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灯盏2023: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

書城自編碼: 40085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张俊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8939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售價:HK$ 101.2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售價:HK$ 79.4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碰撞与转型
《 碰撞与转型 》

售價:HK$ 446.2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售價:HK$ 67.9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售價:HK$ 78.2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售價:HK$ 79.4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HK$ 66.7

 

編輯推薦: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作品展现出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孔,都像一簇微火,在屏幕见方之处汇聚成光带。最微小的文学个体构成广阔且不断扩展的文学园地,反映出丰富多样的文学生活。
內容簡介: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着力打造的品牌栏目“本周之星”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2023年,原创频道经审稿通过发布的作品已近十万,投稿作品数量更远在此之上,我们以作品品质和推荐新人新作为原则,从海量稿件中综合质量、体裁、风格等因素,精选出46位“本周之星”,并将他们的作品归类为散文、诗歌、小说,汇聚到《灯盖2023: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一书中。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写作者以文学的方式观照日常,记录思绪,点亮生活,真切、鲜活、热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时代文学之音。
關於作者:
张俊平:1987年生,文学硕士。有评论文章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北京文学》《解放军报》《小说选刊》等。现为中国作家网副总编辑。
李英俊,山西右玉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小说及评论文章见于《青年作家》《文艺争鸣》《文艺报》《红岩》《黄河》《绿洲》《福建文学》等报刊。现为中国作家网记者、编辑。
邓洁舲,中国作家网记者、编辑,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本周之星”栏目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古尔纳:我喜欢莫言小说中所展现的“气息”》《叶迟:在人生的“微不足道”中勇敢挣扎》《也许大象不仅仅是大象》《2020年“本周之星”:盲盒与新大陆》等。
目錄
散文卷
003   大地之灯 欧阳杏蓬
010   能饮一杯无 许家强
016   炊烟远 曾 辉
029   旧事录 萧 忆
038   北方的庄稼 北 方
044   火灰里的童年 苏万娥
