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审美资本化

書城自編碼: 40093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王敬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4688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HK$ 60.7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HK$ 71.3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12.7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HK$ 86.3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HK$ 1012.0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HK$ 101.2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HK$ 101.2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HK$ 90.9

 

編輯推薦:
鲍德里亚说:“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
韦尔施说:“一旦同美学联姻,甚至无人问津的商品也能销售出去……”
马尔库塞说:“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
在消费社会,如何拒绝资本定义,直面美的“真相”呢?
《审美资本化》以西方论说为镜鉴,反思审美资本化的中国本土经验,消除审美迷雾,展现批评的力量。
內容簡介:
立足21世纪资本主义批判的视野,结合“审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流变,本书针对资本、消费、审美交互融合的客观现实,阐述了“审美资本化”的知识谱系,批判了“审美资本化”的价值取向。基于西方“审美资本主义”的知识生产,结合国内审美资本的现实表征而提出的“审美资本化”,已成为重要的学术命题。书中颇具概括力、描述力和解释力的批评范式,为学界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装置和分析工具。
關於作者:
王敬民,文学博士,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的研究工作。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乔纳森·卡勒诗学研究》《消费时代的审美救赎》《实用生态批评》等专、译著,参与编写各类教材多部。
目錄
绪 论 审美与资本:从不相杂厕到携手共舞 1
一、理论缘起 2
二、学术议题 6
三、研究价值 12
第一章 审美资本化的发生语境 14
一、社会形态的整体变迁 14
二、文化价值观念的更迭 21
三、消费逻辑与审美新变 26
第二章 审美资本化的知识谱系 31
一、品味工业化的审美征用 31
二、当代资本主义审美精神 45
三、当代资本主义伦理变革 53
第三章 审美资本化的理论定位 61
一、审美资本主义的本质界说 61
二、审美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 69
三、审美资本主义的努力尝试 77
四、审美资本主义的消极取向 84
第四章 审美资本化的演进逻辑 94
一、社会消费化 94
二、消费符号化 99
三、符号审美化 105
四、审美资本化 115
第五章 审美资本化的现实面孔 127
一、审美之维:资本批判的进展 127
二、资本逻辑:审美的生活回归 135
三、内在机理:审美资本的生成 142
四、多重面相:审美资本的形态 148
第六章 审美资本化的文化后果 165
一、消费规则的结构功能 165
二、审美观照的现实情怀 178
三、感性体验的象征满足 192
四、资本伦理的消解特质 201
第七章 审美资本化的文学征候 210
一、消费现象学与文学制度变更 210
二、日常生活观与文学观念嬗变 229
三、身体遮蔽与敞开的文学表达 258
四、身份认同的审美操演及反思 273
第八章 审美资本化的审美治理 281
一、审美话语重构 281
二、审美治理要义 295
三、审美治理效能 303
余 论 审美资本化的批判反思 311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3
內容試閱
序 言
时序更替,世事变迁。当今世界加速演进,社会变革包罗万象,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免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常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感叹。为了因应这种剧变,人文社科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观点,也逐渐形成了一些颇具描述力、概括力和解释力的概念术语和理论主张,目的是为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提供注脚,对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折作出说明。这些学术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为我们把握当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不过,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这类概念术语有的面临解构和调整,有的则必须深化和延展,特别是需要被重新语境化,形成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相适应的知识形态和价值秩序。正因如此,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学术语境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当然,需要研究的话题很多,“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等范畴就在其中,关键是能够推进现有研究,能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提出新的学术观点。这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王敬民教授即将出版的《审美资本化》一书当属此列,他着意于推进消费社会的研究,着力于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与敬民相识多年,有幸提前阅读该著书稿,下面粗浅地谈几点自己的印象。
