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3.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4.2
《
清洁
》
售價:HK$
66.7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9.4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5.2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91.8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編輯推薦: |
曾国藩对于家人、兄弟、子女的叮嘱和教诲是巨细靡遗的,大到汇报家国大事、嘱托家人“持盈保泰、盛极生亏”的哲理,小到药方、食谱、教子习字的笔画、笔法,无一不娓娓道来。在他的日记中,也处处闪烁着他修身、养生的智慧与谋略、处世的感悟和箴言。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曾国藩以他的执着、克己、勤勉、远见,成就了一生不朽的功德,他留下的文字,成为伟人毛泽东的“咏之珍藏”。蒋介石也曾说:“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梁启超更推崇他的著作应“一日三复”。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提及成事准则:“凡人坐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这简单朴素的一句话,也值得我们在今天甚嚣尘上的名利欲望之世界中深思。
|
內容簡介: |
一、此次出版的《曾文正公集》为简体、横排,以3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印行的仿古字版《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为底本,进行繁简转化,同时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界对于曾氏最新的研究成果,编辑整理而成。
二、全书分为《家书》、《日记》两部分。家书包括《禀祖父母》、《禀父母》、《禀叔父母》、《致诸弟》、《与二子书》等五部分;日记包括《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文艺》、《鉴赏》、《颐养》、《品藻》、《游览》等十个部分,全面地展现了“完人”曾国藩对于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个方面的为人法则、处世标准。
三、本书全部采用现行标点断句标示;原书中的夹注、旁注予以保留,在编排上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加以区别,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四、此次编辑出版以忠于原作为基础,对于有据可查的疏漏错误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于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
五、本书收录了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编写而成的传世奇书《冰鉴》,以古体竖排线装而成,独立成册,随书限量附赠,以期令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目光与谋略。
|
關於作者: |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谥“文正”(这是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他的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后世曾誉之为“千古第一完人”。
|
目錄:
|
禀祖父母
禀祖父母?请救济族人
禀祖父母?告一家病况及同乡病故事
禀祖父母?告在京中窘状及孙妇等病情