049   轻墨杂弹围屋内外 廖彩东
058   龙湖记 刘海亮
063   生命的硬度 流水方舟
077   清明 清明 鲁北明月
096   墙根下的缩影 毕海林
101   写给南浔的组章 庞文辉
111   圪塔院记忆 西贝侯
126   尘封的胡同 静 河
135   旷野三章 红山飞雪
142   耳朵里总养着几只鸟(外一篇) 叶青才
146   与大树为邻 王贺岭
157   穿越时空的弦歌 黎 采
172   花未开,花已落 邹冬萍
189   冬至节里裹新年 艾 华
     诗歌卷
201   她小心摘下易变质的词语(组诗)  宋 煜
205   如果一条河流送走很多事物  余 穂
213   人间如此辽阔(组诗)  原 莽
220   月亮下的篝火(组诗)  徐 赋
228   站在秋天中央(十年十首)  西 厍
239   念钦街诗稿(组诗)  嘎代才让
250   辽西北的月光(组诗)  启 子
257   月亮,是一粒药丸  肖 笛
263   老屯子的脸(组诗)  王国良
270   幡然醒悟(外两首)  雷云峰
275   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组诗)  刘文邦
281   向日葵(组诗)  森 森
288   乡村辞(组诗)  蒋戈天
293   与秋书  南 苡
299   九月诗抄(组诗)  李日清
307   高处(组诗)  野 川
317   渡船者  小雪人
322   一只水鸟落进黄昏(组诗)  弍晓姐
327   雪的若干形式  黎 落

     小说卷
337   水渍    墙有棘
349   高楼湾  梅 钰
366   西码头的奤子  程文胜
384   眉眼盈盈    许 城
397   拘魂枕    陈 华
408   A.I.    九 天
418   盗戏  陈春琴
內容試閱
写作就是生活和思考本身
2023年,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进入第六年,我们着力打造的品牌栏目“本周之星”也走到第四个年头。2023年,原创频道经审稿通过发布的作品已近十万,投稿作品数量更远在此之上,反映出基层创作群体的广泛和对文学源源不断的热情。延续以往的做法,以作品品质和推荐新人新作为原则,我们从海量稿件中综合质量、体裁、风格等因素,精选出了46位“本周之星”,结识了众多新朋友,也欣逢仍笔耕不辍的老面孔。同样,中国作家网在2023年继续与《天津文学》《诗选刊》《梵净山》等文学刊物和文学内刊合作,推选周星作品在刊物发表。一则以此加强网络和传统刊物的联动,二则希望能呼应写作者的期盼与需求,使越来越多原创平台的作者与更多读者相逢,走向更广袤的文学天地——也正基于这一初心,我们继续推出了这本《灯盏2023: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
在原创频道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编辑之间常常在选稿时就某个作品展开讨论,也会说起某个作者创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或遗憾之处。其中的绝大多数人与我们素未谋面,仅通过文字相识,但我们深知,每一个用户、每一篇作品背后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际遇,那些上传或发布的文字,记录着庞大的创作群体对于生活的热爱、理解、体悟,也展示着由生活和个人经验而生发的想象与创造。通过文字和网络,人与人之间相互观看、探究、交流,并发生着真切的联系。原创作品展现出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孔,都像一簇微火,在屏幕见方之处汇聚成光带。最微小的文学个体构成广阔且不断扩展的文学园地,反映出丰富多样的文学生活。
