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編輯推薦:
① 《经济学人》2021年度好书、入围《金融时报》&麦肯锡2021年商业图书、美国亚马逊畅销榜单高星好书;
②“载入史册“的私募股权公司破产案,海湾私募巨头鼎盛时期管理近140亿美元资产,因创始人涉嫌金融欺诈而轰然崩塌,这一事件给新兴市场造成震荡,给从业者、风投人、普通读者带来多重启迪;
③ 情节跌宕,故事精彩,案件经过触目惊心:传奇操盘手阿里夫·纳克维吸引欧美资本投资陌生市场,以“行善致富”为名骗取数亿美元投资人资金。亿万富豪、英美政要、罗马主教、哈佛教授等“聪明的精英“被这个”聪明的窃贼“一网打尽,令人深思私募资本的扩张与沉浮。
④普利策奖提名记者近身采访关键赌金者,持续数年追踪记录,数百次采访150余位见证人,近身视角、一手来源、完整时间线,精彩还原这场”载入史册“的私募股权公司破产案。
⑤帮助投资者和普通人看到立体的“中东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中东是一个陌生的投资“热地”,这本书补充了有用的背景知识,使专业读者了解中东的商业、文化与政治,给出海企业提供与海外政府、主权基金、民间资本往来的有用借鉴,帮助投资机构在中东出海热潮的探索之路走得更顺畅些。
內容簡介:
阿布拉吉集团(Abraaj Group)是20多年前海湾地区升起的一颗私募明星,它的创始人阿里夫·纳克维在鼎盛时期管理着近14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国际金融舞台上耀眼的存在。然而,正是这位“关键人”在新兴市场投资领域大放异彩时,被指控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这一事件给资本市场造成了震荡,成为“史上最大的一场私募股权公司破产案”。
轰然崩塌的私募资本,其关键人面临长达291年的监禁,亿万富豪、英美政要、罗马主教、哈佛大学教授等“聪明的精英”被这个“更聪明的窃贼”一网打尽。提名普利策奖的《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在对150余位见证者进行了上百次采访之后,深度还原骗局是如何发生的,这背后的故事精彩纷呈。
關於作者:
(英)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
西蒙·克拉克是《华尔街日报》的财经记者,他曾走进阿富汗、刚果以及英国伦敦金融城的众多银行并开展调查。2016年,他被提名普利策奖。
(英)威尔·劳奇(Will Louch)
威尔·劳奇是《金融时报》的记者,负责报道私募资本。他之前在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工作,撰写有关伦敦和纽约的金融行业文章。
目錄 :
目录
作者的话 // III
导读 // V
序幕 // XVII
第 一 章 卡拉奇男孩 // 001
第 二 章 熠熠生辉的绿洲 // 017
第 三 章 “现在由我们统治” // 029
第 四 章 伟大的表演者 // 041
第 五 章 卡拉奇电力公司 // 061
第 六 章 “阿拉伯之春” // 077
第 七 章 影响力投资 // 095
第 八 章 “Abraaj 是一个邪教组织” // 117
第 九 章 “土耳其人总是要喝牛奶的” // 135
第 十 章 现金危机 // 151
第十一章 织梦者 // 173
第十二章 健康生活 // 193
第十三章 深呼吸,微笑,说“Alhamdullilah”,
然后继续 // 219
第十四章 “美国优先” // 235
第十五章 加倍下注 // 245
第十六章 盛极一时 // 257
第十七章 别和骗子套近乎 // 277
第十八章 王国之钥 // 301
第十九章 航班惊魂 // 325
尾声 // 347
致谢 // 357
注释 // 359
內容試閱 :
导读 规则之下
2019 年4 月,阿里夫·纳克维在希斯罗机场刚落地,即被等候已久的伦敦警察带走。身为国际刑警组织“更安全的世界”基金会理事的他,无法接受不在红色通缉令上的自己突然被逮捕。签发逮捕令的是纽约南区法院,这里曾经审判过“尼克松水门案”“爱泼斯坦案”“麦道夫诈骗案”等大案。阿里夫被控经营一个“犯罪集团”,欺诈美国投资人。如果罪名成立,他可能面临291 年刑期。而此时,他作为史上最大的新兴市场股权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关键人的光环尚未退去。
“卡拉奇男孩”的崛起之路
1960 年,阿里夫出生于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在当地的精英学校接受教育,表现出聪明又雄心勃勃的特质。1979 年,阿里夫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毕业后进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辗转几家公司之后,他于1990 年进入奥拉扬集团,这是沙特的亿万富翁苏里曼·奥拉扬经营的企业集团,在中东极具影响力。但很快,服务于权贵就不能使他满足,辞职时,他对老板奥拉扬坦言:“我想要的是你的位置。”
