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內容簡介: |
《工程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根据当今水利发展的需要,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今水文水利计算科学的新进展,更具科学性、实践性,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水利建设的需要。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计算,水能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灌溉水库汛期控制运用,灌溉水库兴利控制运用等。部分章节配有复习思考题和习题。
《工程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可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使用或参考,也可供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务工程等专业师生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水文学发展回顾
1.1.1 水文学的发展
1.1.2 水文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2 水文学与水资源
1.3 工程水文学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工程水文学的内涵及意义
1.3.2 工程水文学的任务
1.3.3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1.4 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4.1 水文现象
1.4.2 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2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2.1.1 自然界的水循环
2.1.2 地球的水量平衡
2.2 河流与流域
2.2.1 河流
2.2.2 流域
2.3 降水
2.3.1 降水的成因
2.3.2 降水的分类
2.3.3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2.3.4 降水量观测
2.3.5 降雨特性的表示方法
2.3.6 流域面平均雨量的计算
2.4 蒸散发
2.4.1 蒸散发
2.4.2 我国蒸发量的时空分布
2.4.3 水面蒸发量的观测
2.4.4 土壤蒸发
2.4.5 流域总蒸发估算
2.5 土壤水、下渗和地下水
2.5.1 包气带和饱和带
2.5.2 土壤水
2.5.3 下渗
2.5.4 地下水
2.6 径流
2.6.1 径流形成过程
2.6.2 径流的表示法和度量单位
2.6.3 我国河川径流的分布
第3章 流域产流、汇流计算
3.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1.1 径流分割
3.1.2 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3.2 流域产流分析与计算
3.2.1 流域产流分析
3.2.2 蓄满产流量的计算方法
3.2.3 超渗产流的计算方法
3.3 流域汇流计算
3.3.1 地面径流的汇流计算
3.3.2 地下径流的汇流计算
第4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4.1 水文测站与站网
4.1.1 水文测站与站网的定义
4.1.2 水文测站的设立
4.1.3 收集水文资料的基本途径
4.2 水位观测
4.2.1 水位
4.2.2 水位观测方法
4.2.3 水位资料整理
4.3 流量测验
4.3.1 概述
4.3.2 流速仪法测流及流量计算
4.3.3 浮标法测流
4.4 泥沙测验与计算
4.4.1 悬移质测验与计算
4.4.2 泥沙颗粒分析及级配曲线
4.5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4.5.1 水文调查
4.5.2 水文遥感
第5章 水文统计基本知识
5.1 概述
5.2 概率的基本概念
5.2.1 事件
5.2.2 概率
5.2.3 频率
5.2.4 概率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
5.3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5.3.1 随机变量
5.3.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5.3.3 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
5.4 水文频率曲线线型
5.4.1 正态分布
5.4.2 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型分布
5.4.3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估算
5.5 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
5.5.1 经验频率曲线
5.5.2 理论频率曲线
5.5.3 经验适线法
5.5.4 优化适线法
5.6 相关分析
5.6.1 相关关系的概念
5.6.2 简单直线相关
5.6.3 曲线选配
5.6.4 复相关
第6章 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
6.1 年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6.1.1 年径流的变化特征
6.1.2 影响年径流的因素
6.2 具有长期资料时设计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6.2.1 水文资料的审查
6.2.2 设计年、月径流系列的选取
6.2.3 实际代表年法的年、月径流量的选取
6.2.4 设计代表年法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计算
6.3 短缺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6.3.1 具有短期资料时设计年径流及年内分配计算
6.3.2 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及年内分配计算
6.4 设计枯水流量的分析计算
6.4.1 有实测资料时设计枯水流量计算
6.4.2 短缺资料时设计枯水流量估算
6.5 年输沙量的分析计算
6.5.1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的推求
6.5.2 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的推求
第7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7.1 概述
7.1.1 设计洪水的含义
7.1.2 洪水设计标准
7.1.3 设计洪水计算的内容及方法
7.2 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水总量的推求
7.2.1 洪水资料的选样
7.2.2 洪水资料的审查
7.2.3 洪水资料的插补展延
7.2.4 特大洪水的处理
7.2.5 洪水频率曲线线型
7.2.6 频率曲线参数估计
7.2.7 推求设计洪峰及洪量
7.2.8 洪水设计值的抽样误差
7.2.9 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7.3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7.3.1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
7.3.2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放大
7.4 入库设计洪水
7.4.1 入库洪水的概念
7.4.2 入库洪水的计算方法
7.4.3 入库设计洪水的推求
7.5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7.5.1 典型年法
7.5.2 同频率地区组成法
第8章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8.1 水库特性
8.1.1 水库特性曲线
8.1.2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
