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本书提出“官式琉璃”应解释成:以北京的官窑制式为主体加之各地方具有北京风格的地方官窑制式的总称。本书还首次提出了官式琉璃的特点和概念:官式琉璃做工修坯细致,各窑户纹饰尺寸总体要统一,胎体使用北京西山门头沟特有的土质,烧成后坯体洁白,细腻坚硬,釉色沉稳,不串釉,表面玻璃质感强,釉面硬度高,样式上不喧不闹,稳重大气。本书中有大量全方位高清图片,并配以文字辅助解说,全方位解读官式琉璃构件,对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有利于年代判断,对古建筑修缮单位恢复修缮提供资料,对古建爱好者直观认识古建筑也有很大帮助。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阐述了古代琉璃和琉璃釉的区别,对琉璃釉制品进行了分类,并概述了建筑类琉璃构件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对官式琉璃构件与官式建筑之间的关系、构件的形成和特点、生产地点的变迁和烧造匠人等进行了梳理和考证,简述了烧造过程和施工过程;最后用拓片的形式总结了清代典型的龙纹滴水、勾头和明清时期的印章款识。本书用图片的直观形式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建筑琉璃构件的各个方面,详细解说了建筑琉璃构件的使用位置、年代判断及演变过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为文博考古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古建筑修缮单位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古建筑爱好者快速了解建筑类琉璃构件的名称、年代和特点。
|
關於作者: |
郑璐,斋号“庋藏斋”,北京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潜心研究官式琉璃近20年,对北京琉璃厂地区的形成、发展、变迁,北京官式琉璃构件的造型纹饰、年代判断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中国传统拓片技艺有着浓厚兴趣,系统地拓印整理了100余件官式琉璃构件的龙纹瓦当和100余款印章款识,是官式琉璃构件和拓片技艺的资深传播者。李炎,研究琉璃建筑多年,探索琉璃修复技艺,曾多次担任古建园林官式琉璃的修复指导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古代琉璃概述 1
一、古代琉璃及琉璃釉的区别 2
二、古代琉璃釉制品的分类 2
三、建筑琉璃构件的形成和发展 5
第二章 官式琉璃概述 7
第一节 官式琉璃的产生 8
一、官式琉璃构件与官式建筑的关系 8
二、官式琉璃构件的形成和特点 8
三、官式琉璃构件的生产地点和有关人物 9
第二节 官式琉璃的烧造与施工特点 14
一、烧造 14
二、施工特点 27
第三章 官式琉璃构件与烧制物料 29
第一节 官式琉璃构件的种类 30
一、筒板勾滴 30
二、常用构件 94
三、不常用构件 108
四、脊饰件 125
五、兽类雕塑件 148
第二节 窑具与原料 185
一、概述 185
二、窑具 186
三、原料 187
第三节 虽残犹珍的官式琉璃构件标本 187
一、概述 187
二、琉璃构件 189
第四章 官式琉璃瓦当、款识拓片集锦 201
第一节 拓片概述 202
第二节 瓦当集锦 202
第三节 各时期款识集锦 205
附录 官式琉璃档案史料精选 209
一、明代史料摘录 210
二、清代史料摘录 210
参考文献 214
|
內容試閱:
|
中国的建筑以其独特合理的木结构、艳丽的彩画和各式各样的屋顶形式,一直受到全世界关注。
历史上辽、金定都北京,北京也是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它的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建设的最高成就。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在他 20 多年的游历中,曾到过中国的许多古城。他在1275 年左右来到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描述元大都的皇宫大殿:“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这是西方人第一次见到东方宫殿,而东方宫殿最夺目的就是屋顶上光亮的琉璃瓦。
那么什么是琉璃瓦呢? 琉璃瓦是一种高级的建筑材料,它是用黏土、页岩石等碾碎煅烧制成瓦坯,出窑冷却后浇上一层琉璃釉,再进行二次釉烧而成。琉璃釉料是以石英(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类似玻璃)和氧化铅作为釉料主体,加以其他呈色剂,组成的一种带有颜色的半透明玻璃釉。琉璃瓦因具有较好的防水、防腐及隔热功能,又以形式多变、色彩丰富艳丽、可塑性强等优点一直受到历代皇家的青睐。
