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內容簡介: |
两位国际公认的资优教育专家
刷新你对孩子智力的全新认知
孩子的智力可以预测吗?觉得孩子不聪明怎么办?
孩子的学习老是出问题?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智力养育”指南,结合脑科学研究成果,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育儿策略和工具,帮助父母用智力成长型思维更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独特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抗逆力,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风格。
书中还分享了父母如何有效地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助力孩子成长为快乐、聪明、富有创造力的成年人。
|
關於作者: |
多娜·马修斯
儿童教育和发展专家。
自1990年起便致力于与儿童、家庭、教师和学校的互动工作。她在多伦多大学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那里任教长达20年,教授儿童和青少年发展、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及天才教育等课程。
她还担任了“儿童早期发展千年对话”项目的执行主任,著有《天赋和才能跨生命期的发展》《天赋教育的劳特里奇国际指南》等作品。
乔安妮·福斯特
教师、资优教育专家、增益课程协调员和教育咨询顾问。
拥有多伦多大学的特殊教育和适应性教学教育硕士学位、人类发展和应用心理学教育博士学位。
她在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学院教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在儿童资优教育和高水平发展计划领域提供专业指导,著有《不是现在,也许是以后:帮助儿童克服拖延症》一书。
|
目錄:
|
第一章 智力
问卷:父母与孩子智力的关系
孩子的智力可以预测吗
智商测试真的有用吗
多种多样的聪明
两种思维模式
究竟什么是智力
养育的秘诀
第二章 创造力
昆虫大军和捕蝇草
创造力的4个组成要素
创造力养成计划的10个要点
忘却时间,体验心流状态
孩子身上最重要的3个特质
测试:创造力的培养方式
养育的秘诀
第三章 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
婴幼期:促进大脑发育
清单:促进大脑发育的物品与活动
童年期:发展兴趣、习惯和技能
青春期早中期:了解危险性与可能性
青春期后期至成年初期:接受高等教育
养育的秘诀
第四章 正确评估孩子的智力发育
测试的4个基本原则
研究者们究竟在测试什么
解开谜团:精通而已
给孩子贴标签的潜在弊端
清单:贴天赋标签的弊端
养育的秘诀
第五章 支持孩子在学校的能力发展
老师的视角
所有参与者要共同改变
父母的视角
清单:帮助父母发挥重要作用的“A清单”
支持孩子能力发展的要素:假设
支持孩子能力发展的要素:争取
清单:父母的争取策略
测试:父母是否有效支持了学校
养育的秘诀
第六章 协助老师高效培养孩子的能力
老师的课堂要素
清单:老师的专业发展机会
清单:老师建构孩子智力的5个要素
有效的课堂想法
教学框架的4个要素
清单:良好的评估实践
清单:挑战性措施
清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清单:良好的学习环境
发人深省的问题
测试:学校是否有助于孩子的能力发展
养育的秘诀
第七章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好学校、差学校和普通学校
清单:好学校的构成要素
测试:学校是否支持孩子的最佳发展
考虑可能的选择
有哪些择校选择
择校决策的4种依据
单靠学校,远远不够
清单:面向社区的学习选择
择校的困境与抉择
养育的秘诀
第八章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父母要审视自己的推论和假设
清单:孩子出现问题时要问的5个问题
与众不同的孩子
加强情商培养
测试:父母是否培养了孩子的情商
提高孩子抗逆力的方法
清单:帮孩子应对挑战
无聊
害怕失败或成功
完美主义
懒惰
拖延症
自信
养育的秘诀
第九章 培养孩子的社交智力
友谊为什么重要
父母该如何提供帮助
霸凌
清单:防止霸凌的4种方法
父母关于网络霸凌的疑问
清单:减少校内霸凌的对策
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学会自我接纳
确保每个孩子都受到重视
养育的秘诀
第十章 让孩子茁壮成长
超越智力
孩子不那么聪明该怎么办
总结
测试:你的养育是否有助于孩子茁壮成长
兑现提升能力的承诺
养育的最终秘诀
致谢
关于作者
|
內容試閱:
|
父母怎样做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创造力、抗逆力、品格以及幸福感的发展? 又该如何鼓励他们在充满挑战、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取得成功?
