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內容簡介: |
《中国流动性过剩研究》对流动性的内涵与外延、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与现象、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影响、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措施及未来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
主要供相关经济领域学者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实际经济管理部门人员参考,同时也适合金融学和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中国流动性过剩研究》由付岱山编著。
|
關於作者: |
付岱山,男,1967年3月生,辽宁省昌图县人,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辽宁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辽宁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讲高级国际金融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数理经济学等课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主持、参与多项科学研究项目。主要从事金融学、数理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研究。
|
目錄:
|
0 导论
O.1 研究流动性过剩有何意义
0.2 中国理论界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0.3 本书的创新点
0.4 本书的研究路线
1 流动性的内涵与外延
1.1 流动性概念溯源
1.2 流动性的特有属性与流动性定义
1.3 流动性理论的发展
1.4 流动性的种属关系与流动性划分
1.4.1 流动性的属和种差
1.4.2 流动性划分
1.5 流动性定义与流动性划分的相互关系
1.6 流动性度量的基本依据
2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分析
2.1 流动性过剩理解的分歧
2.1.1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外国学者的观点
2.1.2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早期观点
2.1.3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近期观点
2.1.4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现代观点
2.1.5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观点分歧的原因
2.1.6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本书的研究思路
2.2 流动性过剩的本质
2.2.1 资产的含义及其流动性切分
2.2.2 负债的含义及其流动性切分
2.3 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2.4 流动性过剩本质与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关系
2.5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1 单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2 两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3 三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4 四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5 五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6 六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5.7 从银行的角度对存款流动性的重新认识
2.5.8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总结
2.6 流动性过剩的结果
2.6.1 消费品价格上涨
2.6.2 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6.3 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
2.6.4 经济过热
2.7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过剩结果的辩证关系
2.8 流动性度量的指标设计
3 中国流动性过剩特征事实分析
3.1 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度量与分析
3.1.1 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度量
3.1.2 对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分析
3.2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度量与分析
3.2.1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度量
3.2.2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分析
3.3 金融机构存差的度量与分析
3.3.1 金融机构存差的度量
3.3.2 金融机构存差的分析
3.4 外汇储备的度量与分析
3.4.1 外汇储备度量
3.4.2 外汇储备分析
3.5 有价证券的度量与分析
3.5.1 有价证券的度量
3.5.2 有价证券的分析
3.6 存货的度量与分析
3.6.1 存货的度量
3.6.2 存货的分析
3.7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判断
4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影响
4.1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4.1.1 货币供应量过多
4.1.2 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
4.1.3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其他原因
4.2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4.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4.2.2 房地产价格上涨
4.2.3 其他影响
5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旖及其效果
5.1 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基本根据
5.1.1 根据流动性的变化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5.1.2 根据流动性过剩负面影响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5.2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及其效果
5.2.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概述
5.2.2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效果
5.3 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果
5.3.1 存款准备金政策概述
5.3.2 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
5.4 利率政策及其效果
5.4.1 利率政策概述
5.4.2 利率政策效果
5.5 汇率政策及其效果
5.5.1 汇率政策概述
5.5.2 汇率政策效果
5.6 房地产金融政策及其效果
5.6.1 房地产金融政策概述
5.6.2 房地产金融政策效果
6 未来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与政策主张
6.1 金融宏观调控与财政宏观调控的协调配合
6.1.1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财政因素
6.1.2 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金融因素
6.1.3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和财政政策效果的其他因素
6.1.4 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模式
6.2 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6.2.1 稳健性原则
6.2.2 自主性原则
6.2.3 灵活性原则
6.3 金融宏观调控目标
6.3.1 金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
6.3.2 金融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
6.4 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体系
6.4.1 公开市场操作
6.4.2 存款准备金政策
6.4.3 利率政策
6.4.4 汇率政策
6.4.5 房地产金融政策
6.5 金融宏观调控中应解除的两种不必要的担心
6.5.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
6.5.2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
6.6 金融宏观调控中应注意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
6.6.1 错误倾向一:盲目地走出去
6.6.2 错误倾向二:盲目地限制出口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