禀祖父母?告生一女
禀祖父母?请漆寿具及告英军占宁波
禀祖父母?告九弟已归家
禀祖父母?论高丽参之功用及与英国议和
禀祖父母?告升翰林院侍讲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
禀祖父母?请将银馈赠戚族
禀祖父母?告送率五回家及生女
禀祖父母?告曾孙爱习字及晒皮衣之法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及皇上求雪
禀祖父母?欲另寻祖母坟地
禀父母
禀父母?述到京后之状况
禀父?谨守保身之训
禀父?筹划归还借款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禀父母?九弟急欲南归
禀父母?九弟暂不归家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禀父?便附家中大布及茶叶
禀父母?九弟择日南归
禀父母?九弟习字长进
禀父母?告孙女种牛痘及经济状况
禀父母?两弟患业不精
禀父母?九弟路上安否
禀父母?痛改过失
禀父母?年漆寿材一次
禀父母?促四弟季弟师觉庵。六弟九弟下省读书
禀父母?顺四弟六弟之意任其来京读书
禀父母?盘查国库巨案
禀父母?暂缓儿女联姻
禀父母?无法位置妹夫
禀父母?劝弟除骄傲气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禀父母?京寓庆祝寿辰
禀父母?寄书物等回家
禀父母?不可入署说公事或与人构讼
禀父母?专人去取借款
禀父母?诸弟愿意来否
禀父母?身上热毒未好
禀父母?请祖父换蓝顶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禀父母?病在肝虚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禀父母?六弟成就功名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禀父母?毋以男不得差及六弟不中为虑
禀父母?四弟送归诰轴
禀父母?男在京事事省俭及告对九弟等之期望
禀父母?遵命一意服官
禀父母?询问托人寄上之物及告勿因家务过劳
禀父母?当归蒸鸡治失眠
禀父母?好地气必团聚
禀父母?述纪泽姻事
禀父母?具折奏请日讲
禀父?述办水战之法
禀父?军中要务数条
禀父?在省中修理战船
禀叔父母
禀叔父?请再代办寿材
禀叔父母?移寓吕祖阁
禀叔父?侠士料理友丧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禀叔父母?寄银五十两回家并述其用途
禀叔父母?勿劳力过甚
禀叔父母?托人带归银
致诸弟
致诸弟?勿屈于小试。大学之纲领。应用日课册
致诸弟?述近况并对待童仆之态度
致诸弟?述修业以卫身
致诸弟?己巳戒烟欲作曾氏家训勉励自立课程
附课程表
致诸弟?讲读经史之法及求师友之注意点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致诸弟?学诗习字之法
致诸弟?论孝弟之道
致诸弟?述求师友宜专
致诸弟?告身健及纪泽婚事
致诸弟?述济戚族之故
附录 五箴并序
致诸弟?喜得会试房差
致诸弟?托友带归各物
致诸弟?告应酬太忙及勿为时文所误
致诸弟?论进德修业
致诸弟?须立志猛进
致诸弟?戒勿恃才傲物
致诸弟?看书须有恒
致诸弟?诗之命意。结亲之注意点。劝勿管家中事
致诸弟?无师无友亦可成第一等人物
致诸弟?论中表为婚之不当
致诸弟?带物归家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致诸弟?评论文章及书法
致诸弟?升内阁学士
致诸弟?述现服清凉药
致诸弟?不可与人太疏。许配二女事
致诸弟?勿占人便宜。儿女姻事勿太急
致诸弟?述大女儿订姻
致诸弟?欣闻两次喜信
致诸弟?温弟馆事。述思归省亲之计
致诸弟?指导考试。劝勿告官
致诸弟?述改屋之意见。留心办贼之态度
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致诸弟?寄归银两物品
致诸弟?不必重价买地
致诸弟?癣疾愈见大好
致诸弟?托查遗失家信
致诸弟?述修改长郡馆
致诸弟?计划设置义田
致诸弟?述派较射大臣
致诸弟?寄物。告在闱较射。及江岷樵家遭难事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致诸弟?四弟已经出京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致诸弟?折奏直谏
