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好课多磨——高中语文名篇精品课设计38例(梦山书系)

書城自編碼: 40167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黄艳明 余倩雯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99464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售價:HK$ 112.7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售價:HK$ 80.4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售價:HK$ 78.2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售價:HK$ 56.4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售價:HK$ 48.3
生活在低处
《 生活在低处 》

售價:HK$ 64.4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售價:HK$ 57.4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售價:HK$ 112.7

 

內容簡介: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课程设计、新课堂创设应该是什么样的?身处多改并行、多改交融的教育大变革的时代之下,为人师者如何与时俱进、因机制变?本书的38个精品课例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大单元的视域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前置任务为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富有语文味的情境活动,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切实体验文本的精妙处、苦心孤诣处。本书对高中语文一线教师的实践富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年轻教师、在校师范生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關於作者:
黄艳明,现供职于厦门集美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泉州市教坛新秀,集美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多届厦门市学科指导组成员。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福建教育》等CN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篇,已出版《上出语文味——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文学涵泳、文化熏陶》《审视与建构——中学语文教育之道探索》等著作4部。

余倩雯,现供职于厦门三中。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学科专家,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优秀班主任,厦门市学科指导组成员。2020年获“基础教育精品课”jiaoyubu部级优课,并先后斩获厦门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高中语文组一等奖,厦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等市级奖项。近一年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CN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錄
1.以词入画探技法,词画互证窥笔意
——《沁园春·长沙》(上阕)教学课例/
2.一隅当以三隅返,新诗品鉴有良方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课例/
3.择视角,揽叙事洞天;控节奏,体张弛法度
——《百合花》教学课例/
4.欲借杜康浇块垒,敢效周公匡社稷
——《短歌行》教学课例/
5.栖隐岂是平生志,朴拙恰为诗之风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例/
6.曰“仙”云“圣”为哪般?品“仙”论“圣”道非凡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联读教学课例/
7.惟有破得彻底,方能立得坚定
——《拿来主义》教学课例/
8.咬文嚼字莫辞劳,斟酌涵泳兴味长
——《故都的秋》教学课例/
9.删减调换莫作等闲看,笔意技法应以慧心观
——《我与地坛》(第一节)教学课例/
10.梳意脉,须辨“她”与“我”;细涵泳,当论“形”与“意”
——《我与地坛》(第二节)教学课例/
11.千古聚讼论未休,百端求证意难足
——《赤壁赋》教学课例/
12.你问我答春风熏乎,彼“哂”此“与”师道大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例/
13.行王道应重次第之序,施仁政当收内外之效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例/
14.欲识庖丁解牛意,须共庄生逍遥游
——《庖丁解牛》教学课例/
15.笔底风云出我辈,外交争锋仰古贤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例/
16.走进历史现场,激活经典演说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课例/
17.重复别具匠心,叙事自有洞天
——《祝福》教学课例/
18.理足气盛辩护新政,“名”正行“实”更革旧法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课例/
19.复盘文本创作过程,推演作者思维路径
——《六国论》教学课例/
20.须知少年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例/
21.宏大叙事下的一朵奇葩
——《百合花》教学课例/
22.人生归处是田园,田园深处听波涛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例/
23.梦不出心境,旷然成远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例/
24.琵琶一曲肠堪断,伤人伤己更伤时
——《琵琶行》教学课例/
25.困顿人生中的生命诗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课例/
26.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至情之语
——《声声慢》教学课例/
27.置身自然之景,细品心灵之秋
——《故都的秋》教学课例/
28.泰山顶峰的精神突围
——《登泰山记》教学课例/
29.置身外交情境,领略游说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例/
30.审视“文本罅隙处”,巧解“匠心密码锁”
——《鸿门宴》教学课例/
31.一书何令天堑化坦途
——《谏逐客书》教学课例/
32.缱绻儿女情,纵横英雄气
——《与妻书》教学课例/
33.是谁打开了地狱之门?
——《祝福》教学课例/
34.破套而出,何以可能?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课例/
35.满纸荒唐语,一掬辛酸泪
——《促织》教学课例/
36.故作惊人之语,积忧成愤作谏书
——《阿房宫赋》教学课例/
37.灰烬深处仍有余温
——《六国论》教学课例/
38.再探蜀道之“难”,体悟李白之“心”
——《蜀道难》教学课例/

