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90.9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7.7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丛书之一,主编为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结合自身注重实跨的传统,在余文森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整体推进,撬动育人模式的变革。全书既从学理上论述了学科实践的内涵、价值、教学意蕴等,又结合实例阐述了学科实践进入教学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等的路径和方法,并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试图构建出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实践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全书理念先进,操作性强,是新课改精神落地的范例,可为一线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iaoyubu福建师大课程研究中心主任,jiaoyubu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专家。
陈国文,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教研部主任,正高级教师。
|
目錄:
|
第一章 学科实践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学科实践的内涵特点
第二节 学科实践的教学意蕴
第三节 学科实践的价值落实
第二章 学科实践进目标
第一节 学科实践进目标的要求与路径
第二节 学科实践进目标的学科实例
第三章 学科实践进内容
第一节 学科实践进内容的意蕴和路径
第二节 学科实践进内容的学科实例
第四章 学科实践进活动
第一节 学科实践进活动到“学科实践活动”
第二节 学科实践进活动的学科实例
第五章 学科实践进作业
第一节 学科实践进作业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学科实践进作业的学科实例
第六章 学科实践进评价
第一节 学科实践进评价的一致性
第二节 学科实践进评价的学科实例
第七章 学科实践课堂的新样态及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学科实践课堂的新样态
第二节 学科实践课堂的范式解析
第三节 数学学科实践型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
第四节语文学科实践型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奇思妙想之旅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的魅力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艺术之美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美丽中国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舐犊之情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第五节其他学科实践型课堂教学设计
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
四年级科学我们的朋友——鸟类
二年级上册音乐音乐小剧场
体育篮球运动
|
內容試閱:
|
总序
余文森
2022年3月,jiaoyubu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方案和 16门课程标准。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局为了落实新课标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决定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新课标样本学校和领头雁培育项目研究 ,在全市遴选 20所学校和 100名教师作为样本 ,在福建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开展新课标实施研究 ,打造一批落实新课标的示范学校 ,造就一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名优教师队伍。
我荣幸地担任福建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负责人 ,每个月带领团队成员分赴20所样本校开展调研与指导。我曾从 2014年开始全程参与了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修订 ,对新课标新理念新精神新追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现在正好借着这个项目来变理想为现实、变理论为实践、变蓝图为成果。这个过程同样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是课程改革更为重要的阶段。目前这个项目就成为我当下的主要科研工作了。
作为一个项目 ,它一定有其任务和目标的指向性。具体来说 ,就是如何有效指导样本校的改革 ,让新课标真实、深刻地在学校发生 ,使之尽快地出经验出成果出品牌 ,尽早地成长为实施新课标的样本和典范 ,从而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并带动其他学校发展。
如同我们大学教授带研究生一样 ,我们认为做好这个项目最关键的环节是帮助各个学校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这些研究方向和主题从哪里来呢?毋庸置疑 ,它们来自新课标 ———是新课标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支点。我们从中梳理了以下问题 :如何确立和编写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如何推进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新型的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学习中心课堂 ?如何构建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如何实现育人方式从 “坐而论道 ”转向 “学科实践 ”、构建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新样态 ?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统整化、实现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 ?如何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如何构建全学科整本书阅读体系 ?等等。显然这些问题是新课标深化改革的 “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
我们在深入各校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已有的改革经验和优势 ,围绕上述问题 ,指导学校从中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比如莆田实验小学确立了 “以大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莆田第二实验小学确立了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确立了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编写与使用 ”、莆田梅峰小学确立了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确立了 “基于读思达的学习中心课堂建设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确立了 “全学科整本书阅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等等。确立研究方向和主题之后 ,我们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领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探索 ,并指导学校对探索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提炼和归纳 ,在多次反反复复的讨论和修改之后 ,完成了书稿。
应该说 ,这只是完成了研究工作的初始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指导和推进学校的改革逐步走向细化、深化 ,提炼和总结更出彩的案例、课例和文章 ,使改革成为学校的特点、品牌 ,并向外进行传播和辐射 ,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真正走进新课标。
前言
在学校改革的历程中 ,莆田第二实验小学有注重实践的传统 ,综合实践活动曾经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一直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堂教学视为两个平行的轨道。直到新课标提出学科实践 ,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看到了两者的交集和融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 ,只有学科实践才能让实践真正地走进教育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真实落地。我们学校义无反顾地选择 “学科实践 ”作为新课标落地的改革主题。在余文森教授团队的多次指导和我们学校的不断研讨中 ,我们提炼出了学科实践 “五进 ”实施策略 ,让实践浸润和引领全学科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讨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我们认识到 ,学科实践在根本上是一种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参与和具身参与下的高阶学习、完整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创造力 ,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发现 ,学科实践在我们二实小将会是一种能够助力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制胜 “法宝 ”。专家指导下的不断研讨让学科实践变得清晰而慢慢落地 ,特别是在学科实践 “五进”策略的基础上 ,我们最终确立了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的研究主题。本书就是对我们所经历的这个学习、探索和研讨过程的反思、总结。
本书围绕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这一核心问题 ,在探讨了学科实践的基本精神及 “五进 ”单元教学的策略之后 ,重点研究了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的实践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 ,以及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第一章 ,主要分析了学科实践的基本精神。首先分析了学科实践的实践性、学科性和学习性 ,它们是探究学科实践课堂样态的前提。然后分析了学科实践的教学意蕴 ,从革新知识本质、转变学习方式、变革育人方式三个方面把握了学科实践落地教学的内在旨归。最后分析了积极探索学科实践落实的价值定位 ,包括知识学习、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
第二章到第六章 ,主要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视角 ,系统探究了学科实践进入各个教学设计环节的要求和路径等问题 ,并以具体的学科实例加以阐释。主要涉及学科实践进目标的要求和路径、进内容的意蕴和路径、进活动的要义与思路、进作业的内涵和意义、进评价的一致性要求等 ,相应地结合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艺体、劳动等学科加以实例展示 ,做到叙述与举例相结合。
第七章 ,主要分析了学科实践课堂的新样态及其教学设计。在前六章研究的基础上 ,本章试图从整体上建构出基于学科实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范式。遵循 “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 ”的基本思路 ,构建出 “试一试、议一议、用一用、评一评 ”的多维实践活动 ,旨在促进学科知识积极转化为学科素养。它们作为一个整体 ,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就是实践以习得知识的 “情境与任务 ”“探究与交流 ”“概括与提炼 ”和实践以运用知识的 “迁移与拓展 ”。在范式构建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完善各学科教学设计 ,初步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学科教学案例。
本书旨在分享我们在探索 “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新样态 ”过程中的认识、思考和经验。由于探索的时间较短 ,经验尚不丰富、思考有待深入 ,书中的欠缺和不足还有很多 ,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自己也会继续学习和探索 ,不断将学科实践课堂研究深化下去、细化下去。书中参考了众多专家和同行的研究成果 ,在此深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