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第3版)

書城自編碼: 40093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體育/運動太极
作者: 梅墨生 李树峻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14072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3.9
《功夫探索丛书:太极拳新解》
+

HK$ 89.8
《太极拳延缓认知衰退研究:基于脑科学》
+

HK$ 56.4
《八卦走转:行走中的修炼(第2版)》
+

HK$ 78.2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第3版)》
+

HK$ 141.6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
+

HK$ 39.1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拳法卷)》
編輯推薦:
太极内功不仅可以提高拳术的鼓荡和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过去练气功的人都配合太极拳以提高疗效。
——刘贵珍
內容簡介:
李经梧(1912—1997),20世纪中国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80多年,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皆波澜不惊;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之于世。本书收录李经梧传太极内功、手抄《太极拳秘谱》及笺注、李经梧陈氏太极拳经典拳照,为太极拳修炼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
關於作者:
梅墨生 李经梧入室弟子,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极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李树峻 李经梧次子,幼承庭训,自8岁开始从父习拳,并得陈发科师爷、王子英师爷厚爱,亲传陈式炮捶、吴式太极刀、太极推手等。1958年和1962年两次获北京市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目錄
序言.武为心画./I
写在前面./IV

第一编.李经梧传太极内功
李经梧自述./2
《太极内功》李经梧原序./6
一、关于太极内功./7
二、太极内功与命门./12
三、太极内功的功法结构./15
四、太极内功通督与周天功./27
五、太极内功的查功方法./33
六、练内功应注意的事项./35
七、太极内功指导原则./39
八、站式练功方法介绍./40
九、持功练拳与内功心法运用./45
十、练功入静层次及其方法./51
十一、功态反应及纠偏./56
十二、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应用./62
十三、太极内功与针灸结合./65

第二编.李经梧习武心得及陈式太极拳照
太极拳的要领、要求、特点和体会.李经梧./74
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李经梧./79
李经梧陈式太极拳照./82

第三编.李经梧珍藏《太极拳秘宗》及笺注
《太极拳秘宗》之来源.梅墨生./110
《太极拳秘宗》笺注.梅墨生./117
附录.《太极拳秘宗》
內容試閱
序言.武为心画

数年前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有同学问,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我回答:境界。
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但我认为,中国武术与其他运动,乃至与其他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国武术的“境界”。
武术的境界是一个武术家对武学的感悟,对人生感悟的体现,技术上再成熟,没有境界,充其量为“匠”。
有无境界是衡量武者是否得窥堂奥的一个尺度,是否大成,在于是否入道,道者,境界之路也。非常可惜的是,当今习武者,能有高远境界的人越来越少,这与用功程度有关,更与浮躁的心态有关。继承发展武术,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在境界上能感悟,后一点难度更大,因为它不仅仅是下功夫的问题。
近日,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先生将其新作,一本关于李经梧先生的太极拳书稿发来给我,邀我为其作序,我仔细研读,从中便感受到了这种“境界”。
李经梧先生的境界,一个突出的体现在于他的“个性”。我以为,武术家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一样,个性是必需的。这种个性是其武术风格的表现,更是其人品、武功、修为的综合展示。这是他在整个武术体系中,秉标承延,遗世独立的一种风范。个性体现在技术上就是风格,体现在观念上,就是特立独行,对武学规律的透彻认识与坚持,特别是对传统的精髓,坚持不易。坚持可贵,坚持可敬。
我认为李经梧是一位有个性的武术家。他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为纯,精纯,纯粹。李经梧从小练习武术,植根传统,心无旁骛,拳无旁芜。出手有规矩,抬足有法度,如书画运笔,来历清晰,法度森严,传统是他清晰的符号。对中国功夫而言,只有“纯”,才能成为“粹”。
其二为博,广博,博采众长,博通多家。广博是他的武术见识,视野开阔,不拘谨,不拘泥。既入得法,又出得度,不受束缚,不做“拳奴”。这使得他能融会多家太极功夫,浑然自如。“博”不是“杂”,杂是多而不精,李经梧先生在博中保持着纯,以纯的态度,进行博的广纳,这需要胸怀,更需要智慧。
其三为厚,厚重,深厚。书画无根满纸轻浮,拳功无根满身轻飘。李经梧植根传统,经年勤修,经世为武。根深方可营养充足,精气神充沛,才能枝繁叶茂。“纯”与“厚”相依,纯厚成为李经梧的功夫标签。
其四为灵,灵动,空灵。空灵才能打开空间,才有充分的自由度。武术的外在动作是技术要领的反映,同时也是习武者心性的彰显,要领为法度,心性为自由,拳无法则散乱,无自由则僵滞。
在阅读本书时,还会对李经梧有更多的认识,比如他功夫的细腻,比如他为人谦和与拳架洒脱的完整一气,比如他对武术层次的透彻解析,等等,都会给人以“拳外有拳、山外有山”之感。
我与梅墨生先生相识多年,许多次一起谈武论文,强烈感受到他对于李经梧先生武学体系的精研深习和对李经梧先生的深厚感情。他提到李经梧时经常说起一个“缘”字。李经梧虽然从武,但他以武为器,进而识“道”,我想这也是作为书画家的梅墨生先生对李经梧太极功夫有着深刻、独到认识与理解的缘由吧,中国文化正是他们结缘之“机”。
梅墨生先生对此书的出版很是用心,他以为,几年前出版的《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重点介绍了李经梧之人,本书则重点介绍了李经梧之功,互为映照,互为补充,算是对李经梧先生功夫体系的完整介绍。所以在本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许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出书,如李经梧收藏的《太极拳秘宗》。梅墨生根据自身研究体验,对其进行了注释,部分篇章曾在《武魂》刊登,反响热烈。梅先生还亲笔以小楷将秘宗拳谱完整书录,可说是艺术与功夫相结合的精品。书中还特别选取了李经梧先生的众多拳照,是对其功夫一次比较全面的形象展示,是一幅活生生的“流动的生命画卷”。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李树峻先生为李经梧之子,自幼得乃父及其他武林前辈亲传,亦为京城太极名流,性情豪爽,多年来为发扬李经梧先生武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们二位的努力下,本书收录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可谓李经梧功夫的“压箱底”之作,也是近年来太极拳图书的精品。相信广大读者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在太极拳技术上有很大的收获,还能在功夫境界、人生体验上有崭新的体悟与提升。

