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谭

書城自編碼: 40078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古典小說
作者: 周学武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87988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售價:HK$ 114.8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售價:HK$ 94.3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HK$ 109.3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HK$ 124.2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HK$ 110.4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售價:HK$ 89.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售價:HK$ 147.2

 

編輯推薦:
◆详细解读结合历年中考常考内容和经典故事,把知识点通俗化,趣味化,记得更牢。
◆刀郎新作《罗刹海市》的出处:详细解读其故事背景,影射出的问题。
◆详细注释,真正做到无障碍阅读。
◆引领华文世界40年扛鼎之作,台湾同胞几代人的经典制作。
◆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
◆名家导读:龚鹏程亲自作导读推荐
◆优美白话翻译·精准原典注释
◆无须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
內容簡介:
鬼狐神怪与人类具有同样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蒲松龄借着他们的形象,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现象;借着他们的口吻,婉转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憧憬和关注。这是一本充满奇异色彩的文学书,也是一本有深厚意味的哲学书、历史书和社会学史料。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被改编成戏剧而成为经典。
本书是《聊斋志异》的精编白话版。
關於作者:
周学武
台湾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学系所主任。现已退休。著有《唐说斋研究》《叶适研究》《叶水心先生年谱》等书。
目錄
前言 / 01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 02
聊斋故事
壁上的美人 / 003
渔夫和水鬼 / 006
道士种梨 / 011
王七学道 / 012
长清高僧 / 016
人蛇之间 / 018
找回来的心 / 021
荒寺女鬼 / 026
张氏兄弟 / 028
口技 / 034
柳家的盛衰 / 036
山中仙缘 / 044
稚子的灵魂 / 048
诙谐的狐狸 / 054
狐仙的教训 / 058
曾孝廉的梦 / 059
冬天的荷花 / 066
赵城义虎 / 069
李超的武艺 / 072
石武举之死 / 074
大力将军 / 078
秀才和进士 / 080
老屋里的故事 / 084
少年与白鸽 / 093
瘟神 / 096
真假情人 / 098
张鸿渐的遭遇 / 105
化狐 / 114
贾奉雉成仙 / 116
黑色的指印 / 123
黄英 / 127
清虚奇石 / 133
医生和老虎 / 138
附录 原典精选 / 142
內容試閱
致读者书
周学武
亲爱的朋友:
在没有接触本书之前,也许你们已经看过或听过《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了。因为在中国的旧小说中,除了长篇的《红楼梦》以外,这部书也算流行得最为广泛了。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1640 ─ 1715),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关心社会的学者。他的著作除了小说、俗曲、鼓词和一些诗文之外,还有《农桑经》《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可惜有些东西已经失传了。不过,真正使他在文学和知识界享有盛名的,还是他的两部小说──《醒世姻缘传》和《聊斋志异》。前者是一部长篇的白话小说,在文字的运用、人物的描绘、情节的安排、心理的刻画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后者则是纯粹用文言文写的,总共集合了四百三十一个短篇小说、寓言、故事和异闻。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一如《醒世姻缘传》。
关于这一方面,有待各位去欣赏、体认,我想不必进一步地叙说。
在这里,特别跟各位一提的是它的内容方面。我们知道:这部书既然名叫“志异”,它里面所记载的,自然是不同寻常的事物。所以书中有关鬼狐神怪的故事,几乎占了全部的篇幅。那些鬼狐神怪,透过作者惊人的文学素养,一一地予以人格化,使他们与人类具有同样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作者也借着他们的形象,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借着他们的口吻,婉转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憧憬和关注。因此,我们在阅读这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不能为它的奇异色彩所迷惑,而且要把它当作一本哲学书、历史书乃至于社会学的书来看。
