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贝类生物学实验指导》分形态解剖实验、系统分类实验、综合实验和附录四个部分。形态解剖实验主要介绍贝类各类群代表种类的解剖;系统分类实验主要介绍贝类常见种类、经济种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这些种类的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综合实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附录介绍了贝类常见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文中插图全部以彩色印刷附于书后。
《贝类生物学实验指导》可作为贝类学、贝类生物学、水产经济动植物学等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供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水产工作者、生物爱好者、贝类收藏者参考使用。
|
內容簡介: |
《贝类生物学实验指导》分形态解剖实验、系统分类实验、综合实验和附录四个部分。形态解剖实验主要介绍贝类各类群代表种类的解剖;系统分类实验主要介绍贝类常见种类、经济种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这些种类的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综合实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附录介绍了贝类常见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文中插图全部以彩色印刷附于书后。
《贝类生物学实验指导》可作为贝类学、贝类生物学、水产经济动植物学等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供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水产工作者、生物爱好者、贝类收藏者参考使用。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 形态解剖实验
实验1 红条毛肤石鳖的解剖
实验2 日本花棘石鳖的解剖
实验3 蚶毛蚶、泥蚶的解剖
实验4 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的解剖
实验5 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解剖
实验6 文蛤的解剖
实验7 缢蛏的解剖
实验8 鲍皱纹盘鲍、杂色鲍的解剖
实验9 田螺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的解剖
实验10 红螺、脉红螺的解剖
实验11 泥螺的解剖
实验12 乌贼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的解剖
实验13 枪乌贼的解剖
实验14 头足类八腕目短蛸、长蛸的解剖
实验15 解剖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 系统分类实验
实验16 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17 瓣鳃纲翼形亚纲贻贝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18 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19 瓣鳃纲翼形亚纲牡蛎目、蚌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20 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21 瓣鳃纲贫齿亚纲海螂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22 瓣鳃纲异韧带亚纲的系统分类
实验23 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的系统分类
实验24 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古纽舌总科、滨螺总科、凤凰螺总科的系统分类
实验25 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宝贝总科、轮螺总科、蟹守螺总科、玉螺总科、鹑螺总科的系统分类
实验26 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总科、蛾螺总科的系统分类