8.1.3 水库的水量损失
8.2 兴利调节分类
8.2.1 水库兴利调节的作用
8.2.2 水库兴利调节的分类
8.3 设计保证率
8.3.1 工作保证率的含义及其表示形式
8.3.2 设计保证率的含义及其选择
8.4 设计代表期
8.4.1 设计代表年的选择
8.4.2 设计多年径流系列的选择
8.5 兴利调节计算原理
8.6 年调节水库兴利调节时历列表法
8.6.1 年调节水库运用情况
8.6.2 根据用水要求确定水库兴利库容
8.6.3 根据兴利库容确定调节流量
第9章 水库防洪计算
9.1 防洪工程措施
9.1.1 修筑堤防,约束水流
9.1.2 兴建水库,调蓄洪水
9.1.3 建造水闸,控制洪水
9.1.4 利用蓄滞、分洪区,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9.1.5 建立排水系统
9.2 防洪标准
9.3 水库调洪的过程与任务
9.4 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
9.5 水库调洪计算的列表试算法
9.6 水库调洪计算的半图解法
第10章 水能计算
10.1 水能利用的基本原理
10.1.1 水能利用的基本原理
10.1.2 河川水能资源蕴藏量的估算
10.2 水能资源的基本开发方式
10.2.1 坝式开发
10.2.2 引水式开发
10.2.3 混合式开发
10.3 水能计算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10.3.1 水能计算的目的
10.3.2 水能计算的基本公式
10.3.3 水能计算列表法
10.3.4 水电站保证出力的计算
10.3.5 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计算
第11章 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
11.1 电力系统的负荷图
11.1.1 电力系统及其用户特性
11.1.2 电力负荷图
11.2 电力系统及电站的容量组成及各类电站的工作特性
11.2.1 设计阶段的容量划分
11.2.2 运行阶段的容量划分
11.2.3 水、火电站的工作特性
11.3 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
11.3.1 无调节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11.3.2 日调节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11.3.3 年调节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11.3.4 多年调节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11.4 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
11.4.1 水电站最大工作容量的确定
11.4.2 水电站备用容量的确定
11.4.3 水电站重复容量的确定
第12章 灌溉水库汛期控制运用
12.1 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的编制
12.1.1 基本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12.1.2 洪水标准、允许最好洪水位及下游安全泄量的拟定
12.1.3 拟定防洪调度方式
12.1.4 防洪限制水位的推求
12.1.5 防洪与蓄水矛盾的解决途径
12.1.6 汛期防洪调度图的编制和应用
12.2 中小型水库的抗洪能力图
12.3 多沙河流水库的控制运用
12.3.1 水库淤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2.3.2 水库淤积的形态和规律
12.3.3 多沙河流水库的控制运用方式
第13章 灌溉水库兴利控制运用
13.1 灌溉水库年度供水计划的编制
13.1.1 水库来水量估算
13.1.2 水库供水量估算
13.1.3 水库兴利水位过程线的计算和绘制
13.1.4 水库兴利水位过程线的应用
13.2 灌溉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编制和应用
13.2.1 水库调度图的意义和作用
13.2.2 年调节灌溉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绘制及应用
13.2.3 多年调节灌溉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绘制及应用
13.3 中小型水库简易供水计划
13.3.1 分次编制水库供水计划
13.3.2 水库水量预分
13.3.3 抗旱能力图表的编制
13.4 综合利用水库的调度
13.4.1 综合利用水库调度的基本原则
13.4.2 灌溉与发电双重兴利任务的水库调度
参考文献
附录
|
內容試閱:
|
第1章 绪论
1.1 水文学发展回顾
1.1.1 水文学的发展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因此,水文学的发展正是与人类对水的认识和需求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学。
为了生活的需要,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雨量、河流水位与流速的观测,并不断试图给水文现象以科学解释。例如,公元前3500~前3000年,古埃及人即开始观测尼罗河的水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防御黄河洪水,从公元前2000多年起就开始观测水位涨落与天气状况;公元前450~前350年,希腊哲学家Plato和Aris?totle提出了水文循环的猜想;1452~1519年,意大利科学家daVinci进一步完善了水文循环的概念,并发明了浮标测定流量的方法。这些早期的水文现象观测和研究为水文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如果认为对水文规律的第一次定量研究是水文学的开端,那么1674年可作为该学科发展的起点。因为在这一年,法国科学家佩劳特(Perreault)在巴黎出版了《喷泉的起源》一书,阐述了他在塞纳河进行的3年雨量观测,得出了“塞纳河流域的年径流量为年降水量的16”的结论。鉴于这本专著将人们对水文循环的认识从定性描述提升到定量计算的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1674年为现代水文学的开端。1674年后,涌现了一批水文测验仪器,如翻斗式雨量计和流速仪。水文领域也提出了若干基础理论和公式,如基于水力学Bernouli定理和Chezy水流阻力公式。
在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和版本的古典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物理学领域,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统一了声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力学;在水科学领域,基于牛顿力学,于1856年提出了描写渗流运动规律的达西(Darcy)定律,于1871年提出了描写明渠缓变不稳定流运动规律的圣维南(St.Venant)方程组;1891年提出了Manning明渠流公式等。19世纪末,专门水文研究机构开始出现,一些国家开始出版水文年鉴。弗里西著的《河流水文测验方法》、福雷尔著的《日内瓦湖湖泊志》、马略特著的《水的运动》等水文学专著陆续出版。这些著作总结了当时水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成就,标志着水文科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奠定基础。
