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闻写作速成:写作技巧与最新例文

書城自編碼: 20083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张玲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491754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6/32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4.0
《文秘写作实用模板与范本》
+

HK$ 99.7
《领导干部值得一读的常用文书写作规范例文》
+

HK$ 99.7
《领导干部值得一读的调研类文章写作规范与例文》
+

HK$ 106.2
《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人民日报传媒书系》
+

HK$ 103.3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畅销珍藏版) (一本教你如何快》
編輯推薦:
1、作者权威
2、内容实用
3、提供写作方法和思路
4、提供大量最新实用例文
5、可现查现用,可借鉴性强
內容簡介:
本书详细、全面地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新闻写作方法、新闻语言的运用等内容,涵盖了消息、特稿、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还增加了分类新闻报道以及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内容。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新颖,条理清晰,案例典型,是人们掌握新闻写作基本技能的通用读本。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熟练掌握基本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而且可以了解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撰写出客观、准确、全面、鲜活的新闻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關於作者:
张玲玲,华北科技学院副教授主编。
陈丽芳(华北科技学院),丁艳艳(华北科技学院),魏婷(华北科技学院)各位老师参编
目錄
第一章 认识新闻
第一节 新闻定义及新闻要素
第二节 寻找新闻价值
一、及时性
二、接近性
三、显著性
四、重要性
五、趣味性
第三节 培养新闻敏感
第二章 走近新闻报道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二、新闻的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
三、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原因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时效性
二、可读性
三、思想性
第三节 新闻采访
一、采访的定义
二、采访的十个步骤
三、采访的准备工作
四、采访提问的方法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方法
第一节 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三节 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新闻背景的含义
二、新闻背景的分类
三、交代背景的原因
四、新闻背景的作用
五、使用新闻背景的技巧
第四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一、直接引语的含义
二、使用直接引语的意义
三、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引语
四、使用直接引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
二、简洁
三、生动
第二节 新闻动词的使用
第三节 新闻写作中慎用副词与形容词
第四节 运用新闻语言的技巧
一、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二、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三、 如何使用新闻语言
第五章 消息
第一节 消息概述
一、消息的定义
二、消息的种类
三、消息的特点
第二节 消息导语
一、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
二、消息导语写作的误区
三、常见消息导语类型
第三节 消息的结构与标题
一、 消息的结构
二、消息的标题
第四节 消息的主体与过渡
一、消息的主体
二、消息的过渡
第六章 特稿
第一节 特稿概述
一、特稿的定义
二、特稿与消息的区别
第二节 特稿的分类
一、新闻特稿
二、人物特稿
三、趣闻特稿
第三节 特稿的结构
一、特稿的开头
二、特稿的主体
三、特稿的结尾
第四节 特稿写作技巧
一、现场描写
二、逸事回顾
三、细节的力量
四、一事一报、一人一报
第七章 深度报道
第一节 深度报道概述
一、深度报道的界定
二、深度报道的特点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历史演变
一、深度报道的历史渊源
二、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类型
一、单一型
二、集合型
第四节 深度报道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深度报道的写作要求
二、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第八章 新闻评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特征和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特征