致诸弟?拟为纪泽定婚
致诸弟?成就纪泽亲事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致诸弟?劝除牢骚及论邑中劝捐事
致诸弟?暂缓纪泽亲事
致诸弟?决定纪泽亲事
致九弟?遣归长夫多名
致诸弟?付回奏折底稿
致诸弟?尽可不必来营
致诸弟?广东水师已到
致诸弟?不能威猛由于不精明
致诸弟?鄂兵久无饷银
致诸弟?长夫皆令回里
致诸弟?广西水勇到省
致诸弟?湖北业已失守
致诸弟?令子侄见军旅
致诸弟?述贼人数更多
致诸弟?述陆路大胜
致诸弟?即日移营前进
致诸弟?述贼不能水战
致诸弟?宜注重勤敬和更宜注意清洁。戒怠惰
致诸弟?自述不愿受官。注意勿使子侄骄佚
致诸弟?告战事情况及聘请明师
致诸弟?带归卒岁之资及告军中声名极好
致诸弟?军事愈办愈难
致诸弟?水师陷入内河
致诸弟?至江西整顿战船
致诸弟?认真操练水师
致诸弟?读书不必求熟
致诸弟?营中需才孔亟
致诸弟?打单眼充数竿
致诸弟?难以打出湖口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致诸弟?陆军势已不支
致诸弟?喜九弟得优贡
致诸弟?拟添募五百人
致诸弟?监务筹饷有二
致诸弟?细述鄂赣军情
致诸弟?述吉安府失守
致诸弟?瑞州屡获大胜
致诸弟?自谓宦途风波。思抽身免咎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父并延师事
致九弟?不可久顿城下
致九弟?急来瑞州更替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联姻不必富室名门
致九弟?军饷可望充裕
致四弟?看书不必一一求熟
致九弟?恐哨勇不老练
致九弟?军事尚隐尚诡
致九弟?宜全神注陆路
致诸弟?劝宜息心忍耐为要
致九弟?戒浪战
致九弟?必须细侦贼情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致诸弟?训练注重讲辨
致九弟?述无恒的弊病及带勇之法
致九弟?惭对江西绅士
致九弟?公文不可疏懒
致九弟?待人注意真意与文饰。顺便周济百姓
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
致九弟?勉其带勇须耐烦
致九弟?论长傲多言为凶德致败者
致九弟?愿共鉴诫长傲多言二弊
致九弟?注重平和二字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致九弟?述凭濠对击之法及捐银作祭费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致九弟?喜保同知花翎
致九弟?克终为贵
致九弟?赴浙办理军务
致九弟?述自长沙起行
致九弟?述寓武昌抚署
致九弟?过浔祭塔公祠
致四弟季弟?注重种蔬养鱼猪等事
致九弟?拟优保李次青
致九弟?望来帮办一切
致九弟?述捐饷增学额
致九弟?喜闻克吉安信
致九弟?望即来营小住
致四弟季弟?述零匪难奏功
致九弟?当报近日军情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贵行孝道又实行勤俭二字
致诸弟?温甫尸无下落
致诸弟?述温弟事变及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致诸弟?述六弟遗骸未寻得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及改葬之注意点又述写字之法
致诸弟?奏温甫殉难事
致诸弟?寻获温甫弟遗骸
致诸弟?邑中须有团练
致诸弟?湖南协饷停解
致四弟?述近况
致四弟?以寿序作格言
致四弟?责晏起
致四弟?述奉防蜀之旨
致四九两弟?必须略置墓田
致四弟?述楚军难北征及湖南樊镇一案
致四弟九弟?述捻匪之猖獗
致四弟九弟?颇虑统将乏人
致四弟九弟?问新屋形状及述贼包围鲍营
致四弟九弟?述克复太湖县
致四弟九弟?痛悉叔父去世
致四弟九弟?闻克复杭城信及嘱不必添营
致四弟九弟?论进补药及必须起早
致四弟九弟?寻地必求愜意
致四弟?治家八字诀
致四弟?述苏锡失守信
致四弟?嘱纪泽来省观
致四弟?述营中诸务业集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致季弟?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正人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致九弟季弟?问军中柴米足否
