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書城自編碼: 40319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王丹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14355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內容簡介:
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会导致社会系统发生飞跃性的变化,而社会进步反过来又会促进科学技术以更大的发展。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澄清关于科学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二章从发展哲学的视角出发,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涵义和构成要素;第三章主要从新科技革命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发展观念的变革趋势、新科技革命引起的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等方面分析新科技革命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从分析新科技革命中可能存在的高风险性、由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的社会困境出发,论述社会发展对新科技革命的规约和引导的要求;第五章立足中国的社会发展,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科技革命观,分析新科技革命时代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结合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分析新科技革命与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關於作者:
王丹,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曾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之 “新”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融合
第二节 科技革命的历史与现实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的合理内核

第二章 社会发展之 “思”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科技革命的依托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引起发展观念的变革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发展方式的变革

第四章 社会发展呼唤着新科技革命的合理运行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存在高风险性
第二节 当代发展问题及其技术根源
第三节 实现美好发展需要 “规约” 新科技革命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革命观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时代的中国发展机遇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视域中的高质量发展

第六章 取道关键变量: 于百年变局中开新局
第一节 文明演进视域下的百年变局
第二节 把握科技创新这个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
第三节 以新科技革命赋能新质生产力

后记
內容試閱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对问题的解析和追问是理论研究的起点, 本书的观察视点源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冲击及未来走向, 本书的话语体系、 分析方法和根本价值取向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如实践第一的原则、 辩证分析的方法、 以人为本的追求等。
十六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技术革命也成为 “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 互联网时代以来, 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基本上为每个人都生产了相当数量产品的阶段, 人类在实践进程中所利用的科学技术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更多的是为了提高现实世界中人们存在和发展的层次, 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 高新科技将社会发展推入了高熵态, “风险” 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
当前, 以人工智能、 物联网、 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应用, 以基因编辑、 合成生物学、 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孕育新的变革, 以融合机器人、 数字化、 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将使人类社会及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转折。 人类面临着将用最新的科技改造社会生产力, 冲击、 颠覆、 重塑人类社会发展的架构、 观念甚至是前进轨迹的重大历史机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我们情不自禁想知道, 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技术奇迹。 技术奇迹的出现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会让这个世界变得 “更美好”、 还是 “更糟糕”? 人类向何处去?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是空前的, 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与福祉是前几次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比如, 生物技术的突破将大大增强人的生理体能, 再生、 仿生工程等技术革命将会帮助人类逐渐具备操纵生命的能力, 智能革命将颠覆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等等。 但同时, 新一轮科技革命又具有高风险性, 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如何增大新科
技革命为社会发展带来机遇或利好的权重、 减少其带来的挑战与风险, 如何使新科技革命的运行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预期目标相吻合,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从最新的科技革命这一客观现象出发,对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这一课题进行现实性与前瞻性或实然性与应然性相结合的研究, 并力图体现这一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视阈内, 从发展主体、发展观念、 发展方式等角度出发来分析研究新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新科技革命的高风险性、 当代发展问题及其技术根源, 并结合美好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提出如何 “规约” 新科技革命等问题, 进而丰富和推进目前学界关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研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最终要落脚到以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发展上。 本书试图就新科技革命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辩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使我们对新科技革命及其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获得新的体认和态度, 将会导致两重现实意义的发生: 其一, 促进新科技革命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平台上获得合理演进; 其二, 促进新时代的中国在新科技革命的作用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对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亦是如此。 新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前几次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 但同时, 一系列尖锐而现实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 比如, “如何辩证地看待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如何看待新兴科学技术的变革与运用”, 等等。 随着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不断互动与演变, 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正在不断出现。 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 国内研究成果概述
近年来, 国内关于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的相关研究依托哲学、 科技哲学和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科资源, 研究面趋广。 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见解和理论, 各种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而从总体研究成果看, 大部分著作和期刊中的 “新科技革命” 主要指的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 “现代科技革命”, 而针对正在孕育兴起中的科技革命的研究相对较少, 即从最新一轮的科
