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 商界正能量。
* 柳传志、王健林、李书福、俞敏洪、李东生、朱新礼、王文京、田溯宁……
这是一群有情怀的“大商人”。他们有敢于挑战传统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他们将企业建立在核心价值观之上,他们的使命与信念,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描绘企业家财富路径的财经读物,而是一本企业家的心灵独白。阅读本书,你就会明白,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原因就在“财富”之外,而他们追逐的终极目标,也与财富无关……
|
內容簡介: |
本书剖析了当前中国12位成功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凸显了他们的不断创新、坚持、有责任心和敢于担当的品质。在书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创业,是什么支撑他们从过去走向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或者将自己的财富还于社会!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描绘企业家财富路径的财经读物,而是一本企业家的心灵独白。阅读本书,你就会明白,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原因就在“财富”之外,而他们追逐的终极目标,也与财富无关……
|
關於作者: |
道农作品。道农书系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年度系列出版物,旨在以图书出版推动企业家精神社会化。
|
目錄:
|
柳传志 大商之心
◎谈话的开始
◎妥协与前进——环境与人
◎湿润空气的努力——对大环境的改变
◎精神资源和方法论
俞敏洪 出离在红尘
◎人人心中都有等量的苦
◎一位成功者的自白
◎不愿为“暴民”、“暴官”送命
◎生死之间,灰飞烟灭
◎人生最大的功课
李书福 自由愈发遥远
◎一个男人1
◎苦恼和幸福
◎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
◎无地超脱
◎责任与使命
王健林 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
◎从将军梦到生意场
◎为商之道在“德信”二字
◎我最想成为一个大慈善家
胡葆森 承诺与使命
◎父亲
◎1966:“红小兵”在北京
◎1976:最后的工农兵大学生
◎1980:密密麻麻的三个笔记本
◎1993:“还是老胡做事靠谱”
◎2008:压在心底的石头轻了
◎一个工农兵学员的自赎
◎“心软”的老板
◎使命
朱新礼 以梦为马
◎前传:快乐的“村主任”
◎创业:为理想冒险
◎成长:资本博弈与凤凰涅架
◎未来:“中国梦”坚持到底
刘东华 连接者
◎分裂世界的“连接点”
◎企业家的“打滚中心”
◎有吨位的“肉身”
田溯宁 一个创新主义者的长征
◎宽带先生
◎改变中国
◎云畅想
李东生 鸡的重生
◎雏鸡
◎斗鸡
◎母鸡
◎雄鸡
◎重生
王文京 最真实的人生
◎梦想家
◎抉择
◎创业史
◎财富领袖
◎心灵史
苗鸿冰 生命需要意境
◎往事
◎前尘
◎意境
◎价值
◎梦想
张醒生 新生
◎人物志
◎信天游
◎可可西里
◎新生志
◎听他说
|
內容試閱:
|
◎ 谈话的开始
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他著名的准时。一到约定的时间,他就匆匆地从会议室外走进来。他是如此准时,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提前等候在门口,看着腕上的手表以确定自己能够踏着钟点赶赴约会。
后来在谈话中,他声称这是他从自己父亲身上继承到的习惯。1987年,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仍然在香港做中国专利代理公司董事长时,43岁的柳传志陪着父亲去见香港著名实业家和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人之一安子介——安子介担任过包括和记黄埔与恒隆在内的香港知名公司董事,也是香港纺织业的关键人物。当他们到达约会的地点时,柳传志的父亲对自己这个中年才开始进入商业的儿子说,安子介早来了,他在隔壁的电影院看电影海报呢。“那他为什么不过来呢?”柳传志问父亲。他的父亲回答说,有文化和有教养的人,在约会时,既不会迟到耽误人的时间,也不会早到以免打扰主人。“后来我看我父亲果然如此。他每次开会,或者到哪儿去见一个人,永远都是,宁可早到,也不会迟到。”“但是,他对迟到的人挺宽容的;不像我对迟到的人不宽容。”柳传志补充道。
当他自己迟到时,则无论对方是何等人物,他也要表现出自己的歉意。一位记者回忆说,有一次她去见柳传志,结果柳传志因为跟杨元庆谈话多谈了十分钟,过了约定的会面时间,于是,同时是长者和中国商业世界教父的柳传志特意到前台来接她和她的同事。相形之下,大多数中国商人甚至亚洲商人都没有这般严苛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时间要求。出井伸之曾经回忆说,选定他做索尼CEO的前董事长大贺典雄,即使自己迟到,到会议室之后,也会要求所有人站起来迎接他。
接着才是他那张在商业世界众所周知的面庞。对这副面孔已经有过太多描述。很多人称他的面容是“不怒而威”。岁月在其上纵横捭阖,每一道皱纹都代表着一次为成功付出的代价,不过这些皱纹倒是让他在安静沉思时严肃无比。4月份时,另一位知名的中国商人史玉柱得意地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贴出了他和柳传志的合影,声称自己“刚刚成功忽悠没剃过光头的柳传志向我学习,剃个大光头”。但是显然柳传志并没有意愿像史玉柱一样保持这个光头形象。近两个月时间长出的短发立在头上,反而让人更能注意到他拧着的眉头以及金属框眼镜下习惯性地忧虑眼神。
他的年轻一些的同事称他剃光头的举动“惊世骇俗”,可是聊天聊得兴高采烈的柳传志却根本不将这当回事儿:“史玉柱说是他说服我。其实十年前我就要剃一回光头,可是我的秘书很强势,死活不让剃,说影响企业形象。后来我就听了他,心想也许真影响。后来他不当我的秘书了,我就赶紧剃一个。这影响什么企业形象了?”真正影响的是他自己的形象:“我一个朋友看了照片说,这样子还真是不好看,不如戴一假发套。”