致九弟?北援不必多兵
致九弟?告战事为天雨所阻
致九弟季弟?戒傲惰二字
致九弟季弟?谢给纪泽途费
致九弟季弟?告军事失利
致四弟?述剿贼情形及忧心子弟骄奢逸
致四弟?述战事并教子侄以谦勤
致四弟?不信医药僧巫和地师
致四弟?教去骄惰
致四弟?戒不轻非笑人
致九弟季弟?宜以静字胜贼
致四弟?教子弟以三不信及八本
致九弟?陆路万难多运
致九弟?论人力与天事
致四弟?述安庆之得失
致四弟?洋船济贼油盐
致九弟季弟?须将外濠加挖
致九弟?宜作坚守之计
致九弟?暂缓奏祀望溪
致九弟?述贼万难持久
致九弟?闻安庆克复
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
致九弟?今专守庐江无为
致四弟九弟?望来共商大计
致四弟九弟?但求保全上海
致九弟?注意训练新军及戒用人太滥
致季弟?慰丧弟妇
致九弟季弟?筹办粤省厘金
致九弟?咨鄂协解火药
致九弟?办事好手不多
致九弟?抽本省之厘税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致四弟?纪鸿幸取县首
致九弟季弟?注意清慎勤
致九弟季弟?刚柔互用
致九弟季弟?述负李次青实甚
致九弟季弟?须惜士卒精力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注意外间指摘
致四弟?开用总督关防及监政之印信
致九弟季弟?不服药之利
致九弟季弟?不可服药
致九弟季弟?金陵似可克复
致九弟?述保举人为难
致九弟?述查参金眉生
致四弟?告军中病疫
致四弟?对本县父母官之态度
致九弟?兵贵机局灵活
致九弟?述器重杜小舫
致九弟?切忌全作呆兵
致九弟?拟接季弟灵柩
致九弟?述季柩已到此
致九弟?作季弟挽联一副
致九弟?派送季柩归里
致四弟?述为季弟治丧并家中来接柩事
致九弟?述为季弟请谥
致九弟?整顿陈栋之勇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致九弟?述彼此意趣之不同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致九弟?论恬淡冲融之襟怀
致九弟?尽可随时陈奏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致九弟?当大事宜明强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致九弟?在积劳二字上着力
致四弟?注意俭字
致四弟?勤俭首要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
致九弟?毋恼毋怒以养肝疾
致九弟?心肝之病以自养自医为主
致九弟?郁怒最易伤人
致四弟?教家中以勤俭为主
致四弟九弟?述浚秦淮河及书信往来论文事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致四弟九弟?述军情
致四弟九弟?寄银与亲族三党
致四弟?述养身五事
致九弟?宜在自修处求强
致四弟?送银共患难者及述星冈公之家规
致九弟?一悔字诀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致四弟九弟?谕旨饬沅陛见
致四弟?念及丁口繁盛
致四弟九弟?述为学四要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
与二子书
与纪泽书?闻母大故,料理奔丧事宜
与纪泽书?料理奔丧事宜
与纪泽书?知长沙被围
与纪泽书?绕道回乡
与纪泽书?至家料理母亲后事
与纪泽书?出殡之事一切从俭
与纪鸿书?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与纪泽书?劝儿勤学,不可浪掷光阴
与纪泽书?教子读《汉书》
与纪泽书?教子读书习字及做人之道
与纪泽书?读书当循“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之法
与纪泽书?作诗宜讲究声调
与纪泽书?教子读十三经
与纪泽书?教子作字及学作赋
与纪泽书?劝儿学天文历法
与纪泽书?常慰岳母,答《诗经》疑
与纪泽书?教子作文习字
与纪泽书?敬爱长辈,为后辈立榜样
与纪泽书?习字作文皆可摹古人间架
与纪泽书?习字宜下苦功
与纪泽书?看书不可无恒
