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丛书之一,主编为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本书是福建莆田市实验小学在余文森团队指导下,落实新课标实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的成果。全书对大概念是什么,怎么来,怎么用进行了阐述,阐释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什么需要大概念,同时结合课堂实践,针对如何开展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分别呈现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与案例。全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一线教师理解大概念,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和使用大概念,推进大单元教学真实、完整、深刻的发生,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iaoyubu福建师大课程研究中心主任,jiaoyubu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专家。
陈国文,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教研部主任,正高级教师。
|
目錄:
|
第一章大概念是什么
第一节大概念的内涵和种类
第二节大概念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大概念怎么提炼
第一节大概念提炼的一般思路与策略
第二节各学科大概念提炼的特殊性
第三章大概念怎么用
第一节基于大概念(大概念是基础)
第二节通过大概念(大概念是工具)
第三节为了大概念(大概念是目的)
第四章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节以大概念为本的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二节以大概念为本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风趣与幽默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之美
第三节以大概念为本的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
闽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 6Meals
闽教版五年级上册 Unit 6Asking the Way
第四节以大概念为本的艺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美术吹塑纸版画
四年级体育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
第五节以大概念为本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作为莆田市遴选的20所新课标样本校之一,我们究竟要从哪个维度或视角切入推进新课标落地?余文森教授为我们全校教师介绍新课标新理念之中所提到的大概念,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概念。
大概念也称大观念,新课标之中还有诸如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学科基本观念、学科思想方法的称呼,虽然提法和名称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我们都统称为大概念。我们直觉地认为大概念就是教育教学之中的大智慧、大格局。实际上,我们学校在推进新课标之前就着力于单元教学,单元备课、单元设计和单元教学是我校的一个传统。但是,我们是就单元论单元,把单元局限于教材的一个单位或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简而言之,我们之前所理解和实施的单元教学缺乏一种大智慧、大格局,因为我们缺少大概念,没有大概念的意识,从而既不能实现单元知识内容的高位统整,又不能有效地把单元知识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对接。严格说来,我们之前的单元教学只是知识层面的单元教学,并不是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就这样,我们想着借助大概念来对传统的单元教学进行转型升级,学校由此确立了 “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这一研究主题,作为推进新课标的切入点和支柱点。接下来,余文森教授团队和我们学校的核心成员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十多场的研讨。每场研讨都是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案例、概念与实证的对话与交锋,由此教授团队逐步了解和熟悉了我们的教改实践,而我们也真正走进了理性思维。可以说,本书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完成的。
本书以“大概念是什么?大概念怎么来?大概念怎么用?”三个问题为主线展开,在理清了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之后,我们重点讨论大概念的实施问题,也就是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其反思等实践问题。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主要讲“大概念是什么”的问题。首先,从知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种视域,分别对大概念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学理上的阐释。进而,对大概念作为新的知识教学之体系、内容、过程及其习得等四个层面带来的革新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二章,主要讲“大概念怎么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实施大概念引领大单元教学的首要问题,至为关键。针对大概念教学的一般性和学科特殊性,在此分两节重点分析了大概念提炼的一般思路和策略,以及大概念提炼的学科特殊性两个问题。在提炼思路上,可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考路径;在提炼策略上,可有“目标”策略、“学习”策略、“内容”策略三种备选。同时,大概念提炼有着明显的学科特殊性,因为一门学科代表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而大概念正是来自这些学科的核心知识、上位知识、学科思想和重要方法,它作为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编写和落实,以及单元整体教学的展开。
第三章,主要讲“大概念怎么用”的问题。大概念怎么用是目前学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此我们试着给出了基于、通过、为了——“三维路径”来实施大单元教学。其中,“基于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通过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工具,也是教师通过单元教学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工具;“为了大概念”指大概念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达成“少而精”的知识习得和知识建构,学会“以简驭繁”的学习方法和成长智慧,生成和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第四章,主要讲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在理论引领下,数学、语文、英语、道法、艺体等各学科多次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并在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遵循大概念提炼的思路、策略,凸显学科特殊性来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产出了许多较为成熟可行的教学设计案例,在此选入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学科案例。
本书旨在分享我们在实践“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我们的实践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思考还不够深入,所以书中的缺漏、不足、不当乃至于错误一定很多,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自己也要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深化细化。书中参考了众多专家和同行的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总序
余文森
2022年3月jiaoyubu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方案和16门课程标准。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局为了落实新课标,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决定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新课标样本学校和领头雁培育项目研究,在全市遴选20所学校和100名教师作为样本,在福建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开展新课标实施研究,打造一批落实新课标的示范学校和造就一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名优教师队伍。
我荣幸地担任福建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负责人,每个月带领团队成员分赴20所样本校开展调研与指导。我曾从2014年开始全程参与了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修订,对新课标新理念新精神新追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现在正好借着这个项目来变理想为现实、变理论为实践、变蓝图为成果。这个过程同样是充满挑战的过程,是课程改革更为重要的阶段。目前这个项目就成为我当下的主要科研工作了。
作为一个项目,它一定有其任务和目标的指向性。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有效指导样本校的改革,让新课标真实、深刻地在学校发生,使之尽快地出经验出成果出品牌,尽早地成长为实施新课标的样本和典范,从而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并带动其他学校。如同我们大学教授带研究生一样,我们认为要做好这个项目最关键的环节是帮助各个学校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这些研究方向和主题从哪里来呢?毋庸置疑,它们来自于新课标,是新课标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支点。我们从中梳理了以下问题:如何确立和编写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如何推进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如何构建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体系?如何实现育人方式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构建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新样态?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统整化、实现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如何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构建
全学科整本书阅读体系?等等。
显然这些问题是新课标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我们在深入各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已有的改革经验和优势,围绕上述问题,指导学校从中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比如莆田实验小学确立了“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莆田第二实验小学确立了“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莆田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确立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编写与使用”,莆田梅峰小学确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莆田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确立了“基于读思达的学习中心课堂建设”,黄石中心小学确立了“全学科整本书阅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等等。研究方向和主题确立之后,我们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领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探索,并指导学校对探索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提炼和归纳,在多次反反复复的讨论和修改之后,完成了书稿。
应该说,这只是完成了研究工作的初始目标,接下来我们要指导和推进学校的改革逐步走向细化、深化,提炼和总结更出彩的案例、课例和文章,使改革成为学校的特点、品牌,并向外进行传播和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真正走进新课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