蒲松龄对于人情世态,能够做深入的观察和描写,是由于他那平实的生活背景。在封建统治下,这位别号柳泉居士的蒲留仙,虽然也考中了秀才,参加过几次举人的考试,但是一直到晚年才举了岁贡。所以他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农村里度过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农村社会中的事事物物。鬼狐神怪原来是农村社会的共同信仰,他便把自己日常所听到的种种故事,运用丰富的想象,在他的《聊斋》里渲染成篇,久而久之,竟积成了这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聊斋志异》中的各篇,虽然多半是小说的形式,但是由于文字的古奥淳雅,所以过去很多知识分子都是把它当作古文范本来看的,甚至有人把它和《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相提并论。可惜在这里,我们为了使它与经典宝库中的其他作品体例一致,只以白话改写了它的内容,而无法将它所有的原作刊出来做一个对照。而事实上,本书的若干文字和情节,为了适应实际上的需要,也经过了少许的增删,并不是逐字逐句翻译的。各位看过了之后,必然会了解到这一点。
最后,我谨以白话翻译清人冯镇峦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各位,作为这封信的结尾:
张安溪曾经说:《聊斋》这一本书,会读它,能使人胆壮;不会读它,能使人入魔。我认为只拘泥它所记载的事迹,便会使人入魔;能领会它所涵容的精神,就能使人胆壮。我们只要能认识它文章的美妙,洞察它含义的深微,体受它性情的纯正,服膺它议论的公允,那么它实在是变化我们气质、陶冶我们心术的第一好书。

二、《聊斋志异》的流布
《聊斋志异》的写作时间,相当长久。大约从蒲松龄的青年时期一直写到他的晚年。据《聊斋志异》中所记的资料考察,有晚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的(《夏雪》《化男》),那时他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不过,他的《聊斋·自志》,却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 年)写成的,当时他的年龄是四十岁。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推论: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聊斋志异》已经成书了,以后又经过不断的增订,才成为定稿。
《聊斋志异》稿本,最先接触到的人是王渔洋。王渔洋和蒲氏有瓜葛之亲,也是文字上的朋友。王渔洋对《聊斋》非常欣赏,除了为它一一点志以外,并且间作评语,他所作的《奉题志异诗》: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也颇能把握《聊斋》的作意。渔阳的评语,在当时是就《聊斋志异》的原稿上誊入的,我们可以说,它是原本《聊斋》不可分的一部分。可惜这部原稿,历经沧桑,现在只剩下了半部,也就是第一、四、五、十卷的全卷,和第二、十一卷的前一部分,第三、九卷的后一部分。从稿本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删改的痕迹,也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和推敲的过程。
《聊斋志异》在蒲氏生前,并未刊刻问世,当时流行,只赖传抄,这些抄本现在已不多见。现存较早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 年)的铸雪斋张希杰抄本,和同样是乾隆年间的黄炎熙选抄本。二书都是十二卷,前者收藏于北大图书馆;后者缺第二、十三两卷,但有《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是别的本子所没有的。
至于木刻本,最早的要算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的青柯亭本了。刻者是山东莱阳的赵起杲(荷村),所以一般人也称它为赵本。这个本子分为十六卷,所收的篇目有四百三十一则,对于《聊斋志异》的传播,很有贡献。从它问世以后,所有的评注本、以至于后来的石印本、铅印本,几乎都是以它为蓝本。除了赵氏刻本,其他重要的本子有道光三年(1823 年)经纶堂所刻的何守奇评本,道光十九年(1839 年)花木长荣之馆所刻的何垠注本,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但明伦自刻的评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广东五云楼所刻的吕湛恩注本(吕注在道光五年已有刻本,但不载《聊斋》原文),以及光绪十七年(1891 年)合阳喻焜所刻的王、冯、何、但四家合评本。(其中冯镇峦评作于嘉庆二十三年,早于何、但两家二十多年,但是在光绪十七年之前,迄未付刻。)以后的各种评本,也多依据它们付刻。在这里,还有需要一提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的王金范分类选刻本,共十八卷,分二十六门, 收文二百七十余篇,虽然编排十分别致,但是有些文字已经王氏妄改,参考价值也就大大地降低了。
