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他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发现了真正的日本
最受日本舆论界赞许的双语作家 毛丹青
“知日派”文学经典 莫言作序推荐
“他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中发现了真正的日本。”(学者许纪霖《新民晚报》刊载
“他用虫眼一般的视点观察的是一个个的真实。”(文评家池内纪《周刊朝日》刊载)
“他几乎是继鲁迅、周作人以来最富感性与悟性的知日派作家”(学者藤井省三《东京新闻》刊载)
“他是中国了解日本的一位大侠!”(导演田壮壮)
|
內容簡介: |
他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发现了真正的日本。”
最受日本舆论界赞许的双语作家毛丹青,多年的日本旅居生活和穿梭于两国文化的丰富经历使得他对异域文化有独特的微妙体验。正如作家莫言的比喻:他是一条鱼。
新版的《狂走日本》选摘了毛丹青最富盛名的散文作品《狂走日本》和《日本人的七颗铜豌豆》菁华内容,以及部分最新创作感悟,从“风情实录”“文事清流”“万象人生”三个方面述及日本文化的各个角落,文章视角独到,文笔简洁,观点新颖,举重若轻。
作家莫言亲自作序推荐。
“他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中发现了真正的日本。”(学者许纪霖《新民晚报》刊载
“他用虫眼一般的视点观察的是一个个的真实。”(文评家池内纪《周刊朝日》刊载)
“他几乎是继鲁迅、周作人以来最富感性与悟性的知日派作家”(学者藤井省三《东京新闻》刊载)
“他是中国了解日本的一位大侠!”(导演田壮壮)
|
關於作者: |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其中日文著作及译书有《禅与中国》《叹异抄》《发现日本虫》《中国人如何看待落日的日本》《日本虫眼纪行》《出家与其弟子》等。
|
目錄:
|
新版序 毛丹青
代 序 你是一条鱼 莫言
第一章 风情实录
快闪党
孤独不会飞
酸梅 酸梅
樱花是探子
乌鸦青年
飞禅高山
阿国斜舞
新干线的鼻子
粉墨街区
黑色生命的感觉
海女
水色天涯
箱根出游记
东京是一个大鸟笼吗?
东京人说东京
采访手记
东京摆放了很多盒子
对东京的不同解读
东京的鸭子靠河水,但乌鸦靠垃圾
正田私宅的狂骚曲
墙头上的咖啡空罐儿
音更町的钻石雪
会显灵的木牌子
导盲犬的眼睛
若叶庄里的青春
与日本众僧的零距离接触
肆意红颜
日本僧侣的绝妙生意经
日本人的宗教感觉
有精灵的花市与花寺
京都无比幸福的两只鸟儿
人的肚子就是鱼的天堂
夜影黄猫
樱花树下的猫事
黑猫救麻雀
日本人的盒饭也是对死者表达的敬意
日本人纵火的深层心理
日本人的上海病
日本人正进入“夕阳红”消费时代
寿司的样子很像一把日本刀
第二章 文事清流
双语写作是如何影响我的思维的?
书店拾零
中国小说的日本书名
僧侣与艺伎的妖艳恋情
紫气东来
一个日本少年剖腹自杀之谜
《菊与刀》写的是死了的日本文化
日语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语种
国际婚变中的语言孤岛
有一种文体可以拒绝主语
语言是否有呼吸
“华流”一词在日本很尴尬
研究日本人是不是一个大学问
日本汉学家面临的绝对困境
日本汉学家与 20 世纪 90 年代后的文学
中国文学要从汉学家突围
收拢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中日友好的桥梁不应该是单行线
苍茫,还是灰暗?
艺术难道就是压抑么?
文豪与画家
彼岸花
和莫言一起走近川端康成
大江健三郎跟我说:今天看见了永远的地平线
村上春树绝对是铜豌豆么
第三章 万象人生
我是太刀鱼
抱住面口袋的人
村田先生的太太
“团块”的世家
昨天是大风天
物哀和真心
呕吐的野猫
舞伎纯子
我是南国人
阿富的邻邦
装蹄师的一生
北海道大叔的真情
一位友人的神秘死亡
为死者守尸六个小时
我课堂上的日本老人
天草少女之歌
直子的微笑
左官绢香一天到晚画圈圈儿
梅田站台下的咖啡屋里的微笑
一个日本女大学生叫我惊着了
日本家庭主妇的绝顶智慧
我是如何跟日本女编辑看稿子的
一位中国渔民在日本的传奇故事
我的日本轮椅学生
活着的传统能够给人一种心有灵犀的神谕
有些感觉唯有你在不经意的时候才能获得
他的职业叫“天师”
一位日本汉学家与我的交往
大牌导演山田洋次的中国情结
海滩上的尖叫
外一章 身边琐事
后记
|
內容試閱:
|
《狂走日本》新版序
毛丹青
“狂走”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书名,很多的时候是对我旅居日本状态的一个描述,当然,这一描述的起因是从笔下发生的,尤其当我的旅日生涯长达25
年时,有时对最初想描述日本的冲动反而变得清晰起来,甚至比一开头想描述日本时还清晰!