与纪泽书?读书不求记忆但求明白
与纪泽书?整理文稿
与纪泽书?习字当学大家
与纪泽书?族中红白喜事当不失礼
与纪泽书?明春办大女儿嫁事
与纪泽书?教儿早起有恒举止厚重
与纪泽书?嘱儿服侍叔父
与纪泽书?读书不必强记但求识其意味
与纪泽书?治家八法与读《文选》之道
与纪泽书?嘱儿研习小学
与纪泽书?纪泽觐见途中
与纪泽书?至齐云山一游
与二子书?不积田产嘱儿读书
与二子书?告之近况
与纪泽书?不可轻信医药
与纪泽书?文章雄奇之道
与纪泽书?痛补所短发扬所长
与纪泽书?告之近日战况
与二子书?嘱儿买茶及种竹
与二子书?嘱儿不可从军不必做官
与纪泽书?告之近期战事
与纪泽书?种菜之法及写匾与子侄
与纪泽书?择定大女儿嫁期
与纪泽书?论述《尔雅》
与纪泽书?寄银为大女儿于归之用
与纪泽书?贼氛环逼,忧闷之至
与纪泽书?论读诗与作诗
与纪泽书?述战事之艰,询问县考事宜
与纪泽书?论古今文人琐事之劳,述其母病况
与纪泽书?论纪泽之优缺,述军事近况
与二子书?劝儿立志
与纪泽书?论读书与作文之法
与纪泽书?嘱其厚待袁婿
与纪鸿书?劝儿常守俭朴之风
与纪泽书?劝儿多读古书,法王羲之、陶渊明,不法嵇阮
与纪泽书?论《汉书》之训诂,《庄子》之诙诡
与纪泽书?述军中士卒多病
与纪泽书?述战事之艰辛
与纪泽书?分析军事
与纪泽书?论训诂之学
与二子书?述军事劳烦,牙疼殊甚
与纪泽书?论四言诗
与纪泽书?练字应从刚字厚字用功
与纪泽书?论韩愈五言诗
与纪泽书?述军事近况
与纪泽书?劝女顺从女婿
与纪泽书?处乱世而得宽闲之岁月
与纪泽书?论古茂之文章,劝儿背诵经典
与纪泽书?述军事近况
与纪鸿书?论科考
与纪鸿书?安排子女来皖相见
与纪泽书?劝儿以勤谦二字为主
与纪泽书?悯将士之辛苦
与纪泽书?述军中之苦
与纪泽书?述军营近况
与纪泽书?安排各项事宜
与纪泽书?述军中近况
与纪泽书?述军营发生疾病
与纪泽书?告知朝廷封赏
与纪鸿书?勉励家中子弟去傲惰二字
与纪泽书?请其详查封赏之事例
与纪泽书?告知封赏之事
与纪泽书?告知近况
与纪泽书?催刻李秀成供
与纪泽书?述近日之劳乏
与纪泽书?请抄写《轮舟行江浅深说》
与纪泽书?告知欲登舟回安应
与纪泽书?述回皖所经之地,称愧受恩典
与纪泽书?告知行程
与纪鸿书?劝儿以谦敬保家门之盛美
与纪泽书?告知行程
与纪泽书?告知行程
与二子书?谕儿谦慎勤俭
与二子书?询及家事,简述近况
与纪泽书?述近况并指定二子阅习书目
与二子书?述战事并指点二子功课
与二子书?举例亲授二子作文
与纪泽书?示儿应读书有恒
与二子书?商议四女婚事
与纪泽书?安顿友人葬事及家事
与纪泽书?交代藏书读书事宜
与纪泽书?示儿养生之道
与二子书?述近况,问寒衣
与纪泽书?嘱家事数条
与纪泽书?私助幕友银钱
与纪泽书?述军情近况
与纪泽书?交待琐事数条
与纪泽书?寄书命二子细览
与二子书?为子择良师
与纪泽书?谕纪泽来营过年
与二子书?交待家事若干并命纪泽代为查寄典籍
与纪泽书?交待琐事若干
与纪泽书?问妻病,嘱纪泽添寒衣
与纪鸿书?细教纪鸿习文练字
与二子书?教子以眠食二功养生
与纪泽书?安排二子行程
与二子书?教二子多用“浑、勤”之功
与二子书?述军情,斥长婿
与二子书?训导二子当应科场
与二子书?治病忌屡改方剂,忌轻服药
与二子书?嘱纪泽协修县志
与二子书?曾家女子须擅纺织酒食
与二子书?嘱儿要习勤有恒,半月一禀
与二子书?指点二子作文读史要义
与二子书?勿轻服药,重在眠食
与二子书?得孙大喜
与二子书?家事数条,心得若干
与二子书?拟奏请开缺
与纪泽书?读诗文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与纪泽书?止纪泽来周家口营
与纪泽书?述近况
与纪泽书?述军情近况,嘱儿善待新邻
与纪泽书?须作代代做世民之想
与纪泽书?家信每月三封,不可再少
与纪泽书?不积银钱留与儿孙
与纪泽书?为后辈读书事忧虑
与纪泽书?纪鸿抱病
与纪泽书?点评纪泽新诗
与纪泽书?读书须具大量,不宜妄生意气
与纪泽书?纪泽痘症渐愈
与纪泽书?数地大旱
与二子书?嘱家事数条
与纪泽书?交待私银取用事宜
与纪泽书?述因深感报销批旨,故恐难请开缺
与纪泽书?制造船炮为自强之本
与纪泽书?发妻目疾加剧
与纪泽书?述新年近况并议若干家事
与纪泽书?安排家眷来保定事宜
与纪泽书?视儿女勿过于娇贵
与纪泽书?议家眷北来行程并拟买一侍妾
与纪泽书?诸事从简从省
与纪泽书?述近况及心境
与二子书?托人进京买茸
与二子书?建议热水洗脚
与二子书?通报归期
与纪泽书?述身体近况
与纪泽书?述晕症未痊愈
与纪泽书?通报近况
与纪泽书?天津缉凶事务缠身,并示儿养身之道
