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著名作家、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倾情作序! 军旅作家王龙横看中西,再次点击。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选取中西历史关键节点上同时期代表性人物,比较不同文明体系下的民族精英之路,剖析大国兴衰的历史玄机,指明未来之路。观点鲜明,思想深刻,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要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较强。
|
內容簡介: |
千年中西的精英人物,仿佛生动在场;历史关口的进退抉择,多么耐人寻味。他们都苦胆忧天,壮心填海,在满腔热忱中孜孜求索,又在沉浮起落里经历荣辱兴衰。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迹,不仅勾勒出个体生命的心路历程,更深深地映射出国运民生的关键拐点。
本书将古今中外同一时期的精英人物进行一一对比,深刻反思中西文化差别下的不同价值取舍,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选择和必然命运,从其他民族的兴衰成败中找到普适的经验教训,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寻找思想借鉴。
|
關於作者: |
王龙,1976年生,军旅作家,作品曾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泰国等地出版发行。近年来,作者通过中外著名历史人物分析比较,揭秘大国兴衰之途,在人物比较历史随笔写作上独辟蹊径,该系列作品获得热烈反响。其代表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2009年全国重点扶持作品,2010年在中国大陆出版后被《读者》《领导文萃》《新华每日电讯》等多次转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以及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评论和连载。
|
目錄:
|
序:青史凭谁定是非
权欲映射下的国运——乾隆禅位和华盛顿卸任的区别
一 权位如同照妖镜
乾隆和臣工们的双簧戏
“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
嘉庆: “嗣皇帝”还是“侍皇帝”?
二 一个留下烂摊子,一个创立好制度
老人当国的恶果
比政府还重要的“美国之父”
三 与宪政方向背道而驰的天朝
“华盛顿神话”在大清的际遇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选举告终之时,即暴政开始之日”
千古英雄帝王梦——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千秋功罪
一 英雄与小丑,只有一步之遥
1644:李自成与克伦威尔的幸运年
李自成最后的悲壮
瞧,弑君者的下场!
二 鲜花与粪土同在
他们都是令人敬仰的“道德模范”
是野心家,还是大英雄?
三 英国播出龙种。中国收获跳蚤
“两把金水壶”的理想
他拒绝当国王,却创立新国家
四 谁是真正的革命者?
“他甚至在猛击你肋骨的时候,
还会悲泣和忏悔”
农民军战士眼中的“老掌柜”
看谁玩转“帝王术”
五 中国人的病根在于没有信仰
一个为生存而战斗,一个为发展而革命
高唱圣歌冲向敌阵的清教徒
笔尖下的自由——从纪晓岚和狄德罗看中西知识分子差异
一 从余秋雨的悲叹说起
“既生瑜,何生亮”?
一边是专制工具,一边是启蒙号角
二 利剑高悬下的编书人
“放弃这部著作,就等于从阵地上掉头逃跑”
满纸辛酸泪
三 纪晓岚何以成为“纵欲狂”?
一代文宗甚至不如倡优
真实的纪晓岚
文人是怎样出卖灵魂的
四 狄德罗的预言并未过时
现实的逻辑
“颂圣文化”何时休
狄德罗为何能超越纪晓岚?
做狐狸,还是做刺猬?——从苏格拉底和商鞅的生死看中西文化DNA的差异
一 一边是从容赴死的苏格拉底,
一边是慌不择路的商鞅
苏格拉底故意激怒陪审团
马虻被激怒的巨牛扫荡而死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圣人”商鞅
是“革命烈士”,还是替罪羔羊?
二 一位是逃避世俗的哲人
一位是追求功名的贵族
“我如果参加了政治活动的话”
那我早就没命了”
殉道者的人格榜样
一枚无法停止旋转的陀螺
三 一位是不畏强权的斗士
一位是君主门下的家奴
只向真理低头,不向暴政弯腰
“为了政治,为了民众,我必须打压你!”
为专制君主鸣锣开道
商鞅播下独裁专制的恶性肿瘤
四 一位是引领人类的先哲
一位是专制愚民的鼻祖
从电影《英雄》的“天下观”说起
相同的死亡,不同的遗产
五 一边是民主觉醒的黎明
一边是压制人性的长夜
奴隶的国家不可能创造真正的奇迹
谁的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被抛弃的革命者——三个世界的黑白英雄
一 托马斯·潘恩: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
革命者
现实版的“动物农场”
从座上宾到阶下囚
他成了祖国的弃儿
二 瞿秋白:舍其事而成其心的革命者
“位非得其所,才未尽其用”
四面楚歌中的下台者
去留心绪都嫌重
瞿秋白:应不应走、愿不愿走、能不能走
瞿秋白留在苏区的真相
“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惊世骇俗的“自白书”
说着鬼话去做人
文人政治家的悲剧
他们都是蒙难的圣徒
三 涅恰耶夫:不择手段的革命家
革命家成了杀人犯
圣徒抑或恶魔?
革命为何变成了吞噬自己子女的恶魔?
