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71.8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9.4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102.4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102.4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4.4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204.7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7.9
|
編輯推薦: |
《病理学基础(第三版)》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讲述疾病的普遍规律,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变化;各论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为了适应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要求,《病理学基础(第三版)》以案例为先导,引出教学内容,教材更注重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以及执业考试相衔接。非正文部分包括:考点提示、链接护考链接、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目标检测题按照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模拟。书后附有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实验指导等内容。
《病理学基础(第三版)》适合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层次护理及相关专业使用。
|
內容簡介: |
《病理学基础(第三版)》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讲述疾病的普遍规律,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变化;各论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为了适应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要求,《病理学基础(第三版)》以案例为先导,引出教学内容,教材更注重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以及执业考试相衔接。非正文部分包括:考点提示、链接护考链接、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目标检测题按照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模拟。书后附有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实验指导等内容。
《病理学基础(第三版)》适合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层次护理及相关专业使用。
|
關於作者: |
王建中、黄光明、何钟磊、胡利萍、钟学仪
|
目錄:
|
绪论
第1章 疾病概论
第1节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第2节 病因学概述
第3节 疾病发展中的某些共同规律
第4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1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2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3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1节 充血
第2节 血栓形成
第3节 栓塞
第4节 梗死
第4章 炎症
第1节 炎症的原因
第2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3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4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5节 炎症的结局
第5章 肿瘤
第1节 肿瘤的概念
第2节 肿瘤的特性
第3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4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5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6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第7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8节 肿瘤病因及发病学概要
第9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6章 水肿
第1节 水肿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2节 常见水肿的类型
第3节 水肿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影响
第4节 水肿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第7章 发热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3节 发热的时相与热型
第4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5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6节 发热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8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1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2节 钾代谢紊乱
第3节 病理与临床联系
第9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1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2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第3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4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10章 缺氧
第1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2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3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4节 氧疗与氧中毒
第11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第2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3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第4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5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第12章 休克
第1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第2节 休克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第3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第4节 病理临床联系
第5节 休克患者的临床监护及其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13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1节 风湿病与慢性心瓣膜病
第2节 高血压
第3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4节 心力衰竭
第14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1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2节 肺炎
第3节 结核病
第4节 肺癌
第5节 呼吸衰竭
第15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1节 消化性溃疡
第2节 病毒性肝炎
第3节 肝硬化
第4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第5节 肝性脑病
第16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1节 肾小球肾炎
第2节 肾盂肾炎
第3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第4节 肾衰竭
第17章 传染病
第1节 细菌性痢疾
第2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3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4节 艾滋病
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自测题选择题参考答案
|
內容試閱:
|
生命从诞生的一刻开始,便和疾病纠缠在一起。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
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禽
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
恒主题,只有认清疾病产生的因果缘由,才能健康地生活。
患者,女,66 岁。对人友善,却性格内向,有些小心眼,常喜欢独自生闷气。由于平常喜欢吃肥腻
食物,体型偏胖,近5 年患上了高血压。去年秋季的一天,儿子与儿媳吵架,患者劝说无效,只能独自
生气。第二天清晨,发现左侧嘴角流口水,左半身活动不太灵便。儿子、女儿急忙把患者送到附近的
医院,诊断为脑出血,住院20 天后回家,经过调理,病情逐渐得到缓解。可好景不长,今年春节前,儿
子、儿媳决定外出过年,患者强烈反对无效,又独自生了一顿闷气。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患者再也
没有醒过来。
问题:
1.患者的病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生活中,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对健康有益?
很多人都生过病,或者是听说、看见过别人生病。但是,您知道疾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对于“疾病”二字,多数人总觉得是人生不幸之事。其实疾病并不可怕,问题是如何正视它。
请大家永远记住一句名言:“无病早防,患病早治,遇事气平,凡事心宽” 。
第1 节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一) 健康
考点:健康
包含的层次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其包含的4 个层次中,后面的
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
1.躯体健康 指的是人体的组织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健康层次的基础,是
自然人的健康。
2.心理健康 是指心理反映客观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一个完整和协调的统一体,心理特征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人” ,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 ,不健康的表
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 。
4.社会适应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学习、
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
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
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这是最高境界。
(二) 亚健康
亚健康的4 大病因
1.心理因素 人的心态对神经、心血管、免
疫、消化及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2.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吸
烟、酗酒、暴饮暴食,生活没有规律。
3.药物、毒物的毒副作用 滥用抗生素药物
和各种保健品等,摄入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
杀虫剂、工业色素等。
4.大气污染 包含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
污染。