实验27 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弓舌总科、涡螺总科的系统分类
实验28 腹足纲后鳃亚纲的系统分类
实验29 腹足纲肺螺亚纲的系统分类
实验30 头足纲的系统分类
实验31 多板纲、掘足纲的系统分类
第三部分 综合实验
实验32 常见贝类贝壳的形态观察
实验33 贝类形态参数测量与数据分析
实验34 双壳类的形态结构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观察
实验35 腹足类齿舌的处理与制片
实验36 长牡蛎胚胎发育的观察
实验37 皱纹盘鲍胚胎发育的观察
实验38 贝类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附录 贝类常见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1.贝类分纲检索表
2.双壳纲分科检索表
3.腹足纲分科检索表
4.头足纲分科检索表
参考文献
彩图
|
內容試閱:
|
实验1 红条毛肤石鳖的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红条毛肤石鳖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特点,熟悉各组织、器官、构造的位
置、形态及功能。
2.进一步了解多板类软体动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特点。
3.注意多板类动物的体制结构与生活习性的一致性。
【实验材料】
红条毛肤石鳖鲜冻及70 % 酒精浸泡标本。
【用具用品】
解剖盘、解剖刀、小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操作与观察】
1.概述
红条毛肤石鳖( A co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生活于沿海潮间带岩石上,是我国沿
海最常见的多板类软体动物。生活时以宽大的足部和环带牢固地附着在附着物上,
因此在受激浪冲击的岩石上也有它们的分布。红条毛肤石鳖行动缓慢,仅作短距离
的爬行,为草食性种类,以齿舌刮取多种海藻为食。一般生活于盐度29~35 的水域
中(图1 1) 。红条毛肤石鳖有软坚散结的药效,用于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和麻风病等,中
药名为“海八节” 。
2.外部形态
红条毛肤石鳖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
部分。
(1) 贝壳
由8 枚石灰质的壳板组成,暗绿色,沿其中部有3 条暗红色色带。8 枚贝壳分为3
类:头板、中间板和尾板。头板1 枚,嵌入片有5 个齿裂,表面有粒状突起。中间板6 枚,
两侧各有1 个齿裂,其宽度与长度相近,峰部具纵肋,翼部具有较大的颗粒状突起。尾板
小,1 枚,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形,盖层布有颗粒突起。
(2) 环带(外套膜)
环带较宽,环绕贝壳,环带背面有棒状的棘和18 丛针束,围绕着壳板排列,环带腹面
无附属物。
(3) 头部
位于身体腹面前端,呈半圆形突起,其边缘略有褶皱,头部无眼和触角,口开在中央稍
低下处。
(4) 足部
在头部的后方,很大,占腹面的绝大部分。在足与外套之间有狭沟,即外套沟,内
有鳃。
3.内部器官
(1) 肌肉系统
除去壳板,可见到4 组肌肉:直肌、斜肌、横肌、半环形肌。
直肌位于背部中央,顺着大动脉两侧,由前端向后纵走;斜肌位于每枚壳板的下面,自
直肌两侧向后斜走,在头板下这种肌肉有3 对,这些肌肉的背部与壳板相连;横肌位于每
枚壳板内面后部,使壳板与身体相连;半环形肌位于第8 枚壳板(尾板)后缘。这些肌肉的
收缩,可使动物的身体向腹面卷曲。此外,身体的中部还有较强的足肌和外套肌。
(2)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头、食道、胃、肠、肛门和一些附属的消化腺组成。
口位于身体的腹面,口腔底壁上有齿舌囊的开口。齿舌长,齿数多,每一条横列由17
个齿片组成。中央齿3 个,很小;两侧各有侧齿3 个,内面的一个强大、弯曲、尖锐,外面的
两个很小;缘齿每侧4 个,呈多角形,齿式: 4 ? 3 ? 3 ? 3 ? 4 。口腔的前端侧面有1 对唾液
腺,腺体短并呈分枝状,有很短的导管与口腔相通。口腔与宽广的咽头相接,咽头后方是
食道。
食道前方两侧各有一个粗大的盲囊状腺体,称为糖腺,其内壁有许多乳头状突起,上
面布满腺细胞,可分泌酵素,使淀粉转变成葡萄糖。食道后方与胃相连。胃大,壁薄,周围
是肝脏,肝脏呈淡绿色,极发达,分枝多,有导管与胃相通。肝脏在石鳖幼小时左右对称,
到成体时左叶特别发达,可以延展到背面,夹在肠管之间,向后一直伸到身体的后端;右侧
不发达,常在胃的腹面,仅围绕在胃的旁边。肠长,迂曲,末段是直肠,肛门开口于体后端
的外套沟。
(3) 呼吸和循环系统
鳃呈羽状,位于身体的腹面,外套沟内、足的两侧,每侧有19~22 个鳃。
心脏位于身体的后端中央,外有围心腔膜包被。心室是一个较膨大的管,左右各有一
