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传播:故事与思维

書城自編碼: 20101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刘畅
國際書號(ISBN): 9787566802101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2/26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HK$ 66.7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HK$ 90.9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HK$ 112.7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HK$ 2631.2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售價:HK$ 229.9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售價:HK$ 112.7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78.2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售價:HK$ 6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9.2
《新闻通讯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
+

HK$ 96.2
《社交媒体用户行为动力学研究》
+

HK$ 125.8
《一个人的出版史》
+

HK$ 70.3
《娱乐至死》
+

HK$ 106.2
《媒体创意与策划(第2版)》
+

HK$ 67.9
《播音员 主持人训练手册:绕口令》
編輯推薦:
读者朋友,随着轻轻掀动的纸页,在你面前缓缓展开的,是一本以讲故事的方式普及传播学知识的书。在本书中,笔者努力把传播学的很多学理一一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让你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走近传播学,进入她的学术殿堂,浏览她的丰富多彩,感受她的活泼灵动,品味她的内涵韵味。
內容簡介:
本书稿是一部以介绍传播学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从现象出发,介绍了传播学理论,评论了当代传播学现象。本书内容新颖、丰富,具有学术性又不乏趣味性。
關於作者:
刘畅,祖籍山东烟台,生于辽宁沈阳。20世纪70年代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务农,后在天津大港油田炼油厂务工。1977年恢复高考,始接受系统教育。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相继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新闻传播思想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研究兴趣为网络媒体与社会思潮,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转型。有专著《心君同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原型范畴分析》、《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宋代文学思想史》,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战线》、《当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另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读书》、《书屋》、《散文》、《今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1993至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访问进修;2004年,应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之邀进行学术访问;2009年,应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之邀前往调研访问;2010至2011年,在韩国水原大学中文系任教一年,同时应邀赴国民大学讲演。
目錄