技革命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成果还不算多。 从研究内容来看,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领域和方向的预测, 而对于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散见于一些专著和期刊论文中。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 可以发现, 目前学界对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新科技革命的定义与内涵、 新科技革命的某一核心技术 (如人工智能、 基因编辑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及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变革、 思维范式转变、
伦理忧思的影响等方面。
1.关于新科技革命的定义的研究
所谓 “新科技革命”, 是相对于业已发生的科技革命而言,每一次科技革命在兴起之时, 都会被称作 “新科技革命”。 关于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共经历过几次科技革命, 国内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 从总体上看, 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新科技革命指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有学者提出, 人类 “真正的 ‘科技革命’” 应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电的
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算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四次科技革命论”。 根据 “四次科技革命论”,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 以电气化和汽车时代的开始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 以互联网革命为主要内容;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指当前正在由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另一种观点认为, 新科技革命指的是第六次科技革命。 有学者提出, “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 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已经发生过五次科技革命, 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以近代物理学的产生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第三次是电气和运输革命; 第四次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 (预计 2020 ~ 2050 年) 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 提供满足人类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科技。
以上两种观点的区别主要源于对科技革命的定义的不同: 前一种观点将 “发生具体的科学理论向技术发明的 ‘转化’” 作为判断科技革命的标准, 认为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并不是 “在具体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因而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科技革命’”; 后一种观点认为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统称。
无论是 “四次科技革命论”, 还是 “六次科技革命论”, 二者关于近代以来历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时间与主要标志的观点是一致的, 同时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和内容的预测也基本一致。 本书主要借鉴了后一种观点, 将新科技革命定义为 “第六次科技革命”。
2.关于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当前, 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 (如从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具体技术的角度) 对于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宏观层面, 学者们普遍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而在微观层面, 学者们大多是从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等某一技术的突破和变革角度, 来把握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的。
大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了新科技革命的 “双刃剑”效应。 比如, 有学者提出, 新科技革命中涌现出大批有特色的新技术, 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3D 打印、 可再生能源、 基因编辑、 机器人、 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互融合与推广应用, 将大大提高人类福祉和文明水平, 但如果这些技术被错误利用, 将可能使世界变得更糟糕。有学者提出, 应该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 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 云计算、 处理数据四个维度来考虑新科技革命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有学者从思维方式、 发展观念等角度分析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比如有学者提出, 以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和人体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即将彻底改变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方式, 并深刻影响人们对于现代性公共伦理范式的信念。部分学者侧重于分析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或具有的潜在风险。 比如, 有学者认为动车困境、 双刃剑困境、魔戒困境与科技危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 风起云涌的大 IT 革命、 创客运动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全面加剧这种困境与危机; 有学者提出, 随着智能化科技的发展, 整个世界将有可能演变为复杂、 泛在的智能化虚拟机器, 面对智能革命的挑战,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与协作态势也必将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部分学者从具体的某一技术领域角度出发分析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比如, 有学者从人工智能或大数据的角度考察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所带来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观点: 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不仅仅是技术革命, 而且是存在论水平上的革命, 相当于人类自己试图发动类似于上帝的创世行为, 它意味着人类试图改变人的概念;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观、 就业观、 财富观、 分配制度等治理体系与传统的概念框架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 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 要避免人工智能奇点的出现; 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无处不在, 应该从主体的能动性构建出发, 使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或意向性免于被数据僵尸所取代的命运, 等等。
3.关于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前, 关于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主要是对新科技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 的内容、 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的预测。 比如, 中国科学院提出 “新科技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22 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有学者从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角度, 预测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关键技术、 主要方向与特征等内容, 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前沿的科技需求、 科技革命与经济周期变迁、 中国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有学者提出,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中国复兴的伟大历史事业的一次难得战略机遇期, 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必须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有学者认为, 即将来临的第六次科技革命, 将使我国面临复兴的战略机遇, 如果能够精心谋划和超前布局, 抢占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 我们就有可能乘势而上, 创造新的辉煌。