后记一 主动成为一个自觉而深刻的“内自讼者”/黄艳明/
后记二 三十而立,繁星不怕被看作流萤/余倩雯/
內容試閱

厦门集美中学黄艳明老师辗转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嘱我为其新著《好课多磨——高中语文名篇精品课设计38例》作序,这种信任,当然弥足珍贵。
我与艳明老师相识大约在十年前。其时,我负责为期三年的福建省中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工作。因此之故,约在2013年秋,我去泉州安溪,看望一中副校长、语文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学员赵艺阳老师。那时,艳明老师还在安溪一中,他到宾馆看我,送来他刚出版的《高考议论文、记叙文文体高分突破攻略》《审视与建构——中学语文教育之道探索》两本新书。那时他大概三十岁,十分年轻,以那样的年龄,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连着出版两本书,无论如何总让人刮目相看。
所以,虽是匆匆一面,艳明老师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么好学刻苦的青年,应该不多见。况且他教学成绩骄人,教研成果丰硕,也非仅凭刻苦就能做到。这样想,心下对这位年轻人就格外佩服。
课例研究,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一块热土,是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教研方式。课例,带着丰富与繁杂,带着实践的现场感与现实感,将诸多角色、诸多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纠缠到一起。当你不能驾驭它,会觉得它一地鸡毛,甚至浑身是刺,研究它,不知从何下手。一旦熟悉,把握它的特性,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验、知识与智慧,呈现出可能的空间,与不可能的约束。因此,课例在表面的繁杂中,自然蕴涵着它自身内在的机理,显示课堂教育实践的结构与运作逻辑。本书中艳明老师与他徒弟余倩雯老师的大量课例,也不同程度体现了课例的这一特点。
以第8篇《咬文嚼字莫辞劳,斟酌涵泳兴味长——〈故都的秋〉教学课例》为例,艳明老师课前设计了“前置任务”:
最近,厦门市东坪山水库周围栽种的落羽杉悄然披上了红妆,一树树深红如火,在如洗的碧空之下,在演漾的绿水之间,尤显壮美。一些游客被吸引而至,拍照上传朋友圈,“厦门秋光”话题竟登上热搜。青春不应只在那学校的四围天空之下,胜景不能只存于书本描绘的天地之中,有感于此,语文老师遂布置了一项周末秋游作业——“采撷厦门秋光,书写鹭岛秋韵”活动。活动任务有:(1)选择厦门的某座山或某处公园,拍摄你所见的美景,选择其中具有较浓秋意的照片来发布朋友圈;(2)为这些照片,在贵朋友圈中,写上一段描述性的文字片段,可摹写风景,可书写怀抱,字数100-200字。
显然,老师考虑到南国厦门学生的生活环境,考虑到今天学生对秋的情感体验实际,是想以此链接学生与文本。这样安排,就是照顾到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因素的内在特点。
艳明老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一:从来少年负壮气,敢与前哲试争锋——写景文段大PK”时,用意大概一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二在助学生以“写”悟“读”,三在设法消除学生写作畏惧心理。
要与郁达夫PK写景文段,为公平起见,我们选出几位总评为A 的同学出列参赛。而郁达夫为故都五幅秋光图配了五段文字,我们也择取其着墨最多、用力最深的“破屋秋晨图”所配文字进行PK。
果然,当艳明老师问“哪位同学敢先揭此英雄帖”时,课堂出现了老师期待的结果:
诸生纷纷表示:非曰能之,愿学焉。
从这段设计及后来的课堂效果可见,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往往来自特定的“现场”,而不是理论教条。
再比如,艳明老师“阅读思考”的设计,就不是简单听从专家所谓“平等的首席”“助学者(facilitator)”。老师在这里,既有“点拨”,也有“讲解”,并不受理论的俗规约束。
“皇城人海”与“一椽破屋”,前者“皇城”乃富丽堂皇之地,“人海”乃人声鼎沸、人潮如织的繁华之所;而后者,一椽破屋,一爿小屋,破败不堪,远离喧嚣的灯火阑珊之处。作者为什么不往富丽繁华深处行,反而偏向萧索落寞处栖隐呢?
这是因为,作为课堂教育实践者,艳明老师清楚,教学(育),不仅受空间的约束,同时不可避免也受时间的限制,“无休止地等待”学生阅读、体悟与探讨,实际上是教学实践不可能支付得出来的时间成本。所以,艳明老师虽设计“阅读思考”,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但是,他知道,时间并非无限宽裕。
在后面“点拨启悟”环节,艳明老师说:
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皇城的富丽、繁华、喧嚣,反衬出破屋的破败、萧索、落寞。这种有悖于常人的选择,其一,可能跟其忧郁的个性有关,阅读郁达夫的其他作品,苦闷、彷徨、压抑,甚至精神上的病态、变态是其作品的主题。其二,这种个性影响作者对北平秋意的记忆,就集中定格在“清”“静”“悲凉”的意韵上。因此,这“清”“静”“悲凉”不仅影响了作者对故都秋景的选择,比如这里的一椽破屋,而且也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可见,在学生完成应该和可能的阅读、思考与探究之后,老师应走到前台,进行讲解与范读。
这一设计的合理性,应该由“现场”的学生评断,由这个班长此以往形成的学生语文学习气氛评断,由学生与艳明老师之间形成的师生关系状态评断。如果一切教学、评价都是“公平的”,都是“民主的”,都是“认真的”,那我想,这样的要求就不算过分吧。
这就是艳明老师与他的徒弟余倩雯老师带来的案例提供给我们学习、研究的价值。
就像理论总有局限一样,不要苛求案例。每个人阅读,都会发现案例中存在“自己认为的”不足,甚至错误。这不需要大惊小怪,这是案例的多元性与丰富性特点决定的。
每个老师都这样严肃对待自己的专业活动,每个老师都这样珍惜自己的思维成果,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就不仅仅是可期的,也是实在的。这是艳明老师与他的徒弟余倩雯老师提供的这些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2023年4月16日于福州旗山望月斋

