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华文世界畅销30年,数百万读者奉其为历史入门书目!更被誉为“最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史学大家雷家骥教授的历史古籍解析课,他一直活跃在历史讲坛,不断为中国史学的研究和传承贡献力量。
·解读中国史学典籍《贞观政要》的典范之作,从管理、求谏、君臣制度、美德、治国等方面展开一代明君与贤臣的对话。
·作为“帝王的教科书”,《贞观政要》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现代年轻人不可不读的成长教科书。
·给大众的历史入门读本!高度浓缩原典精髓,讲解深入浅出,犹如名师面对面授课。干货满满又浅近好读。
|
內容簡介: |
《贞观政要》是对盛世“贞观之治”做全面介绍和总结的政论体史书,历代帝王或政治家,多以此书为书目。
本书既有对原文的精妙解析,又有对当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述。编著者选取了五位贞观年间的名臣传记列为上篇,下篇则重点讨论了为君之道、人才选拔、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问题。读者可以从书中实现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及列位贤臣的隔空对话,受到他们智慧的启发。
|
關於作者: |
雷家骥
1948年生于广州,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史学观念史、政治与制度史及国家权力与战略等,代表作品有《中古史学观念史》《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武则天传》。
|
目錄:
|
上篇 贞观重要人物略传
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略传
一、李世民的家世与性格
二、由平定天下到“贞观之治”
三、唐太宗的后半生
第二章 贞观名臣列传
一、房玄龄
二、杜如晦
三、魏徵
四、王珪
五、李靖
下篇 问题讨论的展开
第一章 统治问题的讨论
一、论怎样做一个统治者
二、论政治的重要原则
第二章 论怎样求谏和纳谏
一、求得谏诤的谈论
二、纳谏的行为和言论
三、直谏
第三章 论君臣之际和制度的建立
一、论君臣的鉴戒
二、有关慎选官员的谈话
三、有关封建的争论
第四章 教育皇子们的言论
一、分别太子和诸王名分的讨论
二、论尊敬师傅
三、教诫太子和诸王
四、规谏太子的言论
第五章 论美德(上)
一、论仁义
二、论忠义
三、论孝友
四、论公平
五、论诚信
第六章 论美德(下)
一、论俭约
二、论谦让
三、仁恻之心
四、论慎所好
五 、论语言须慎重
六、论杜绝谗邪
七、悔过之言
八、论贪鄙
第七章 崇扬学术
一、崇扬儒学
二、论史学的意义与功用
三、批评礼、乐和社会风气
第八章 论治国的实际问题
一、谈务农
二、论刑法的原则
三、论特赦和法令的统一
四、有关朝贡的谈话
五、论国家兴亡之机运
第九章 论战争与国防
一、论战争与国防
二、安边问题的争论
第十章 有关日常生活的言论
一、关于旅游
二、关于畋猎
三、关于灾祥的看法
四、论贯彻始终
附录 原典精选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慎终第四十
|
內容試閱:
|
总序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作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们代表了在各自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
台湾的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才惕然警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人们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社会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是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是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读者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略传
一、李世民的家世与性格
“朕观古代创业拨乱之主,都超过四十始登大位,只有东汉光武帝在三十三岁就登位了。但是,朕年十八即举兵经纶王业,二十四岁就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即已升为天子。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还有谁人能比得上我!”唐太宗在即位后八九年间,曾两次自豪地说(参下文第一七五、一七九条)。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的别馆。李渊家族系出陇西李氏,是阀阅之家,门第甚 高,累世仕西魏、北周和隋朝,均为最高级的将领之一,封为唐国公,也曾经一度被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时才归宗姓李。隋文帝杨坚即李渊的姨父,因此李渊在隋仕途颇畅,他与窦氏所生的长子取名为“建成”,次子取名为“世民”,以后诸子才以“元”字排行。李渊为次子取名为“世民”,即寓“济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的母亲出身京兆窦氏,是屡代显贵的最高门第之一。窦氏的舅舅是北周武帝。她有智略勇气,识大体,颇善书法和写文章,后来长孙晟把女儿许配给世民,即与此有关。李渊和窦氏都具有胡人血统,是胡、汉混血儿,所以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窦氏在隋文帝开皇九年── 中国南北统一那年(589),为李渊生下第一胎,即李建成,又过了九年才生下李世民,所以建成比世民整整大了十岁。第三子李玄霸早夭,第四子李元吉则在隋文帝仁寿三年(603)才出生,比世民小六岁,比长兄小十四岁。李渊另有十八个儿子,均不是窦氏所生。至于女儿则一共有十九人,第三女即后来著名的平阳公主,也是窦氏所生的。平阳公主可能是建成之妹、世民之姊。李渊七岁就袭唐国公爵位,以后一直任官,也常常外调为地方长官。隋朝制度,地方长官赴任,只可以携带十五岁以下的儿子同行,所以李建成在文帝末年及炀帝时期,常常是留在京师的家里主持家事,世民则得以随同父母赴任,兄弟之间形成隔膜。
李元吉在隋朝崩亡时才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所以留在家里由长兄照顾,这是日后元吉协助建成,而对二哥世民不好的伏因。世民则因随侍父母,尤其最得母亲宠爱,这是形成世民青少年时代,比较任性刚烈,要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的性格的基本因素(太宗后来即曾自述此性格)。世民是军事阀阅的子弟,自小即喜飞鹰走马,尤精于射箭,至于读书方面则似乎就不甚了了,他没有下过苦功,也缺乏师傅的指导,很少听到贤达之言。在他十七八岁时,天下大乱,于是提剑跃马,东征西讨,想求学也无暇了。后来当了皇帝,就曾多次对此表示咎悔(参第八十八、一一七、一一九条)。事实上,由于经过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造成了地区风尚的差异,西北一带的社会,大多崇尚政治事业与军事功业──当时称为“冠冕”“武功”的成就,李世民自不例外。他少年时代的挚友如长孙无忌、柴绍和窦诞,皆为贵胄门第的公子。无忌较好读书,有智略,反应敏捷,后来协助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成为第一功臣。柴绍亦出身军阀之家,自幼即身手矫捷,勇力过人,任侠之名闻于关中,少年时代即成为隋炀帝太子的带刀侍卫,李渊将平阳公主嫁给他,可说是世民的连襟兄弟。窦诞则是李渊夫人窦氏的族人,后来亦协同世民东征西讨。这群贵介公子,都是活泼、外向、进取、坚强,喜爱武功,甚至有大胆妄为、敢说敢做的倾向,所以世民后来说他们不是益友。窦氏在四十五岁那年逝世,这时天下已经崩乱,李渊经常奉炀帝的诏命领军征伐,他似乎并没有很多时间去留意教育世民。事实上,他稍后即有志乘时起事,暗中结交天下豪杰,建成、世民、平阳公主等也分担了父亲的忧劳,均在暗中各自结交豪杰。所谓豪杰,大多是指那些任侠敢为之士,这是建成、世民后来各有人事集团的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