(二) 国外研究成果概述
对于新科技革命的称呼, 国外学者有着不同的叫法, 有的学者称之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 也有学者称之为 “第六次浪潮”。尽管国外学者并没有直接提 “新科技革命” 或 “第六次科技革命”, 但其对工业革命、 新技术突破与变革等的分析, 也体现了对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关注。
1.关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
不少国外学者从宏观上对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总体而言, 绝大多数国外学者认为新科技革命会给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比如,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转型的力量》 中提出,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发展速度、 范围与程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人人都有责任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使创新和技术以人为本、 服务于全球公共利益。穆迪、 诺格拉迪在 《第六次浪潮》 中提出, 第六次浪潮是将世界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高效使用型的一场革命, 它将最终使人类摆脱对资源的依赖。 皮埃罗·斯加鲁菲在 《人类 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 中通过分析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 纳米技术、 虚拟现实、 社交媒体、 区块链、 生物科技、 3D 打印等技术变革, 探讨了其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 多种技术的交融和互动孕育的这场新科技革命将最终把人类带入 2.0 阶段,科技冲击着几千年不变的 “人类规律”, 将带来一系列生存和伦理问题。部分国外学者对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 比如, 奥勒·哈格斯特姆在 《未来科技通史》 一书中提出, 智能爆炸、 人为制造的全球变暖、 原子精确制造技术和人造病毒等科技突破将以大得多的概率毁灭人类, 因此, 我们急需明确在未来几十年或数个世纪中, 新技术会带来怎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我们可能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2.关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微观分析
在微观层面, 有国外学者从人工智能、 大数据、 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等技术变革的角度出发, 来分析预测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分析了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比如, 杰瑞·卡普兰在 《人工智能时代》 一书中, 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带来的大冲击, 如人工智能反叛、 机器人全面接管人类的工作与生活、 机器可能谋杀掉人类公平感、 从人到机器的决策权的转移等, 对 “人机共生的时代” 进行了预测和论述。部分国外学者从生物技术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 吕克·费希在 《超人类革命》 中提出, 人类 “增强” 将是生物与医学领域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 干细胞技术、 基因工程及胚胎操纵、 人
机混合等新技术将以不可扭转的方式改变人类, 这些技术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状况。
部分国外学者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出发, 分析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 维克托·迈尔在 《 大数据时代》中, 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 工作与思维带来的大变革,他认为, “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 社会也将经历类似的地壳运动。 在改变人类基本的生活与思考方式的同时, 大数据早已在推动人类信息管理准则的重新定位。”马克·格雷厄姆、 威廉·H.达顿在 《另一个地球: 互联网 + 社会》 中通过对由社交媒体、 大数据、 数字鸿沟、 云计算、 万维网等内容组成的 “数字大革命” 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提出要关注 “互联网研究” “技术和社会的结构发展对日常生活的意义”等问题, 这样才能避免互联网社会的实际风险。 意大利信息哲学创始人卢恰诺·弗洛里迪在 《在线生活宣言》 中提出,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展开部署及社会对其的摄取, 使实在与虚在的关系变得模糊, 人类、 机器和自然界的区分变得模糊, 从以实体为主导转向以互动为主导, 从信息匮乏逆转为信息过剩, 从而改变着我们与自己、 他人和世界的关系, 彻底地影响了人类的境况。
通过归纳梳理国内外学界对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 不难发现,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是我们登高望远的 “精神台阶”。 但不可否认的是, 新科技革命究竟如何推进社会发展、 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就现有关于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有三个特点: 第一, 学者们尽管对于新科技革命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有分歧, 但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征有了基本的共识; 第二, 学者们也深入探讨了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分析了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人的发展、 人的思维范式的转变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三, 学者们也具体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国外学界虽然没直接探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但其对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生物技术等技术变革的分析, 与我国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内容的分析是同步的、 一致的,因而可以算作是对新科技革命的重要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关于人工智能、 大数据、 数字大革命等对人的发展, 特别是 “人之为人” 的影响的研究分析,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 我们在研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时, 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学者对于相关内容的前沿性的思考, 同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但是, 由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正在发展进行中, 甚至连 “新科技革命” 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都不是很长, 因而当前国内外对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第一, 从研究的内容看, 目前学者们对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预测阶段, 因而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 “实化”; 第二, 从研究的视角看, 目前学者们大多是从新科技革命的某些技术领域对社会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比如从人工智能、 大数据、 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伦理忧思等微观层面进行探讨, 缺乏整体性视角的研究; 第三, 从研究的方式看, 目前学者们侧重于研究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而从二者互动的角度予以研究的成果还较少,换言之, 我们一方面要从新科技革命的角度看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合理运行包括合理使用的问题, 学界目前亟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今后,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对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的研究: 第一, 从整体性的视角把握最新的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第二, 注重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第三, 加强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特别是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来探讨利用新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