个心耳。心室和心耳的壁均薄,心室和心耳之间有两对耳室孔相通。心室后端封闭,向前
派出一支大动脉,血液经大动脉分布到身体内脏各器官间,然后由身体各部流入肾脏,汇
合到外套沟内侧的血窦再进入鳃。血液在鳃中进行氧气交换后,经心耳再回到心室。
(4) 排泄系统
肾脏呈管状,左右对称,位于消化管的腹面两侧,约在第6 壳板的位置,向前伸至第
3 、第4 壳板位置之间。肾管向后分成两枝,呈倒“ V”形,肾的内端成漏斗状孔,开口于围
心腔中;外端开口于外套沟中,在后方的两个鳃之间。肾管伸出许多腺质构造的分支至内
脏间,从血液中吸取废物排出体外。已固定的标本较难看到肾脏形态。
(5) 神经系统
没有分化显著的神经节。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环绕食道的环状神经中枢和由此向
后派出的两对神经索构成。环状神经中枢包括背部加厚的脑和较薄的神经连结。脑不分
化成神经节,称为脑弓。脑主要派出神经至触唇、咽头等部位,并派出神经与齿舌下神经
节和口神经环相连。自脑向后派生两对神经索,分别为足神经索和侧神经索。足神经索
位于足的上部,主要派出神经至足部,两支足神经索之间,有许多细小的神经连结。侧神
经索位于身体两侧,主要派出神经至外套膜、鳃和内脏等部位,两条侧神经索之间,也有许
多细小的神经连结,在后端则被较粗的直肠上神经连结贯通。
(6) 生殖系统
红条毛肤石鳖为雌雄异体。
生殖腺呈长筒状,位于身体背侧中央,夹在大动脉和消化管之间。精巢呈橙红色,卵
巢为绿色,在靠近后端的背面,约在第6 块壳板之下。有生殖输送管1 对,管的末端开口
在外套沟中,位于最后第3 、第4 对鳃之间。
【作业与思考题】
1.绘红条毛肤石鳖的内部解剖图,并注上各部位名称。
2.绘壳板形态图,并注上各部位名称。
3.描述齿舌带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齿片的形态,并绘3 类齿片的形态图。
实验2 日本花棘石鳖的解剖
【目的要求】
1.熟悉日本花棘石鳖各组织、器官、构造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2.进一步了解多板类软体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特点。
3.注意多板类动物的体制结构与生活习性的一致性。
4.注意日本花棘石鳖与红条毛肤石鳖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实验材料】
日本花棘石鳖鲜冻及70 % 酒精浸泡标本。
【用具用品】
解剖盘、解剖刀、小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操作与观察】
1.概述
多板类软体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常生活于正常盐度的沿岸浅海和海底。垂直分
布以潮间带生活的种类较多。全世界约有石鳖600 种,我国沿海已报道约50 种。
石鳖行动缓慢,以足吸附在岩石缝凹或海藻、珊瑚丛中,在吸附处常形成足凹。石鳖
的活动范围小,周年活动范围在1 m2 内,有归巢习性,觅食后常又回到原来的栖息处。食
物以各种海藻为主,胃内也发现有孔虫、苔藓虫等,其敌害主要是鱼类和鸟类。保护器官
为贝壳及加厚的外套膜(环带) 。
2.外部形态
日本花棘石鳖( L iolop hura j aponica) 背面有8 枚贝壳,由前至后,分别为头板(1
枚) 、中间板(6 枚) 、尾板(1 枚) 。内部解剖完毕后,依次取下贝壳,观察其形态。
贝壳周围为外套膜,称环带,环带上有黑白相间的石灰质棘。不同种类的石鳖,环带
上的附属物不同,是分类的辅助特征(图2 1) 。
腹面周围的一圈环状肌肉,为外套膜(环带) ,无石灰质棘或其他附着物,环带内侧与
足之间的分界沟,称外套沟,外套沟内有羽状本鳃。不同种类的石鳖,鳃的数目不同,可用
解剖针仔细挑数鳃的数目。
腹面中央部分的前方为头部,较小,圆柱形。头部中间有口,口的周围为呈皱褶状的
口叶。头部后方较大的一块肌肉为足的?面(图2 2) 。足发达,石鳖依靠足部营匍匐爬
行生活,有敌害触及或受到惊吓时,环带、足部肌肉收缩,挤出外套沟中的水分而形成真
空,使石鳖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肛门开口在外套沟中,位于足部的后方中央,有些种
类在肛门的两侧有肛门叶。外套沟内,还有肾孔、生殖孔的开口,位于鳃的基部,针孔状,
细小,在繁殖季节生殖孔较明显,不同种类其开口的位置不同。
3.内部构造
沿外套沟,剪去整个足部(图2 3) 。盘曲于体腔中的管状物为肠管,肠管长,一般为
体长的1.8~2 倍。肠管周围有弥散状的肝脏,常为红褐色。肠管后端为肛门,肛门开口
在外套沟中。从头部中间剪开吻部,可见口球前方有唾液腺,腺质,淡粉色。口球底部有
齿舌囊,内有齿舌带,齿舌带长,可取出齿舌带在镜下观察。口球后为食道,食道两侧有较
大的糖腺,食道与壁薄的胃相通。消化管的两侧有壁薄的肾脏,透明,肾口开口在外套沟
中,约在最后第10 对鳃的基部。用镊子拉出肠管,紧贴于贝体中央背面的腺质物,即为生