首先是对学术前沿问题的追踪。客观地讲,在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研究方面,鲍德里亚及其后继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中外学界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此再作重复性的探究意义不大。令人欣喜的是,该著不仅对鲍德里亚等学者的思想观念作出了反思,更将注意力聚焦于“审美资本主义”这一学术前沿话语,梳理其学术谱系,辨识其基本内涵,甄别其价值立场,揭示其社会和文化影响。该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一在中外学界持续走俏的学术话语,反映了西方社会在体制机制上自我调整和修复的努力,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也蕴含着内在的劣根性:它并不能改变资本压榨和剥削的本性,反而通过操弄审美破坏了社会文化生态和文学审美形态。这就使得消费、审美、资本等要素互为交织与融合,成为当前学界的热点话题。对这些话题的探讨,无疑体现了该著对学术前沿话题的追踪,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毋庸讳言,消费的问题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概念,渗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形塑着文化生态和文艺形态,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扑朔迷离、复杂难辨,既有积极的意蕴,也有消极的指向,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学术研究的问题域。近年来有些研究喜欢凌空蹈虚,热衷于书斋里的概念演绎,疏远了社会文化现实,背离了学术研究的问题导向,越来越走向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让人遗憾的事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著始终秉持问题意识,密切关注消费、审美、资本的现实流变,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对消费拜物教、审美物化、资本异化等种种症候予以批判和矫正,从而为打造美好生活提供学术借鉴,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再次是对学术命题的概括。该著对“审美资本主义”的演绎逻辑进行了凝练和概括,揭示出其由社会消费化、消费符号化、符号审美化、审美资本化渐次发生的基本规律,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资本化”的命题,使之成为辨识当下社会文化现实的学术工具,特别是在分析审美文化的变迁和审美批评的进展方面极具启示意义。该著还对受审美资本化影响的社会文化样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就其文化表征、文学征候、审美治理等话题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论证,其间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思辨能力和学术概括能力,所提出的学术话语发人深省,所作出的学术判断也很有现实针对性。这就提示我们,要批判地借鉴西方学术资源,基于中国立场和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设置学术命题,提出学术话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这对于当下的文艺研究和审美批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是研究方法的探索。该著运用了比较诗学和谱系学的研究方法。在比较诗学的意义上,该著并不简单进行比附式研究,而是提炼出具体问题,分析其理论渊源,把握其学术沿革,揭示其价值内涵,结合中外具体文化语境作出精到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就谱系学而言,作者从发生学、功能论、价值观等层面来挖掘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际遇,将新近出现的学术概念与其史前史、流变史、跨文化接受史结合起来,这样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提出的观点合乎学理逻辑。
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学术视野的开阔,他作为英语专业的教授,对理论研究有着极大的热情,也展现出较高的理论素养。当然,该著涉及的理论问题是极为复杂的,在新的社会语境中,资本批判尚在途中,消费研究价值多元,审美话题更是众说纷纭,很难归于一尊;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部著作就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对所提出问题的作答可能还未能尽如人意,这其实更是一种鼓励,鼓励王敬民教授继续勇毅前行,对这些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究,从而在学术精进的道路上迎来新的风景。
李正栓
2023年11月21日

审美与资本的媾和,审美资本化和资本审美化交互演进,如今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出现了“审美资本主义”的概念标识。这一概念标识滥觞于西方学界的知识生产,却也在中国学人中激起回响,其理论演绎正在多层面多维度展开,客观上概括了审美资本化的发生语境。那么,“审美资本主义”究竟为何物,究竟意欲何为,究竟有何蕴涵?它是否真的逃逸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视野,是否预示着资本主义最新的发展趋势,是否具有现实的解释力和学术的概括力呢?这些都是亟待澄清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审美资本主义”的发生学、功能论和价值取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任何一种理论概念和学术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必然有特定的来由。“审美资本主义”的肇始与滥觞有着特定的产生背景,对其加以考辨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审美资本主义”演进的前提和关键。
一、社会形态的整体变迁
