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黄绿相间的银杏叶——朱家雄博客文选》是作者朱家雄的博客文选。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本书内容涉及八个方面:思想圆桌、生活故事、一盏心灯、师生对话、幼童天地、天真理论、神州闲步、异域感想。不仅反映作者思想的精华、生活的点滴,而且折射出作者心路的灵动,情感的浑厚。语言平实优美中不乏生动有趣。较全面地概括了作者在学术、生活、思想乃至旅行中的反思与心得。
|
內容簡介: |
《黄绿相间的银杏叶——朱家雄博客文选》将作者朱家雄在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博客上随性发表的近800篇博文中摘选了一些,并编辑成册,以此反映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愿这些博文像洒在地上的银杏树叶那样,折射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们的一片真情,一份深深的爱……
《黄绿相间的银杏叶——朱家雄博客文选》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
關於作者: |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学会PECERA中国大陆地区主席。曾编撰《幼儿园课程》等著作和教材数十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錄:
|
·思想圆桌·
儿童游戏和游戏儿童
过年的程式
挪威人也在抱怨
横看成岭侧成蜂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
中国人与美国人二
中国人与美国人三
中国人与美国人四
中国人与美国人五
中国人与美国人六
中国人与美国人七
中国人与日本人一
中同人与日本人二
中国人与日本人三
中国人与日本人四
中国人与日本人五
看山是山一
看山是山二
看山是山三
你就是你
泰国僧侣的儿童观
泰国僧侣的早期儿童教育观
煤气爆炸了
规格
再谈规格
三谈规格
四谈规格
“马尚风”的权力是谁给的
第十名现象
一谈感恩
二谈感恩
三谈感恩
年年不收年年种
学者
再谈学者
三谈学者
四谈学者
五谈学者
六谈学者
该怎么说话一
该怎么说话二
该怎么说话三
该怎么说话四
该怎么说话五
该怎么说话六
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思维一
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思维二
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思维三
圈内和圈外一
圈内和圈外二
圈内和围外三
圈内与圈外四
圈内与圈外五
圈内与图外六
中国文化与创造性教育一
中国文化与创造性教育二
谈《小皇帝的眼泪》一
谈《小皇帝的眼泪》二
装忙的人和瞎忙的人
而今……一
而今……二
而今……三
而令……四
而今……五
而今……六
而今……七
而今……八
而今……几
而今……十
一个不小的“产业”
“省官”不如“省事”
学术与政策
做个好人
一块砸向社会舆论的“板砖”
生命的意义一
生命的意义二
生命的意义三
生命的意义四
生命的意义五
傻瓜机一
傻瓜机二
举步维艰
异曲同工
我看蒙台梭利一
我看蒙台梭利二
我看蒙台梭利三
位子一
位子二
位子三
位子四
位子五
我与记者的对话一
我与记者的对话二
心理成熟的标志一
心理成熟的标志二
心理成熟的标志三
教育要做些什么一
教育要做些什么二
教育要做些什么三
教育要做些什么四
教育要做些什么五
教育要做些什么六
教育要做些什么七
教育要做些什么八
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一
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二
在OECD的会场上一
在OECD的会场上二
蒙台梭利教育到底好不好
虎妈
得到和失去一
得到和失去二
得到和失去三
得到和失去四
得到和失去五
得到和失去六
得到和失去七
得到和失去八
得到和失去九
得到和失去十
烦恼都是自寻的一
烦恼都是自寻的二
烦恼都是自寻的三
感恩教育
0—3岁婴幼儿教育
想不写了……
红色动漫一
红色动漫二
宽心和舍得一
宽心和含得二
宽心和舍得三
宽心和舍得四
宽心和舍得五
宽心和舍得六
宽心和舍得七
宽心和舍得八
宽心和舍得九
宽心与舍得十
服务
南宁的一个幼儿园教师
一场该怎样教学的辩论
银杏树叶一
银杏树叶二
话说任志强一
话说任志强二
岁末感言
新的一年,我的博客会怎样
人生一
人生二
人生三
人生四
人生五
人生六
习惯了
这个“圈子”里的人一
这个“圈子”里的人二
这个“圈子”外的人一
这个“圈子”外的人二
·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的“序言”
幼童的创造性
幼童的“沉浮”概念