(鲍道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教育学博士,福建省地方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厦门一中课程发展与规划首席专家,曾任福建教育学院教授,福建省中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负责人,福建省中学、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首席专家)


后记一 主动成为一个自觉而深刻的“内自讼者”
黄艳明

出书是一件苦役。关于这一点,倩雯以其跟随我进行六个月“炼狱”般的写书经历应有深刻的体会,而我则每因严重劳损的肩颈、腰椎的疼痛,早已将之视为畏途。每次去理疗推拿,在理疗师“铁爪钢钳”的“施虐”之下,我方明白,原来武侠小说中描摹的令多少侠士闻之悚然色变的“分筋错骨”,应不是小说家的虚构。或许,任是豪杰,大概能在一时的刮骨中颜色自若、谈笑风起,却难免在老病相催的消磨中雄心不复、壮志早销。而我不过一介书生,当此情境,不免名心渐淡,几不复有踔厉竞逐之意。故在2019年年初,当我的第四部著作《上出语文味——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文学涵泳、文化熏陶》终于出版,想起理疗师“损则调,劳则休”的殷殷告诫,便有搁笔之念。于是,此后三四年,除了一亩三分地的课堂本务以及市教科院的一些杂务,竟然真的连一篇论文都不曾动笔。
师者,以课立身。我素来认为,一方课堂,三尺讲台,应是为人师者该心怀敬畏的地方。虽然这几年论文不再写,著述不愿作,但对于每一节课的精心打磨,则未曾稍懈。加之近年来,指导年轻老师开课,指导集美大学硕士生赛课,于教材文本的苦心孤诣处,多有会心处,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创设,亦不乏灵思巧构处。尤其是自新教材启用以来,如何上出基于素养本位、指向深度学习、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新课型,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苦心以求,也有颇多自得处。如是几年,竟也累积有数十个自己较为满意的课例,虽不足为他人法,然能使人开卷有益、深思有得,此中应亦有自负处。于是,著述之心复萌,但每想到完成一部书稿,洋洋一二十万字,那隐隐作痛的肩颈、腰椎无不时时在提醒,莫要再生此念想。
去年九月底,倩雯突然说要拜我为师。我听闻后,不免惶恐。此时的倩雯,入职虽仅六年,已是厦门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得主,是厦门语文界一颗耀眼的新星。此时的她,和我同为厦门学科指导组成员,我们常在一起命题、磨题,一同撰写高三各轮的指导材料,她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学识,所表现出来的拼命三娘式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便已让学科组的老师们钦服不已。故当她说要拜我为师,我不禁惶然踌躇起来:若只是虚有师徒之名则非我所愿,但以倩雯的能力水平,我还能教她什么呢?然谦虚好学的倩雯,拜师之心甚坚,我虽屡辞而不获允,遂想到著书之事,就对她说:“那我带你写一本书吧。”于是,我们师徒就开启了一段“不堪回首”、至今“心有余悸”的“魔鬼”式的课例写作之旅:在高三紧张忙碌的复习进程中,在市学科指导组各轮材料撰写以及历次质检命题的高压之下,我们每周整理、撰写一个课例,每周互相提供五千字以上的文稿。事非亲历不知难,高三这一年,我们师徒二人,各自提供给市教科院不下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各自撰写的书稿,其文字量亦不亚于此数。而今抚着厚厚一沓散发油墨香的书稿,不禁在想,如果不是邀请倩雯加盟,不是高三这一年来我们两人的互相鼓励与支撑,以我疏懒的个性,这本书的面世,不知又将拖到猴年马月。以往凡我出版的著作,常常迁延岁月,非历数年不能成一书;有些写作计划,亦常常写了开头甚或写了大半,竟终至搁置一旁,无疾而终,不胜浩叹。所以,关于本书的写作,与其说是我带着倩雯在写一本书,毋宁说是倩雯一路推着我,与我一同成就了这本书。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课程设计、新课堂创设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界至今争议未休。专家们所要倡导的、所想建构的理想的课型,与一线教师所能做到的程度、所能达到的层级,二者之间,依然存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巨壑。一线老师要将专家们“想得到的美丽”,转化为师生“看得到的风景”,并落地为“走得到的景点”,谈何容易?但是,不因难为而不为,不因棘手而束手,应是我们该有的态度。身处多改并行、多改交融的教育大变革的时代之下,与时俱进、因机制变,是为人师者的应有之义。苔花如米小,誓学牡丹开,我和倩雯整理、撰写、出版的这38个课例,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投身于改革洪流之中,用自己积极的教育实践,拿出的专属于我们自己的改革方案与成果。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的38个课例,除了少数的组(群)文教学课例,大都是单篇教学的课例。这与当下言必称“大单元教学”“学习活动群”的课改主流,似乎是相悖离的。民国教育家萧承慎有一句话说得好:“最优良之教法是教师审度自己之才识、学生之个性、教材之性质,而取其在此三方面皆能产生最大之效率者。在实施上,绝无单独存在之最优良的方法。”新课改之下,大单元教学似在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唯一的“对”,而讨论单篇教学、组(群)文教学,似乎开口就错,就不符合课改精神。这种狂飙突进式的非左即右的课改主张,本身就值得警惕。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倡导“大单元教学”“任务群”学习,与进行单篇、组文教学并不矛盾。新课程下的单元,是在单元主题统摄下的任务群学习。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就是一种自成小天地的课程。为人师者要有大单元的视野与站位,要有大单元一体化的理念。而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或组文,是单元整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实现单元主题的要件。以单篇或组文教学的方式依然是完成大单元学习的重要手段或途径。我们以A、B、C来标示单元的篇章,它们用以代表单篇或组文。以大单元为旨归,那么,单篇、组文的教学组合方式,可以有如下三种方式:

