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国风书系:读史阅世》编辑推荐:他嗜书、藏书、编书、出书,他立德、立志、立功、立言,他是近代一大通儒,中国出版巨擘。他,就是国学大师张元济。冰心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张舜徽先生说:“虽其一生无他专著行世,然观其所为群书题跋,固可考见其学问博赡,识见高远,固近世一大通儒也。”
作者张元济,翰林出身,学贯中西,中国出版第一人。全书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整体折射出一种儒家文化人格。谈绑票,谈教育,论政治,提出治家格言,字字珠玑。
|
關於作者: |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出版家、国学大师。清末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97年与人创办通艺学堂,教授英文与数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9年在李鸿章的推荐下入南洋公学,任译书院院长。1902年,加入了商务印书馆。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监理、董事长,主持出版了各种教科书、中外工具书、古籍影印丛书等,其中《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影响最大。著有《涉园序跋集录》《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等。
|
目錄:
|
代 序 从张元济谈读书治学
上编 阅世随笔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日月星辰系焉
祭四弟文
为设立通艺学堂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
上光绪奏折
上光绪奏折
答友人问学堂事书
敬告沪学会诸君
请勿将变通奖励学生章程与变通奖励混而为一
代外务部拟办理储才馆事宜奏折
议改良留学日本办法
关于学费标准致学部堂官书
关于教会学校章程致学部堂官书
就学堂章程草案致学部堂官书
为寺庙办学致学部堂官书
议管理留学欧美学生办法致学部堂官书
议制定奖励办学章程致学部堂官书
条陈外交学堂事宜说帖
在纽约中国留学生会馆演说
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
环游谈荟
上庆亲王手折
拟制新式排字机议
东方图书馆概况?缘起
甲申合郡同集鸳湖修锲记
在海盐两日之所见所闻
拟请修复胡墓并拨还墓田以资修葺公呈
谒胡孝辕先生墓记
谈绑票有感
农村破产中之畜牧问题
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的职责
中华民族的人格
公祭熊秉三先生文
敬题谢太傅遗像
高翰卿先生八十寿序
潘君博山墓志铭
题颜雪庐先生大考第一卷后
归耕图
新治家格言——仿朱柏庐体兼补其所未备
论孔子在今日的地位
戊戌政变的回忆
请修饰曲阜孔庙孔林议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中编 读史札记
送简庵入滇序
《埃及近世史》序
《法学协会杂志》序
吴绶卿先生遗诗序
刊印槜李文系征集遗文启
《四部丛刊》刊成记
重印《四部丛刊》刊成记
记《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
续修滕县志序
在德国捐赠东方图书馆书籍赠受典礼上的讲话
就影印四库珍本答记者问
在法国捐赠东方图书馆书籍赠受典礼上的讲话
浙江图书馆善本书目甲编序
今献汇言题辞
《夷白斋集》跋
《德诗汉译》序
题张豫泉同年六十年前乡榜题名录
《美国不动产抵押放款之研究》序
《马相伯先生年谱》序
题潘博山藏缪小山辑友人手札
《鄂轺载笔》序
为孙宝田题《璇闺课子图》
呈为设立私立合众图书馆申请立案事
在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开幕式上致词
题《朱屺瞻画逸我文艺社草堂讲学图卷》
《郋亭廉泉录》跋
下编 诗词唱和
赋得与君约略说杭州得州字五言八韵
冒雨由华顶至上方广寺,答沅叔见怀即步原韵
丙寅春,敬题毓珊姻伯大人遗像
依韵答和适之先生
长崎雨中登山买松不就
和盐谷节山步原韵
赠静嘉堂藤田昆一君
赠静嘉堂饭田君
赠内野皎亭
戊辰初冬,过内藤湖南山斋,晤谈甚欢,谨志
别府间歇泉
题《孤山补梅图》
陈澄中得宋刻荀子绘《荀斋图》属题
赠山崎正董君
赠傅沅叔
咸阳道中口占
仲咸先生开九华诞兼值重游泮水,撰句奉贺
陈慎侯先生重游泮水,诗以颂之
民国廿六年九月挽粹和侄孙
挽陈伯岩
和郭沫若《归国书怀》步原韵
任之自长沙以七律二首见寄,依韵奉答
挽陶兰泉
题刘澄如七十小像
题《沈子培海日楼图》
挽汪仲谷
和黄肯堂甲申同入学嘉善人八十自寿诗
王君九七十生日
陈廉斋属题黄花岗图
叶揆初七十生日
题顾昉《山村消夏图》
题海盐海乐《三江邨消夏图》
题和卿先生遗像,用沈淇泉同年韵
题萧俊贤画
读《金君幼昌传》
题《郭河阴谿山行旅图》为伊近岑峻斋子
题香池弟妇钮意丹女士画
读黄节母苦命行题
又七绝四首
查金钞
交易所
奇女吟
哀舞女
为商藻亭题《寒灯听雨图》
挽叶揆初
挽仲良叔祖
跋《朱屺瞻临王孟端松竹卷》
自病院还家,赠姚彭二护士
庚寅岁暮告存
哀女奴
久病渐起聆医言有感
西藏解放歌
床前月寄陈叔通
挽颜惠庆
别天顺吾友
一九五一年除夕失眠口占(用新名词)
别全国人民
别沈衡山
别自身
别众友
别商务印书馆同人
别顾起潜
别唐蔚芝
别李拔可
留别绝句
唁陈叔通丧偶
喜见旧栽白杜鹃
挽李拔可
追述戊戌政变杂咏
和陈叔通出国纪事俚言七绝二十三首
癸巳岁暮再告存
挽唐蔚芝同年
题赠君九令妹
告别亲友诗
|
內容試閱:
|
前日蒙垂询,英人设立协和医院来部立案,作何办理?当陈管见:课程不必干预,但将来考验须按本部所定章程;并推论各国教会所立学堂亦应一律看待,将学生收回己用……匆匆未尽所怀。明知今日遽为此言,亦犹四十年前之议筑铁路,必忤清议。然欲为国家维系人心,消弭教祸,实不能不从此入手,敢贡刍荛。伏祈鉴察!
