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扶阳学讲义:郑钦安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是火神派扶阳学习班学员教材之一,介绍了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经验,为学习火神派扶阳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入门著作。全书分为10章,包括郑钦安学术思想渊源、郑钦安医学三书与临床价值、郑钦安学术思想与阳主阴从论、郑钦安阴火论与临床应用、郑钦安阳虚辨证与理法方药、关于附子的应用问题、扶阳常用方剂学、三阴病辨病脉证(症)并治学、三阳病辨病脉证(症)并治学、学员临床阴阳辨证实践。《扶阳学讲义:郑钦安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突出了郑钦安阴阳辨病证(症)学术思想,在阳主阴从论学术理念指引下,从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方面,系统阐述阴阳辨病证(症)的临床实用性及疗效可靠性。《扶阳学讲义:郑钦安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是火神派扶阳爱好者及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特别是中医临床工作者提高诊疗技能的重要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傅文录,男,1960年出生,河南省浚县人,副主任医师,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曾投师于时振声教授、石景亮教授、陈守义老中医门下,深得名师言传身教,临床技艺日趋成熟。近些年来醉心于研究学习火神派学术思想,并在临床中实践这一“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心法。临证之余,勤于文笔,耕耘不断,相继出版了《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火神派当代医家验案集》《火神派扶阳第一品药一 附子》《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火神派扶阳用药心悟》六部系列学习火神派著作,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与学习,已被誉为当代著名火神派扶阳医家与研究学者。
|
目錄:
|
第一章 郑钦安学术思想渊源
一、古代对阴阳的认识
二、阴阳与中国文化
三、《周易》的阴阳世界观
四、《黄帝内经》对阴阳之论述
五、《伤寒论》中的阴阳实质
六、历代医家对阴阳之探索
七、郑钦安对阴阳的研究
第二章 郑钦安医学三书与临床价值
一、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
二、火神派传人与传承
三、火神派的临床价值
第三章 郑钦安学术思想与阳主阴从论
一、郑钦安精髓 推阴阳至理
二、不学郑钦安 阴阳难过关
三、阴阳为纲领 重心肾阳气
四、郑钦安之阳主阴从论
五、扶阳理论的临床价值
第四章 郑钦安阴火论与临床应用
一、郑钦安之阴火论
二、阴火之特征
三、阴火证辨治方法
四、临床治疗验案
第五章 郑钦安阳虚辨证与理法方药
一、阳虚证辨证方法
二、阳虚证理法方药
三、临证辨阴阳导论
四、临床治疗心悟
第六章 附子的应用
一、附子这味药物
二、附子用法用量
三、附子起效反应
四、附子中毒时的表现
五、附子中毒后的救治
第七章 扶阳常用方剂
一、方药应用导论
二、表里剂
三、潜阳剂
四、扶阳剂
第八章 三阴病辨病脉证(症)并治
一、心病不安(附:惊悸)
二、肾病腰痛
三、不卧(附:健忘)
四、中风(附:中痰)
五、肺病咳嗽
六、胃病不食(附:胃痛)
七、脾病呕吐泄泻
八、膝肿痛(附:脚气)
九、喘病
十、唇口红肿
十一、大便不利
十二、虚劳(附:痿蹩)
第九章 三阳病辨病脉证(症)并治
一、三阳病辨病方法
二、三阳病辨治方法
三、临床验案
第十章 临床阴阳辨证实践
一、学员对1位或2位病人自行辨证
二、老师点评
三、学员对病人长期随访
四、临床病例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药煎服法须知
一、煎药容器的选择
二、煎药方法
三、服药方法
四、服药禁忌
|
內容試閱:
|
(八)张景岳对阴阳的研究
张介宾(1563-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山阴县人,明代著名医家及温补学派之代表人物。张景岳对阴阳之研究,从源到流,从理论到临床,常常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分析阴阳之变化,可谓是条理清晰、细致人微,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中医阴阳理论之核心。其在多种著作,如《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及《景岳全书》等书中,无不涉及阴阳论述,特别是其对阴阳的重视问题,开始比较重视阳气——即阳主阴从论,晚年又比较重视阴精,最终以阴阳并重、阴阳并补为结局。可见中医阴阳理论对张景岳影响很大。
张景岳首先从医易同源中探索中医阴阳理论之源泉。如他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指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黄帝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不知易乎?”他的这一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而且很有临床实践意义。
张景岳认为:“夫医者,一心也;病者,万象也……一也者,理而已矣。苟我心之理明,则阴者自阴.阳者自阳,焉能相混?”(《景岳全书·传忠录·明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曰阴阳而已……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阴阳分辨之认识。
在阴阳认识问题上,张景岳从天人一气——即气一元论思想,进行了一为分二地解说:“物在天中,天包物外,天地万物,本同一气”(《类经·脉色类·脉合四时阴阳规矩》),“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万天地。故不知一,不足以知万;不知万,不足以言医”(《类经图翼,太极图论》)。结合人来说,“人受天地之气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气之为物,聚而有形;物之为气,散归无象”(《类经图翼,医易义》)。针对阴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之理,他认为:“太极分开,只有两个阴阳。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消长进退,千变万化,做出天地间无限事来,以故无往而非阴阳,亦无往而非太极”(《类经图翼·太极图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