二、新闻评论的作用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确定选题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证
一、运用比喻强化说理魅力
二、引述故事增添说理情趣
三、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说理
四、对比说理的鲜明效应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文体
一、社论
二、编者按语
三、新闻述评
四、专栏评论
第九章 分类新闻写作
第一节 会议新闻
一、会议新闻概述
二、会议新闻报道的类型
三、会议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四、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
第二节 灾难性新闻
一、灾难性新闻的组成因素
二、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要点
第三节 经济新闻
一、经济新闻的特点
二、经济新闻采写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科技新闻
一、科技新闻的特征与报道要求
二、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第五节 法制新闻
一、法制新闻的写作要求
二、法制新闻写作的误区
三、法制新闻写作常用策略
第六节 体育新闻
一、体育新闻的写作要求
二、体育新闻写作的误区
第十章 广播电视新闻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二、电视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分类
一、广播新闻的分类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
第三节 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
一、广播新闻写作的语言要求
二、广播新闻的结构
三、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
二、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
三、各类电视新闻体裁的写作
第十一章 网络新闻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特点
一、网络新闻的即时性
二、网络新闻信息的海量性
三、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四、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性
五、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
六、人人皆是记者
第二节 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二、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要求
四、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
第三节 网络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网络新闻导语的类型
二、网络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写作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与分类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四、网络新闻专题的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四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语言的特征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元素。具体而言,新闻语言的特征如下:
一、准确
指语言所表达的与事实真象相一致,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语言要准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词义的差别,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如果词不达意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其次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最后要讲究“立言得体”,新闻报道不要使用不确切、有歧义的词语,要清除虚浮夸张的语言和宣传说教性语言,落笔要有分寸感。
由于新闻报道不是客观变动本身,而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对这一变动的反映,因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新闻报道就有可能在反映事实的过程中出现失真,出现变形。
一家中国新闻机构在报道俄罗斯的一次火箭发射时,把国外新闻机构发布的英文稿件中的“blast
off”(点火起飞)一词看成了“blast”(爆炸,毁灭)。于是报道的内容成了俄罗斯发生火箭爆炸事故。一词之差,谬以千里,招致相关方面的不满与责难。一家新闻媒体的江西分社的记者把长江支流的一段堤岸塌陷写成了长江堤岸发生崩塌,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严肃批评。有一家特稿社某一天按时向全球发送了当天的新闻稿件。但是,发送稿件的人把时间搞错了,他把一年前这一天的稿件发送了一遍。全球新闻界可能都发现了这个错误,没有采用这家特稿社这天发送的任何“新闻”。唯有香港的一家报纸采用了这一组新闻中的一篇报道《中国政府决定发行50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一年前的事情,当香港的读者看到报纸上的这条新闻时,误以为是最新消息,就是这样一条一年前的“新闻”,导致香港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
