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孙力平的《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是“钱江学术文丛”系列之一,择其要者、述其大略,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大小谢诗和杜甫五言近体诗为主要考察对象,分章阐述了先秦、两汉、六朝和唐诗的句法面貌及其特色,并就古典诗歌句法研究史、古典诗歌句法描写方法、古典诗歌句法的总体进程及句法变异之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化语言”,由一套典雅精致的词语系统和营造诗语的句法规则构成。在诗歌词汇和诗歌句法两大要素中,句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择其要者、述其大略,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大小谢诗和杜甫五言近体诗为主要考察对象,分章阐述了先秦、两汉、六朝和唐诗的句法面貌及其特色,并就古典诗歌句法研究史、古典诗歌句法描写方法、古典诗歌句法的总体进程及句法变异之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追溯和勾勒古典诗歌句法流变的轨迹,有助于从本体形式上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机制,深化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
《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的作者是孙力平。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 古典诗歌句法研究简史
第一节 诗论中的“句法”范畴之源起
第二节 宋至清末诗歌句法研究述略
一、两宋对诗歌句法的研究
二、金元对诗歌句法的研究
三、明代对诗歌句法的研究
四、清代对诗歌句法的研究
第三节 现当代诗歌句法研究概况
一、《汉语诗律学》
二、《唐诗语言研究》
三、《唐诗的魅力》
四、其他论著
第二章 古典诗歌句法的描写
第一节 关于古典诗歌句法的争论
第二节 节奏、句式与句法结构及其描写
一、节奏与句式
二、结构与词组
三、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三章 先秦句法上——以《诗经》为例
第一节 《诗经》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诗经》四言诗句法
一、二二句式
二、一三句式
第三节 《诗经》非四言诗句法
一、《诗经》三言句的句法
二、《诗经》五言句的句法
第四节 《诗经》中的倒置及其艺术追求
一、应押韵之需而倒置
二、为突出强调而倒置
三、为形式完美而倒置
第五节 《诗经》句法特点
一、先秦语言的反映
二、语言诗化的表现
第四章 先秦句法下——以《楚辞》为例
第一节 《楚辞》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离骚》句法
一、“三+×+二”式六言句
二、其他六言句
三、五言句
四、七言句
第三节 《九歌》句法
一、“二+兮+二”式之句法
二、“三+兮+二”式之句法
三、“三+兮+三”式之句法
第四节 《楚辞》句法之特点及其承前启后
一、《楚辞》句法之基本特色
二、《楚辞》句法之承前启后
第五章 两汉句法——以《古诗十九首》为例
第一节 早期五言句句法流变
一、诗骚五言句的句法特征
二、秦汉歌谣乐府五言句的句法特征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句法
一、二三句式
二、一四句式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句法的主要特点
一、二三句式地位确立
二、双音节 词普遍运用
三、虚词使用明显减少
四、句式结构渐趋复杂
第四节 《古诗十九首》句法之辐射影响
第六章 南朝句法——以大小谢五言诗为例
第一节 南朝文人五言诗概况
第二节 大小谢五言诗句法
一、二三句式
二、一四句式
第三节 南朝文人五言诗句法的主要特点
一、对偶运用成熟
二、词语搭配超常
三、语言密度加大
四、句法错位频现
第四节 南朝文人五言诗对唐诗句法的影响
一、以谢胱诗句为例
二、以特殊句式为例
第七章 唐诗句法——以杜甫近体诗为例
第一节 杜甫诗歌简述
第二节 杜甫五律之句法
一、二三句式
二、四一句式
三、一四句式
四、三二句式
五、二二一句式
六、二一二句式
第三节 杜甫近体诗句法的主要特点
一、用字遣词出人意表
二、词语组合独出心裁
三、章 法语段别开生面
四、结构句式变化多端
五、诗句意义朦胧多歧
第四节 杜诗句法之诗史意义
一、共时平面上的典范代表
二、历时进程中的继往开来
结语:古典诗歌句法进程及其变异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句法之进程
一、文句
二、律句
三、拗句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句法之变异
一、韵律结构与句法结构
二、句法结构与语用规则
附录: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研究资料选
一、历代文人论诗歌之“句法”
二、历代文人论词曲之“句法”
三、宋元明清含“句法”二字之诗句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