与纪泽书?外务目疾弥深焦灼
与二子书?述目疾之苦
与纪泽书?外务目疾日益烦心
与纪泽书?悔疚与外国公使交涉失败
与纪泽书?身体病恙。困惫不堪。时事熬煎
与纪泽书?与外国公使再次照会
与纪泽书?与外国公使交涉
与纪泽书?知老境之难
与纪泽书?告知近况
与纪泽书?拟赴江南履任
与纪泽书?目疾偏方
与纪泽书?被逼缉拿天津之事案犯
与纪泽书?竭力缉拿天津案犯
与纪泽书?调任两江总督
与纪泽书?天津教案徘徊不决
与纪泽书?天津教案奏结,拟归南
与纪泽书?拟由水路南下
与纪泽书?做进京准备
与二子书?不欲在京庆生
与二子书?述近况
与二子书?示儿张弛之道
与二子书?抵扬州
与二子书?扬州应酬体力不支
与二子书?教子养生之道
与纪泽书?报近况
与纪泽书?嘱子五十岁之前读书
与纪泽书?抵江清。买川笋。读《通鉴》
与二子书?告知近况
与纪泽书?抵苏会客戏酒
与纪泽书?起行赴金陵
|
內容試閱:
|
禀祖父母
禀祖父母?请救济族人①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
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画,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
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艰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四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告一家病况及同乡病故事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孙在京发第八号家信,内有六弟文二篇,广东事抄报一纸,本年殿试朝考单一纸,寄四弟、六弟新旧信二封,绢写格言一幅,孙国荃寄呈文四篇、诗十首、字一纸,呈堂上禀三纸,寄四弟信一封,不审已收到否?六月初五日接家信一封,系四弟四月初十日在省城发,得悉一切,不胜欣慰。
孙国藩日内身体平安。国荃于二十三日微受暑热,服药一帖,次日即愈;初三日复患腹泻,服药二帖即愈。曾孙甲三于二十三日腹泻不止,比请郑小珊诊治,次日添请吴竹如,皆云系脾虚而兼受暑气,三日内服药六帖,亦无大效。二十六日添请本京王医,专服凉药,渐次平复。初一、二两日未吃药,刻下病已全好,惟脾元尚亏,体尚未复。孙等自知细心调理,观其行走如常,饮食如常,不吃药即可复体,堂上不必挂念。冢孙妇身体亦好,婢仆如旧。
同乡梅霖生病于五月中旬日日加重,十八日上床,二十五日子时仙逝。胡云阁先生亦同日同时同刻仙逝。梅霖生身后一切事宜,系陈岱云、黎月乔与孙三人料理。戊戌同年赙仪共五百两,吴甄甫夫子戊戌总裁进京,赙赠百两,将来一概共可张罗千余金。计京中用费及灵柩回南途费不过用四百金,其余尚可周恤遗孤。
自五月下旬以至六月初,诸事殷繁,荃孙亦未得读书。六弟前寄文来京,尚有三篇孙未暇改。广东事已成功,由军功升官及戴花翎、蓝翎者共二百余人。将上谕抄回前半节,其后半载升官人名未及全抄。
昨接家信,始知楚善八叔竹山湾田于去冬归祖父大人承买,八叔之家稍安,而我家更窘迫,不知祖父如何调停?去冬今年如何说法?望于家信内详示。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帐,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吴春冈分发浙江,告假由江南回家,七月初起程。余容续禀。即禀祖父、祖母大人万福金安。孙跪禀。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禀祖父母?告在京中窘状及孙妇等病情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初七日发家信第九号,二十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系正月二十八日发,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全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胜欣幸。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彭山屺处,至今尚未到,大约七月可到。
