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91.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目前的移动通信产业融合现状和技术趋势入手,提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架构和技术方法,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协调调用各类网络资源共同完成具有端到端质量保证的业务提供,构建移动融合网络综合体系。本书融通俗性、完整性、实用性、丰富性于一体,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移动融合网络的网络架构、各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机制。
本书既可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IT、电信运营管理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移动网络融合的背景与环境
1.1 移动融合网络概念解析
1.1.1 移动融合网络的发展需求
1.1.2 移动融合网络的概念和内涵
1.1.3 移动融合网络的研究热点
1.2 移动融合网络的特点
1.2.1 业务模式的广泛性
1.2.2 统一的全IP的网络结构
1.2.3 网络的安全性及私密性
1.2.4 移动性及环境感知性
第2章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2.1 HSPA+技术
2.1.1 HSPA+概述
2.1.2 HSPA+业务需求
2.1.3 HSPA+标准化进展
2.2 LTELTE-Advanced技术
2.2.1 LTELTE-Advanced概述
2.2.2 LTELTE-Advanced技术需求
2.2.3 LTELTE-Advanced关键技术
2.3 Wi-FiWiMAX技术
2.3.1 Wi-Fi技术
2.3.2 WiMAX技术
2.3.3 Wi-Fi与WiMAX技术比较
2.4 IMS技术
2.4.1 IMS概述
2.4.2 IMS技术优势
2.4.3 IMS体系结构
2.5 SAEEPC
2.5.1 SAEEPC概述
2.5.2 SAEEPC技术特点
2.5.3 SAEEPC架构
2.5.4 EPC与2G3G核心网比较
第3章 现有移动融合网络架构
3.1 WLAN与3G网络融合架构方案
3.1.1 基于3GPP EPC的融合网络目标架构
3.1.2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体系架构
3.2 基于3GPP EPC网络融合方案协议转换与匹配
3.2.1 基于S2a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3.2.2 基于S2b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3.2.3 基于S2c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第4章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架构
4.1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协议栈结构
4.1.1 无线多接入环境下协议栈架构分析
4.1.2 引入多接入协议适配层的协议栈结构
4.2 网络间切换机制及切换性能分析
4.2.1 网络间切换机制
4.2.2 网络间切换时延分析
4.2.3 网络间切换性能优化措施
4.3 多接口业务分流及业务连续性
4.3.1 多接口同时传输与策略路由
4.3.2 业务连续性
第5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协议转换与匹配
5.1 基于PDG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1.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5.1.2 网络间切换机制
5.2 基于S2a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2.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5.2.2 网络间切换机制
5.3 基于S2b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3.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5.3.2 网络间切换机制
5.4 基于S2c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4.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5.4.2 网络间切换机制
第6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回传机制与负荷分担
6.1 移动回传网络现状分析
6.2 基于分组的移动回传网络
6.2.1 高速以太网
6.2.2 分组传送网
6.3 IEEE 802.113GLTE紧耦合架构下的回传网络
6.4 回传网络的关键技术
6.4.1 MPLS标签转发
6.4.2 QoS
6.4.3 保护
6.4.4 OAM
6.5 移动回传网络的负荷分担机制
6.5.1 负荷分担需求
6.5.2 回传路径相互独立情况下的负荷分担
6.5.3 回传路径一致情况下的负荷分担
6.5.4 紧耦合架构下的业务切换
第7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业务安全管理
7.1 紧耦合架构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7.1.1 3G-WLAN互联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7.1.2 3GLTE-WLAN互联的安全需求
7.2 融合网络安全架构研究
7.2.1 接入侧的安全
7.2.2 网络侧的安全
7.2.3 融合网络的安全
7.2.4 I-WLAN的安全
7.2.5 非漫游网络参考模型
7.2.6 漫游网络参考模型I
7.2.7 漫游参考模型II
7.3 统一认证技术协议和算法及应用方案
7.3.1 EAP_SIMAKA认证协议概述
7.3.2 SIMUSIM卡认证协议说明
7.3.3 SIM认证的应用方案
第8章 未来融合网络
8.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融合网络
8.1.1 云计算发展概述
8.1.2 云计算定义及特征
8.1.3 云计算与相关技术的比较
8.1.4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融合网络架构
8.2 融合网络的信令数据分析
8.2.1 信令监测平台发展概述
8.2.2 信令监测平台功能特点
8.2.3 信令监测平台架构
8.2.4 海量信令数据挖掘
8.3 融合网络的智能控制
8.3.1 智能控制系统功能
8.3.2 融合网络的管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