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編輯推薦:
★ BBC开创性哲学对谈节目《大哲学家》精彩再现。本书基于1987年BBC哲学对谈系列之二《大哲学家》(The Great Philosophers)。作者麦基不仅是资深节目主持人,曾被英国皇家电视协会授予银质奖章,另著有多部哲学专著,具有过人的哲学素养,开创了以大众媒体讲哲学的先例。《思想家》之后,在本书中,麦基继续以化繁为简的功力将深奥的哲学问题“转译”给大众听。
★ 融现实与历史,当代领衔哲学家画出哲学思想导览图。在这场思想的交锋中,一方是站在读者与观众立场穿针引线的主持人麦基,另一方是浸润各领域多年的哲学家,包括玛莎·努斯鲍姆、伯纳德·威廉斯、彼得·辛格、艾耶尔等,他们基于多年的研究经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每位大哲学家的关键问题、基本进路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我们的关系。
★ 以15次对话串起2500年哲学史,开启哲学思考之门。从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到近代的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再到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从每位哲学家面对的时代问题到哲学的本质问题,开启哲学思考之门。
內容簡介:
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去世两千余年后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于近现代的一些哲学家,我们也可以提出相似的问
题。本书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开端。
回归哲学本质,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开对话,对谈西方哲学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阐述每位哲学家的研究进路、关
注问题、遗留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开启进入西方哲学史及伟大心灵之门,去探究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研究的基本
问题有哪些。更重要的是,在哲学家清晰的描述中看到人类生活的多样和丰富,在想当然中看到问题所在,获得关于我们自
身、想象力和可能性的理解,以及微末之事的拯救力量。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布莱恩· 麦基(Bryan Magee,1930—2019),英国哲学家、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主持人,因其将哲学带给大众而闻名。曾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客座研究员、基布尔学院荣誉研究员及伦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一名独立撰稿人、评论家和播音员,曾被英国皇家电视协会授予银质奖章,以表彰其在广播上的贡献。主要著作包括《现代英国哲学》(Modern British Philosophy)、《波普尔》(Popper)、《叔本华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chopenhauer)、《哲学如何塑造了我》(Confessions of a Philosopher)、《瓦格纳与哲学》(Wagner and Philosophy)等。
译者简介
王幸华,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著有《自尊的伦理学》等。
目錄 :
1 柏拉图:对话迈尔斯·伯恩耶特
2 亚里士多德:对话玛莎·努斯鲍姆
3 中世纪哲学:对话安东尼·肯尼
4 笛卡尔:对话伯纳德·威廉斯
5 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对话安东尼·昆顿
6 洛克与贝克莱:对话迈克尔·艾尔斯
7 休谟:对话约翰·帕斯莫尔
8 康德:对话杰弗里·沃诺克
9 黑格尔与马克思:对话彼得·辛格
10 叔本华:对话弗里德里克·科普尔斯顿
11 尼采:对话J. P.斯特恩
12 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代存在主义:对话休伯特·德雷福斯
13 美国实用主义者:对话西德尼·摩根贝瑟
14 弗雷格、罗素与现代逻辑:对话A.J.艾耶尔
15 维特根斯坦:对话约翰·塞尔
译名对照表
內容試閱 :
序 言
在英语世界,对大多数人而言,甚至对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言,哲学并不是他们精神装置的一部分。我假设大多数聪明的男女,不管受过何种教育,都阅读小说和观赏戏剧;他们通过读报纸对政治产生兴趣,也通过这一点和他们的工作经验,捡起一点经济学;他们中的许多人阅读传记作品,并由此学到点儿历史。但是,除了对那些研究它的少数人而言,哲学仍然是一本未被打开的书。这部分是因为,在20世纪,这个学科已经变得职业化和技术化;部分是因为所有学科的过度专业化——英国教育特别容易遭受这一批评,即它没有把通识教育提高到一个足够高的水平;部分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傲慢,他们不太关心抽象的观念。不管理由是什么,大多数博览群书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整个成年生活中都熟悉这些伟大哲学家的名字,但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声取决于什么,到底是因为什么让这些著名的哲学家中的任何一位有名气。
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去世两千多年后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于近代的一些哲学家,我们也可以提出相似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他们的著作是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根基。但是如何成为根基的?这本书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开端。
假设你要去一所大学学习哲学,你几乎一定会发现,课程的核心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本质、范围和界限的, 也就是某种——以希腊词“episteme”(即知识)命名——被称作知识论(epistemology)的东西。在这一学科的大部分历史中,在近代
当然也是如此,这已经构成了它的主要关注点,因此主导了大学课程,也主导了这本书。但是哲学的次要分支也可以是令人着迷的。对于一些人来说,最有意思的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但也有美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和许多其他分支。有几个分支在这本书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我们当然不可能公平地对待所有这些分支;因此为了清晰起见,我一直密切关注该学科发展的主流,并始终遵循这一点,只在必要时才关注它的次要方面。抵抗离题的诱惑是困难的,因为很多东西我都想囊括在内,但受篇幅所限又不能讨论。
这本书基于BBC 于1987 年首次播出的系列电视节目。但它不仅仅包括这些节目的转写本:参与对话的学者和我从这些转写本开始,但是我们对待它们像对待任何初稿一样不敬。作为主编,我要重申的一点是,这本书有其自身的生命,独立于这些电视节目,因此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使它本身尽可能完善,不受我们在屏幕上说过话的限制。参与对话的学者在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从详细的润色到彻底的重构。在电视节目播出时出版这本书,意味着在最后一期节目(恰好是关于美国实用主义者的节目)录完后,必须立即将完整的手稿送给出版商。这对于这期节目的主角而言尤其困难,因为他想要重新梳理自己的讲述,而由于时间紧迫,当务之急是我要把手稿立即送到出版社,而且当时我在伦敦,而对话者在纽约。他给了我详细的注释和大纲,我也尽力了,但是我们本想用更多时间来处理书中的讨论。
这个系列电视节目的准备和录制经历了两年半时间,但是最重要的决定是最早开始的——怎么划分主题以及邀请哪些嘉宾。这两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但同样站得住脚的答案,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也都改变过主意。在节目准备期间,我与一个私人智囊团进行了磋商,它主要由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和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组成,但也包括安东尼·昆顿(Anthony Quinton)和约翰·塞尔(John Searle)。这四位先生经常关于同一问题给我四个不相容的建议,仅出于这个原因,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因为我实际做出的决定而受到责备。但是他们的帮助是无价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一个决定都得到过除我之外的其他人的批评性意见,并在被采纳之前与其他可行的选择进行了比较。我对他们所有人都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该系列节目的制片人吉尔·道森(Jill Dawson),她管理非常广泛的行政安排,并在大多数节目中指导工作室工作人员和摄像机。最后,我要感谢苏珊·考利(Susan Cowley)对手稿的打字输入,感谢华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的戴维· 米勒(David Miller),他阅读了手稿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