丹阁叔信内言去年楚善叔田业卖与我家承管,其中曲折甚多。添梓坪借钱三百四十千,其实只三百千,外四十千系丹阁叔兄弟代出。丹阁叔因我家景况艰窘,勉强代楚善叔解危,将来受累不浅。故所代出之四十千自去冬至今不敢向我家明言,不特不敢明告祖父,即父亲、叔父之前,渠亦不敢直说。盖事前说出,则事必不成;不成,则楚善叔逼迫无路,二伯祖母奉养必阙,而本房日见凋败,终无安静之日矣。事后说出,则我家既受其累,又受其欺,祖父大人必怒,渠更无辞可对,无地自容,故将此事写信告知孙男,托孙原其不得已之故,转禀告祖父大人。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八月心斋兄南旋,孙拟在京借银数十两付回家中归楚,此项大约须腊底可到,因心斋兄走江南回故也。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孙现经管长郡会馆事,公项存件亦已无几。孙日内身体如恒,九弟亦好。甲三自五月二十三日起病,至今虽全愈,然十分之中尚有一二分未尽复旧。刻下每日吃炒米粥二餐,泡冻米吃二次。乳已全无,而伊亦要吃。据医云此等乳最不养人,因其夜哭甚,不能遽断乳。从前发热烦躁、夜卧不
安、食物不化及一切诸患,此时皆已去尽,日日嬉笑好吃。现在尚服补脾之药,大约再服四五帖,本体全复,即可不药。孙妇亦感冒三天,郑小珊云:“服凉药后,须略吃安胎药。”目下亦健爽如常。
甲三病时,孙妇曾于五月二十五日跪许装修家中观世音菩萨金身,伏求家中今年酬愿。又言西冲有寿佛神像,祖母曾叩许装修,亦系为甲三而许,亦求今年酬谢了愿。
梅霖生身后事办理颇如意,其子可于七月扶榇回南。同乡各官如常。家中若有信来,望将王率五家光景写明。肃此谨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禀祖父母?告生一女
孙男国藩、国荃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十一月初二日孙发家信第十五号,外小鞋四双,由宝庆武举唐君带至湘乡县城罗宅,大约新正可到。
十五日戌刻,孙妇产生一女。是日孙妇饮食起居如故,更初始作势,二更即达生,极为平安。寓中所雇仆妇,因其刁悍,已于先两日遣去,亦未请稳婆,其断脐、洗三诸事,皆孙妇亲自经手。
曾孙甲三于初十日伤风,十七大愈,现已复元,系郑小珊医治。孙等在京身体如常。同乡李碧峰在京,孙怜其穷苦无依,接在宅内居住,新年可代伊找馆也。谨禀。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请漆寿具及告英军占宁波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三月十一日发家信第四号,四月初十、二十三发第五号、第六
号。后两号皆寄省城陈家,因寄有银、参、笔、帖等物,待诸弟晋省时当面去接。四月二十一日接壬寅第二号家信,内祖父、父亲、叔
父手书各一,两弟信并诗文俱收。伏读祖父手谕,字迹与早年相同,知精神较健。家中老幼平安,不胜欣幸。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
承叔父代办寿具,兄弟感恩,何以图报!湘潭带漆,必须多带。此物难辨真假,不可邀人去同买,反有奸弊。在省考试时,与朋友问看漆之法,多问则必能知一二。若临买时向纸行邀人同去,则必吃亏。如不知看漆之法,则今年不必买太多,待明年讲究熟习,再买不迟。
今年添新寿具之时,祖父母寿具必须加漆,以后每年加漆一次。四具同加,约计每年漆钱多少?写信来京,孙付至省城甚易,此事万不可从俭。子孙所为报恩之处,惟此最为切实,其余皆虚文也。孙意总以厚漆为主,由一层以加至数十层,愈厚愈坚。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物,恐其与漆不相胶粘,历久而脱壳也。然此事孙未尝经历讲究,不知如何而后尽善。家中如何办法,望四弟详细写信告知,更望叔父教训诸弟经理。
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言到县即送银二十八两至我家。孙因十叔所代之钱,恐家中年底难办,故向心斋通挪,因渠曾挪过孙的。今渠既未送来,则不必向渠借也。家中目下敷用不缺,此孙所第一放心者。孙在京已借银二百两,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顾家耳。