2023年,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跨界;老牌文学期刊直播带货走向读者、“请人民阅卷”的破圈之举;外卖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农民、菜场大姐等基层写作者走入大众视野,被更多人看见……种种文学现象无不反映出人们对于文学艺术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的需求和渴望。文学要反映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斑斓图景和复杂经验,也更需要关注现实与生活,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平凡的个体经验、记忆、生命历程和情感状态;不仅滋养心灵和精神,也让人获得观察和审视生活的不同视角以及直面生活与现实的勇气。正如评论家何平所说,文学不止简单的写作、发表和阅读,也“应该扩张到更大的国民日常的文学生活,唤起文学激活日常生活和介入公共生活的力量”。
文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可以约略概括2023年的“本周之星”作品的共性。入选的46篇作品,散文、诗歌占据较重比例,在体裁和创作人数上有较强优势。20篇散文多记述各地传统民俗、历史典故、农事、风物,从西北部的土窑、胡同到鲁北平原、旷野村庄,从水乡南浔到湖湘赣的围屋、丝竹锣鼓……在乡土书写之外,也有人在冬日傍晚忆及旧友对酌,思接千古;朴实记述红旗渠爆破手的生命硬度;或与大树为邻,在四时流转中体会教书甘苦。无论是落笔农耕劳作、年节习俗等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书写家族往事的生活记忆,还是由此生发的情感思绪,都带着与具体生活和人的血肉联系。19位诗歌作者也大都从自然景象、生活片段和日常事物中寻找题材和灵感,从个人经验、感受中提炼诗意,写出某一时刻的思想灵光和隐秘情绪。诗人们具有一定的诗歌创作经验,注重诗歌语言的打磨,显示了风格的多样性。
入选小说也以现实题材居多。《水渍》写城市中年妇女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的辗转腾挪,读来令人心有戚戚;《高楼湾》《西码头的奤子》都聚焦乡镇女性面对生活之重的韧性和倔强,不失泼辣本色;《拘魂枕》从留守老人的视角展示了年轻人离开后的村庄景况;《眉眼盈盈》《盗戏》则细腻探究现代人的情感关系以及人物在关系中的成长。这些作品都具有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复杂微妙的情感,人物塑造深入生活肌理,可见写作者在对现实的观察和感知上下了功夫,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而小说中唯一一篇科幻类作品《A.I.》的作者是理工科博士,他的文学想象正来自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飞速迭代发展的现实。在2023年底网站策划选题的回答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生活,“对我来说,写作就是生活和思考本身”。
纵观2023年“本周之星”,尽管许多作品的呈现面目和情感表达方式相似,表现手法相对传统,但不难发现,故乡、土地、童年特别是平凡琐碎却真切可感的人间烟火,依然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众多写作者所乐于书写的。这大概缘于在快节奏、碎片化和充斥着种种不确定性的当下,以文学方式观照日常生活并加以呈现,能够为我们抵御现实洪流提供相对稳定的力量和情感价值。相应地,从创作层面来说,写作者也仍需认真思考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以文学的审美的方式来表现细碎庸常的日常生活,如何透过浮于表面的现象来看待现实深潭之下的历史时代变迁、人际和情感关系的变化,如何从对故乡和田园的回望中将视线投向当下和未来,在探索个人心灵的同时,也向更广阔的社会和人民敞开怀抱。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作者都有着对文学的梦想和执着热爱,他们坚持创作,其中不乏优秀作者和作品,“本周之星”就是代表。追梦的路上他们同样也有困惑和苦恼:如何弥补题材同质化、语言风格过于传统、结构松散等技术短板,如何突破创作瓶颈,对坚持写作的意义的追问,以及在长期默默无闻埋头创作中渴望被看到被发掘的迫切心情……我们了解也理解基层写作者的创作感受,从2024年4月起,我们在“本周之星”常规推送的基础上对栏目做出调整:一是在以往“编读往来”栏目的基础上,定期就写作者关心的创作问题展开讨论;二是开设“星·人物”专栏,关注“本周之星”有代表性的基层作者创作经历和人生故事。愿这些改变,能够为写作者们带来鼓励支持和创作上的切实帮助,愿大家的文学生活都能过得脚踏实地、有滋有味。