上述几个例子都说明,新闻报道准确无误是十分重要的,受众会把新闻报道中的误差当做真实的信息去接受,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无误的工作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确有其事。不要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当成新闻去报道。2003年3月,中国一个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就发表了“比尔?盖茨在洛杉矶被刺身亡”的报道,中国很多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此事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重大教训。
第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涉及的人物以及新闻产生的缘由等,这些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第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真实。新闻中往往需要引用各种文件、史料、数字、报告。所有这些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第四,新闻中涉及的新闻事件的各种细节必须真实,无论是人物的语言还是人物的动作,无论是环境的展示还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描述,都必须准确无误。

二、简洁
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力求简洁,务去赘言,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大的信息量,并体会到轻松阅读的快感。要解决简明和简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树立“简比繁好”的思想。高尔基说过,“任何一个花朵都不会因为多了一个花瓣而显得美丽起来”。王安石在《咏石榴》一诗中写道:“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诗句所说既是写新闻的要点,也是新闻语言的要点。

一般来说,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该崇尚“以一当十”的原则,而不应该追求“以十当一”。正像任何人都愿意听警句式的语言,而不愿意听车轱辘话一样。而新闻作品的语言尤其应该崇尚“以一当十”的原则。例如《海南日报》2006年4月7日的报道:
老城捉贼记
4月3日凌晨2点。
正在澄迈老城开发区珠江管桩厂值夜班的陈工程师,忽然听到“嘎、嘎、嘎”的声音。陈工循声望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走廊雪亮的日光灯下,一高一矮两个家伙正在用菜刀撬斜对面厂办的门。
两人都穿着深色衣服;高的有一米八○左右,戴眼镜。
“什么人?”陈工程师大喝一声。小个子见被人发现,撒腿就往楼下跑。正在撬门的高个歹徒凶狠地对着陈工举起菜刀,恶狠狠地说:“不许说话!”,然后退到楼梯口,一边用菜刀敲着楼梯扶手,一边威胁:“你敢过来!”一边下楼跑了。
陈工见状,急忙返回办公室,打电话报告有人撬办公室门的情况。厂里立即组织几十名工人追赶歹徒。但是狡猾的歹徒凭借黑夜,逃走了。
接到报警后,老城公安分局110报警服务台5名110巡警队员,火速赶到现场,迅速开始围追堵截行动。
5名巡警队员在周边搜捕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歹徒的踪影。根据分析,巡警们把目标锁定在往返于老城到马村十公里的公路上。
果然不出巡警所料,大约早6点15分,从马村发出的第二班车将到老城时,目标出现了。在路口处的公交车站旁,正蹲着两个穿深色衣服的人,其中一个个子矮小;一个个头高大,戴着眼镜。高个子手中的塑料袋口还露出崭新的铜线。两人正是陈工程师看到的盗贼。
巡警老黎不等小个子回过神来,就一个箭步冲上前将其按倒在地。高个戴眼镜的歹徒见状,拔腿就跑,边跑边从腰间拔出菜刀,企图负隅顽抗。紧随其后的巡警小谢见歹徒拔刀,果断鸣枪警告,吓得歹徒手一抖,将刀抛向空中。紧追不舍的4名巡警队员追了有500多米,将其制服。
小个子供出还有一个同伙宋飞。他正逃往仲音村,几名民警一路紧追了200多米,巡警小陈第一个扑向歹徒,将其按倒,将歹徒铐住。
经讯问和调查查明:宋飞,男,26岁,河北省定州人;2004年曾在珠江管桩厂当过保安队长,后因行为不端被解雇。高个子戴眼镜的歹徒名叫许习群,男,33岁,江西省九江人。矮个子叫陈颖生,男,29岁,海南省东方市人。3人均无业。
目前,宋、许、陈三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澄迈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这篇报道就没有过分渲染和铺张辞藻,语言简洁洗练,节奏感强。一开始就是发现小偷,接着报警,然后小偷被抓,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尤其是警察制服两名小偷的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透射出鲜活的现场感,简洁的语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试想,若是此刻加入大量的人物心理、外貌或环境的描写,势必打破文章既定的紧张的节奏气氛。
新闻语言不必浓墨重彩,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要时刻精心锤炼语言。