他对自己“商业教父”的身份很是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他都已经成为中国短暂的商业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这张老人的脸代表着从1984年开始的短暂的中国公司史;代表着典型的中国成功故事——联想集团的独立董事田溯宁曾经在柳传志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时说:“柳传志先生往那儿一坐,就代表着中国的成功故事”,因此,也让他对董事会上坐着的来自私募股权基金的董事格外有说服力;或者像彼得·德鲁克在《公司的性质》中所引用的那句曾在美国商界风行一时的话:“怀疑通用汽车就是怀疑成功”;也代表着中国式商业智慧——曾经写作过联想集团官方历史的作家凌志军写道:“如果你屈服于旧体制,你会被淹没其中,如果你公然反抗,你会体无完肤。联想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掌握了与旧制度相处的方法,同时又以惊人的坚忍、耐心和技巧与旧制度中令人作呕的弊端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新世界。”
进来之后,他就坐在这张可以容纳下二十个人的办公桌一侧的正中,双手拧在一起,低着头,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似乎感觉沉重,因而眉头紧锁。他的上半身穿着淡蓝色的短袖衬衫,扎进黑色的长裤,脚上则是不穿带的皮鞋。两只手腕一只戴着一块圆盘的机械手表,一只则套着时下流行的可以治疗高血压的黑白相间的手链。这副装扮像是一个极普通的长者,而不像中国最著名的商人。这符合他此刻颇为豁达的自我认知——他对自己“商业教父”的身份很是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他都已经成为中国短暂的商业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妥协与前进——环境与人
他的创业故事已经成为所有有志于成为商人的中国年轻人最熟知的传奇。在过去的27年中,他和他的同事们建立起了中国最杰出、同时也是最具全球声望的公司之一:联想集团。凭借着这家公司的成功,柳传志也收获了无数的殊荣。他不止一次被包括《财富》杂志和《时代》杂志在内的国际媒体列入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和全球最佳商业领袖的名单。他让跟随他创业的一大批人获得了财务自由,他也早已搬出了他经常提到的自己在东郊民巷的陋室。而且,现在看来,联想集团的故事还仅仅是这个67岁的男人意欲构造的商业王国的一部分而已。他已经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联想控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整体上市,谈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可能。尽管《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曾经比喻说,联想集团就像远飞的风筝,而风筝的线仍然握在创始人柳传志手中,但是对柳传志而言,他已经将联想集团未来所有可能的荣誉都归于杨元庆,“如果有,那也是杨元庆的功劳”,他说。他已经在考虑母公司联想控股“新的发展战略”,他认为绝大数人都觉得自己很难成功,但是“我要证明,我后面要做的事儿是能成功的”。
无论对于旁观者还是对他自己而言,今昔的对比都过于强烈,活像是一部典型的巴尔扎克式的小说: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几乎身无长物,全部的资产仅仅是自己向上攀爬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往昔的生活教给他的隐忍、坚毅以及智慧,他以此为起点就真的成就了一番值得称道的事业,像极了人们爱讲的励志故事。不同的是,当柳传志决心要摆脱过往生活的枷锁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是个通常意义上的中年人;而且的确,正如联想公司传记的作者凌志军所言,大多数中国人在这个年纪上已经告别了变化与雄心。
当我第一次在一个公开且盛大的场合听到这个备受尊敬的人大声说:“对我而言,我的前四十年的生活不值一提”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震撼与怜悯。但是随后我听到他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这样说时,我发现他对这种惊人的浪费似乎只是轻描淡写。他甚至带有一种阅历丰富者的自我满足。“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正好这个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的年龄还能做事儿。要是再晚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我就做不成什么事儿了。那我这辈子就冤枉大了。”他说。
他承认自己随后的经历的确跟个人有关,“这是性格使然,我觉得我来到人世间一辈子,还是想折腾点事儿”;但更重要的仍然是个人所处的大环境的改变,“要不是改革开放,我就永远没有办法折腾”。即使是像他这样的今天公认的强者,也需要天气变晴,才敢于外出打猎。1976年时,已经32岁却仍然一事无成的柳传志对他在中国科学院的朋友说:“这个国家,我算看明白了??空气稀薄,大家都睡着。你最先醒了,感到窒息,有一种临死前的恐惧,却发现四围都是铁壁,捶打不开。”
这种愤世嫉俗的言论毫无疑问是受到了鲁迅的启发。在对现实极度不满,而且意欲改变的人中,通常都会有两种人,一种人相信惟有通过激烈的变革才能实现对现实的颠覆与重建;另一种人却相信与之相比,谨慎地改良与建设才是改变现实的成本最小、效果也最好的途径。即使是强烈地感觉到现实对自己是铁屋般的窒息,柳传志也不是一个充满毁灭欲望的革命者——无论是自我毁灭还是毁灭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