我家养的黑猫也许能说明上述的情景。妻子原先在北京时就养猫,后来到德国留学时也养猫,最后到日本,当她跟我说要养猫时,我几乎没有理由反对,尽管这是我平生第一回跟猫打交道,但养猫这件事却逐渐发生出另外一条生活线索。
所谓的“线索”不是别的,是我与不曾往来的日本邻居变得熟悉起来,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谈猫事儿,有时经过附近的公园,看见一群野猫好像正在开会,大家就会不由地停下脚步,于是开场白就从“这些猫太可爱了”之类的寒暄辞中说出来,听上去顺耳,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这些邻居跟我聊天常常会聊到一起,得空儿我也应大家的好意,去过他们的老家,近处的是京都,远处的是北海道,有回去佐渡岛,一边看海边美丽的晚霞,一边想我的家猫,因为它的随缘,竟然开启了我狂走日本的旅程,这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其实,现代城乡之间的旅途大部分是在公路上完成的,所以我愿意把《狂走日本》当做一本公路散文,它不仅记录了我这些年的行走过程,还记录了我的所想所思。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最初是2004
年出版的,当时正是我作为日语作家出道后的第5
年,所以用中文写起来有一股挣脱日语束缚后的快感。所谓“狂走”,多少也带有语言上的雀跃。这也许是双语写作的一个宿命,就像用中文写累了以后再用日语写时同样能获得快感一样。
中文写完后,再用日语写另外一本书,这是我多年的写作方式。这一方式也可以称之为“间”。这就好比日本人的住房,大都跟火柴盒一样,外面看上去既没有大的建筑空间,也很少有独门独院的花园,但一旦进入窄小的房间内,你会惊奇地发现日式的“间”无处不在!所谓“间”,日语发音是“MA”,指的是意境上的“空”。比如,日式房屋往墙上挂的卷轴画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每幅卷轴画的下面都有一方寸土,很小,有时小到只有电脑键盘那么大,水泥地的,木板地的,花样繁多,但终究会有一个空间是专为卷轴画服务的,似乎没有这个“空”,墙上的画就会停止“呼吸”一样。
“狂走”的概念是一次次的移动,包括地理上与文化上的走,我算一个穿梭于两种文化内部的人,忽近忽远,时空置换,时而看清,时而又看不清。不过,只要看到了,就会觉得有意义。所以,路走多了,也会停下来想想,而“铜豌豆”的比喻恰恰是我停下来后的所思所想。如何看待日本是一个大题目,题目可以做大,比如说日本的国民性如何,是集团主义呢,还是礼仪之邦呢?谈古论今是一份答案,从身边的琐碎小事说起也是一份答案。不过,有时把话题往大了说容易,从细节观察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细节需要你本人的亲身体验才行!十多年前跟作家莫言一起走访日本,随意走进了一家东京的日本料理店,店内亮堂堂的,但必须要脱鞋,脱完鞋还要上一个木板台阶,然后把鞋放到木头箱子里面,木头箱连成了一面墙,每个箱子上面还有一个钥匙牌,看上去也是木头做的。莫言说:“这不是进了澡堂子么?”也许是出入这类日本料理店比较多的缘故,他不这么说,我还真没往这上面想。
自从莫言把“料理店”当成了“澡堂子”以后,我也跟日本朋友打趣儿,结果意外地发现他们跟我说:“你把日本料理店当成澡堂子,其实一点儿也不过分呀!”
有一年的春天,作家余华第一次访问日本,我跟他走在代代木公园的草坪上,他感慨地说:“东京的树很多,不是那种铺天盖地的多,而是那种见缝插针往地上种树种得多!”从他住的东京洲际大酒店往窗外看,果然发现不少小楼与小楼之间,哪怕只有耳朵眼儿那么大的空间,居然也种了树。虽说是树,看上去却是满墙的绿叶,有一股溢满的感觉。
同样是作家,也许因为视角不同,所想所思也会完全两样。在京都,我曾跟另外两位中国作家同行,一位是苏童,另一位是安妮宝贝。
苏童的家乡是苏州,从小跟水的印象连接紧密,可京都完全相反,因为这是一块盆地,三面环山,一面平原,看不到海。我原以为跟苏童的谈话很可能不会出现水,但一路上闲聊,他跟我说得最多的恰恰就是水,而不是树,也不是山。他详细地告诉了我过去曾经发表过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名字叫《水鬼》。由此看来,时空的置换并非对号入座,这跟苏童的感怀一样,见山说水,往后跟他一起到苏州的话,也许会变成“见水说山”。
跟其他作家相比,安妮宝贝不是很健谈,但行动起来十分投入,有时会妙语横出。她告诉我京都是她走路走得很多的地方,晚饭吃完后,她也上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走走,看看街景,看了就会有感受,有了感受就会继续想想。她在京都期间正好遇上一个集市,当地人叫“弘法桑”,每月21
日在东寺摆摊儿卖杂货,缘起于日本高僧空海大师的圆寂日,凡是集中到京都的善男信女在同样的一天既可以为大师烧香,也可以买上一大把杂货,圣俗并举,集市热闹非凡。不过多久,安妮宝贝就会写出她对日本的观感,作为一个同行者,阅读她的文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超过一个多世纪了,中国作家“零距离”地观察日本也许不会像今天这么富于细节,或者说,即使有了这么多细节也未必全都记录下来。不过,能与他们同行,对于一直描述日本的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版《狂走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记录,或者也可以说,是这样一个记录的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