下面《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2日的报道:
美国女篮一点不给中国队面子
最后十几秒,苗立杰的最后一次进攻被美国队破坏。随着终场哨响,比分被定格在63∶108。45分的差距,美国女篮没给中国队留任何面子。昨晚,“梦八队”同中国男篮的比赛,上半场打得兢兢业业,下半场打得轻松惬意。这些已经习惯了娱乐为上的超级明星,当然知道要给东道主留些面子,何况中国队里还有姚明和易建联。
但美国女篮可不这么想。据记者了解,在乘飞机来中国的途中,有中国乘客问美国女篮的队员:如果她们大比分领先中国队,会不会放水?美国女篮队员非常吃惊地反问:“为什么会?”美国女篮确实说到做到。首节,她们就打了中国女篮一个33∶11,半场结束时,中国女篮只得了27分,而分差已经拉大到了34分。和美国男篮一样,美国女篮也是用压迫性的防守,迫使中国队失误。但和男篮不同的是,她们更懂得配合,更具有整体性,而且一丝不苟。赛后的数据很有说服力:美国队全场有19次助攻,11次抢断,迫使中国队出现了19次失误。“我们打得和昨晚的比赛一样有激情,所有队员都在场上大声呐喊,我们很快设定了相应的战术,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国队主教练安娜说。
对于中国女篮来说,刚刚通过一场艰苦的胜利建立的信心,是否会因为今天惨痛的失利而受影响呢?对此,隋菲菲表示:“我们确实稍逊一筹,但我们的篮板和快攻很好,我们也一直没有放弃。失利不会影响我们的信心。”
这则评述消息用鲜明的语言直接表明观点和看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含糊其辞,语言和倾向十分明确。
新闻写作中还有一些使语言鲜明的方法,比如采用明喻或暗喻。明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把两种基本不相像的东西进行比较,通常在由“像”或“如”引导的短语中,如“我的离开好像是冬天来临”或
“你对我的思想就像食物对于生命一样重要”(莎士比亚)。暗喻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法,通常用指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如
“忧愁之海”或“整个世界一台戏”(莎士比亚)。
例如《武汉晚报》2005年4月25日的报道:
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
胡 俊 秦 杰
“楚才杯”五年级作文题“给我一点时间”,让3000名被逼培优的十龄童,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的形象……
22日记者在“楚才杯”组委会,发现五年级4200份考卷中,超过
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
孩子们被妈妈逼着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在妈妈们看来,这样做是因为爱,是望子成龙。但孩子们并不领情:“妈妈,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尚,我不愿因为这而讨厌你,害怕你,我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专家郑丹丹认为,3000考生不约而同地“妖魔化”妈妈,反映了妈妈们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共同困惑,也说明构建和谐母子关系迫在眉睫。
这篇报道全文不到400字,内容丰富,叙述流畅,十分精炼,符合消息短小精悍的外部特征。标题“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精髓所在,作者将突出的新闻元素置于导语中,简洁明了地叙述了文章的主旨。

三、生动
新闻报道中的文字不仅要保持真实性,保证文字表达的客观性,还要使文字不失生动。一篇文字生动的新闻报道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阅读。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长短句的搭配,使文章更有节奏感。不能一直使用长句,也不能一直使用短句。长短句的搭配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不会因句子太长或太短而感到乏味或者不连贯。例如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这篇消息记载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战役,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历史事件。全文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报道及时,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名篇。就新闻语言来看,这篇消息语言准确严谨、鲜明生动、简练明白。
新闻要生动离不开描写,而描写的关键是场景描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笔墨,概况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某个场面,而不要过多地描写,就是生动的好新闻。例如新华网2006年2月13日的报道:
张丹等中国双人滑选手的悲壮演出震撼都灵
新华网都灵2月13日电(记者王镜宇刘阳刘卫宏)张丹腾空、旋转、落地、摔倒、受伤、站起,慢慢地滑到场边,又回到赛场;音乐再次响起,掌声如潮,张丹再次跃动在冰面上……中国三对选手尤其是带伤的张丹和赵宏博今晚在都灵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以悲壮和出色的演出震撼了现场观众,并勇夺第二、三、四名。他们不是冠军,却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俄罗斯名将托特米亚尼娜/马里宁凭借无懈可击的完美表现获得金牌。