查协和医院一案。本年正月初十日,本部已咨复外务部转复英使:饬该医士将堂开办年月、教科课程、学生人数呈报;本部派员考查,果与定章相符,准予立案。将来毕业时,与官立学堂一律办理云云。彼既承上文而言,自无可以拒绝之理。但此时章程未定,措词稍有不当,以后甚难处理。先复以本部初立,正在核议一切章程,俟定议施行再行核办。然此非延宕之意,则章程不可不速定也。外人所立学堂之学生,与官立学堂一律奖励。所可虑者,于我国本有之学术一无所知,一也。自幼与外国人相习,将来为国家办事,界限恐难分明,二也。然按照本部所定课程考验,则第一端之弊无虞。惟今日百废俱兴,需才孔亟。其考验虽不及格,而片长薄技足以效用者,亦宜予以文凭,俾无湮没。至第二端,挽救之道,惟有引为己用,不稍异视,庶可默为转移。若拒绝之,正所以坚其去志耳。且默察近日大势,我国人于爱国合群之道,亦稍稍有所觉悟。苟善为用之,未必竟如上文所言也。以上二弊,其发见之处即在于奖励实官,而外人之设立学堂者,亦最注重此事。不惟外人所设学堂然也,即我国人自立学堂,其分省界、争学额,呶呶不已者,亦无不集矢于此。故奏定章程中,各学堂奖励章程不可不改。尚有一事,则外人所设学堂之学生,必有归依彼教者,一律奖励,不无窒碍。此事于吾国前途关系极大,然事至今日,不能不通盘筹算。元济侨居沪渎,已历八年。默观外人议论教会情形,与夫各处教案之所由起,窃思尚有可以挽回之策。然其论未免惊人,所谓犹四十年前之议筑铁路是也。他不具论,论其关于学堂。而为本部权力之所可行者,推原今日教案之所由起,莫不由于容纳莠民。教士岂乐于比匪?上流社会不与相接昔在总署见袁爽秋太常条陈有润饰邪教经典一款,深佩其所见之广,奉旨交议。后来不知如何议复也,只得来者不拒,亦慰情聊胜于无耳;上流社会何以不与相接?则以为舆论所不许;舆论何以不许?则以朝廷之视彼教终未融浃故。然欲民教相安,必有上流社会身入其中,为之主持,而后莠民无所施其伎俩。而能操此转移之权者,则在我学部。转移之道若何?则取耶教学生考验合格者,照将来改定章程一律奖励是也。请言其所以必须奖励之故。
一、山西高等学堂现为教会中人管理,其卒业学生奖给举人、优拔贡者已两次矣昨见山西巡抚咨文,请于本系举人者,奖给实官。此层亟宜并入,改定奖励章程办理。其他教会学堂援例以请,恐难拒绝。则何如先为之地,免求而后许?而转立于被动地位也。
二、今各省学堂聘教会学生为教习者,不知凡几,即京师学堂亦有之。其他如税关,如邮政,如铁路,如电报,无一不有教会中人执役其间。此皆国家之所任用者也,亦既不能不任用矣,则又何惜此奖励乎?且于其学堂毕业之时,不得受考验蒙奖励。及后来任用之时,设令追念前日,必有疑国家之歧视者。此念一萌,无数之障窒生矣。
三、现在留学美国学生有毕业大学堂如耶尔、如康奈尔,而得博士学士学位者,以元济所知,颇有彼教中人。设不奖励,何以劝将来?设不擢用,何以行新政?引此拒彼,于事亦未为平也。
以是之故,而耶教学生之不宜歧视明矣。然元济更有请者,方今各国教育几无不与宗教相杂,实积千百年之阅历始能及此。本部奏请明定教育宗一折,春秋释奠及孔子诞日必在学堂致祭,实已糅合宗教教育为一,与上文所言教育公理及近日全球公许所谓信仰自由者未免不合。此章程实含有凡不拜孔子者,即不得入学堂。彼奉耶教者虽为中国人,我国家亦不教育之意。将来教会中人持此相诘,恐将无词以对。倘彼或竞发明此义,建学招生,岂非更张其势力乎?且各学堂华教员之奉耶教者,必不遵办昔在南洋公学屡见此事。前山东学堂学习赫士,因此大起争端,其将辞去之乎?则教习多虚,而且招外人之诮谤,其将默许之乎?掩耳盗铃,何贵有此章程,其将明认之乎?则教员以身作则之道又将何在?惟事已具奏,无可挽回。必不得已,则于学堂章程中补列一条:许学生之奉耶教者免其行礼。有此一法,亦未始不可补救。元济今为此言,亦知必为世人诟病。然真理所在,不敢不言,或不责其狂戆也。P35-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