根据黄仁宇先生的判断,“资本主义”这一名词,经常出现在很多人的笔下或口中,但要对这个名词作出恰当的界定却殊非易事:“不仅各种书刊作者坚持己见,即使我们引用‘资本主义’这四个字,也可能前后用意不同,更害怕旁人顿生误解。这问题若不得澄清,则可能成为社会上思想冲突的根源,亦可能影响到各个人的人生观,使我们对世事惶惑而觉得没有主宰。”此论至少昭示了两点意见: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究竟是何含义,其实学界颇多歧见,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这反映了“资本主义”本身意蕴的驳杂难辨与变动不居,给人们准确认知和把握它带来了困难与困扰;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究竟为何物的问题必须得到澄清,否则就将产生混乱,其结果就是引发思想的冲突和价值观的迷失,使人陷落到惶惑无助的状态之中。
稍微回顾历史,或者对学术史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资本主义其实有着漫长的“史前史”。之所以用“史前史”这个名词加以描述,原因就在于远在“资本主义”这一专有名词出现之前,资本主义早就存在数百年之久了,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意大利半岛。即便考察“资本主义”话语的百年历史,它所涵盖的社会形态也几经变迁,有时候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以至于有人说它足可逸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界定,为后辈学人留下了巨大的学术空间。时至今日,这一学术空间里充斥着各色理论话语,这些理论都力图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机理、演进规律和社会文化后果,也都在获得认可的同时面临新的质疑与挑战。可以说,这一学术空间仍未封闭,仍然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迎接着新的知识生产,这既是对资本主义深度推进的因应,又是学术研究得以创新的契机。在新近进入这一学术空间的理论话语中,“审美资本主义”可谓占得先机,业已获得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审美资本主义”是西方学界知识探索的结果,它的产生自有渊源,既与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联系密切,又与文化思潮和价值倾向的迭代更替休戚相关。
从不同的理论视域观察,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学界对二战以来的资本主义演进予以不同的名称和标签,其中,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就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分为三,分别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而且认为这三种社会形态有着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差异。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则提出“生产者社会”和“消费者社会”两个阶段的划分,而现代社会以工业奠基,是典型的生产者社会,之后便进入了后现代的消费者社会。两者的论述大有相通之处,体现为后工业社会和消费者社会的重叠,故而学界有“后工业消费社会”和“后现代消费社会”之说,其所指大致是明晰的,在学界基本不会引发误解。对此,鲍德里亚的判断是,我们已然进入消费社会,其间物质极大丰富,“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OBJETS)的包围”。这就是消费社会的典型征象,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性发生了偏转,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运行的关键,而“审美资本主义”的滋生和蔓延,离不开消费社会这一基本语境,更是消费文化递延变奏的回响。
在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一切都围绕生产来运行,一切都以生产为目的,生产出的物质财富更是承载了社会的期待和人们的幸福,此时的消费只不过是次要角色,只不过是生产主导下的一个环节,处于被遮蔽的境地。这是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也是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基本事实,那时候受到追捧的是各类“生产英雄”和“生产标兵”,意在激发生产热情,引导更多的物质生产。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进步,社会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一方面造就了产品和物品的富饶,另一方面为一线生产者创造了更多的余暇时间。这为消费社会的来临准备了条件,与此同时,这也是消费社会的典型表现。生产的重要性被消费取代,消费成了社会运行的枢纽,成了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动力,促进消费、诱导消费、激励消费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消费摆脱了被遮蔽的状态,生产主导型社会悄然变身消费主导型社会。
在消费主导的社会形态中,消费绝不局限于经济环节,它的重要性在于重新塑造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进而催生出一种很难简单判定对与错、是与非的消费文化。愈发显见的事实是,“消费英雄”成了社会的恩主,扮演着“救赎”的角色,发挥着“拯救”的功能,舍此,社会就将陷于委顿和停滞,以至于失去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社会运行的动力。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此处所谓“整个生活”,自然不局囿于经济生活,还将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函括其中。一言以蔽之,消费社会的时代景观弥漫在消费文化中,消费文化成为一种塑造性的力量,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渗透进人们的思想、精神和心灵。
生产社会向着消费社会的转型意味着,“快速提高的生产力创造了足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甚至有所剩余的物质生活资料,进入富裕时代的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不是促进生产满足消费,而是推进消费才能进行生产”。其实,与其说推进消费才能进行生产,毋宁说只有推进消费,才能保障社会的整体运行;没有了消费,不光生产面对灾难性的停滞,整个社会生活也将举步不前。故而,促进消费就是保持社会的良性动能,千方百计地激发消费,花样翻新地引导消费,正是商家以及商家背后的民族和国家的首选。于是,打造消费文化便是其首选的策略和战略,其间也折射出更为复杂的纠葛与关联。