幼童的“生死理论”
幼童的“地球理论”
幸福在哪里
幼童的“双胞胎理论”
儿童眼里的世界
人是动物吗
老鼠和蝙蝠
老鼠和蝙蝠续
孩子的回答
·幼童园地·
爬小山坡
露宿
野外烧篝火
东京玩具博物馆
茶水大附幼的那棵银杏树
茶水大附幼的0—3岁儿童教育
沙滩上的游戏
在班克街学院的附属早教机构
地震教育
一所保教整合的幼儿教育机构
在日本看到的福禄贝尔
幼儿同的一个女冈长和一群男教师
难以解读的眼神
制作小玩具的感悟一
制作小玩具的感悟二
海洋球
香港扁思幼稚同访问有感
儿童专家
儿童专家续
在云南玉溪的洛河中心幼儿同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一——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二——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三——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生活故事·
每个人都需要在安定中生活
在异国他乡过年
命题作文:过春节
在《外国民歌200首》的“目次”页上
“911事件”后在美国乘坐飞机
“911”与Lcvi''s牛仔裤
一斤等于几两
看电影《高考1977》
松江的秀野桥
·师生对话·
喝咖啡——我和乔治·福门一
吃法国大餐——我和乔治·福门二
张老师看电视
我的一个好老师
我小学的地理老师
能无师自通吗——我和口琴大师石人望
我的大学带教老师——我和童老师
在“实证”与“思辨”中的徘徊
·一盏心灯·
想起了三里河
集真、善、美于一身
为书写前言
他们可安在
朴实无华
情感的维系
同述老校长
我与赵钧鸿博士一
我与赵钧鸿博士二
谈感恩
Todd Ouida儿童基金会
一个已经逝去却还让人铭记在心的人
礼品
又一次与小林髓先生在一起
朋友是老的好
与郭老的交往
父母
·神州闲步·
夜赴北戴河
三亚与檀香山
以前……,现在……
土楼与土菜
井喷
澳门行
从哈尔滨到厦门
绍兴的怀旧
观赏《禅宗少林·爵乐大典》
小荷才露尖尖角
故乡宁波
黄岛
乘坐京沪高铁有感
徐州情怀
·异域随感·
在墨西哥,中国的国旗
穷人需要什么
漫游多洛米蒂山
在市长办公的地方
在荷兰阿纳姆艺术学院
卑尔根的鱼市场
吃日本面条
公务员的道歉
夏威夷——好山、好水、好无聊
在通往拉斯维加斯的戈壁滩上
华盛顿的秋日和冬天
二次大战的老兵和孩子们
冬日的东京人学
夜赴牛津
恋旧的英闷人
为入名园而酿成的悲剧
在但马餐厅晶尝神户牛肉
哲学之路
在巴黎坐地铁
莱茵瀑布
在瑞士看阿尔卑斯山
中国人怎么啦
·网友的评议选·
|
內容試閱:
|
中国人与美国人四 2008/04/10
在荷兰阿纳姆的国际会议,我听了一个美国学者做的学术报告,是关于他所研究的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差别,以及这些个差别对教育的隐喻。
这个叫马可昵称的人,认为自古到今中国文化崇尚的是集体,讲究的是等级制度的建立,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礼仪”等,维系的就是社会和家庭的等级制度,有了它们,才能维护社会和家庭的和谐。
由此,中国文化赋予道德等级、家庭荣耀、礼仪廉耻和自我控制等以极高的价值。
他认为,美国文化崇尚的是个体,讲究的是平等,主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发展自我的权利,而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体的“自主”和“主动”,由此,美国文化赋予个人权利、个人目标、自我尊重和自我能力等以极高的价值。
对教育价值问题的思考是应该与文化相一致的。如若真的是如同马可所说,那么在中国,强调教师教学、强调教育的结果、强调国家统一的高度规范的标准以及强调家长高度参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同样在美国,强调儿童发展、强调教育的过程、强调多重评估标准以及强调家长的多种参与等才是合理的。
正如马可所说,文化问题历来不是单一的,文化正在混合和迁移。因此,中国人在向美国人学,美国人也在向中国人学。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也开始关注儿童发展,关注教育的过程等等;美国的教育也开始关注教师教学,关注教育的结果等等。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文化的混合和迁移并非文化的转换和颠倒,换言之,美国人不会从根本上认同中国文化,中国人也不会从根本上认同美国文化。文化问题需要文化解决的方式,东西方文化需要相互取长补短,但是绝不可能全盘输入和运用。
将美国人认同的价值观当作我们唯一的正确理念,是在与整个的中国文化对抗。
中国人与美国人五 2008/04/11
在荷兰阿纳姆的国际会议上,我与马可对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上的比较,以及这些比较对教育的隐喻等问题有过较多交流。