进入20世纪,随着大量兴起的防洪、灌溉、交通工程和农业、林业乃至城市建设向水文科学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也由经验的、零碎的知识逐渐理论化和系统化,水文科学的应用特色逐渐表现出来。1911年Green和Ampt建立了具有物理基础的入渗方程;1914年Hazen提出了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用于洪峰流量及其所需滞蓄水量的估算;1932年Sherman提出将净雨换算为地表径流的单位线;1933年Horton建立入渗理论。在此期间,水文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水文站网系统,这些成就为应用水文学的兴起在理论上、方法上和资料条件方面奠定了基础,并率先形成了它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工程水文学。接着,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也相继兴起。这一阶段的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不仅为许多水利工程的建造与运行管理提供了合理的水文计算方法,而且奠定了工程水文学的基础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致使若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资源、环境等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引起的危机。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使获取水文信息的手段和分析水文信息的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遥感(RS)技术的应用使同时观测大范围内的宏观水文现象成为可能;核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获得微观水文信息;水文模拟方法、水文随机分析方法、水文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能力发展到新的水平;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水文科学从水文观测到基本规律的研究由人力和机械操作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危机,水资源紧缺已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社会经济的需求和技术条件的成熟,先后提出大尺度水文模拟的基本概念,研制出基于遥感、数字流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以满足水资源形成变化规律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节水技术的研究等需要,水资源评价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并得到发展。
1992年,在都柏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概念。生态水文学一经提出,就广受人们的青睐。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实现淡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和有效工具,通过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人类有望走出水资源问题的困境;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水文学将是今后几年内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前沿学科。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过程与植物分布、生长相互作用的水文学与生态学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而且还涉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森林和疏林生态系统、江河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
21世纪,我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社会对水文学科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变暖更为明显,这使得水循环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及大气、海洋、陆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引起了水文学家广泛的兴趣,并认为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危机和洪涝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有关。目前全球尺度水文学的研究已初见端倪,已在大气相互作用理论的野外试验,以及应用RS技术探索地表水文过程空间变异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进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尺度水文学的研究对当前和今后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文学家要想成为这一领域的生力军,就必须熟悉辐射物理、地球流体力学、降水过程、微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
从上述水文学的简要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研究领域越来越拓宽,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可以看到,该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体现了社会的需要和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水文科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正在不断兴起,学科间的空隙逐渐得到填补。此外,人们开始看到,水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在表现自然属性的同时,它的社会属性也日益表现出来,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水文科学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1.1.2 水文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分类的依据不同,水文学的分支学科的数量和名称不完全相同。
按基础理论与应用划分,可分为:
(1)水文学原理(或称理论水文学);
(2)应用水文学。按研究方法分,则可分为:
(1)动力学水文学;
(2)系统水文学;
(3)计算水文学;
(4)确定性水文学;
(5)水文统计学;
(6)随机水文学;
(7)地理水文学;
(8)实验水文学;
(9)同位素水文学;
(10)数字水文学。按研究对象分,则可分为:
(1)河流水文学;
(2)湖泊水文学;
(3)冰川水文学;
(4)河口海岸水文学;
(5)地下水文学;
(6)水文气象学;
(7)水文测验学;
(8)水资源学。按应用范围分,则可分为:
(1)工程水文学;
(2)农业水文学;
(3)森林水文学;
(4)城市水文学;
(5)环境水文学;
(6)生态水文学。学科的分类方法和学科的发展水平有关,这里所作的分类仅仅是一些举例,也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下面对部分主要分支学科作以简要介绍。
水文学原理 研究自然界水文循环、水分运动和溶质输移转化机理,以及水圈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机理及效应。
河流水文学 也称河川水文学,研究河流的自然地理特征、河流的补给、径流形成和变化规律、河流的水温和冰情、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河水的化学成分、河流与环境的关系等。
地下水文学 运用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形成、运动、水情和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学分支学科。它和主要研究地下水起源、类型、分布、运动、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地质环境的水文地质学关系密切,但研究内容各有侧重。
水文气象学 研究水文循环和水分平衡中同降水、蒸发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气象学与水文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河道、水库的防洪兴利,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
