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我喜欢《读者·乡土人文版》,不是因为自己出身农村,而是缘于广阔的华夏大地有着淳朴和厚重的传统,而我也只能从此刊里领悟得更深。
——广州 陈康权
我是一名从南方入伍来到北方、从军8年的普通战士。对绿色军营的热爱,对充满着泥土味的故乡的思念,两种爱交织着,让我对乡土文化变得出奇地着迷。
《读者·乡土人文版》正是在我无穷无尽地渴望之时,步入了我的生活。她虽然不能把我完全带到远方的故乡,却能抚平我那思潮澎湃的心灵。
——北京 纪红建
《读者·乡土人文版》犹如头顶的那缕缕阳光,自如而又真实地照耀着大地。没有喧嚣浮躁,无需大肆张扬,只以“清水出芙蓉”的灵性,在众多花哨的杂志中不动声色地美丽着。她既像一位可敬可尊的隐士,又如一位质朴深沉的智者。她的宁静可以致远,她的淡泊可以明志……
——安徽 邱向峰
|
內容簡介: |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是《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在杂志创刊10年之际推出的一套系列丛书,该丛书根据杂志的8个经典栏目编选,共两辑14卷。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以“乡土中国”为表现对象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2000年,原名《读者》乡村版,最先面向农村发行;2006年《读者》乡村版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进行了扩版增容,由原来的48页单色印刷调整为64页全彩印刷,同时面向全国城乡发行;2009年杂志再次扩版至72页。成为一本展示乡土中国的大开本杂志,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广阔、角度更全面。杂志从创刊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一直以独特的视角聚焦乡土中国,关注平凡百姓的生活和命运,采撷中国大地上的人文遗韵,发掘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辉。10年间,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对刊物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永怀感恩之心,勤勉、谨慎,力求编辑的每一期杂志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者·乡土人文版》从当初的一株小苗,经过10年的雨露风霜,如今虽未参天,但也健康挺拔,风骨独具,秀于刊林。
|
目錄:
|
小城解语/王兆军
山乡的茶亭/刘晓航
燎花花/薛晓东
规矩/刘国方
民谣九九歌/范靖国
味婆/廖君
清明习俗趣谈/高松青
话说讨口彩/高建国
扬中船民习俗/李小网 闵俊华
兴平有个“老婆会”/李鲁
干鱼庙/张绍平
漫话访婚/黄军
豆豆酒坝坝酒/张老侃
乡坝人的歌/赵修澄
一咬定情/华斌
过路/老夏
女儿红/陆苏
中国门神与外国门神/春连
二月二.料豆喷喷香/何林
新女婿“看忙罢”/史耀增
离娘肉/唐梦馥
吃出来的言子儿/张老侃
关中乞客/刘新
鄂温克人的“自由婚”川军
背篓街的故事/娄学斌
二爷和大姑/林希
桥与风水/皇甫益男
海南人“吃茶”/木言
茶堂倌的绝活/张老侃
彝人戒酒与开戒/欧阳军
不杀抱窝老母鸡/吴永刚
闲来吼声山曲曲/韩石山
喊惊/邱长福
乡戏迷人/田玉莲
蒸年馍/雷广文 孟格格
“烧炕”祝福/崔启昌
叫火烛/严志清
东山岛上惠安女/李适金
民间吹鼓手/高志胜 张道成
沫水儿.渣豆腐/刘琪瑞
说喜话/吴学安
缘分随风/黄发有
九头鸟和湖习匕佬/汉武
藏族的“放生”习俗/白马次仁
农谚春秋/王永厚
我国的少数民族茶道/李根 吴锦
七夕与祈子风俗/申持中
关中风俗趣闻/阎志和
大锅菜/尧山壁
酒香里的乡愁/黄发有
回篮/宋家根.
津腔津韵唱吆喝/由国庆
酸趣/燕治国
乡土秧歌/丁一波
四喜娃/宋健
土家族婚嫁的《竹枝词》/刘红
辈分儿/杜宏军
皖南婚嫁习俗拾趣/张家康
陕北方言拾趣/白洁
南北食俗怪吃说趣/李盛仙
乳名.大名.绰号/久韦
陕西新民俗拾零/赵剑文
“埃玛突”节及长龙宴/大海
关东妇女“浆被”习俗/吴真
徽州民俗中的谐音文化/江志伟
启蒙的天使——山西民间布玩具/段改芳
表嫂茶/周英才
婚俗食物缘/路原
巴渠情歌/陈善蓉 杨先国
秦川风情/刘晓航
徽州风情八大怪/江志伟 谢春水
新媳妇纳鞋底/阳辛
老北京的吆喝/戎文佐
青青夏日唱山歌/程志强
戏新郎/李纯琪 雷克昌 何恒运
美丽的“中国结”/李立芳
有趣的“离婚证书”/继桥
咬春/肖复兴
青花瓷碗/石湾
江南挑菜节/朱继红
见娘饭/朱道来
与林木共存/章天柱 章文源
九月民谣/丁永宏
檩条冲东/李云冲
倒茶/刘诚龙
填仓节俗的由来/禾摇子黎嘉
东北大酱/阿成
陕西各地生子礼俗/王炽文 孙之龙
云南藏族筑墙歌/王壮凌
白族农家节日多/刘扬武
惠东女服饰来历/黄炳瑜
闽中婚礼“轿对”/林懋
差不多就好了/郜莹
……
|
內容試閱:
|
小城解语
王兆军
我的故乡是个小城,约有人口30万。据说从前极有特色,近年来因了商品淹没一切同化一切的魔力,特点渐渐磨蚀,和别处差不多一样了。我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让乡亲们在听到下面的议论时不必难过,好也不光咱,不好也不光咱。
这里单说小城人的说话。
从音韵学的观点看,小城的语言也有发展,主要的特点是走向统一。居住在小城周围的50岁以上的农民,虽然还坚持着传统的口音,做出到死也不放松的样子,但青年学生和官场的人早已有了统一的口音,或者叫做“城里的说法”。比如,表达“不屑于”这意思,20年前,城东的人说“不赖”,城西的人说“不待”,现在都统一成“不爱”。因为小城毗邻圣贤之乡,传统词汇中有不少古语.如“亘古”发音为“亘归里”,现在大都说“从前”。
“解手”这个词,和流放有关。先前,朝廷将罪犯发配某地,大都用绳子将他们扣在一起,谁需要拉屎撒尿就给谁解开扣着的双手,所以有了“解手”这个词。现在城里人大都用“上厕所”和“去卫生间”来代替“解手”了,乡下人有的还用,但也有些人用“上茅房”来表示这一行为。当然,进步中也有缺点,许多毛病也被带出来了.比如介词“在”字,很多人将之偷换为“从”。比如“我从发电厂作”,“去年我从三中上学”,等等,不知典出何处。
最复杂的是表达方法。几年不留心,小城人的说话方法真是丰富得多了。
说大话,不用解释,就是吹牛皮。小城人过去讥笑这种人,不用“皮”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