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仍旧定格在回眸的瞬间。
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安稳的岁月静思。
她走过北平的晨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
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殿,虔诚晚祷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
她和学界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臻于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让入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她对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都会兴奋……她,就是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史上“才貌双全”的,集佳话、传奇、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书中收录了她所有最经典最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书信,每篇作品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此外,书中还精选了名家对她的评论和回忆性文章以及徐志摩写给她的信和诗,让你邂逅一个更真实的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內容簡介: |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著名诗人、作家,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她那开阔的胸襟、绝顶的聪明、出众的才华和丰富的阅历,磨砺汇集成一股内在的精神气质,从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世人仰叹。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她又在各类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每篇作品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林徽因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本书收录了她所有最经典最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书信。此外,还精选了名家对林徽因的评论和回忆性文章以及徐志摩写给她的信和诗,让你邂逅一个更真实的林徽因。
从文艺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林徽因以天然的才气、“精致的洞察力”,在文学创作领域、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领域以及建筑学领域均“留下自己的印痕”。让我们一起阅读林徽因的作品,惊奇世问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才貌双全的女子。
|
目錄:
|
第一部分 谁知其人?谁解其文?
一代才女林徽因
怀念林徽因/何向阳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是
我最亲密的朋友
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倏忽人间四月天
——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第二部分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八月的忧愁
秋天,这秋天
情愿
雨后天
静坐
那晚
忆
一首桃花
莲灯
深笑
激昂
病中杂诗
小诗一
小诗二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树
山中一个夏夜
微光
别丢掉
……
第三部分 月在花飞处
第四部分 纤纤文中有风骨
第五部分 情深怕说当时事
第六部分 附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谁知其人?谁解其文?
一代才女林徽因
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沈从文先生在《大公报‘文艺上发了我的小说《蚕》以后,来信说有位绝顶聪明的小姐很喜欢我那篇小说,要我去她家吃茶。
那天,我穿着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先骑车赶到达子营的沈家,然后与沈先生一道跨进了北总布胡同徽因那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常和费正清与夫人威尔玛去外国人俱乐部骑马。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先生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赏。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我后来心里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
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