前言
■传播:信息、符号与意义
 信息过剩与感官剥夺——对传播学研究基本范畴的一种思考
 “奢侈”的视觉
 嗅觉戴上橄榄枝
 忧乐的长度
 “大卫综合征”与“灵晕”效应
 “书外有书”与多元传播载体
■传播的进程
 裸风劲吹与“重新部落化”
 裸露的尊严
 纸典蒙尘与视窗文明
 “E时代”的“E商”
 散步、口语与哲学
 网络时代:人杰地不“灵”
 “网络同居”与“虚拟自我”
 微博:与“瞬内容”共舞
 “2044年10月……”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读己与“人内传播”
 爱丁堡寻房记——“六度分隔”理论的一次亲身验证
 从教堂山到间谍路——爱丁堡聆教记
 换客:在“苹果”和“思想”之间
 “抱客”现象与陌生人社会
 你好,笔邻!
■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
 “沉默的螺旋”与指鹿为马
 “职业枯竭”者遭遇“单面人”
 “芙蓉现象”与“把关人”
 “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
 “人肉搜索”的是非曲直
 “恶搞”:娱乐时代媒介权力的转移
 此“山寨”非彼“山寨”
 “山寨春晚”与游民文化
■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沟通
 小黄金周与社会休闲学
 春晚情结悖论与“想象的共同体”
 文化传播与原生态需求
 陶渊明责子与“文化资本”
 “孔子学院”:中国亮出自己的名片
 硬实力?软实力?传统文化
 历史语境:重视与轻视
■影视传播
 故事也是生产力
 “亦主亦奴”观《色?戒》
 《集结号》集结了什么?
 《南京!》大于“南京”
 中日关系三重门——从麻生会见冯小刚谈起
 草色遥看近却无:后小泉时代的“耻感文化”
■传播:思考留痕
 《有闲阶级论》:富人的历史肖像
 “懒人”哲学:给勤奋换一套时装
 另一种纪念:让思想化为电流——纪念《如我们所想》问世60周年
 “新闻娱乐化”背景下针对北大女生的假新闻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新闻价值观
 “第二人生”与“虚拟来世”
 新闻传媒:社会进步的推助器
 邦乔妮与新闻传播的“事实思维”
 后记
內容試閱
2004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奖者同时得到130万美元的奖金。瑞典科学院的颁奖报告认为:
“人类的嗅觉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人类认识和记忆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一直不为人所知。今年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的获奖者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所进行的一系列先驱性的研究向我们清楚地阐释了人类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基因家族。这一基因家族由1
000种不同的基因组成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当数量的嗅觉受体种类。”
人有五官,是为眼、耳、鼻、舌、身,相应有五种感觉,是为视、听、味、嗅、触,构成人的感知系统,接收外界信息。人类认知世界、获取信息与自身相应的感官密切相连。西哲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开宗明义地说: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但在这里,已经透露出:各种感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等差的,也就是西方知识界常说的“感官等级制”。在这一等级排序中,视觉居于最高地位,听觉次之,然后依次是味觉、嗅觉、触觉。
这样分类的依据大约有三点:
其一取决于他们和人类认知活动的密切程度。由于人类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辨识符号、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符号又是人类获取信息、接近真理的主要媒介,所以视、听二觉被视为“认知性感官”。五官之中,视、听为优,中国古汉语中用来表示人的智商的“聪明”之本义,首先就与视、听二觉有关。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赞美视觉:
“被称为灵魂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论绘画》)他因而赋予视觉“最高贵的感官”的称誉,并得出“能使最高感官满意的事物价值最高”的结论。美国盲人姑娘海伦?凯勒写过一篇文章,表达她最大的人生愿望,题目就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可见,视觉有着与生命同等的重要意义。所以,视觉、听觉又有“真理性感官”或“意义性感官”的美誉。而反观味觉、嗅觉、触觉,在“意义”或“真理”面前则显得自惭形秽,因为它们一般用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处于需求层次的底层,即生理欲望的档次,而欲望又意味着放纵,是历代思想家力欲革除之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使得味、嗅、触三觉也跟着受连累,被称为“身体性感官”。习惯上,人们总是把认知性感官的对象同时也看作是美的对象;而身体性感官的对象至多只是满足感官愉悦的,是感官中的弱势群体。
其二取决于他们和各自感知对象的空间距离。在西方思想对人类感官的分析中,感官与被知觉者间的距离一直被看作是认知、道德和审美活动的条件。身体性的感官之所以是“低级的”,部分地就是因为感知对象与感觉者的肉体之间必要的距离过近。由于视、听二觉在感知对象时可以远离对象物体,所以被称为“距离性感官”;而反之,味觉、嗅觉、触觉在感知对象时要依赖对象的具体存在,如烟雾、美食、可触可感的物体等,所以被称为“非距离性感官”。由于“距离性感官”可与认知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无所依赖,所以要高于有依赖的“非距离性感官”。
其三取决于他们获得快感所持续的时间长度。这一点古人袁枚有过准确的表述:
