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知识,这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本书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分析、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货币与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财政与税收、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等问题,以与党政官员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工作为主体来阐述经济学常识,既有理论讲述,更多的是实践的操作。
|
目錄:
|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002‖二、经济学的理论发展?005‖三、经济学的主要学科?008‖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018‖二、市场的构成?024‖三、现代市场体系?030‖四、市场机制与市场规范?033‖五、建立现代市场经济?036‖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发展及其目标?046‖二、经济增长及其模型?052‖
第四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一、需求与需求规律?060‖二、供给与供给定律?066‖三、消费者行为?071‖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企业决策?080‖二、完全垄断市场与企业决策?086‖三、垄断竞争市场与企业决策?093‖四、寡头垄断与企业决策?101‖
第六章 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108‖二、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最优化利用?114‖三、成本与利润分析?121‖
第七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一、产业结构优化?134‖二、产业政策及其落实?141‖
第八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本质?152‖二、货币制度?159‖
第九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一、金融体系?166‖二、金融机构?169‖三、金融市场?174‖
第十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180‖二、总需求?184‖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民收入核算?192‖二、国民收入决定?199‖三、失业与通货膨胀?205‖四、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213‖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20‖二、宏观财政政策?223‖三、宏观货币政策?226‖
第十三章 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236‖二、国家税收?245‖
第十四章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劳动就业?254‖二、社会保障?259‖三、社会福利 ?268‖
第十五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274‖二、社会公平?281‖
第十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
一、 经济全球化?286‖二、国际贸易?292‖三、国际投资?299‖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无一不与经济问题息息相关。经济学正是在人们解决经济问题的努力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科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学习与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哪个岗位上的领导都是如此。对经济学知识了解得越多、越丰富,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就越深入、越透彻,就越能把握经济规律,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无论是土地、矿产资源还是劳动资源,甚至像水和空气这类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工业的发展,其稀缺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承认。现在,城市缺水,空气、河流被污染,已成为不少工业发达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的稀缺性同人们对生活的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源所在。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共通性的学问。一方面,它用“经济的”或“节约的”这一人类在各个领域共通的思维方式讨论问题;另一方面,它讨论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的“经济”问题。所以,经济学是用经济的原则讨论经济问题的一门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一方面是人类关于经济事务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解决一切问题的一种方法论。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地讲,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以便使物品和劳务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之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确定了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这种表述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即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
3.经济学研究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的需要而言,绝大多数物品都属于经济物品,也就是说,这些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有限供给的,是需要人们付出代价的。资源供给的这种有限性,也就是稀缺性。稀缺性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有限性,还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资源是稀缺的,但每一种资源都具有一系列广泛的、可供选择的用途。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后,就失去了用于另一种商品生产的可能。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不仅表现为对物品和劳务需要的永不满足,而且也包括需要种类的日益增多。在众多的需要中,人们的迫切程度是有差别的。这就产生了在众多的需要和产品品种中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问题。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则必然会减少。
4.经济学中的“经济人”
任何一门独立的科学,都要明确它的研究对象和这些研究对象的基本测量单位,诸如,物理学中的原子、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中的细胞等。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单元是有特定含义的“经济人”。
“经济人”是微观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假设条件之一,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是自利的,其行为合乎“理性”,即总是在一定约束如收入下寻求讨价还价,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方式,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明确提出来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这一思想作为《国富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都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和目的,尽管每个人盘算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但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却尽力达到了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标。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还大。尽管经济人面临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障碍,如信息不完全,但由于他在追求时遵循着程序,他仍是“理性的”。
5.经济学假设
经济学家公认的经济学公理性假设有两个,即稀缺性假设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此外,经济学假设还包括以下几个:
1市场出清。这是指产品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迅速达到供需均衡的状态。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
2完全理性。这一假设是指,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即他们是完全理性的。只有在这一假设的前提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免费且迅速地获得各种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便及时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这些假设只是经济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的人们面对的则是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或不完全竞争市场。
6.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问题
社会中可以自由获取的“免费物品”是很少的,一般人生活上所需的各种物品都要付出代价才能换取。但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一种欲望满足了;另一种欲望又随之产生,这也正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因。既然人的欲望无穷尽,那么人们为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美满,自然希望将有限的稀缺资源充分利用,这样就会发生经济问题。由此可见,经济问题的发生与资源的稀缺性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世界上物品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个人的欲望都能完全满足,当然不会发生经济问题。由此可见,资源稀缺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
7.经济学的任务
现代经济学的任务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围绕增进国民财富的目标,需要应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好制度问题,但制度不能代替一切,还需要应用其他经济学分支解决一系列增长和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应用发展经济学原理解决科学发展观问题;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解决好产业结构和组织问题;应用金融经济学提高经济的扩张能力并规避金融风险;应用公共经济学解决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问题;应用国际经济学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二、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1.古老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初始的西方经济学,它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性质是金银,为了增加一国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即实现贸易顺差,从逆差国取得金银。在重商主义者看来,为了国家致富,保证金银流回国内,必须实行有利的贸易差额原则,即多卖少买,保持顺差,因此,主张积极的国家干预,如奖励国内工业、实施促进对外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夫德,法国经济学家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商主义只局限于对流通领域的探索,其内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未形成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2.古典经济学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法国的一大批学者,如威廉?配第、大卫?休谟、弗朗斯瓦?魁奈等人,开始有目的地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寻求对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他们的理论发现和观点最后被汇集到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后又经过大卫?李嘉图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代表了一个半世纪内一大批学者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总汇。从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它是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是围绕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展开的,是为了论证自由放任主义的正确性。古典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较广,既涉及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又涉及价格、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但是并没有把两者明确区分开来。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具有广泛影响、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理论,又称新古典学派理论。它渊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其创始人为英国剑桥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边际革命”是指19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出现的一种反对英国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说,其代表人物为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从生产、成本和供给等方面对价值分析的所谓英国古典经济学传统,主要侧重于从欲望、求和、效用方面来分析价值,并把这种分析与边际原理结合起来。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学三要素生产成本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和综合19世纪末风靡一时的边际效用论,建立了一个折中式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个经济理论体被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是从生产成本和供给等方面对价值进行分析的;新古典经济学则是从欲望、需求和效用方面来分析价值,并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
4.当代经济学
当代经济学是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形成的一个主要经济学派别,凯恩斯为这一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凯恩斯被称为当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社会总需求不是经常与社会总供给相等的,其中总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时常存在的现象。而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失业,因此,要放弃自由放任原则,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政府应当担任起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责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保证社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此过程中,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主义作了重大发展,形成了“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
5.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其核心理论内容的经济学派别。
在经济理论的大危机和大混乱中,一批经济学家从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经济政策、哲学思想等方面,全面向凯恩斯主义发动了进攻,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针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运动。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纷纷向凯恩斯学派提出挑战,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取代凯恩斯经济学的趋势。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主张不同程度上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为特征。在其他方面,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宣扬极端的个人主义和个人选择的自由,宣扬私有财产制度神圣不可侵犯。于是“宣布社会反对国家,市场反对计划和调节,个人权利反对不可抗拒的权威便成为这种原始方案的复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