官式琉璃考证起来很不易,需要从制作手法、元明清实物、窑址出土实物、款识题记、历史记载、老照片、建筑遗存、修缮档案记录等方面综合分析。琉璃构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灵活性,即同等大小的建筑构件,在不同的建筑上可以经常互换,不像木结构与彩画只能有限制地掉换。因此,研究官式琉璃构件还需要多了解其他门类的纹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反复对比论证。
本人曾有幸居住在北京琉璃厂附近,2004 年上初中时,正赶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文简称“师大附中”)和城市胡同改造,目睹了琉璃厂窑址的情况。这些窑址出土了大量的构件,有些被回填,有些被当作垃圾渣土处理。眼看这些见证历史的老物件被抛弃,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慢慢开始收集这些残砖碎瓦,随后又在琉璃渠村瓦厂购得一些老构件,从此对官式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十几年的比对,对官式琉璃构件有了一些心得,希望通过此书与古建爱好者们共同分享。本书主要通过照片的方式来展示构件的细节部分,其中有些官式琉璃构件的细节、做法及落款等在建筑表面是看不到的。
本书中对构件年代的判断仅为个人见解,所标注的年代有些属于年代区间。例如,明代有的皇帝在位时间很短,在位期间也没有大量的扩建、改建、增建、修缮补活等工程,有时也会使用前朝旧料,所以建筑用材烧造量少,纹饰变化不大,只能从胎体上判断大致年代。明代北京官式琉璃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永乐始建时期、洪熙至弘治时期、正德至嘉靖时期、隆庆至天启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本书所标注的阶段,是有代表性皇帝的年号。永乐始建时不惜工本,各工艺都达到顶峰,尤其对胎体的研磨程度和原料成分极其精益求精,用纯坩子土,研磨极细,近似澄浆胎。洪熙至弘治时期,由于洪熙、宣德皇帝体恤工匠窑作劳苦,下诏说建筑物材不必过于精致只需坚硬牢固即可。正统时期重建三大殿、景泰时期建御花园,琉璃构件的用量也比较大,正统复辟后到弘治修缮有所减少,用量也相对少了。所以宣德、正统时期是这个时间段的代表。正德至嘉靖时期“扩改增”较多,尤其是嘉靖皇帝对紫禁城、园林、坛庙、陵寝等无一不“扩改增”,但由于社会背景等原因,琉璃构件的胎体、做工、纹饰发生变化较大,纹饰雕刻不如早期精致,胎体有时掺沙。隆庆至天启时期为明晚期阶段,主要表现的是万历、天启两朝,这一时期官员贪污腐败琉严重,对工匠制度改变较大。纹饰雕刻相对粗糙,胎体掺沙严重。明末清初时期大部分承袭明晚期做工,但有清早期特点,为承上启下时期。清代构件有款识的较多,结合档案等资料可以具体判断,基本分为清早期的顺治至康熙早期、康熙时期、雍正至乾隆早期、乾隆中期和乾隆晚期、清中期嘉庆至道光时期、清晚期的同治至光绪时期,宣统时期与民国时期基本一样。
北京的官式琉璃从元代建都北京到今天,一直没有间断烧造并在持续发展。在元、明、清的琉璃官窑中,北京琉璃官窑还是目前仍在为官式建筑修缮服务的官窑。琉璃构件本身不光是为建筑物挡风遮雨,它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忽必烈定大都“汗八里”,见证了永乐皇帝1420 年迁都,重建距今600 多年的北京城,见证了清代康乾盛世的繁荣,也见证了晚清、民国的屈辱,它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北京琉璃官窑不仅是皇家的一个烧造单位,也是一个城市变迁的亲历者。它亲历了各地优秀工匠汇聚于此,用智慧与汗水建造了拔地而起的大都;它亲历了永乐在迁都的过程中,动用了十万工匠和百万军夫重建北京的浩大工程;它也亲历了因城市的扩建、人口增长等因素,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发展。北京的琉璃官窑是北京城自元代以来700 多年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官式琉璃构件种类繁多,本人能力有限,不能收录齐全。幸有李炎共同梳理,并有好友刘恒、王墨琳提供资料,但也只是初探。我们敢于提出一些观点,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官式琉璃的探讨。在这里需要特别鸣谢的是一代瓦石泰斗刘大可老师,对本人的提携和对本书的认可。还要鸣谢古建专家高级工程师马炳坚老师,和忘年交徐春来先生的引荐,以及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对本书默默无闻的支持。更要感谢的是夫人付琳女士对本人的支持,为全书拍摄几千张图片。本书作为研究官式琉璃构件的垫脚石,希望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踏在这块垫脚石上有更高的成就。书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郑璐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