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12.7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3.7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儿子曾纪泽等都秉承他的教导而成为出将入相的显赫人物。他的儿孙们成名成家、留芳千古的已超过了五世。直到如今,杰出的曾氏后人依然遍布海内外。他的家书仍然被当做最佳的家教经典;他教育子弟的很多理念和具体方法,仍被广泛借鉴。曾国藩的家教之道,值得每个望子成龙的现代家长和追求卓越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张铁成编著的《曾国藩家训大全集》撷取曾国藩一生的人生感悟和330余封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华。
|
內容簡介: |
在乱世中,曾国藩由一介布衣而位极人臣,一生功名显赫,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被奉为官场“楷模”,成为官场中以老成持重、灵活多变、坚忍不拔著称的“理想人物”。他不是军人,却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稿字字珠玑,饱含人生的哲理。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不仅培养出了三个封侯拜将的兄弟,还培养出了几代人才辈出的子孙。直到如今,杰出的曾氏后人依然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家训大全集》撷取曾国藩一生的人生感悟和330余封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华。
《曾国藩家训大全集》由张铁成编著。
|
目錄:
|
一、正心诚意,修身以达天德
一定要在品行修为方面下足工夫
在困窘潦倒时坚忍不拔,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
修身有道,循理而行的“课程十二条”
“诚”必须出自内心,达到至极
把修身当作日常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掩饰自己的过失,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修身养性之道在于多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二、在“敬、静、纯、淡”上下工夫
以“柔”为本的敬、静、纯、淡的自然修身真谛
从“淡”字上下工夫,讲求谦让退却之术
以不贪财来养浩然之气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对功名之心要看淡
以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名利
人对得失要知足常乐
要在静中蓄养一股生意
体悟“真静”的滋味
得不得意,失不失志
严于自律,追求豁达与淡泊
三、有恒是治学的原则,活用是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是明理
曾国藩与众不同的读书之道
必须遵循的读书法则
关于如何学习的三点基本要求
有恒和专注是做学问之大道
学问的长进依靠谦虚
摒除门户之见,吸收传统理论精华
读常人所读的书也要读出一种精神来
不走前人的老路、套路
真情是文章的血液
读书积理,以义理驾驭诗情
诗文贵雄奇,气势磅礴
写字要在体、势、气三方面下足工夫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可盲信古人
四、通权达变,智谋比才能更重要
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分寸
大处落墨,通筹全局
要以退为进,不轻易出击
两军对垒尽量以稳慎取胜
以柔克刚,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
万事不要做到尽头,适可而止
引进西人长技,为我所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光远大,放眼全球
五、咬定牙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有恒是人生的第一美德
意志和勇气非常重要
以韧劲和恒心造就成功人生
好人半自苦中来
男儿自立于世,一定要有倔强之气
不避艰苦,拼命地去干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练就外藏内敛的百忍之道
律己严苛才能成就伟事
六、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要注意广交益友
注重从细微之处对朋友的识别和筛选
尊敬别人,注重礼貌和诚信
“度量”问题不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节
开阔自己的气量,培养豁达的心胸
做人当以“敬恕”二字为要诀
为人处世要老实守信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宁人负我,我勿负人
批评别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既保持倔强的个性,又要适度妥协
大处拿得准,大处不吃亏
用在官场的圆滑手段处理外事
七、孝悌勤俭,家和则福自生
谨守八本格言,治家有道
注重生活习惯和意志品格的培养
俭而不奢,家道恒兴
勤俭孝友,不可沾染富贵习气
要有勤劳而不闲逸的精神
在家庭兴盛时要有衰败的思想准备
家庭和睦自然就会带来福气
兄弟间一定要互相谦让
品德修养的大学问就在日常的孝悌之间
虽居高官,仍不失人之常情
敢于以自己的失误去教子
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
八、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仕途中要善于寻求贵人相助
依靠进德和修业“进步”
身处官场,一定要知道有所畏惧
把军队组建成一个家庭性质的组织
操练军队,强调勤熟
以礼治兵,从严治军
以身作则,转移习俗
广纳群言,充分发挥幕僚的作用
不做“听天由命”的庸人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与、不终、不胜”是居高位之道
九、对待人才要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知人不易,得人更难
准确识人的功夫非常重要
广泛访求、网罗人才
将“忠义血性”放在选将的第一位
在纯朴之中选择人才
“选拔、培养和使用”并重
要有知人之明,更要知人善任
在“广收”的基础上“慎用”人才
对待部下也要讲求一个“诚”字
善待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人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勤教”与“严绳”相辅,注重磨炼人才
课读、历练、言传身教
附录 曾国藩生平
|
內容試閱:
|
曾纪鸿是曾国藩的次子,比长子曾纪泽小9岁,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他父亲刚刚受封侯爵,16岁的他正好去长沙参加乡试。当时,政治腐败,科举考试盛行递条子,开后门。
曾国藩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的七月初七日写信给纪鸿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考完发榜之前,曾国藩又怕儿子去活动,又于七月二十四日去信告诫儿子:“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这次乡试,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仅得一个“胜录附贡生”。难得的是,纪鸿始终未送过条子,曾国藩也没给主考官打过任何招呼。在特权盛行的封建官场,实在难能可贵。
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家信中说: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从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不被已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忱及此也。”
曾国藩就是按照中国圣贤内圣外王之道,要求自己,即《大学》上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步骤。他坚信,只要立志不摇,经过发奋图强,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汤禹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曾国藩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尤其是在翰林院、詹事府担任闲散文职时,精心研究了历代的典章制度和封建统治治理国家的经验。但他读书并非主要为的是升官发财,而重要的是“进德”、“修业”。
如果说这只是由于曾国藩身为翰林的空谈。那么及至晚年,权綰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时,他切切念及的仍是自己的德行与学问。
“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竟无湔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
“是日席中愀然不乐。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
薛福成在《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中,对于曾国藩在清朝道成以后,世风日下,人心日沦的情形下,以其高洁不凡的德行,来力挽社会风气,有着极高的评价: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即与大学士倭仁、前侍郎吴廷栋、胡太常寺卿唐鉴,胡道员何桂珍,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动勤以率下,则无间听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榜样,且身体力行。咸丰九年1869年,正值他与太平军在江西生死决斗之时,他却从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著作家、文学家,挑选32人实际是33人,命其子曾纪泽,画其形象,然后悬于墙上,以便时时效仿。他还特作《圣哲画像记》一文。
曾国藩所列的32人是: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孔子、孟子。
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
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
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
韩柳欧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
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曾国藩告诫他的儿子说,一个人如果能以这些人为榜样,在品格修养方面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P22-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