正接受古典诗文美的熏陶。比如品读“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学生借助译文是可以大致明白秋风“应侯”、春雨“知时”的意思的,但是联句中的随着时令而改变的自然规律、生活气息,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这时如果教师能通过视频生动具体地呈现动植物的变化和春耕秋收的不同景象,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字背后的生活和文化之中。
3. 根据本课新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仿联拟对的练习。本课重点渗透的知识点是平仄相反的规律,在一课一练的教学环节中,要借助本课第二段、第三段的联句对其进行强化认识的训练,这样既可以起到拓展阅读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兴趣。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选择和提取一些意思浅显、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对句,引导学生借用新掌握的知识去品读、赏析和仿写。
四、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1. 意象导入。教师出示对句“四目颉,一足夔”,请学生猜一猜对句中的“四目颉”和“一足夔”分别是什么。
2. 教师揭题:要想找到真正的答案,请和老师一起去学习《声律启蒙》的第四课《四支》。
3. 读题解题。说说为什么这一课以《四支》为题。
(二)感知平仄
1. 自由读。读准字音,对难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展示读。先全班读,再指名读,注意反复强化“颉”“夔”“鸲鹆”“菡萏”“荼蘼”等陌生词语的读音。
3. 出示一字对“茶对酒,赋对诗”,让学生听教师有韵味地范读,感觉哪些字该急读哪些字该缓读。学生交流后,再自己标出急缓字的平仄并进行朗读。
4. 出示三字对“四目颉,一足夔”,标出急缓字的平仄。以同样方式指导朗读“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5. 归纳平仄相反的规律。让学生对比刚才朗读的对子,发现上下联平仄相反的规律,根据规律诵读全文。
(三)诵读会意
1. 自读理解。借助注释、译文自读理解,根据注释进行自读,标出不懂的字词,再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说说它的意思。还有哪里是不懂的?请同学们帮你一起解决。
2. 生动呈现。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联句进行生动展示,用视频或图片呈现“落絮对游丝”“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的场景。
3. 对应诵读。学生根据视频、图片或者教师的描述诵读出对应的联句,教师指名朗读或让学生根据意境有韵味地诵读。
(四)趣味背诵
1. 自读自背,看看自己在五分钟内能记住多少句。
2. 同桌之间,一个说意思,另一个不看原文对出对子。
3.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文字、图片、视频背诵相应的句子。
(五)仿联拟对
青眼对 (白眉)。
三弄笛对 (一围棋)。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五、延伸学习
对联的应用
对联的应用比一般文体都要大都要广。对联既能述史记事、写景抒情,也能褒扬贬斥、寄怀言志;既能宣传鼓动、慨叹呐喊,也能讽刺谐谑、娱乐游戏。正如一副对联所说:“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能联。”
对联无处不在。从过去的帝王宫殿、神祇廊庙到今日的农村城镇、大街小巷,从文人雅士的厅堂书斋到三教九流的招牌门面,从风景名胜的亭台楼阁到婚丧寿生的节日礼俗,从兀立千年的摩崖石壁到流动不居的舟车乘舆,即使是在现在国防前线的哨所掩洞,都有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对联出现。
对联无时不有。不管是一年四季,还是传统佳节,不管是人生中的从小到老,还是寿诞中的从生日或满周岁到十岁、二十岁以至一百多岁,都有对联的身影出现。
对联无事不可。在社会生活中无事不可用对联记述或抒发情感。遇喜庆之事则用贺联恭祝,遇丧葬祭悼则用挽联哀悼,遇不平之事则用叙事联呼号呐喊,遇有趣之事也可用对联插科打诨,文人墨客之间更是经常互题赠联,抒怀寄情。
对联无人不宜。对联既可写自己,也可写别人;既可写一个人,也可写众多人;既可写人的事功品德,也可写人的生活才学;既可写人的公与私、言与行,也可写人的善与恶、得与失。总之,对联人人可写,也可写人的方方面面,不胜枚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