道德虚无主义者的不归之路
“我们等待保护自己的英雄”
后记
|
內容試閱:
|
◎乾隆和臣工们的双簧戏
1796年2月9日,大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这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即将在紫禁城举行。
天刚蒙蒙亮,庄严肃穆的气氛就笼罩了整个恢弘的紫禁城。大清帝国的文武百官们面容肃整,早早地排班列队进入皇城。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的广场上官员们按照文东武西的原则,分班肃立。暹罗、安南、朝鲜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壮观庄严。
在王公大臣们目不转睛地注视之下,八十六岁高龄的乾隆手捧“皇帝之宝”国玺,亲授给匍匐在地的颙琰。颐琰毕恭毕敬地接过这一最高权力的象征。从这一刻起,乾隆成为“太上皇”,三十七岁的颙琰正式成为新的皇帝。
紫禁城的钟声缓缓响起,朝廷恩赏天下臣民,帝国子民们欢呼雀跃。
这是大清朝唯一的禅位仪式,也是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史上最后一次禅让。没有人怀疑,太清朝进入崭新的嘉庆时代了。在危机四伏的宫廷斗争中,战战兢兢蛰伏己久的颙琰,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皇子的他,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最大的优点是没什么突出的缺点。他的母亲魏佳氏在宫中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继承皇位的优势原本并不突出。乾隆思虑再三,勉强选择了这个平庸的皇子作为继承人。颙琰是中国历史上做太子时间较长的一位,长达二十二年之久。从成为太子到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在这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上,任何一步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前功尽弃。而中国历朝历代,太子一旦失势必然被彻底放逐,下场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颐琰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如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
而皇帝一旦传位于太子,就意味着所有的荣誉、威严甚至安全感,都要递交到新君手中。没有了权力,意味着繁华的大幕就要拉上,盛宴的狂欢之后只能独品无尽的凄凉。所以,中国封建帝王都实行终身制,没有谁是自愿交出政权、心甘情愿退位的。不到蹬腿去见阎王爷的那一天,谁也不会撒手。其中的生死博弈、名利纠缠,染红了多少血淋淋的帝王家谱、昭示了多少宫廷阴谋。
乾隆虽然自诩为“十全老人”,但在皇权的致命诱惑前,同样经历了非常痛苦的煎熬。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公历1795年lO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铺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颞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紧接着,乾隆帝又宣布了更重大的决定: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在统治中国六十年后,乾隆皇帝亲自宣布他的时代即将结束,这样惊人的巨变实在出人意料。
颙琰不能不出面表明态度了。
他声明接受太子的地位,但坚辞明年改元归政的安排。因为他认为自己一方面年纪还轻当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以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算,绝对已是大龄“中年”;另一方面,这些年虽然自己一直刻苦用功,但还是感觉学识有限,至于阅历则更少,无论哪方面都还不足以独断朝纲。所以,他愿意
“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再跟着皇帝实习政事。即使父皇一定要归政,也应该等到寿登期颐——“期颐”就是一百岁,那个时候再传位给他,他肯定不会推辞。
总之,未来的新皇帝十分谦虚,挽留父皇的心意也十分诚恳:现在父皇才八十五岁,老干部是革命的财富,还正“老有可为”,正应该把我们这些还不成熟的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所以,他绝对不能接受父亲的禅让。有清一代的皇帝,自乾隆以后者皆昧于治术,才具平庸,可对于权术精髓却无不头头是道,清醒得很。都说这个嘉庆是位平凡的庸主,但你看他再傻也懂得宫廷政治的规矩。欲速则不达,个中奥妙,岂能道哉?
对于乾隆帝的退位,中央官员中除了和珅集团以外,其实普遍发自内心地赞同。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传统,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有些说得做不得,游戏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哪怕县太爷离任都还有一帮草民百姓追着撵着脱靴挽留,把马镫子之类也拽断了,至于当今圣上主动要求退居二线,那自然应该大加慰留。虽然大家心里早就嘀咕耳聋眼花的老皇帝是时候该腾出位置了,但这话绝不能由当臣子的说出来;非但不能说,即使老皇帝再三要求退休,臣子们也千万不能随声附和——谁知道老皇帝的心思到底如何呀?
于是,群臣纷纷上书,有的劝乾隆帝顺应“亿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顺着颐琰的话说如果非要传位太子不可,也应该“俟寿跻期颐”再举行归政典礼。蒙古王公、满洲王公也上折恳请挽留,情真意切,声势浩大,大有离开了乾隆必定山崩地裂、地球都会停转的趋势。
面对朝野反对他退位的呼声,乾隆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乾隆皇帝对太子和满朝王公大臣的表态十分满意。原来大清朝还真是离不开自己这位老舵手啊!老皇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正好借此机会,向臣民们显示自己不贪恋权位的高风亮节,以堵天下悠悠之口。《清高宗实录》记载他的正式答复是:“若因群情依恋,勉遂所请,则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语转为不诚,是实难以听许,毋庸再行渎请。”看吧,老皇帝为了恳求退休,连老天爷都搬出来作挡箭牌了,还不算心诚吗?君臣两相配合,心照不宣表演的这出双簧,真是感人至深,天衣无缝。
而这一年,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同样在上演着长亭相送的离别戏。只不过这一次表达感激和挽留的是美国人民,而不是大清朝那些心猿意马的达官贵人。P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