所以,我们设计的单篇或组(群)文课例,正是在大单元的视域下,从单元结构化的概念出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前置任务为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富有语文味的情境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切实体验文本的精妙处、苦心孤诣处。这是我们设计的每一个课例的初衷与目标,是我们在新课改实践中拿出的方案与成果。但限于作者师徒的水平有限,课例的设计或亦有与课改精神不相契合处,活动的创设或亦有与学生真实体验相疏离处,文本的解读或亦有与作者本意相悖离处,等等诸多不足,则有待于方家、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匡我们师徒之不逮。
孟子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师其言久矣,故每以此自诫。我们整理、撰写自己的课例,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人师”。于这38个课例的品质,我们自然有几分笃定的底气与自信,但我们亦不至于狂妄到认为,我们的课例就是标杆,就是典范,就足以为天下法,就要他人向我们学习。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内自讼,是一种深刻自省的方法。能内自讼者,孔子认为这种人是稀缺的。我们整理、撰写自己的课例,其实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复盘并深刻省察自己的课堂,从而总结、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主动成为一个自觉而深刻的“内自讼者”,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当然,我们的课例,如果能给别人带去更多思维上的碰撞,带去更多文本解读方面、活动创设方面的启发,则亦是我们之所愿。晚清画家吴昌硕殷殷告诫诸门人曰:“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在阅读之后深思有得,既能巧学妙化,融入自己的课堂;又能突破本书的苑囿,创设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