最后,想对原创频道和“本周之星”的工作团队表示感谢——网站有想法有朝气的编辑同事让这个栏目有“喜怒哀乐”的表情;原创频道的审稿编辑以专业负责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发掘优秀作者;“本周之星”的各位点评人用精当的文字给予作者充分的肯定和切实的启发;有声广角诵读团队则赋予周星作品具有感染力的听觉感受。当然,更要感谢许多对原创频道和周星给予关注和支持的文学界的师友们,大家的肯定、建议、意见,给网站原创频道和基层作者们继续前行以激励和力量。

大地之灯
欧阳杏蓬
日出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汉们已经汗湿鬓角,头发短的,脑顶子上已经闪出了微薄亮光,背上的衣服也湿了一片,贴在后背上,跟随肌肉一块运转。东干脚的农民,不喜欢戴草帽。尤其是男人,不仅不戴草帽,汗巾也不会备一块。汗润湿了衣裳,牵扯了行动,爽性脱了衣服,光着上身,什么蚊虫尘土,随便。女人讲究一些,终究有爱漂亮的天性,年纪大一点的,戴一顶黑顶黄边的棕丝斗笠,在高粱地里、玉米地里、红薯地里,忘乎所以地挥动着双手。年纪轻一点的,顶一块带着绺子的绿花白汗巾,偶尔捋起垂在胸前的一角擦擦脸,脸上是细细密密的汗珠子,不擦净,会流进眼里,会流到胸前。太阳从东边出来,预告火热的一天开始了。对于东干脚的人来说,日上三竿,是回家吃饭的提示。手头还剩点活的人,手上的动作频率加快了。
日落的时候,太阳像卡在了西山的平顶上。苍茫之中,一片通红,要把山顶半边天熔化了。夕暮下的大地,染了一层淡黄的夕光,人的投影,被拉长了许多,也单薄了许多。天上鳞状的、片状的、絮状的、肉瘤状的、不可名状的云,像烧红的铁。云间的阳光像金光一样,道道射出来,还没落下来,在半空里就消逝殆尽,把天空的瓦蓝衬托得更为深远。夜幕苍黄,人们在地头开始收捡工具,把边上的草用手薅到一块,不管老嫩,抱起来,小跑到附近的枞树下,扔在树根旁,把边上的杂草盖了起来。不忘回头看看村庄,机耕路上、阡陌上、村口晒谷坪上,见不着一个人影。庄稼地边土坡下的田野,已经完全被山阴和暮色笼罩,绿色已经染了夜色,一潭死水般乌青。
太阳落山,最肆无忌惮的,是蚊子。
蚊子藏在草里、水田里、山脚的犄角旮旯里,暮色一起,大地清凉,它们就飞出来,芝麻蚊子、长脚蚊子、花蚊子……一团一团,在庄稼地里飞,在路上飞,在水面上飞,跟着人飞,嗡嗡嗡地,吵成一片。
在地里干活的人受了蚊虫的侵扰,干不成活了,一边骂“今年的蚊子比往年多,还饿”,一边扯过搭在篱笆上风干了的汗衫穿上,也不扣扣子,敞着胸,背起锄头,不甘地回头看一眼庄稼地,才轻缓地往水田方向走去。
农民的算计,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
农民的时间,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
农民一心扑在田地里刨挖,遵循着自然规律,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直到归土前,还在想着一年的庄稼,还一门心思扑在作物上,还一门心思想着饭碗,没有所谓的诗和远方,心头在乎的只是春播秋收和温热的一日三餐。
东干脚,是农民用了几代人在南岭山区扎下的一个楔子。
这个小盆地四围都是山。北面的阳明山余脉像个“人”字,左边一撇撇在了西边,像一条蛇逶迤,也像牛背脊一样平实,直接撇到了宁远县城北面的仁河,与南面九嶷山的北向余脉相撞,撞出了县城那块谷地。西边这一面山威严壮实,势若奔牛,加之山上枞树、杉树成排成行,一年四季一片青色。早上的阳光让树林染了淡黄,加之林叶水汽,看起来满眼明媚,到了日上三竿,林叶收了水汽,山林便显出老气,一派沧桑。到了太阳西下,阳光溜过山坡,遗留一片暗青,犹如淡墨。太阳似乎就坠在西山脊背之上,天空中的云朵,这时候也像收到了邀约,凑拢了过来,围聚在夕阳之上,告别白天。