13日晚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举行的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张丹意外受伤后仍与搭档张昊勇夺银牌,老将赵宏博顽强战胜脚伤的困扰与申雪获得第三,庞清/佟健也以高水平发挥取得第四。今晚在一些强手纷纷失误的情况下,三对中国选手面对困难都有超水平的发挥,创造了中国选手在冬奥会双人滑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短节目排名第一的托特米亚尼娜/马里宁今晚在倒数第二位出场。他们以近乎完美的动作获得了204.48分的高分,远远超过了当时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
肩负冲金任务的张丹/张昊最后登场。在《龙的传人》音乐的伴奏下,张丹/张昊按照计划尝试从来没有人在世界大赛中完成过的“抛四周跳”,不幸张丹在落冰时摔倒受伤,举止和表情显得痛苦。音乐停止,比赛中断。张丹勉强滑到了场边,对花样滑冰队主教练姚滨说了一句“对不起”,但仍选择了继续比赛,最终高质量地滑完了全套节目,获得了125.01的高分,并以189.73的总分超过两对队友,奇迹般地获得银牌。
赵宏博在去年8月左脚跟腱断裂后,仅隔半年时间就高水平地出现在都灵冬奥会赛场。他和申雪今晚在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荡气回肠的乐曲声中出色地完成了全套动作,最后像上届冬奥会一样夺得铜牌。
这两对中国选手滑完后,面对全场不息的掌声,一次次地鞠躬、致意……
张丹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摔倒之后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但是奥运会的比赛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我不想放弃。”
在现场观战的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何振梁说:“他们两个都是英雄。”国际滑联主席钦宽塔说:“她实在是太顽强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说:“张丹/张昊在世界的瞩目下创造了奇迹。”
姚滨赛后说,张丹上场继续比赛是她自己作出的决定,队医和教练组尊重了她的意见。姚滨坦言,自己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他还说这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最残酷的一次大赛。
这则消息中,描写性的内容少而精,作者只是抓取了主要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活动来写。描写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导语、第五、第七段,如文章导语中的富于动感的描写:“张丹腾空、旋转、落地、摔倒、受伤、站起,慢慢地滑到场边,又回到赛场;音乐再次响起,掌声如潮,张丹再次跃动在冰面上……”仅用了几个连续性的动词,张丹的顽强不屈的形象就深入人心,这种用精炼的文字加以描述的写法,使读者的目光更易集中,新闻的视觉效果更强。
第二节 新闻动词的使用
动词,特别是行为动词为文章带来动感和画面感。新闻报道,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是在叙述动态中的事,使用动词能够自然带动故事发展,让读者跟着你的文字起伏跌宕。一个动作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里把持续时间长的动词叫状态动词,持续时间短的动词叫爆破动词。爆破动词冲击力强,叙述事情发展的主线。状态动词描述行动人的状态,为事件提供场景。两者结合使用,可有效勾勒出事件的画面。
动词还可以分成理性动词和情绪动词。理性动词是不宜波动、稳定的动词,中立、平衡,如陈述、讲解、访问等。情绪动词是易波动、不稳定的动词,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如砸、咆哮、窜访、鬼叫等。通过动词的选择,记者在稿件中可以对一个人说的话或者做的事情表达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
川流不息的江河比一潭死水有生气得多,任何运动状态的事物总比静止状态的实物显得生机勃勃。在新闻写作时掌握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通讯“立于纸上”。在提倡新闻写作多用动词的同时,还要注意用准动词。丰富多彩的汉语词库里学问很大,有一些动词所反映的行为状态可能是一样的,但词义之间有差别,感情色彩方面也有褒贬的不同。比如,同样写“死”,病逝、遇难、殉职、牺牲等,都表示死亡,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使用动词要注意感情色彩。例如,“蒋介石死了”与“雷锋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二者似乎都很客观,但憎与爱的立场跃然纸上。必须小心,不要把这类带感情色彩的动词用错了位置。请看1998年7月29日新华社记者谭道博、贾永、刘建新的一篇新闻特写,全文比较讲究动词的运用,而且用得准确:
雨夜下荆江
正在湖北境内缓缓推进的长江第三次洪峰,昨夜又与一场大雷雨不期而遇。
浊浪急,暴雨骤。雨夜军情急。
大风掀动望不到边的洪水,浊浪扑打着荆江大堤新加护的堤岸。这处曾在1954年破堤分洪的干堤上,仿佛笼罩着“战争”气氛:闪电下,暴雨中,每隔一段就有几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打着手电巡堤查险。他们浑身上下都已湿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车过周家嘴险段,军情更加紧张。前天早晨,一场持续了12小时的激战刚刚在这里结束。9处个个都可能危及干堤安全的“管涌”群,同时在此出现,2000多名空降兵雨夜赶到,“天降神兵”与群众一起在洪浪中新筑起一道200多米长的“堤中堤”。此刻,他们正和自己用血肉之躯固垒的护堤一起,经受着大风、暴雨和洪峰多重的考验。
