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是美元霸权的开始,这是很多书籍中都提及的事,但像本书一样完整的叙述却少之又少。布雷顿货币体系建立之前,面对二战后的伤痕,英镑回天无力,将霸权拱手相让,凯恩斯和摩根索、怀特的斗争相当精彩。很多历史,需要相互的印证。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讲述了国际货币体系谈判中的内幕故事。当时身为巨大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美国,以一场会议、一纸合约终结英国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权,但这个扣人心弦的历史时刻却又充满了娱乐性。代表英国谈判的凯恩斯,虽然思想光耀千古,却在决定性时刻难敌美国谈判代表怀特。作者把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连接点,将第1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关系统统贯通起来,使整部作品相当有深度、有广度、有政治经济战略的高度。
|
關於作者: |
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际经济部主任、高级研究员。曾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部主任。以上两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顶尖智库。斯泰尔的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货币问题、金融市场、经济史。
斯泰尔还曾担任《国际金融学刊》主编。他与萨尔瓦多前财政部部长曼努埃尔·海因兹联合撰写的《货币、市场与主权》荣获2010年哈耶克图书奖。
|
目錄:
|
目录
中文版序 是时候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了吗
译者序 两个人的布雷顿森林
第1章 引言 / 1
全球在2008年年底陷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萨科齐和布朗都呼吁从根本上反思全球金融体系。周小川也加入了这一讨论,指出导致动荡局面的原因是缺少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
第2章 世界齐聚于白山 / 11
四周景色壮美—《纽约时报》的记者刚抵达这片偏远寒冷的新英格兰北部山区时,便写下了这样的感受:“华盛顿山荫蔽下的这片高原与这里突如其来的短暂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3章 怀特不可思议的崛起 / 19
在怀特看来,他的人生真正始于1930年,那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第4章 凯恩斯与货币威胁 / 69
怀特的美国旅程崎岖曲折、困难重重,而凯恩斯在英格兰的崛起则似乎轻而易举、命中注定。
第5章 “最圣洁的法案” / 115
因为那些决心阻止美国参战的人所代表的观点差异很大,所以1939年的美国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确切地说是孤立主义的各种情绪。
第6章 怀特与凯恩斯的完美计划 / 145
尽管摩根索在财政方面生性保守,但他也是一个忠诚的新政人。他还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相信凡是对美国好的东西必然对全世界都好。
第7章 一败涂地 / 179
对于怀特而言,战争是一个牢固确立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绝无仅有的机会。他要求美国及盟军士兵使用美元作为入侵货币,并且通过高估当地货币的办法确保当地人民积极接受美元。
第8章 历史于此铸就 / 233
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1944年6月4日,美国军队进入罗马市中心。第二天傍晚,英国步兵部队借助滑翔机在距离法国卡昂以北6英里处着陆。
第9章 像法拉一样乞求 / 293
代表团刚刚从布雷顿森林离开,英美关于这份刚签署的文件的含义就爆发了观点分歧。
第10章 旧秩序退场,新秩序登台 / 343
纳粹的装甲纵队轰轰隆隆地开进波兰的第二天,精神上备受煎熬的钱伯斯对罗斯福内部安全事务助理阿道夫道出了参与苏联间谍活动的美国官员的名字。
第11章 尾声 / 387
发生在1947年的英镑危机,激发了英国人对美国的美元外交及其导致的悲惨后果的愤怒指责和强烈不满。
附录A 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手稿照片 / 410
附录B 哈里·S. 杜鲁门关于哈里·德克斯特·怀特的声明 / 413
人物表 / 416
注 释 / 441
参考文献
致 谢
|
內容試閱:
|
是时候建立一个
“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了吗
“我们要为我们的政客、我们的公众和我们的未来考虑”,美国财政部部长提醒中国大使。“我们感到,对于两国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元以美元报价”,即按照固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这是发生在1935年的一段对话。当时罗斯福政府决心要阻止中国以及欧洲列强的货币持续针对美元贬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正式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被视作美国维持产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如同今天中国货币与美元脱钩对美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一样(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中国采取固定汇率的做法,2009年美国财政部部长提名人蒂姆·盖特纳暗示称中国是货币“操纵者”,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却公开称赞中国是“一片动荡区域中一根重要的定海神针”。美国评判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依据的就是:在任何一个给定时点,究竟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能够使美元更有竞争力。
停止“货币战争”,调和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这些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会议的核心主题,并且它们至今仍然是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20国集团会议的重要议题。但是,布雷顿森林会议远不止如此。它是一场重要的国际聚会,是自1919年巴黎和会以来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作为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美国试图借作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的英国濒临破产之机,按照美国的利益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这使人们不禁要问,今天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是否愿意、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被纳入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使货币秩序根据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现实重新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美国关于债权国需要进行调整的许多论调与20世纪4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破产的英国所持的观点如出一辙,而中国则采纳了哈里·德克斯特·怀特和美国人所持的观点,即债务国必须进行调整。
历史与今天的相似之处显然令人着迷,并且时常发人深省。尽管如此,也不应夸大这种相似之处。美国不是那个二战结束后四处乞讨的英国,它仍然在用自己印刷的钞票支付账单,美元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的60%。而对于中国而言,它无意摧毁其积累的巨额美元资产的全球购买力,并且这么做毫无益处。因此,双方都不认为有迫切的必要性来解决各自对不公平以及对当前体制的抱怨。简而言之,如果世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走向一个新的全球货币体系,那么这一局面更有可能是各种磕磕碰碰和无所作为的结果,而非出于达成了某种协议。
货币事务当然只是中美关系之间变革时机看似已经成熟的一个领域。20世纪40年代,美国有一份雄心勃勃的议事日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其中一项,其他的一些目标或笨拙生硬、目光短浅(如使战后德国去工业化的摩根索计划),或初衷高尚、富有远见(如复兴战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我希望,随着中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重新取得它应有的位置,本书的中国读者会体会到布雷顿森林的这段故事既发人警醒,又鼓舞人心。
本·斯泰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