我赞同他关于中国文化崇尚集体,等级制度是维护中国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的基础,至少在近几十年中不会根本改变,而且即使改变了也对中国的发展不利。我也赞同他关于美国文化崇尚个体,平等、自由、自我等是美国人追求的价值,这样的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入了美国人的心灵,而且即使改变了,也与美国的所有一切不相适应。
二十多年以前,我在美国的一个幼儿园“蹲点”时达半年,我不能理解幼儿园教师看到幼儿在乱涂乱画时,他们却总是在赞扬他们。一次,当我问一个幼儿“你在画什么”的时候,一位教师冲了过来,气冲冲地对我说:“
你不要干扰孩子,他正在进行真正的创作!”以后,我慢慢地懂了,原来美国人与我不一样。这次,马可在演讲时出示了一幅漫画,说的是一群孩子在滑雪,一个孩子摔了跟斗,边上的成人却说:“摔得真好!”看了这样的漫画,我再也没有惊奇了,产生的想法只是:中国人绝对不会这样说,这就好比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孩子乱涂乱画时也没有好的感觉一样。
两年前,我听过一个研究报告,说的是一个西方国家的孩子正在拿着个东西玩,他的父母得知他的玩具是从其他孩子那里买来时,开始责备他了,这个孩子指着他的父母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你们无关!”这样的事在美国一类的西方国家是受到褒扬的,但是我不相信中国人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这些年来,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等级制度在削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在淡化,这并非坏事,因为文化是会变化的。但是,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面,许多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甚至是不会改变的。
对教育价值问题的思考是应该与文化相一致的。如若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在改革教育的时候恐怕不能走极端,不能将许多美国人认同的东西也作为我们必须认同的东西,否则,我们就会变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中国人与美国人六 2008/04/12 中国人爱面子,美国人讲实际。
中国人爱面子,最明显地体现在维护家庭的荣耀上。打从小时候起,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对我们所说的:“要为家里争口气”,言下之意,似乎光宗耀祖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长大后,虽然自己没有用同样的话去要求孩子,但是却也经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比过别人,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平衡。
美国人讲实际,讲究的是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从小时候起,美国家庭的孩子就有充分的选择的机会,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平台,美国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话是:“你是最强的。”美国的孩子没有背上沉重的为家庭争光的包袱,在一片“我能行、我最行”的声音中自信地成长。
中国的孩子老在跟别人比试,跟别人较劲,没完没了的比试和较劲,不仅让人精疲力竭,还常会让人灰心丧气。
于是,一些中国的家长和教师开始向美国人学习了。他们也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给予孩子表现自己的平台,也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最行”
的口号中发展自己。
结果怎么样了?没有人去研究过。
我是这样想的:也许这些孩子“要为家里争口气”的想法是不会有的了,但是他们由于过于自负,由于他们一直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他们与“跟别人较劲”的文化存在着不一致性,结果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他们自己的“我能行、我最行”实际上只是一句谎话而已。
P1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