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这本浦漫汀编著的《往事悠悠》,是母亲一生出版的第229本书。它回顾了母亲走过的83载奋斗不患、起伏跌宕、充实圆满、与书相伴始终的人生路。作为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母亲功成名就,著作等身,堪称界内泰斗;作为执教近60载的一代名教授,她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作为妻子、母亲和祖母,她家庭幸福,儿孙孝顺。最重要的是,虽然一路坎坷崎岖,但她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争分夺秒,毕生追求。没有片刻停顿,没有半点虚度。从价值和贡献的角度,她的人生远远超过了83年,过得无愧无悔,精彩纷呈。
|
內容簡介: |
《往事悠悠》回顾了作者浦漫汀83载奋斗不息、起伏跌宕、与书相伴始终的人生路。
在本书中,浦漫汀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回首悠悠岁月,我从听书、读书、教书、评书、编书到著书,和书的缘分从未中断过。书,指引着我,伴随着我,走过了八十余载的人生路。”
本书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和深刻的励志意义,也具有珍贵的史料和研究价值。相信它会光耀千古,成为激励读者前进、照亮后人心灵的一盏明灯。
|
關於作者: |
浦漫汀,女,1928年生,2012年7月30日逝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近六十年。
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冰心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提名、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优秀少儿图书二等奖、北师大优秀教材奖等多个奖项和荣誉。
|
目錄:
|
上篇 梅花香自苦寒来
引子
一 “小白菜,地里黄”
二 房顶卜的“自习室”
三 沙漠中的亲情
四 从小立志当老师
五 考上女高,走出“大宅门”
六 父亲的“大锅粥”
七 回头读私塾
八 辽宁师专的“学运领袖”
九 进步流亡学生的“青春之歌”
十 北京蒙藏学校的汉族生
十一 巧人美术系
中篇 春催桃李满天下
引子
一 东北师大,我难忘的母校
二 幸遇德臻,相知相识到相恋
二 新中国首批儿童文学研究生
四 风风雨雨中的锻炼
五 穷日子里的“富”生活
六 “文革”的枪声
七 插队落户到内蒙
八 失而复得的麻袋
九 山沟里的野狼
十 “老陶大哥”和“老陶大嫂”
十一 回城归队,重返讲台
十二 学术生命的第二春
十三 像蜡烛一样燃烧
十四 教学科研两不误
十五 姐妹聚会归故里
十六 我入党了!
十七 繁忙充实又一年
十八 突破自己,再攀高峰
下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引子
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附录一 岁月拾遗
忆小八妹漫淑
略聊名与姓
鹅鸭的诞生
听来的故事
偶遇
兔子们的故事及其他
旅伴
为二姐新书而作
附录二 作品和获奖目录
浦漫汀著述、创作、编选书籍目录年表
浦漫汀近三十年获奖情况记略
|
內容試閱:
|
我们家的祖籍是河北滦县。我爷爷浦山,家有兄弟六个。由于家里一贫如洗,长大后,逐一外出独立谋生。我爷爷十五六岁便背个小行李卷闯关东,逃荒到东北——今辽宁省阜新县的一个小山村。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姓杜的在那儿开个店,所以这个小山村的名字就叫杜家店了。据说,更早更早以前,整个东北是一大片荒原,外地有钱有势的人家都来这里“跑马占地”——骑着马在荒原上跑一大圈儿,以所留下的马蹄印为记号,被圈在里边的荒山野地全归马主所有。这种瓜分、占有从何时开始的,没人考证。我爷爷到这里的时候,杜家店方圆几百里的土地、森林都早已各有其主。爷爷只能给人家扛活、当佃户。抽空儿在山坡、壕边上开点“小片荒”,种点菜,后来还搭建了两间茅草房。他的勤劳、精明广为人们所称道。七八年后,他勉强娶亲成家。
我的第一位奶奶只生了一个女儿,很年轻便过世了。续弦的第二位奶奶,生了两个女儿后,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的亲奶奶是我爷爷的第三房妻子。她原是孀妇,与爷爷结婚时,带来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比我二姑大两岁。因此,她成了我的二姑,原二姑成了三姑,原三姑成了四姑。我奶奶进家第二年生了我父亲,之后又连续生了我的五姑、六姑、七姑和老姑(最小的姑姑)。我爷爷寄希望最多的是儿子。
所以,我父亲刚七八岁就上了私塾。这私塾离杜家店六七里远,上下学都需我的姑姑们接送。在姑姑里,我三姑最聪明,又好学,她愿意承包接送任务。但她不是送去之后,自己回来,而是在私塾里等候我父亲放学时,一起回家。等候时,她坐在一边,也就跟着听了课。所以,她也认了字,能看唱本,还能连编带唱地把课本中的故事,像“说书”似的“说”出来。我父亲也最愿意由我三姑接送,因为往返途中姐弟俩还可以复习私塾里学过的文章。
父亲十五六岁时,我爷爷给他包办了一门婚事,娶的是农民彭家的姑娘,生了一个女儿,即我们的大姐,但这第一任妻子不久就病逝了。
之后,我父亲到康平铁路上工作时,又与一位姓白的女子结了婚。这是当地蒙古族中最秀气的叫做乌云齐齐格的姑娘。但族籍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尽一致。
后来,父亲转到桃南工作时,看到一位姓张的漂亮女学生,有意地了解她家的情况后,即托人做媒,谎说妻子已故。女学生的母亲见我父亲才貌双全,一口允诺。P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