洪流滔滔掀人心,暴雨阵阵催征人。迎面一辆辆赶运防汛物资的军车急驶而去。前头,奉令从荆江大堤急调武汉的广州军区某舟桥旅二营的车队,载着冲锋舟、橡皮艇奔袭更急。车灯划破沉沉的雨幕,间或把一个个官兵的身影雕塑在大堤上。
是夜11时40分,武汉三镇大雨初歇。一些低洼街巷积水过膝,临街店铺多已谢客。位于珞珈山下的湖北省军区大院,却依然灯火通明,一派临战状态:为确保天河机场畅通的100人的“敢死队”刚刚组织完毕,待令出动:作战室里,两眼布满血丝的参谋长林有秀少将,又在急令征衣未解的舟桥二营官兵马上赶到武昌江边一处险段待命。记者被告知,省军区的几位主要领导一个月来都在一线指挥抗洪。林将军说:“雨歇夜深,军人更应枕戈待旦。”
这是一篇和平时期的“战地新闻”。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场气氛浓。记者采用凝练的语言和简短有力的句式,成功地营造了“军情急”的战地气氛。“军情急”是由于长江大洪水的水情急。特写一开始就扣人心弦:“正在湖北境内缓缓推进的长江第三次洪峰,昨夜又与一场大雷雨不期而遇。”这里的动词用得好:“缓缓推进”。下文写水情,所用的动词都很准确、有力,都是主动语态,如写浊浪,用“扑打”,写空降兵用“赶到”,写军车用“急驶而去”,写车队用“奔袭”,写“敢死队”用“待令出动”等。
第二,极富动感。这是三位军事记者乘车“雨夜下荆州”。他们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一个一个场景迎面而来,又匆匆掠过。这种动感,也是通过白描的语言实现的。其中动词用得精当,例如最后一段,先写武汉三镇“大雨初歇”,这显然是记者刚刚出城,然后描写低洼的街巷“积水过膝”,临街店铺“多已谢客”,而军区大院“灯火通明”等,一路赶来的情景,用几个动词勾勒得清清楚楚。
第三,充满激情。报道中没有一句空泛的议论,也没有用虚词来表示的感叹。记者对抗洪救灾中人民子弟兵的颂扬,也是通过白描来实现的。最令报道生色的一句是“车灯划破沉沉的雨幕,间或把一个个官兵的身影雕塑在大堤上。”这里“划破”和“雕塑”两个动词,不仅用得准确贴切,而且“雕塑”用得很有创意,使官兵的形象得到升华。最后以林将军的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雨歇夜深,军人更应枕戈待旦。”真是画龙点睛。“枕戈待旦”又是一个对军人来说非常准确的动词词组,不仅铿锵有力,而且切中主题,展现了军人的精神境界。
第三节 新闻写作中慎用副词与形容词
副词、形容词主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说明动作、状态所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频率等情况的。与名词和动词不同,它们与事物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评价或判断性关系,而不是指示或象征性关系。新闻的主要任务是报道(而不是评判)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应该慎用形容词。
不需要的副词、形容词只是给你的文章增加长度,什么作用也起不到。如“人民生活幸福”与“人民生活非常幸福”相比,哪一句更有力量?显然,“非常”这个修饰词是多余的。如果非要使用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必须是使你要表达的意思更精确。
使用形容词去强调一件事情时,要特别小心。
例如《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16日发表社论: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祝贺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圆满成功
盛世春来早,在春雷惊蛰春风化雨的时节,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了。今年两会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盛会,两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更加坚定全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的信心,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去夺取新的胜利。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将于今年召开,这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体上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但在近期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仍然缓慢,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努力。我们要抵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全面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坚定的信心来源于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起伏,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丰富经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信心所在。广大青年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和把握形势,既要看到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看到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在暂时的困难中看到长远的希望,在严峻的挑战中发现新的机遇。