著名太极拳文化学者 余功保

李经梧自述

余祖籍山东掖县。14岁至哈尔滨谋生。因居处简陋,难御风寒,至罹风湿症。延医无效,转而习武与疾病抗争,遂与武术结缘,至今已65年矣。
余17岁在哈尔滨拜刘子源先生为师,习秘宗拳,十度寒暑,晨昏不辍,顽疾逐渐痊愈。武技亦有小成。
后闻人云太极拳至为精妙,余心向往之。然苦无师授。后有幸辗转入京,才得遂夙愿。余27岁拜赵铁庵先生为师习吴式太极拳。赵师乃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吴鉴泉两位大师之亲传弟子。蒙赵师悉心传余拳技与推手,又以《太极拳秘笈》相授,遂决定余一生从武之路。
30年代,北京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设有太极拳研究会,余曾任该研究会理事。每晨到太庙练拳,又得到拳师杨禹廷先生的指点传授。杨先生拳架工整,推手手法细腻,为人正直诚恳。余敬慕杨禹廷先生之拳技与武德,于赵师谢世后又拜在杨禹廷先生门下。在太极推手方面,又得到了以推手见长的王茂斋大师之子王子英师叔的悉心指点。在老师和师叔的教导下,使余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太极拳
基础。
40年代初,余闻陈式太极拳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艺,余仰慕陈式拳的“缠丝劲”,再拜陈发科先生为师,习陈式太极拳和陈式推手。余除按时去陈师处习拳外,还每周二次专接陈师来敝舍授艺(旧称“教馆”),甚得陈师厚爱。口传心授,历十数载,直至1957年陈师仙逝而止。
60年代,国家体委提倡太极拳运动,普及太极拳,并以杨式为基础整理出“八十八式”太极拳和“廿四式”简化太极拳。余在参与推广工作中,遂又学到了杨式拳的手法和劲路。国家体委以余之拳架,特邀拍摄了全国第一部《太极拳》科教片。
60年代初,余又与友人交流互学,研习了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和劲路。
对于陈、杨、吴、孙四家太极拳,余悉心揣摩了各自的劲路,受益匪浅。有的习武者认为学拳以精于一家为善,这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本人来说,吴式的粘随柔化之功、陈式的缠抖刚发之力、杨式的舒放洒脱之势、孙式的灵活紧凑之巧,余均博而采之。尝有友人观余之行拳和推手,谓余:身架工整、柔韧、雄浑而潇洒;听劲至灵,应变之速,已臻应物自然之境界。此或过誉之辞,若谓得其一二,则全赖四家拳技之共同滋养也。
余本原从他业,武术乃业余爱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武术之重视,余遂成为武术专业人员。1956年余在北京市和全国性两次太极拳赛事中夺魁之后,受到国家体委的重视,先后安排余在铁道部、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市体校等单位任太极拳教练。并曾出任过北京市武术运动会总裁判和全国武术裁判。为普及太极拳,培养师资和运动员作了一定贡献。
1958年,受国家体委委托,由余和李剑华、李天骥、唐豪、顾留馨、陈照奎等同志共同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其中“陈式太极拳”传统一路动作说明,由余和李剑华同志执笔,由陈照奎拍插图照。完稿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出版,此稿由顾留馨同志带走,在后来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中被采用。
在50年代,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住院者均为县团级以上干部。为把太极拳用于医疗保健事业,秦皇岛市委决定调余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任教。余到任后,除教授住院疗养员学拳外,并办培训班数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普及太极拳的师资和骨干,从余学拳者逾万人。
1960年,由余口述,余的学生张天戈执笔整理了余的《太极内功》。初作为教学用内部资料,后于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而公之于世。1964年余写出论文《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发表于1964年10月21日《体育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花齐放、百废待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日盛。太极拳运动在一度沉寂之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过去从余学过太极拳的一些有成就之士,以及慕名带艺求师者,纷纷投帖拜师,余只好俯就。数年中,余在全国各地之入室弟子已达七十余人,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余退休后,常有学生来家问难求教,欣然与之切磋,兴趣盎然,绝无退休后的孤寂之感。此亦因习武得来晚年之乐趣。
八十二岁叟李经梧
1992年孟夏于北戴河

《太极内功》李经梧原序

气功疗法是我们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功疗法具有却病、防病、健身、延年的作用。
太极拳产生年代晚于气功疗法,由于科学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太极拳由以技击为目的而转变为以医疗体育、治病、防病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中医工作有了巨大发展,气功疗法以独特风格出现在祖国医坛上。特别是刘贵珍氏实验研究报道以后,气功疗法出现蒸蒸日上、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这个小册子里,介绍一下我个人多年来用于健身和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的一种“太极内功”。经过临床实验研究证明,这种功法不仅可以用于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
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我愿意把这个功法贡献出来,供同道们研究。由于个人科学理论水平有限,过去又是在武术界练太极拳,从1959年转入医疗体育战线,对治疗病种、功法改进、治病机制等方面尚待同道们和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探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气功、太极拳爱好者以及广大患者指教。
(1986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