后记二 三十而立,繁星不怕被看作流萤
余倩雯

三十而立,立什么?立著、立志、立行。
三十而立之年,我拥有了第一次出书的机缘。
机缘何起?2022年9月底,我应艳明老师之邀,为集美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和集美大学研究生开设教师专业成长讲座。这场讲座前前后后准备了十余天,开讲当日持续了三个小时,我却丝毫不觉疲惫。为何?皆因格外珍视此次的交流机会,更恐有负艳明老师的信任。此后,交流渐多,我发现艳明老师不仅自身文学素养深厚,专业本领过硬,还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挂心,往往倾注心力,不求回报。这般才情,此等情怀,着实令人钦服,故而斗胆拜师,亦承蒙不弃,收于门墙。此后,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为人处世,处处皆能感受到吾师学养之深厚、文采之飞扬、人格之正大。我于耳濡目染之间颇为受益。得此良师,实乃我之大幸!
2022年10月某日清晨,师父致电邀我合著一书。于我而言,出书是巨大挑战,彼时我同时承担副段长和高三备课组长之职,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但这也是难得机遇,让我得以深度整理、淬炼、锻造六年以来的教学成果;同时,这更是无上信任,师父于万千优秀教师中独邀我加盟,这般信任,怎能辜负?于是,未有片刻犹豫便欣然加入。由此,师徒二人便开启了“艰苦卓绝”的著书之旅。高三毕业班繁杂事务之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每周我们必须雷打不动地完成不少于五千字课例的撰写,个中艰辛自不待言。可师徒合力共为,同舟共济,一路互相鼓励,终将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课例如期完成,完稿交付的那一刻,志满意得,竟颇有“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之感。
三十而立之年,我蓄积了第一次出书的底气。
底气何来?这要从我个人的专业成长说起。2020年,入职的第五年,我参加了对我影响至深的一场比赛——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在此之前,我仍处于茫无头绪、野蛮生长的职初阶段,课堂教学尽显稚嫩、毛羽未丰,更何况赛场上高手云集,我如何能脱颖而出呢?但“躺平认输”不是我的风格,于是我开始加倍认真地研究教学理论,深耕课堂,扎实备课,打磨课例,致力于更为精细化、专业化、体系化的文本解读和课例撰写,于浩瀚文海中寻觅明珠,在百家争鸣里发表创见,最终获得了特等奖的殊荣。此后,我又参加了基础教育精品课比赛、优质课比赛、创新赛……
比赛总有终点,但专业成长没有终点。赛后,我时常能感受到比赛带来的“后坐力”,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胜负名次,而在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此后,我会自觉、主动地把每一堂日常课都当成示范课,反复雕琢,淬炼内功,力求上出深度、上出广度、上出温度、上出新意,日积月聚,亦略有得意之作。这些精品课例便是我在六年的教学生涯中用时光打磨、用精力培育、用心血浇灌、用思考锻造的宝贵财富,虽不敢以完美相称,却皆为倾尽心力之作,敬请诸君批评指正。
三十而立之年,我兑现了第一次出书的理想。
理想何为?此番将课例收集成册付梓,既有敝帚自珍之意,亦存有益于人之心。莫尔查斯曾说:“我们始于迷茫,终于更高水平的迷茫。”我与诸位一样,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之路上孜孜以求,躬耕不辍,常常有所得,亦时时有所惑。“三新”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该走向何方?私以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中学语文教学的“法”,一是想方设法把话筒“还”给学生、把思辨“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何要“还”?皆因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发声的少,教师主宰的多。如何“还”?昆体良、卢梭都表达过“节制自我力量,俯就学生能力”的理念,于我心有戚戚焉。何为“俯就学生能力”?其实就是让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多多出场,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的能思能想范围内,达到学生的应思应想。二是要深度挖掘文本的苦心孤诣处、细节矛盾处、艺术创新处、空白处、反复处。师生一同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切勿落入“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之窘境。三是要更新课堂样态,优化教学流程。以创设教学情境、优化问题链条、适时科学引导、导向高阶思维、鼓励模仿创生、细化评价设计六环节串联教学,真正实现“情境启动、任务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灵动课堂。
或曰:“以上课例,多为单篇教学,似乎不够时髦。”其实,在大单元、大主题、大概念、项目式学习等理论盛极一时的当下,单篇教学并未“过气”,特级教师程翔老师一句“单篇不单”,一言中其肯綮。何出此言?若无单篇的丰厚,何谈单元的视野?若无具体而微的深度解读,何来登高临下的思辨整合?若无涓涓细流,绵绵发力,如何汇聚江海?将单篇教懂、教厚、教透,在此基础上再谈大单元教学,方才切合时宜,方能锦上添花。简言之,任何课例的设计,只要有益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核心素养的落地、关键能力的提升,都值得被认可、被借鉴、被推崇。“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惟愿你我不拘泥于旧的枷锁,不困顿于新的樊笼,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因时而教,因势而教,因应而教。
中学语文教学之路,虽道阻且长,却风景无垠。加缪曾说:“人类无法超越自己的局限,但却终加深对它的认识,超越矛盾,反抗矛盾,方使人为人。”故师徒二人点灯埋首,历时数月,几度增删,终得此书,以期不断突破自身局限,亦希冀诸君能有所收获,助益教学。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