1994 年,阿里夫在迪拜创办自己的第一家投资公司Cupola, 开启了传奇生涯。2002 年,他成立Abraaj 基金。直至2018 年被《华尔街日报》曝光,使其掌管的私募股权基金Abraaj 遭到清算为止,阿里夫在包括中东在内的新兴市场投资界纵横驰骋了24 年。其间,Abraaj 基金发展到140 亿美元的规模,覆盖亚非拉众多国家, 成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阿里夫本人亦化身为代表新兴市场投资人的耀眼明星。即便在2018 年丑闻曝光后,他仍忙于和巴基斯坦政府合作筹划一只主权基金。2019 年被逮捕时,他还是国际刑警组织“更安全的世界”基金会理事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理事。
我们不能把阿里夫简单视为仅凭投机取巧、长袖善舞和巧言令色就叱咤中东,甚至在国际舞台占据一席之地的人。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他如何在中东市场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基金管理人,最后又因何沦为史上最大私募股权基金破产案丑闻的主角。
眼光敏锐、出手大胆的交易操盘手
首先要承认,在选项目方面,阿里夫确实是一位眼光敏锐、出手大胆的优秀投资人。他能拥有在中东、新兴市场乃至全球投资界的影响力,自有出色的投资业绩作为支撑。
在离开奥拉扬集团开始独立创业后,阿里夫人生中最精彩的几笔交易给他带来了中东传奇投资人的声望。
首先是1998 年并购英之杰中东小型零售店和酒类业务的交易, 也是中东地区的首笔杠杆交易。其中运用了国际并购中常见的操作方式,包括以股权质押获取并购贷、凭银行资金支持函进入竞价等。不过体现阿里夫能力的是,在赢标之后,他利用当时部分股东对出售方施加压力的局面,和英之杰讨价还价,将原本的并购报价打了折扣,并获得了分期付款。同时,他还通过提前出售尚未到手的股权,获得资金来支付打过折的并购价款的首付款。这两种情形在国际交易中并不常见。最终,他戏剧性地仅凭300 万美元自有资金就净赚7 100 万美元,并让自己的名字传遍了迪拜的王宫、俱乐部和餐厅。在这场成功的并购中,他展现出一个优秀投资人出色的谈判能力和推进交易的执行能力。
第二个精彩手笔是2001 年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东物流公司Aramex。起初阿里夫所在的投资公司Cupola 因为没有监管牌照, 并不具备收购资格。但他克服了这个难题:他找到一个具备竞标资格的合作伙伴及其基金,入股对方公司(有监管牌照),然后合伙成立竞标基金,获得竞标资质。时值“9·11”事件发生,阿拉伯世界的富人出于安全需要,从投资欧美公司更多转向本土公司,从而给阿里夫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尽管在竞标过程中阿里夫入股的持牌公司撤出,发生了竞标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情形,最终他还是完成了收购。收购后,Aramex 继续运营并在迪拜交易所再次上市成功,被誉为“自我奋斗的阿拉伯公司的楷模”,阿里夫也在其中获得了5 倍还多的回报。
另一个精彩案例是阿里夫人生中的转折点,也入选了哈佛商业案例库—2008 年收购卡拉奇电力公司。一家原本多年严重亏损、几经易主的企业,在被收购之后几年,逐渐获得巴基斯坦民众的认可,最终成功扭亏为盈。这项成功投资也是日后他反复用以说服投资人的重磅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易中,面对巴基斯坦民众对私有基金运营卡拉奇电力公司的质疑,他成功说服美国外交官提供援助,以避免企业国有化,从而让Abraaj 基金这样的私人资本有机会将被投企业改造成功,进而增强外国投资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 并稳定政局。最终,美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了75 亿美元的援助。
当然,阿里夫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收购交易,比如收购埃及投行EFG Hermes,让他成为“海湾并购之王”。这些成功案例均充分展现出他了解中东市场需求、投资手段灵活、擅长企业本地化运作的强项。
Abraaj 基金曾在25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员最多时逾300 人, 涉及农业、电力、航空、科技诸多领域。2015 年,哈佛商学院的乔希·勒纳对Abraaj 基金所投资的140 家公司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被投公司最重要的收益贡献来源是“公司层面的出色表现”a,而非像其他公司那样,收益主要来源于行业增长或是利用财务杠杆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Abraaj 基金的投后管理能力。
审时度势、紧跟趋势的布局者
如果说,抓住优质投资项目、实现投后管理赋能,算是一个出色的基金管理人的基本功,那让阿里夫区别于普通基金管理人的就是他善于审时度势、紧跟趋势的谋划能力。让我们看看另外两个收购项目。