坚定的信心来源于思想认识的统一。统一思想是统一行动的前提,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赖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上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中国人民有着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要团结人民共同奋斗,就要统一思想认识。善于做好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更好地发挥这一政治优势,努力保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坚定的信心要体现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上,要落实在埋头苦干的行动中。信心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精神状态,坚定的信心建立在来自社会实践的正确认识之上,又使人们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实践。我们今天的坚定信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巨大动力。今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广大青年要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青年一代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于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发展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这则新闻作品的语言,信息量少,空发议论,不是让事实说话,而是想通过形容词拔高事实。叙述概念化、笼统化、模糊化和综合化,语言不生动不优美,没有故事,看不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种语言是口号式的描述性,缺乏逻辑与感情,和新闻语言相差很远。
例如《北京晚报》2006年4月12日的报道用描述性语言避免了形容词泛滥的不足:
张品正带着“奶奶”出嫁25年
当年少女的一个善举结下了没有血缘的祖孙奇缘
本报讯 (通讯员刘湘琼记者孟环)
每天早晨6点多,52岁的张品正就会下楼到奶奶屋里,为99岁高龄的老“奶奶”梳洗穿戴、打扫房间,伺候老人吃完早饭才去上班。
张品正是北苑学校的会计,她的“奶奶”姓靳,熟悉的人都知道,靳奶奶其实与张品正毫无血缘关系,但张品正却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了靳奶奶32年。
靳奶奶原是张品正家的房客。1974年,靳奶奶的老伴去世了,老人撕心裂肺的哭声触动了张品正的心。张品正想,老人无儿无女,又没有房子,看着真让人心疼,从那以后就认下了这个“奶奶”。
1981年,张品正结婚的时候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带着奶奶出嫁。从那时起,她把靳奶奶接到了自己的新家,开始照顾起当时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孩子出生以后,住房明显紧张,张品正就和丈夫请人在楼下的空地上盖了一间小平房。从那以后,她和丈夫搬进了小平房,把楼房留给靳奶奶和孩子。
住了几年之后,靳奶奶说什么也不住楼房了,非要换到平房去住,万般无奈之下,拗不过靳奶奶的张品正才和老人换了房。“奶奶心疼人,其实她是不愿意让我们住在小平房里。”张品正说,“每天早上我来之前,奶奶都会把痰盂清理得干干净净,从不让我帮她倒,她说那东西脏。”
为了防止老人摔倒,张品正每次离开之前都会特意在屋里多放几把椅子,“她随手都能摸着,就不会摔了。”靳奶奶不喜欢穿套头的衣服,张品正就将老人的衣服一一改成了开衫。本来张品正不会针线活儿,但为了让奶奶穿上可心的衣裳,她还学会做棉裤。
如今,北苑学校又新分给张品正一套房子,“本来我想把奶奶接进来住,可她就是不肯,非说房子是给我儿子结婚用的。”如今,每天下班以后,张品正总是在楼上的家里做好饭,然后送下楼和老人一起吃。20年来,她几乎没有和丈夫、孩子吃过一顿晚饭,“每次我外出时,都会先安排好送饭的人。”张品正说,“奶奶都快100岁了,我一定要让奶奶活一天就享一天福。”
本文将张品正无微不至地照顾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靳奶奶32年一事,用最朴实的语言进行原生态再现;对主人公心底至真的爱心,用大量富于震撼力的材料介绍,深深感动了读者;全文无任何华丽辞藻,亦无煽情的话语,但是读来却感人至深,受众无不感同身受,为主人公的大爱无私而啧啧赞美。这样的新闻语言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传播效果会更好。
第四节 运用新闻语言的技巧
一、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因为这种语言是社会语汇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说它“领导时代新潮流”也不为过。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气息,包括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传递出来。现在媒体上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词出现,词汇翻新很快。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既应该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也应该保持对新鲜语言的敏感。
当然,“领导时代新潮流”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追求时髦,而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谨慎处理网络语言。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