亚健康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
态,即已不是完全健康但尚无疾病的状态,也
叫“第三状态” 。亚健康常表现在身心情感方
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及其体验,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
面貌、对社会的不适应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某
种不适等,经检查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据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
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 ,经医生检查、诊
断患有疾病的人也只占20 % ,75 % 的人则处
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
的新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加强对亚健康的研究,消除
危害机体的因素,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考点:疾病
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功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对社会的
适应力和劳动力减弱或丧失。
症状是患者主观的异常感受,如发热、体重改变、水肿、腹痛、恶心与呕吐、头痛等。
体征是医生给患者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征象,如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是诊断阑尾炎的阳性体征;角弓反张、颈项强直是诊断破伤风的阳性体征;还有心脏杂音、肺
部?音、血压升高、反射异常等都属于体征。
行为异常是指违反社会文明准则或群体行为习惯和标准的“反常”行为。这种行为通常
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悲伤或痛苦。在心理学中,“异常行为”被视为是一种心理病态
的外观,轻者表现为“神经质” ,重者患有“精神分裂症” 。虽然造成“异常行为”的根源是复杂
多样的,但是大多数的“异常行为”与“精神创伤” 、“压抑感”或“挫折”相关。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
的改变,并对改变做出行动的一种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
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
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作为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第2 节 病因学概述
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条件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能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并赋予疾
病以某些特征的因素。病因种类繁多,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大类(表1-1) 。
表1-1 疾病发生的原因
考点:举例
说明引起疾
病的因素
种类原因举例致病特点
生物性因素包括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①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传播途径和定位; ② 致病力量
的强弱取决于它们的侵袭力; ③ 要有一定的发病条
件(如免疫力降低等) ,机体才可发生疾病
理化因素温度、气压、机械力、电离辐射、强酸、强碱、
化学毒物或生物性毒物等
由理化因素自身的强度或浓度、作用部位、持续时间
等决定
营养因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碘、铁、锌等机
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均可引起疾病。如维生素D 和
Ca2 + 缺乏可引起佝偻病,但摄入过度又可导致中毒
遗传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如血友病、色盲、先天愚型等是生殖细胞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的
异常,可传给子代
遗传易感性,如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是个体由于遗传获得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
先天性因素能够损害胎儿正常发育的有害因素。如孕
妇患风疹,则风疹病毒可能损害胎儿而
引起先天性心脏病
非遗传物质的改变,但是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
免疫性因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异种血清蛋白、药物
(青霉素等) 、花粉、食物(虾、牛乳)等
使机体免疫反应低下、缺陷;免疫反应过强或产生自
身免疫反应等
精神、心理和
社会因素
焦虑、孤独、情绪异常、长期强烈的精神过
度紧张、人际关系不良、重大自然灾害和
生活事件的打击、卫生条件等
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
除致病因素外,尚有本身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从而左右
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因素,如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而有些因
素难以区分其是病因还是条件,人们将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
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目前,仍存在一些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明了,同时有新的疾
病不断出现,有待医学科学进一步阐明这些疾病的病因。
案例1-1 分析
1.患者的疾病主要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因长期精神压抑,导致大脑失去对血管活动中枢的
控制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加上高脂饮食使血管硬化严重;发病是由于受刺激、情绪
激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
2.此案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保持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真正体味生命和生活中的无穷乐趣;保持稳定自然的心态,正确
对待生活中出现的枝枝叶叶;总之,保持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思想与健康的人生观,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机体发生疾病除与病因直接作用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反应性和诱发疾病的条件有密切关
系。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疾病发生的条件,如机体状况、免疫功能、年龄、性别以及季
节、气候、社会因素等。当然,条件本身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从而左右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人接触了流感病毒,是否患流感,除与病因(流感病毒)密
切相关外,条件也起一定作用。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染,这两种传播途径最
主要的入侵点都在鼻腔。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鼻腔排毒能力减弱,流感病毒长
时间停留在鼻腔内,并大量繁殖侵入人体,从而感染上流行性感冒。相反,少去人群密集的公
共场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洗手防交叉感染,多饮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抗病能力,或注射流感疫苗等,此时如有流感病毒侵入,也可能不发生流感。因此,
在疾病的病因学预防中,应当重视条件的作用。
第3 节 疾病发展中的某些共同规律
任何疾病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下仅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
一、疾病发展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两者既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基本
矛盾,同时也是推动疾病不断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双方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
当抗损伤反应占优势时,疾病向好转或痊愈方向发展;如损伤强于抗损伤,又无适当的治疗,疾
病易发生恶化;如抗损伤与损伤处于相当的水平,则疾病会慢性迁延。例如,细菌侵入皮肤,引
起局部组织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此为损伤性反应,继而机体产生抗损伤,表现为血管血流动力
学改变,液体渗出、白细胞游出,对细菌进行吞噬、消灭。如果这些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能
战胜细菌,皮肤受损部位可修复。反之,如细菌数量多、毒力强,造成皮肤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
种反应不能对抗损伤,而此时又无恰当、及时的治疗,则病变会进一步进展,致病情恶化。
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并无严格的界限,常具有两重性,并可相互转化。如细菌性腹泻时,脱水属于
损伤,但能促进细菌排出体外,表现为抗损伤作用。外伤出血,血管收缩是抗损伤,可减少出血和维持
血压。但血管长时间的收缩会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转而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只有正确区分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性反应,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治疗,促进机体的康复。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原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某些变化(结果1) ,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原因引起另一
些新的变化(结果2) ,病因和结果间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推动着疾病不断发展。图1-1 以严
重外伤致失血性休克引起死亡的发展过程为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图1-1 外伤大出血时因果转化
由此可见,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时可能出现的恶性循环,对
于临床病情观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因果转化,进而防止疾病的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 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一、疾病的经过
疾病的经过是指疾病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传染性疾病、慢性疾病其阶段性比较明显,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其阶段性区分不明显。疾病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4 个阶段。
(一) 潜伏期
潜伏期指从致病因子入侵机体到疾病最初症状出现前的这一阶段。不同疾病,潜伏期时
间的长短不一样,短者可无明显潜伏期,长者潜伏期可达1 年或更长。
患者,男,23 岁,以右侧胸痛、精神异常3 天入院。体检左臂有3 个月前被犬咬伤的瘢痕,双侧巴
氏征阳性。当天下午,患者明显气急。继而出现恐水、恐声、恐光症状,四肢撑于床上,口中流涎,最
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入院时患者追述病史:3 个月前被犬咬伤后随便吃了点消炎药,未作其他处
理,此后没有密切接触过犬类或与此有关的物品。
根据被犬咬伤史、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狂犬病。
问题:
1.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2.被犬咬伤后,如何急救?