2009 年左右,中东资金来源显出疲态,阿里夫把募资方向转向欧美市场化投资人和开发性金融机构。2009 年,他收购了Riyada Ventures,这是一家专门投资小型创业公司的约旦投资机构, 曾参与美国政府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的邀标。借助这起收购以及其他公关活动,阿里夫迎合了当时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贸易和创业来应对激进主义的理念,从而获得了OPIC 的资金支持。
随后在2012 年,阿里夫收购了欧瑞斯,这是一家由英联邦发展公司(CDC)及挪威政府的类似机构创办的基金,旨在通过投资亚非拉的小型企业来减少贫困,在许多国家拥有办公机构。这起收购让阿里夫收获了欧瑞斯背后一份镶着金边的投资者名单,包括挪威、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国的政府基金,以及CDC、盖茨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同时,Abraaj 基金借此拓展到更多新兴市场国家, 成为一只全球性基金,并为日后收购更多阿拉伯公司打下了基础。
凭借这两个收购项目带来的机会,阿里夫打开了欧美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大门,走向世界舞台。
阿里夫以及Abraaj 基金的成长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
2002 年,阿里夫在迪拜设立Abraaj 基金,和迪拜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同步。“9·11”事件之后,阿拉伯世界和美国的关系变得紧张,他因此在收购Aramex 时获得了充足的阿拉伯富人的资金。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上涨,中东资金充足,他的第一只基金顺利完成募资。2010 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创业和投资来应对当地的激进主义,阿里夫则借机通过收购前述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关系密切的两只基金,打开了欧美投资人的大门,变身为“以资本和市场改善穷人和世界”这一理念的代言人。从这之后,他也开始以新的方式来谈论投资(下文详述)。2007 年以后,新兴的“影响力投资”概念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阿里夫利用这一趋势为其医疗保健基金募集了10 亿美元。2013 年,Abraaj 基金获得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的最高排名,与当时投资界的前沿理念步步相随。
公共关系管理与流行投资理念输出高手
阿里夫是一个讲故事和做公关的高手。虽然市场上的投资机构都需要塑造品牌、吸引投资人,但阿里夫深谙欧美主流投资理念和思潮,懂得如何向遥远国度的投资人传达自己的理念。
这里仅列举一二: 他设立慈善组织、积极赞助艺术活动,以此来提升社会形象和促进商业活动。阿里夫在2013 年获得挪威奥斯陆商业促和平奖。
多年来,他都是达沃斯论坛的重要嘉宾,年复一年向其支付数百万美元的高额赞助,并通过奢华的达沃斯晚宴来高调推销Abraaj 基金和他自己。他加入联合国关于改善中东公司治理的“珍珠倡议”,让业内认为他的投资代表了高标准和合规。
阿里夫创办了一家学院,以培训基金员工,统一全球各办事处和员工的价值观;他操盘的精彩案例入选哈佛商业案例库,影响到不少青年才俊,并吸引他们加入Abraaj 基金;他通过大量视频和新闻稿,向欧美投资者解释复杂的交易设计;通过与西方学者(包括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教授)的频繁交流,利用其声望为自己背书,传递理念和塑造形象;他还聘用华盛顿和华尔街有影响力的人物为自己工作。
除了在公关方面花费巨资外,阿里夫还是一个非常会打造价值理念的投资人,懂得如何契合西方世界关于经济发展和投资的思潮。
2003 年,阿里夫专注于赚钱,不断向投资人谈论新兴的中东国家充满机遇、穷人的购买力正在增加、经济正在发展。到2007 年“影响力投资”概念出现,逐渐影响西方投资界主流之后,他及时迎合这一理念,开始以新的话语方式来讨论投资。2009 年,他提出“同理心进化”的理念,认为金融界的“同理心”就是要寻求帮助穷人的创新方法。2010 年,他大力支持奥巴马的“中东计划”, 主张提供创业机会,以市场力量来摆脱贫困,推动中东地区的社会进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他的基金发展成为全球性基金。2017 年,他更是针对“新兴市场”这一称呼,指责西方偏见,提出“全球增长市场”(global growth market)和“全球本地化”(Glocal) 的说法,俨然成为新兴市场投资人的代表。凭借巴基斯坦人的身份和娴熟的叙事技巧,他让西方投资人充分相信,自己是西方世界的投资理念在新兴市场最适合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明星投资人”为何身陷囹圄?