工程水文学 研究水文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方法,为水利工程或者其他有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主要包括水文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等内容。
森林水文学 是森林生态学和水文学的边缘学科。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水文过程和森林与水分循环相互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水量、水文情势和水质的影响以及水分循环过程中对森林生长发育的作用。涉及林学、水文学和地学等主要学科。
城市水文学 研究城市化对河川径流和水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的观测实验、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水环境、城市的防洪除涝、城市水资源、城市水文模型和水文预测以及城市水利工程经济等。
环境水文学 水文学新兴学科之一,研究水体或流域水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着重研究水环境演化规律及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对水域或流域水质与水量变化的影响。
生态水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科学,是生态学的水文方面,是研究植物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及水文过程如何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的水文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1.2 水文学与水资源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水文学及水资源包括水文学和水资源学两个方面,是研究水的性质、循环运动规律、水与环境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文学(Hydrology)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水文学学科方向包括:①水文学基础理论或理论水文学的研究,如流域水循环的各要素过程、产汇流原理、水文变量及参数的空间变异与尺度问题、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方法、水文模拟与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等;②应用水文学的研究,如工程水文学(水文计算、水文统计、水文预报等)、城市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和森林水文学等;③水文量测与水信息技术,如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水文数据同化和数字流域与水信息技术;④学科交叉研究,如水文循环过程与物质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环境水文学)、水文循环过程与大气过程的相互作用(水文气象学)、水文循环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生态水文学)及生态需水研究、流域自然水循环系统与社会水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二元水循环)等。
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的量与质进行评价,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并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可以被利用的各种形态的天然水体都可以称为水资源,包括海洋、冰川、湖泊、河流、地下水、大气水等在内的各种水体;狭义上讲,仅指可供国民经济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数量为扣除水汽蒸发的总降水量。可以认为,水资源具有下列性质:
(1)水资源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取代的自然资源。
(2)水资源是大气降水补给的地表、地下的淡水产水量。
(3)水资源是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水,且水质应符合人类利用的要求。
(4)水资源是可以通过水文循环每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有限的可再生资源。
(5)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年际间有变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和经验常融合在其他已建立的学科如水文学、水利学中,没有形成水资源的专门学科。从20世纪中期以来,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专门以水资源为对象的研究和实践在很大范围内有了发展,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水资源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可归结为:①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的机理,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程变化;②在人类经济及其社会发展中为适应用水的需要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科学途径;③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引起的环境与生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水资源自然规律的影响,探求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途径等。
1.3 工程水文学的意义及研究内容1.3.1 工程水文学的内涵及意义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关于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水资源的工程以及生态和环境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水文问题,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水文水利计算是运用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研究陆面水文规律,预测未来变化,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治理水旱灾害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灾害,人们建造了大量的涉水工程,包括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等。工程水文学就是针对涉水工程的性质和需求,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一门技术学科,主要是为水利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水文情势而服务的。其目的是拟定一个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工程设计方案,掌握水工建筑物所在水体于未来整个使用期间的水文情势,研究自然界水文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从而预估未来长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水文情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