“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随园四记》)视觉对象如绘画,听觉对象如音乐,都能够给人带来持久绵长的记忆与回味,是为心灵的愉悦,所以它们又被称为“可持续性感官”;而味觉、嗅觉、触觉等由于距离感知对象过近,带来的满足及快感消失得很快,是为生理性满足,因而也有“非持续性感官”之称。
而实际上,这样的排序带有明显的歧视倾向,这一方面是由于思想家的精神贵族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相关知识的不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在书本和概念的抽象层面上讨论感官及其功能,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感官的生理及心理机能逐步被揭示出来,实验层面的结果导致了对味、嗅等感官认识的改变。例如,人们常说的“味道”、“趣味”、“有味”、“兴味”等,强调了味觉的重要,美国学者卡罗琳?考斯梅尔还专门写有《味觉》一书。而实际上,其中的关键在于嗅觉,美国“嗅觉及味觉研究基金会”曾集中了神经学家、教育界人士对人类味觉与嗅觉个案进行数十年研究的成果,并将之凝结在《美国嗅觉及味觉研究基金会对白领食品情调的调查报告》中。报告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老师身上的香水味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男厨师希望食物的味道做得像自己的味觉;男人与女人有着不同的鼻子……并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味道,多半是闻到。如果你闭上双眼、捏紧鼻子,然后我将一小片苹果放进你的口中,你或许会以为吃的是洋葱;如果你屏住呼吸,再咬一小口最高级的欧洲产的巧克力,你也会感到味同嚼蜡。人类所能感受到的90%以上的所谓“味道”,其实是通过嗅觉感受的,因此,说“味道”,实际是用词不当,这正如中国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认为是心脏而非大脑,与思维器官一样,不过沿袭成俗而已。
在对人体所有功能感觉的研究中,嗅觉一直是最神秘的领域。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嗅觉比视觉记忆更长久。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产生嗅觉的事物却能令人记忆长久。在这一点上,视觉并不优于嗅觉。在某种特殊气味刺激下,人们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但是,对复杂嗅觉的形成原理和过程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阶段。对于人类嗅觉系统如何辨别10
000种以上气味的基本原理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而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在这一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让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嗅觉系统。他们共同发现了人体“气味感受器”的大型基因家族,这使我们得以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自觉感受到春天紫丁香的香气,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记忆”。
在强调“体验”的当今,人们尤其重视感官,其中由嗅觉所缔造的相应感知对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嗅觉经济”,如蜚声世界的法国香水行业。据悉,上好的香水里通常都包含有上百种香精,因此每一瓶香水的香味都是独特的。一般而言,这些香味大致可分为前味Top
Note、中味Middle Note和后味Low
Note(亦分别称香首、香体、香尾)三个层次:①前味。是香水最先透露的信息,也就是人接触到香水的最初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所嗅到的,直达鼻内的味道。前味通常是由挥发性的香精油所散发,味道一般较清新,大多为花香或柑橘类成分的香味。她就像一首乐曲中突然拔起的高音,立即吸引人的注意,但前味并不是一瓶香水的真正味道,因为它只能维持几分钟而已。②中味。是在前味消失之后开始发出香味,是香水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洒上香水的你就是带着这种味道示人,以这种味儿来表达自己其时的心境、情感等信息。所以中味是一款香水的精华所在,这部分通常由含有某种特殊花香、木香及微量辛辣刺激香味的物质制成,其气味无论清新或浓郁,都必须和前味完美衔接。中味的香味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更久一些。③后味。即我们常所说的“余香”。通常由微量的动物性香精和雪松、檀香等芳香树脂所组成,它不仅散发香味,更兼具整合香味的功能。后味刚刚开始作用时,散发出来的味道称不上香,所以此时已近尾声的中味还会逞强,但须臾之后,后味的精致迷人香味便开始散发出来了。后味的作用是给予香水一种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缠绵深度,它持续的时间最长久,可达整日或者数日之久,抹过香水隔天后还可以隐隐闻到的香味就是香水的后味。
可以说,有多少种生活, 就有多少种味道, 所谓“生活气息”是也。 近来, 美国嗅觉神经研究基金会科学事务总监Avery
Gilbert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嗅觉可影响情绪和精神,这是由于辨识香味的嗅觉和处理记忆、情感的功能,在脑中属同一部分的缘故。正如可以利用衣服改变每天的情绪一样,选用不同的香氛,同样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独特的气味会唤起相应的生活回忆,嗅觉使人的感受更加细致入微,能更精致地感受周围的环境,更好地体验生活。一位诺贝尔奖委员称,把奖项颁发给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两位科学家,不是出于任何商业或医疗行业上的利益,而是为了鼓励对人类一大重要感官的探索。经过这两位科学家的努力,终于使嗅觉戴上了橄榄枝,改变了人们对其“低级感官”的传统认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