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肝病诊治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尤以传染性肝炎流行最为广泛,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作者搜集古人治肝病的经验,结合临床的要求,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疗体会,编成本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中篇论述了肝病的分类,肝病的辨证和临床的经验;下篇附《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文,以作为学习治肝方法的参考。且论及胆腑理论和临床用药等相关问题,前后互阅,可相得益彰。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宗旨,供临床医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刘渡舟,中医伤寒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程昭寰,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脑病,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著成《伤寒心悟》。
|
目錄:
|
上篇概论
一、肝在生命运动中的地位和生理特点/2
二、肝病的病变规律/4
三、肝病的诊断学特点/8
四、肝病的治疗原则/15
中篇肝病证治规律
第一章肝气郁结证治/20
一、肝气抑郁/20
二、肝郁挟痰/21
三、肝郁挟热/22
四、肝郁挟寒/23
五、肝郁挟食/24
六、肝郁挟湿/25
小结/26
第二章肝气冲逆证治/27
一、气逆本脏/27
二、气火内郁/28
三、肝气冲心/31
四、肝气犯肺/33
五、肝脾失调/35
六、肝气乘胃/38
七、肝气及肾/41
八、肝气迫及冲任/43
第三章肝火证治/46
一、肝火上炎清窍/48
二、肝火内扰胸脘/49
三、肝火扰魂/49
四、肝火充斥三焦/50
五、肝火犯肺/51
六、肝火扰心/52
七、肝火伤脾/53
八、肝火灼肾/54
九、肝火动血/55
十、肝火下迫大肠/56
第四章肝火伤阴证治/58
一、肝火自伤肝阴/59
二、肝火中伤胃阴/59
三、肝火下伤肾阴/62
四、肝肾阴虚,虚火上炎/63
第五章肝风证治/65
一、肝火动风/65
二、肝阳上亢/68
三、阴虚风动/70
四、肝风挟痰/74
五、湿热在经,肝风内动/76
六、肝风内动,窜犯心包/77
七、脾虚风动/78
第六章湿热诸毒黄疸证治/81
一、湿热在肝/82
二、湿毒凝结/83
三、湿热黄疸/84
四、湿热伤阴黄疸/88
五、瘀血黄疸/89
六、疫毒黄疸/90
七、寒湿黄疸/90
第七章气血瘀滞证治/93
一、肝血瘀滞/93
二、肝血瘀而有腹水/94
三、肝脾之积/96
四、肝着/101
五、肝络不和/102
六、肝寒血凝经脉/104
第八章寒热错杂证治/106
一、寒热错杂/106
二、肝热脾寒/107
三、上热下寒/108
第九章肝寒证治/109
一、肝寒浊阴上逆/109
二、寒滞肝脉/110
三、肝病腹胀而脾肾虚寒/111
第十章肝虚证治/112
一、肝血不足/112
二、肝阴不足/113
三、阴损及阳/114
四、肝气虚衰/115
五、肝阳虚衰/116
六、肝虚欲脱/118
总结/122
下篇附篇
一、《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126
二、胆腑理论及临床/136
三、肝病用药指归/148
方剂索引/163
|
內容試閱:
|
我们写的这本小册子叫《肝病证治概要》,专门论述肝病的治疗问题。肝病在临床中比其他四脏病都多,其证候表现极为复杂,如果不掌握它的生理、病理及其治疗规律,则很难取得疗效。
历代医家对肝病的研究是比较重视的,其中最杰出的当推清代王旭高的《西溪书屋夜话录》,因为他采撷诸家之长,并参以己意,推陈出新地写出了“治肝三十法”,为肝病的专科治疗树立了楷模。
目前,肝病仍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尤以传染性肝炎流行最为广泛,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搜集古人治疗肝病的经验,结合临床的要求,以及我们的治疗体会,写出了《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作为治疗肝病的参考,聊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中篇论述了肝病的分类,肝病的辨证和临床经验;下篇附《〈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文,以作为学习治肝方法的参考,并且论及胆腑理论和临床用药等相关问题,前后互阅,可相得益彰。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宗旨。由于我们的知识有限,其中难免有错误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教言,批评指正为幸。
编者识
1984 年10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