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历时三十年之久,成就《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一书,堪称作者王啟泰毕生的呕心沥血之巨作。
|
內容簡介: |
我国著名陶质文物修复和古瓷鉴定专家王啟泰,亲自执笔,对其提出的“陶质文物修复六步法”,在理论和工艺规范上做了更一进的具体总结,极具专业性。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一书对陶质文物的修复理论、工艺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工艺,大多数继承于传统的修复工艺,也有一些是作者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体会。而本书中所列举的陶质文物修复实例,包括修复所用原材料、配方、操作方法、工艺程序等,全部都是作者的亲身实践所得,具有极大的借鉴性。但凡属于借鉴于传统工艺或介绍他人的成果之处,一律标明出处,以广大便读者查阅。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一书研究价值颇高,不仅对修复陶质文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也可作为行业内专业教材所用,是一本高水准的收藏好书。
|
關於作者: |
王啟泰,我国著名陶质文物修复和古瓷鉴定专家。1942年10月21日出生,北京市人。1974年起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修复国家级出国展览文物,修复品曾赴欧、美、亚、澳多国展出。1983年奉命东渡日本,成功修复受损的秦将军俑,以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至2001退休。1991年任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
1983年拜耿老宝昌为师,学习古陶瓷鉴定,提出古瓷鉴定“九方五法”和鉴定者必备的“八条标准”,收集瓷片一万有余,出版《残瓷雅集》一书。举办“京味”讲座;鉴定陶瓷;发表文章。《北京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读卖新闻》、美国《亚省时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有报导、专访。
|
目錄:
|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
目录
序
前 言
第一章 陶质文物修复概论
第一节 何谓陶质文物
第二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重要性
第三节 文物修复工艺的历史
第四节 陶质文物损坏的原因
第五节 陶质文物损坏的七种类型
第六节 文物修复的原则
第七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三种类型
第八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六个工艺步骤
第九节 陶质文物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节 陶质文物修复后的质量评估
第二章 陶质文物的分类
第一节 单色陶
第二节 彩陶
第三节 彩绘陶
第四节 泥塑和陶塑
第五节 釉陶
第六节 砖瓦饰件
第三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清洁工艺
第一节 清洁方法
第二节 溶剂
第四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核拼工艺
第一节 辨认破碎的陶块
第二节 器形特征与核拼
第五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粘接工艺
第一节 粘接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粘合剂
第三节 五种常用粘合剂
第四节 人造石
第五节 粘接工艺
第六节 粘接加固工艺
第六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补配工艺
第一节 补配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补配的方法
第三节 补配的四种工艺
第四节 釉陶的补配
第五节 人造石的补配
第七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仿色釉工艺
第一节 仿色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敷色
第三节 敷色十三法
第四节 釉陶的仿色(釉)
第八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作旧工艺
第一节 何谓作旧
第二节 锈的分类
第九章 文物包装
第一节 文物包装的特殊性
第二节 囊匣包装
第三节 软包装
第四节 直接包装
第五节 巨制包装
第十章 陶质文物修复实例
第一例 修复秦代陶铠甲武士俑
第二例 修复“司母辛”铜方鼎
第三例 修复敦煌彩塑菩萨造像
第四例 修复桥头题诗白瓷枕
第五例 修复篮纹三足灰陶瓮
第六例 修复彩绘武官陶俑
第七例 修复陶釉仓楼
第八例 修复三彩镇墓兽
第九例 修复石雕弥勒菩萨造像
第十例 修复伎乐陶俑套7件
第十一例 修复石雕天禄
第十二例 修复陶铠甲武士俑
第十三例 修复黑釉三彩马
第十四例 修复人物画像空心砖
第十五例 修复三彩马
第十六例 修复陶羊圈
第十七例 修复敞口红陶钵
第十八例 修复彩绘陶骑马俑套12件
第十九例 修复秦将军俑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第二例 修复“司母辛”铜方鼎
——粘接铜器之例
1. 概况
修复断折的青铜器,传统工艺采用焊接。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焊接时所用的熟盐酸中含有氯,氯可使青铜器产生铜锈(碱式氯化铜),会损害文物。另一种看法认为焊接所需的熟盐酸用量极微,对铜质基本没有影响,几十年前所修复的青铜器至今安然无恙,这就是例证。到底是有害还是无害,在此不讨论,只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采用环氧树脂粘接某些断折的青铜器应是可行的。粘接“司母辛”铜方鼎就是成功的一例。
“司母辛”铜方鼎于1976 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5 号墓出土,是商代的青铜重器。高80.5 厘米,长64 厘米,宽47.6
厘米,重117.5
千克。鼎呈长方形,直耳、平底、四柱足,足中空。鼎体四边角和足上部均有凸棱。口下饰饕餮纹,由二条夔龙纹构成。鼎腹四面的左右两侧和下侧排列规整的乳丁纹。足上端饰饕餮纹。口内下侧有铭“司母辛”三字。
2. 修复简记
“司母辛”铜方鼎这次重修,为展览修复。此次损坏是鼎的左前腿从根部断折。断折处出土时既已损坏,曾经修复,采用焊锡焊接。在重修时,清除焊锡的过程中发现,锡料约有80%未能与铜质焊牢,从表及里越来越明显,直至根本未与铜质焊接相连。产生此种不良现象是因为腿壁过厚,焊接时热力未达及里而造成。若还用焊接修复,效果必然如故。所以改用化学剂粘接。
断折面凹凸不平,并有短缺,拼合后不能严丝合缝。所以,粘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将鼎体倒置,断腿倒立在断折面上,固定牢稳(即固定实验)。环氧料中掺入适量体质颜料和深绿色颜料。涂覆胶层要略厚,拼接时凭借鼎腿自重的压力将胶挤出,用丙酮略加清除后,即用橡皮泥适当遮挡。待环氧料干硬,用热刀法再次清除余料,并修整,最后作旧。
用粘接法修复,可使鼎足断折面上的每一处都可以得到粘接,牢牢吻合,加之环氧树脂的特性,所以相当牢固,效果良好。但是,如果青铜器断折面较薄,粘接面较小时,用粘接法显然不如焊接。
在此应说明,修复青铜器不属陶制范畴。录此事例,仅为说明环氧树脂的应用和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