曾孙姊妹二人体甚好,四月二十三日已种牛痘。牛痘万无一失,系广东京官设局济活贫家婴儿,不取一钱。兹附回种法一张,敬呈慈览。湘潭、长沙皆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间无人知之。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极可痛恨,京城人心安静如无事时,想不日可殄灭也。孙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禀祖父母?告九弟已归家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七月初五日发第九号信,内言六月二十四后,孙与岱云意欲送家眷回南,至七月初一谋之于神,乃决计不送。
初五日发信后,至初八日,九弟仍思南归,其意甚坚,不可挽回,与孙商量,孙即不复劝阻。九弟自从去年四月父亲归时,即有思归之意。至九月间,则归心似箭。孙苦苦细问,终不明言其所以然。年少无知,大抵厌常而喜新,末到京则想京,既到京则想家,在所不免。又家中仆婢,或对孙则恭敬,对弟则简慢,亦在所不免。孙于去年决不许他归,严责曲劝,千言万语,弟亦深以为然,几及两月,乃决计不归。今年正月病中又思归,孙即不敢复留矣。三月复原后,弟又自言不归,四、五、六月读书习字,一切如常。至六月底,因孙有送家眷之说,而弟之归兴又发。孙见其意,是为远离膝下,思归尽服事之劳。且逆夷滋扰,外间讹言可畏,虽明知蕞尔螳
臂,不足以当车辙,而九弟既非在外服官,即宜在家承欢,非同有职位者闻警而告假,使人笑其无胆,骂其无义也。且归心既动,若强留在此,则心如悬旌,不能读书,徒废时日。兼此数层,故孙比即定计,打发他回,不复禁阻。恰好郑莘田先生名世任,长沙人,癸酉拔贡,小京官,由御史升给事中,现放贵西兵备道将去贵州上任,迂道走湖南省城,定于十六日起程,孙即将九弟托他结伴同行。
此系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即于数日内将一切货物办齐,十五日雇车。郑宅大车七辆,渠已于十三日雇定,九弟雇轿车一辆,价钱二十七千文。时价轿车本只要二十三千,孙见车店内有顶好官车一辆,牲口亦极好,其车较常车大二寸,深一尺,坐者最舒服,故情愿多出大钱四千,恐九弟在道上受热生病。雇底下人名向泽,其人新来,未知好歹,观其光景,似尚有良心者昨九弟出京七日,在任邱县寄信来京,云向泽伺候甚好。十六日未刻出京,孙送至城外二十里,见道上有积潦甚多,孙大不放心,恐路上有翻车陷车等事,深为懊悔。二十三日接到弟在途中所发信,始稍放心。兹将九弟原信附呈。孙交九弟途费纹银三十二两整,先日交车行上脚大钱十三千五百文,及上车现大钱六千文两项在外,外买货物及送人东西另开一单九弟带回。外封银十两,敬奉堂上六位老人吃肉之赀孙对九弟云,万一少途费,即扯此银亦可,若到家后,断不可以他事借用此银,然途费亦断不至少也。向泽订工费大钱二千文,已在京交楚。郑家与九弟在长沙分队,孙嘱其在省换小船到县,向泽即在县城开销他。向泽意欲送至家,如果至家,留住几日打发,求祖父随时斟酌。
九弟自到京后,去年上半年用功甚好。六月因甲三病,耽搁半月余。九月弟欲归,不肯读书,耽搁两月。今春弟病耽搁两月。其余工夫,或作或辍,虽多间断,亦有长进。计此一年半之中,惟书法进功最大。外此则看《纲鉴》卅六本,读《礼记》四本,读《周礼》一本,读《斯文精萃》两本半因《周礼》读不熟,故换读《精萃》,作文六十余篇,读文三十余首。父亲出京后,孙未尝按期改文,未尝讲书,未能按期点诗文,此孙之过,无所逃罪者也。读文作文全不用心,凡事无恒,屡责不改,此九弟之过也。好与弟谈伦常,讲品行,使之扩见识,立远志,目前已颇识为学之次第,将来有路可
循,此孙堪对祖父者也。待兄甚敬,待侄辈甚慈,循规蹈矩,一切匪彝慆淫之事毫不敢近,举止大方,性情挚厚,此弟之好处也。弟有最坏之处,在于不知艰苦。年纪本轻,又未尝辛苦,宜其不知,再过几年应该知道。
九弟约计可于九月半到家。孙恐家中骇异,疑兄弟或有嫌隙,致生忧虑,故将在京、出京情形述其梗概。至琐细之故,九弟到家详述,使堂上大人知孙兄弟绝无纤介之隙也。
孙身体如常,惟常耳鸣,不解何故。孙妇及曾孙兄妹二人皆好。丫环因其年已长,其人太蠢,已与媒婆兑换一个京城有官媒婆,凡买妾买婢,皆由她经纪,彼此不找一钱。此婢名双喜,天津人,年十三
岁,貌比春梅更陋,而略聪明。寓中男仆皆如故。
同县谢果堂先生为其子捐盐大使,王道嶐王恒信之侄捐府经历,黄鉴之子捐典史,以外无人。
孙在京一切自宜谨慎,伏望堂上大人放心。孙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