在石印本方面,可以光绪十二年(1886 年)广宋百斋主人印行的《评注聊斋志异图咏》为代表。它的特色是将全书的每一篇故事都画上图书,另在每张图的空白处题上七绝一首(主要是歌咏该篇故事的内容),并在诗的末尾盖上刻有篇名的篆章。另外,他又把原列篇后的吕湛恩的注,移到每一句的后面,阅读起来,要比别的本子方便多了。此后有许多的书局都照这个本子仿印或影印,但是印工精美的并不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木刻本和石印本外,现在坊间也有一些铅字排印的本子,有的后面还附上简单的批注,但多半很草率,远不如影印的木刻本来得好。但是因为有新式标点,读起来方便,对于《聊斋志异》的流传,仍然有它的贡献。
《聊斋志异》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 年)已有满文译本,时至今日,更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国文字,它不但是中国的文学巨著,而且成为世界的文学宝典了。
三、《聊斋志异》之评价
据说《聊斋志异》成稿以后,蒲松龄曾经向王渔洋讨教,渔洋想用百金把它买过来,蒲氏不肯。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我们现在姑且不去管它,但是,它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聊斋志异》在当时是广受大众欢迎的。赵清耀说它传抄甚广(青刻本《聊斋志异·例言》),段雪亭说它在“未刻之前,已贵洛阳纸价”(《聊斋志异遗稿·例言》),应该是可信的。在我们今天来看,《聊斋志异》虽然可能是“仿干宝《搜神记》、任昉《述异记》之例”发展而来的,可是它的成就,却不是任何同类的书籍所能比拟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由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就文字的使用来说:它用的是文言文,精简而且古雅,说理纯正剀切,叙事有条不紊,用典平妥自然,一字一句,都费尽心血来反复推敲(这由手稿本《聊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前人说他的书是“有意作文,非徒纪事”,并且把它和《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相提并论(冯镇峦《读聊斋志异杂说》),当作古文写作的范本来看,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就艺术的成就来说:《聊斋志异》的每一篇都有它的面目和神情,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如《画壁》──本书改题为《壁上的美人》,《寒月芙蕖》──本书改题为《冬天的荷花》), 故事造境的优美(如《翩翩》──本书改题为《山中仙缘》,《鸽异》──本书改题为《少年与白鸽》),情节安排的曲折(如《张鸿渐》──本书改题为《张鸿渐的遭遇》,《石清虚》──本书改题为《清虚奇石》),性情刻画的细腻(如《阿绣》──本书改题为《真假情人》,《小谢》──本书改题为《老屋里的故事》)……处处显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造诣。
(三)就创作的体制来说:四百三十余篇的《聊斋》,涵盖面之广,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举凡写实、言情、说理、寓言、侠义、灵异……几乎无所不包,后世小说所有的形式,它几乎统统具备了。而且创作量之丰富,更是同时代的作家望尘莫及的,近人把蒲氏称为“东方的莫泊桑”(王文兴《重认聊斋》),我想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吧!
(四)就作品的内容来说:它充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也表达了他对人类的憧憬和关注。因此,在书中有记载当时事实的,如《地震》记载康熙七年的济南大地震,《纪灾前篇》记载康熙四十二年的淄川水灾,《纪灾后篇》记载康熙四十三年的淄川虫灾,都是极珍贵的史料。有讥刺政治黑暗的,如《促织》(本书改题为《稚子的灵魂》)写官吏的无道,《贾奉雉》(本书改题为《贾奉雉成仙》)写科场的弊端,都令人愤恨。有刻画人性卑污的,如《金陵乙》(本书改题为《化狐》)写酒店主人的人面兽心,《武孝廉》(本书改题为《石武举之死》)写石姓举人的忘恩负义,都令人切齿。有表彰人伦德义的,如《张诚》(本书改题为《张氏兄 弟》)写张氏兄弟的诚笃孝友,《大力将军》写吴六一的知恩必报,都使人击节称赏。有嘲讽风俗人情的,如《宫梦弼》(本书改题为《柳家的盛衰》)写世态的炎凉,《马介甫》写泼辣的悍妇,都入木三分。有讨论人生哲理的,如《黄英》写什么才是清高,《瑞云》(本书改题为《黑色的指印》)写怎样才是爱情,都令人叹服他的识见。有提倡民族精神的,如《三朝元老》讥讽洪承畴的变节,《罗刹海市》暗嘲朝廷政俗,而《公孙九娘》记于七抗清一案,被屠戮的民众之多,更是满纸血泪。总之,由于《聊斋志异》接触面之广,写作的时间之长,使它成了半个世纪历史和社会的见证。
三百年来,《聊斋志异》在知识界拥有这样崇高的地位,绝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就,不仅是前未曾有,就是后来类似的作品,也很难跟它相提并论。像袁枚的《子不语》(后改为《新齐谐》)、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冯起凤的《昔柳摭谈》等,在风格上虽然都和《聊斋志异》相近,但是在文字和技巧上,却绝难和它相比。当然,它们的流行也没有《聊斋志异》那么广,影响世人也没有《聊斋志异》那么深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