步社会的消费化后尘,消费的符号化应运而生。若没有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社会的运行难以为继,因此可以说,消费的符号化堪称消费社会的核心奥义。据此,消费的真实意图已不在于物理意义的消费对象,即各种商品或物品,或者体验式的服务的使用价值甚至交换价值,而在于其象征价值和符号价值。正如鲍德里亚所说:“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也不是‘丰产’的现象学……而是在于,把所有以上这些[元素]组织为有表达意义功能的实质;它是一个虚拟的全体,其中所有的物品和信息,由这时开始,构成了一个多少逻辑一致的论述。如果消费这个字眼要有意义,那么它便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穿的衣服,戴的饰品,开的汽车,住的房子,固然有其物理学意义上的指称物,但这些指称物的使用价值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符号所指,是符号传达出的关于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品味趣味的象征意义,特别是象征意义的区分功能。这就构成了某种诱惑机制,让消费者进入符号消费的彀中,没有能力消费,或者虽有能力却不进行消费,都将成为消费社会的“新穷人”。质言之,消费意味着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消费的背后不再是物品使用价值的计较与考量,而是诸多象征意义的比较与衡量,而且,这种衡量本身隐藏着诱导和激励机制,让消费社会中的消费者耽于幻象并乐此不疲,在一次次的消费冲动中完成社会价值的心理预想,从而完成消费行为,为消费社会的结构化运作奠定了基础。“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因为消费社会意义上的消费,指的并非实用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George Ritzer)有言:“波德里亚认为在一个为符码所控制的世界里,消费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需要’的满足不再有任何干系。”作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最为活跃的因子,作为消费符号化的具体呈现,符码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俯拾皆是,构成了围绕每一个人的符码迷宫。
对此,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认为,人们之所以使用“消费文化”一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以及商品化世界的结构原则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具有核心作用。这里有着双重的含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市场等原则一起,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费氏此论意在揭示消费的符号化过程及其后果,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借助符码的表意机制起到了社会沟通和协调的功能,这就使得消费逻辑充塞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社会业已消费化,而消费也完成了符号化的运作,完成了对人们生活领域的“殖民”和“操控”。
在这种操控中,消费倘要完成其流程,必须诉诸消费者的心理想象与情感认同,这是消费得以完成的必要环节,因此物品和服务的美学规划就变得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所有的物品和服务,要想进入消费逻辑的流程,就必须披上美学的外衣。其实,在这方面,消费社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媒技术营造的声光影像。“一方面是媒体的高度发达,广告成为商品及其生活方式变得可见的最有力的手段;另一方面,在使消费变得可见的复杂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极有影响力的偶像,那就是所谓的‘消费偶像’,他们是消费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角色,一种极具感召力的消费样板。”正是靠着这样的声光影像,物品在“美”的映像中幻化为消费的商品,人们在光怪陆离的景象里被塑造为消费者。蒋荣昌曾结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里的论述指出:“对商品影像(image)的消费,其意义和价值将超过对商品传统的使用价值本身的消费。通过广告的衍射,庸常的消费品便具有了某种梦幻特质,与罗曼蒂克、欲望、希望等等人生意绪形成某种象征关系。”于是,在社会消费化和消费符号化的发展轴线上,又衍生出符号审美化的事实,而在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中,符号的审美化则直接导致了审美的资本化。也就是说审美俨然成为一种资本的新形态,这是崭新的事物,超越了康德对审美的界定,区别于马克思对资本的阐释,也与布尔迪厄三种资本的界说不完全一致,或者说审美资本是布氏“文化资本”概念的推演和新变。无论如何,在消费逻辑和消费伦理的结构系统中,审美已然变身为一种资本,“审美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概括来说,社会消费化、消费符号化、符号审美化、审美资本化是渐次发生的,并逐渐形成逻辑自洽的功能系统。这一系统就是消费社会的核心构造,只不过,当我们言说审美资本化时,审美已经偏离了其经典的意蕴,由“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而且还蜕变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和手段。然而这也只是一方面的道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审美的资本化,为资本带来了新的境界与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本提供了一次改造和提升的契机,使资本因审美而超脱,因审美而更具人文关怀。我们无法阻挡“审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唯有且观察且引导,既不阻遏压制它,也不纵容姑息它,立足于现实发展,采取审慎的学术态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