按照书中的说法,Abraaj 基金在2014 年出现了高达1 亿美元的赤字,这也是他欺骗投资人的开始。
自2002 年成立Abraaj 基金以来,阿里夫一直在开疆拓土。即便到2014 年赤字高企前后,阿里夫还在向巅峰攀登:2012 年与盖茨基金会开始合作;2014 年吸引汉领资本投资1.5 亿美元购买其基金份额;2015 年,Abraaj 医疗保健基金完成首次交割,并于2016 年成功募集8.5 亿美元a;同年,开始募集目标规模60 亿美元的第六期基金,并和中国的投资机构接触。2017 年,Abraaj 旗下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近140 亿美元,美国的养老基金投资人也对其敞开了大门。一切看似都在朝更高、更好的目标推进。
然而也就是在2017 年,全球市场走到一个转折点。特朗普在这一年就任美国总统,全球化逆转。年末,Abraaj 基金的投资人之一盖茨基金会发现了基金的一些财务问题,随着后续法务调查的推进,Abraaj 和阿里夫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
2018 年10 月,《华尔街日报》曝光了Abraaj 欺诈投资人的事件,随后Abraaj 基金进入清算。2019 年4 月,阿里夫在英国希斯罗机场被逮捕,就此进入漫长的诉讼程序。
作为曾经的传奇人物,阿里夫做错了什么?
1994 年,阿里夫在迪拜设立自己的第一家投资公司Cupola。彼时的商业规则相对宽松,人们看重交情,也允许灵活的操作空间。阿里夫纯熟地运用了他的投资眼光和人脉资源,粗放式地成长起来。但在他一路攀升,成长为全球性基金的管理人之后,尽管手中管理着来自欧美成熟机构投资人的上百亿美元资金,他却似乎没有相应地升级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规则,基金的财务纪律、合规运营原则、董事的信义义务和管理人对投资人的责任,都在他个人的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中形同虚设。
于是我们看到了Abraaj 基金的一系列不合法、不合规的操作: 制作虚假报告、夸大投资业绩、操纵财务数字;捏造并不存在的项目,要求投资人出资;获得投资收益之后,不按照合同约定对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进行分配,反而留作他用;挪用一只基金的资金来弥补另一只基金的亏空;将不同基金的资金在同一账户中混用;利用财务规则的漏洞,在审计之前拆借资金,以填补缺口,出完财务报告之后,再立即将资金转走;为了向投资人掩盖资金缺口,修改财务年度的结束日期,拖延提交报告,等等。
最令人诟病的一点是,阿里夫被控通过欺诈手段提高被投公司的估值,捏造基金每年净投资回报率高达17.9% 的业绩,借此虚构其为全球最成功的股权投资基金之一。清算阶段的调查显示,他通过3 700 笔交易,拿走了7.8 亿美元的资金,还有3.85 亿美元下落不明。而2014—2017 年赚取的管理费,还不足以覆盖基金一半的运行成本。a 美国司法人员因此指控:他与其他人合谋隐瞒Abraaj 财务健康状况方面的关键信息(包括对投资人决策至关重要的信息),以及非法挪用投资者资金,实施大规模欺诈。
阿里夫管理的Abraaj 是迄今为止新兴市场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他的丑闻直接影响了国际市场对新兴市场股权投资基金的信心,给新兴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围绕阿里夫的争议还有政治贿赂、个人私德、内部员工管理等方面。反对他的人从各个角度质疑他,但支持他的也不乏其人。不管这些争议如何定论,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若非阿里夫对Abraaj 基金长期实施不合法、不合规的运营操作,并导致严重财务后果,作为中东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他最后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