东边的山是“人”字的那一捺,也是阳明山的余脉,直接捺到了新田的武当山。东边的山比较多样和零散,给早晨的太阳普照大地留出了空间。东干脚后面那一堵墙一样的山,石土混杂,岩石占了一小半,青石头、石灰石、方解石……各占山头。在山坡如亭,在山顶如船。捺到几公里之外的朱家山,用一座不长寸草的岩峰做了总结之后,再往东就是适合杉木生长的黄土岭,最高峰“马脑壳”,峰顶上常年云雾缭绕,被当作了气象台。天晴云薄,像一堆棉絮;天气变化的时候,收集了四方雨云,黑压压的,大有摧城之势。“马脑壳”起云了,东干脚的人从观望、判断,到手忙脚乱。十来里路,雨说来就来。“马脑壳”再往东,是完成了这一捺之后掉落的墨汁,山峰一座一座,互不相连。朝阳便捡了山之缺口,“太阳出山”便成了一句催人起床的俚语。太阳出山,排场很大,初大如轮胎,红若火球,徐徐地,带着计谋一样地,敛收着光芒,先露一角,再现半轮。大家看着脚边晶莹的露珠儿,看着头顶万里无云的天青色,判定是个艳阳天。日上树梢,光华扑下大地,柔柔和和,亮亮堂堂,带了劲儿来了。
东边的东舂水,西边的西舂水,隔着一片二十几里的山地,泛着波光,向着南边的阳明山余脉奔流。它们在流过这片大地之后,在南边山尾名曰“五百亩”的地方相会,之后舍掉了舂水之名,成了“仁河”,继续向南汇入潇水。两河之间,村庄、水田、庄稼地、道路、阡陌交织,这片天地里的十数万人口,靠山靠水,悄悄默默,生生不息。

山不巍峨,却层层叠叠。
河不滔滔,却弯弯曲曲。
山是那么坚硬,水是那么微弱。
唯有这里的人,不屈不挠。

放眼望去,鲤溪、永安、柏万城、礼仕湾、坝子头、双井圩、柏家坪、郑家、平田、清水桥……泥瓦村庄绵软脆弱,都要趴在大地上了。正是难堪的时候,村边的水田、河边的垂杨、纵横交错的阡陌、生机盎然的庄稼,拼出了生活图案,如一面大旗,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传接,一代一代人维持,烟火味道在天底下弥散开来,悲凉与温润交替,希望与四季纠缠。天还是天,不会悲悯人间,地还是那块地,如同画布,绣着农民的不屈。蝼蚁一般的人前赴后继,咬着牙关洒着心血,推着生活向前。
我是惧怕白天的。
白天的劳动无止无休。除了田里除草施肥耕种收割,地里也是刨挖不尽。偶尔抬起头,看到的是庄稼,是山林,空气含含糊糊得裹人,让人有种莫名的窒息感。然而,人狂躁,却没有想法。大家都钉在这块土地上,除了清水桥圩日——忙忙碌碌地赶场,也是带着任务的,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或者,收不到外界传来的消息。四周的山像一堵一堵墙,各种走向的山,在这片大地上组成了一个迷宫。大汉的舂陵侯在这里繁衍生息不过三代,便一意带领子民北迁,回头的人都没有一个;大唐的大历在这里设立县制,仅仅是维持了三个年头,便无疾而终,至今寻无可寻……
王侯可以一走了之,衙役可以一哄而散,而在这里落脚生根的先民,却不折腾了,野草一般,把全部家当、希望和生命与这片天地融合在了一起。
白天虽然不得闲,黄昏也不得闲,什么人约黄昏后,可能只是十几里外小镇上年轻男女的浪漫。村里人踩着暮光回家,也不得闲,挑着猪草,或者搂着柴草,不能甩着两条胳膊晃荡两只空手而归。回到屋,鸡鸭猫狗猪,都要伺候。点上灯,在厨房、杂屋、猪圈一顿忙,鼎锅的米饭熟了,灯也搬到堂屋中间的饭桌上,一家人看向灯的时候,一天的事情,才算清了。
男人吃完饭,会在大门口的石墩子上歇歇脚,默默然卷上一根烟,对着月亮消遣。
爱喝酒的大伯父,把小酒桌搬到门口的空地上,省了灯油,趁着月光,一个人自斟自酌,一个人叹息,一个人咂摸,或者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身体太累,发一下蒙而已。
其他喜欢饭后闲聊的人,有的洗澡了才赶往晒谷坪,有的还轮不上洗澡,摸上一条澡帕,一边走一边挥着赶蚊子,赶向晒谷坪,来“打话平伙”(聊天)。
月光里的晒谷坪铺满月辉,柔柔的,像极了一个水波平静的池塘。
人凑在晒谷坪边缘,或坐着,或蹲着,或站着,像极了蛙或鸭。