考点:疾病
发展过程所
包含的阶段
(二) 前驱期
前驱期指疾病从最初症状出现到典型症状出现前的这一阶段。此期的症状大多数无特
异性,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重视此期特点,避免误诊、误治。
(三) 症状明显期
症状明显期指出现该疾病的典型症状的这一阶段。临床上常以此期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四) 转归期
转归期是疾病过程的最后时期,取决于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及是否得到正确、
及时的治疗。
二、疾病的转归
疾病转归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一) 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是指病因在体内的作用已停止,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被损伤的功能、代谢
和形态结构得到完全的修复。如临床上患流感、细菌性痢疾经治疗后,呼吸道、肠道功能可以
完全恢复正常。
(二) 不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受损细
胞的形态和功能代谢并没有完全恢复,有后遗症。如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瓣膜病变,腹部手术
治疗后的肠粘连,烧伤愈合后留下的瘢痕等。
(三) 死亡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死亡包括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生
理性死亡指机体各组织器官自然衰老所致的死亡。病理性死亡是疾病进行性恶化的结局。
考点:死亡
过程的分期
考点:脑死
亡的判断
标准
A2 型题:
患者,男,76 岁。因呼吸衰竭处于临终状态,
临终状态又称为( )
A.临床死亡期 B.濒死期 C.脑死亡期
D.生物学死亡期 E.代谢衰退期
点评:患者的临终状态又称为濒死期,是生
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护士需根据临终患者心理反
应判断其分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临床上,传统判定死亡的标志是心跳、呼
吸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认为死亡是一个过
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①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前的垂危阶
段,患者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
各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发生严重障碍。② 临床
死亡期,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
失,但在一定时间内各组织细胞仍存在微弱的
代谢活动,如能及时抢救,患者可望复苏成功。
③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又称细胞死亡或完全死亡,机体各重要器官的代谢活
动相继停止,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尸体相继出现尸斑、尸僵和尸冷,最终腐烂,分解。
“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
“植物人”脑干的功能是正常的,昏迷是由于
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因
此患者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少数
患者还有可能一朝苏醒。但“脑死亡”人全脑呈
现器质性的损伤,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应消失,脑
电波是一条又平又直的线,经颅多普勒B 超显示
脑死亡。所以说,脑死亡是永久的、不可逆性的。
“植物人”和“脑死亡”的共同特征为脑组织的严
重损伤,只不过在损伤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
脑死亡是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及复
苏技术的提高,人们对死亡提出的新观点。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半球、间脑和
脑干各部分)的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机体作
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判断脑死亡
的主要诊断依据为:① 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
反应性,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 自主呼
吸停止(人工呼吸15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
③ 脑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④ 脑电
波消失;⑤ 脑血液循环停止。
在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复苏技
术的发展与提高,某些心、肺功能的停止是可逆的,而脑功能的停止则是不可逆的,因此仍然
把心、肺功能停止作为死亡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国目前立法仍采取临床死亡的标准,但
心肌细胞具有自主节律性,即使在没有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心脏还能维持较长时间跳动。所
以许多医学家认为脑死亡标准更科学,对器官移植的意义更大。
A2 型题:
患者,男,67 岁。在施工工地因起重机吊物脱落击伤脑部,出血后出现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脑
电波消失,瞳孔放大,无自主呼吸,患者以上表现应属于( )
A.临床死亡期B.濒死期C.生物学死亡期D.脑死亡期E.功能衰退期
点评:患者处于脑死亡期,其主要判断标准:不可逆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
电波消失。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停止,特别强调心跳停止。
案例1-2 分析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 。
1.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咬后,狂犬病毒潜伏期大部分只有1~3 个月,但少数长达几年。在潜
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急救“三大步骤” :清洗(20 % 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加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 分
钟) ;消毒(2 %~3 % 的碘酒或75 % 乙醇溶液涂擦伤口) ;疫苗接种,必要时使用免疫血清,缺一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