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本书旨在帮助父母找寻适当方法,促进孩子发展,培养其天赋和能力,助其茁壮成长。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其智力水平其实无须花费太多。父母善于倾听、乐于阅读、勤于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引导,才是最有效的。
最好的教育贯穿于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足够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自我、发掘兴趣,孩子的智力、韧性、主动性和其他多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发展。随着时间推移,一旦孩子养成了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和习惯,这些能力更会进一步增强。本书将告诉父母如何将日常点滴作为契机,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其努力成效。
书中,我们还澄清了大众对“能力”的一些普遍误解,阐释了应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帮孩子乐于创造的方法。从婴儿到青春期乃至后来的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方式都各具特性,呈现出多样化的有趣特征。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激活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天赋和创造力。在本书中,我们为父母提供了诸多此类建议,积极引导孩子的学习需求、好奇心和兴趣,从而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本书通过描述问题、列举事例来帮助父母教养有方,使育儿更有趣、更有意义。考虑到大多数父母事务繁忙,本书每一章皆以概述开头,以总结收尾,简要归纳出能即学即用的实用建议。
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对此深感担忧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经常会问:“我们正经历的技术爆炸对孩子大脑发展有什么影响?”“我该如何处理孩子每天接触到的充斥在电脑游戏、音乐、电影、电视和其他媒体资源中的性和暴力?”“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职业?”“我该为女儿长大后立身社会做怎样的准备?”……
当今世界不断变化,成功所需的技能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有所不同。虽然高超的智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仍是助力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当下这些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创造力、适应性和包容心相结合。因此,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在科技上的参与度,留意他们受外部世界影响的方式,并给出及时反馈。
父母既要关注孩子对关爱、指导和耐心的需求,也要关注他们对社交、情绪稳定、身体素质和智力开发的需要。其重要性与以往相比,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何培养孩子处理日常琐事、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你教给孩子的处理方式不同,他们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就不同。他们是会茫然不知所措,还是乐意接受改变,满怀信心地调整适应和解决问题?挑战可以振奋人心,变化也并非全然消极。孩子学习应对困难、适应新环境时,父母的支持很重要。
书中列举了一些我们帮助过的家庭的真实案例(书中一律使用化名)。同时,我们也借助最新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心智健全、聪明伶俐、乐于创造的孩子,以帮助他们适应当今节奏加快、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社会现状,并取得成功。
世界的未来属于孩子,为孩子创造学习机会,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有助于他们将兴趣发展成自身品质,将优势转化为造福世界的成就。本书旨在帮助父母探索出一条适合孩子的发展途径,以简单高效、积极向上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
子的智力可以预测吗
父母们经常听到家人、老师、朋友还有其他父母如此评论孩子:“安娜贝尔真可爱,但她智商不算高,指定上不了大学。”“曼纽尔超级棒!他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凯莱布潜力巨大,只要他肯专注投入,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出色。”
有些孩子在学业和日后成就方面,潜力要比其他孩子更高,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整个生命周期中大脑都在持续发展变化,对大脑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证明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开放的过程,个人的潜力难以精准量化,更不可能预测。如果有人预言某个孩子注定会成功或失败,不管对方是运用哪种预言水晶球(智商测试,或比照他人,或其他方式)得出的结论,明智的父母一定会将此水晶球砸碎。
父母常常纳闷智力究竟为何物。探究该问题答案的棘手程度出人意料。几年前,美国心理学会邀请了由11位知名智力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给智力下定义。专家组没能达成一致,反倒提出了11种不同的观点。不过他们在智力评估的3个重要维度上达成了共识: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并不稳定;评估结果的好坏因评估标准而异。
第一点共识,即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显而易见,但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在学校分班考试分析孩子考 试成绩时却常常将其忽略,因此需要父母额外关注。我们研究过的儿童档案中就包含这样的案例:杰克逊,4岁,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结交新朋友,善于适应新环境,他喜欢回答大人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参加智商测试时他满心欢喜,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另一个同龄孩子伊莎贝拉则安静得多,她寡言少语,更喜欢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因此测试时满心不安,回答的问题也不如杰克逊多,成绩当然也逊色些。如上所述,两人的气质、个性以及行为方式迥异,因此智商测试的成绩也有明显差距。但专家组强调,这并不代表他们智力上有差异。
第二点共识, 与环境互动的个体差异具有不稳定性。即便是同一个人,时间或情境不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7岁时,伊莎贝拉开始对解决数学问题感兴趣,父母对此非常支持,不断为她创造机会。10岁时,她开始参加夏令营,专门进行数学能力的提升。相比于4岁时对陌生情境的小心翼翼, 10岁的伊莎贝拉更自信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尤其是在感兴趣的领域。经历了数学难题的洗礼,伊莎贝拉自信心增强,不再惧怕解决问题,她10岁时的智商测试成绩比4岁时高得多。从她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测试成绩(甚至智商测试成绩)会因时间变化而呈现出显著差异。
第三点共识,评估结果的好坏因评判标准而异。时光流转,杰克逊变得酷爱阅读,他对历史着迷,喜欢就历史问题与家人和朋友辩论,但对数学和空间问题(例如,拼图或搭建游戏)却毫无兴致。因此,如果智商测试侧重语言推理,他会比伊莎贝拉成绩好;但如果测试侧重空间问题或数字推理,伊莎贝拉则会更胜一筹。智商测试的侧重点和类型不同,孩子的分数也会有很大差异,但父母对此不甚了解;而且在获悉测试结果时,对于测试所含的具体项目以及测试的侧重点,父母往往也不得而知。
美国心理学会的智力专家组达成的3点共识表明了人们对智力认知的变化过程。过去,人们认为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聪明,而且会一直如此,但如今,专家们倾向于将智力的发展视为个体积极参与构建的动态过程。多数专家不会再盲目定义哪类人聪明(哪类人则要笨一些),而是采用一些更具体、更灵活的措辞。例如,专家会说:“如果要解决数学问题,伊莎贝拉会是合适的人选。”他们将智力定义为一个流动的、活跃的过程,会随个人意志、阅历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人们越来越认为智力是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得更聪明,而并非指人“本身”聪明。智力随着学识和时间不断改变。由此看来,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智力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的说法是对的。
基于当前智力发育的研究,心理学家兼作家弗朗西斯·德根·霍洛维茨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即智力并非与生俱来,多数人的潜力都被忽视了。别管他人如何预测,所有孩子的智力发展空间都十分巨大,潜力无穷。
接下来的章节将讨论一些实用的策略,帮助父母开发孩子智力,助力孩子成功。那么,“智力可以被量化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