他们凑在一块,各人发布各人的见闻,把所有的小道消息在这里公布一遍。只要家里有女人叫唤,回去了,就不再出来。每个人都辛苦,听了几个消息,心满意足,疲倦就起来了,两杆烟都顶不住。这个时候,巴不得有人叫唤,好有个理由大大咧咧离开。而一个人离开后,另外一个人也似乎记起了什么事,要赶紧去做,也走了。
人一散尽,田里的各种蛙鸣虫叫叽叽呱呱哇哇混在一起,像汹涌春潮般覆盖过来。
昌盛在跑广东之前,为了凑路费,卖给了我一筐子旧书——他上学用过的教材:《中国文学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二十几本,算作二十元。我以为捡到宝了,好说歹说向父亲讨了二十元——父亲说这一堆书只能值十元,裁了做烟纸可以勉强用一年。我答应过昌盛,自己又没得其他搞钱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向父亲讨要,说除了可以卷烟,还可以读。父亲似乎被我这个“读”字打动了,管它有没有用,读书总比围在晒谷坪边上和大家“打夸夸”(瞎聊)强。书到手,我异常兴奋,把所有的书都翻了一遍,还特意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里找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小学就读过,而且,这诗写的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地理风景。再读一遍,心里还是激动,感到亲切。再读其他的,好吧,有的字认识,有的字不认识,它们连在一起,我一时半会儿就读不懂了。我知道这些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但读不懂,感受不到作者寓意,也领略不到词藻的美,就越读越乏味,枯燥之后,就是烦躁,从屋子出来,自己卷上一根旱烟棒——烟丝是我父亲用菜刀切的,粗大得像面片,划上火柴点上,抽一口,那一头还能着火。
门外遍地月光。
放眼望去,大地像个无边的湖面。
四边的山岭,像码头,堆满了盖了篷布的货物。
那些模模糊糊的村子,大大小小,像泊在湖边一动不动的船。
田野中间的苦楝树,像水文标志杆。
村前的石板路,像铁甲,闪着清冷的光。
草丛里,蝈蝈、土狗子已经一声响一声断,要打烊了。
稻田里,田埂上,青蛙偶然会叫一声,像往湖里投下了一颗石子,响了一声,没有回应,也偃旗息鼓了。
龙溪河从柳林里出来,过了桥底,在桥前的滩头铺了一摊闪闪的银光,哗哗地,奔向舂水,潇湘。
河水的浪花像白杨树在风里翻动着银叶子。
田野、土堆、林子、山岭,在月光下默哀一样,静得人心一片萧瑟。
天空里几抹形态各异的云朵,不再随风而动,像鱼的标本一样挂在了那里。椭圆形的月亮,像落在水面的一瓣梨花。
附近的庄稼地鬼影幢幢,分不清篱笆、豆角、高粱,还是坟茔上的黄楸树。那里是各种传说各种故事的发源之地,阴暗和月光各占一块,诡异不可测。我拧身回头看身后的东干脚,风水林之下,东干脚像一只蜕皮的蝉,我屋子里的那盏油灯,像鬼夹眼的星星一样微弱幽远。
我像一只孤独的虫,瓢虫、椿牛,或者其他什么虫,反正,我觉得自己不是泥土里的虫,蚯蚓、土狗子之类。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这无边寂静,喜欢这浩渺月色,我喜欢星月满天——然而,今夜只有一枚椭圆的月亮。
正在我意兴阑珊的时候,在遥远的西南大山下的舂水边上,看到了一盏灯,像星星落在地上。
那里有一架木桥,叫寡婆桥。
西舂水在大水田边上带起一番绿意,龙一样向南进发。
河上的郑家院子的泥瓦如龙在月夜里留下的爪印。
月已向西。
在茫然和模糊的夜里,居然还有一盏灯,像一瓣桃花一样神秘,像一个弹孔一样隐藏着故事,像一个故事一样埋伏着传奇……
但它和我一样寂寞。
月亮在天空里是否寂寞,我不知道。
月宫里的嫦娥是寂寞的。
千山起伏的舂陵大地会不会寂寞?
舂水边上的那盏灯并不能给我温暖和希望,我身后的那盏灯亦不能照亮我前行的路。在这片天地,在最含混不清的时候,总会有一盏灯,不是指明方向,只是给人一点亮光,不至于绝望。就像我们无休止的劳动,谈不上丰功伟业,但一定有创造。为一日三餐,为心有所系,为一生平安,我们愿意日复一日,不怨劳累,不怕麻烦,如一根灯芯插在大地之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