殖腺。雄性生殖腺橘黄色,雌性生殖腺绿色。生殖腺颜色随性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生殖孔开口约在最后第13 、第14 对鳃的基部(图2 4) 。心脏位于后端,1 心室2 心耳,心
室壁较厚,为一个膨大的管状物,后端封闭,向前发出大动脉(位于生殖腺的背面) ,心室左
右各有1 个心耳,心耳三角形,各有1 对耳室孔与心室相通。
4.齿舌的观察
用小镊子仔细除去齿舌带基底的肌肉,将齿舌带夹于2 块载玻片之间,摊平、压紧,于
解剖镜下观察。
石鳖的齿舌带由许多横列组成,每一个横列有17 枚齿,其中中央齿3 枚,侧齿3 枚,缘
齿4 枚,齿式为4 ? 3 ? 3 ? 3 ? 4 ;3 枚中央齿形态各异;3 枚侧齿,内侧的1 枚很大;缘齿4 枚,
内侧1 枚大,外面3 枚小;齿式也可以写成(3 + 1) ? (2 + 1) ? (1 + 1 + 1) ? (1 + 2) ? (1 + 3) 。
在光镜或解剖镜下仔细观察齿的形态。齿舌的进一步处理与制片,可参见本书实验35 。
5.壳板的观察
先从背面挖出尾板,依次向前,取出全部的8 枚贝壳(图2 5) 。头板半月形,表面有
相互交织的放射肋和生长纹,嵌入片(insertional lamina)上有齿,齿间的裂隙称为齿裂
(slit) ,齿和齿裂的数目是分类的依据。中间板6 枚,嵌入片位于壳板的两侧。尾板1 枚,
元宝形。
了解壳板各部位的名称,包括盖层( tegmentum) 、连接层(articulamentum) 、缝合片
(sutural lamina) ,以及壳板的峰部、肋部、翼部。
6.肌肉系统
取出贝壳后,从背面可看到4 组肌肉(图2 6) :直肌、横肌、斜肌、纵侧肌。直肌位于
身体中央、大动脉两侧,由前端向后纵走。横肌位于每一枚壳板内面后部,使壳板与身体
相连。斜肌位于每一枚壳板下面,为自直肌两侧向后斜走的2 束斜向肌肉,在头板下有3
束。纵侧肌位于身体前端、后端及体侧周围,这些肌肉的收缩,可使动物的身体向腹面
卷曲。
【作业与思考题】
1.绘日本花棘石鳖的内部解剖图,并注上各部位名称。
2.绘壳板形态图,并注上各部位名称。
3.描述齿舌带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齿片的形态,并绘三类齿片的形态图。
4.试比较日本花棘石鳖和红条毛肤石鳖的形态结构差别。
实验3 蚶(毛蚶、泥蚶)的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蚶(毛蚶、泥蚶)的一般形态构造特点,熟悉蚶类各部位的名称、形态及功能。
2.进一步熟悉、掌握双壳类蚶目软体动物的一般形态构造特点。
【实验材料】
毛蚶:70 % 酒精浸泡标本及鲜活标本;
泥蚶:70 % 酒精浸泡标本及鲜活标本。
【用具用品】
解剖盘、解剖刀、小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操作与观察】
1.外部形态
毛蚶( Scap harca subcrenata) ,壳质坚厚,中等大,长卵圆形,成体壳长4~5 cm ,左壳
稍大于右壳。壳顶突出,向内卷曲。壳顶下韧带面倾斜,韧带黑色。壳背侧两端略显棱
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面有放射肋31~35 条,放射肋上有方形小节结,左壳小
节结明显,状似瓦垄。壳表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形态描述可参见本书实验16) 。
泥蚶( T egillarca granosa) ,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
韧带面宽,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粗壮, 18~22 条,肋上具颗粒状结节(形态描
述可参见本书实验16) 。
2.内部构造
(1) 去掉一侧贝壳
用解剖刀背敲碎一侧贝壳,割断前、后闭壳肌,除去一侧贝壳。紧贴贝壳内面的薄膜
为外套膜。外套膜左右各1 片,薄而透明,除在背缘愈合外,腹缘游离(外套膜类型为简单
型) 。外套膜边缘加厚,形成3 层突起,由外而内,分别是生壳突起、感觉突起、缘膜突起。
缘膜突起发达,边缘呈波纹状。外套环走肌突出,与壳表放射肋相对应。
(2) 去掉一侧外套膜
去掉一侧外套膜,由前向后,可以看到以下结构: 唇瓣,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后
方,呈长条形,左右各2 片,分别为内唇瓣和外唇瓣;内、外唇瓣的接触面上有沟嵴和纤毛,
外唇瓣的外侧和内唇瓣的内侧则较光滑;左右外唇瓣在基部相连,形成口的上唇;左右内
唇瓣在基部相连,形成口的下唇;上、下唇之间为口,口仅是一条裂缝。
在后闭壳肌前方斜向排列的瓣状物即为鳃,共4 片。每一片鳃瓣由众多的鳃丝构成,
鳃丝间有纤毛连系(丝鳃类) 。鳃丝着生在鳃轴上,鳃轴宽而厚,前半段连在外套膜上,后
半段附于后闭壳肌腹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