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第一、揭秘二战抵抗运动,全面展示战争全面。
第二、分国别介绍各国战争史,重点关注普通人的战争体验。
第三、资料翔实,可读性与文献价值兼具。
|
內容簡介: |
本书关注二战正面战场之外的历史,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内容包括沦陷国家的抵抗运动、情报工作,也包括盟军国家后方人们支持战争的行为,更包括轴心国家内部人们的抗争。全书资料翔实,分门别类,再配以图表,将之前人们不够重视的战场历史揭示了出来,是一部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的作品。
这本著作既不同于那些关注二战战场上的各场战役、技术、将领及其军队的研究,也不同于那些集中于个体的领袖人物(比如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或者国家的研究,它的考察对象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和场合,在那里两种不同的战争(反对轴心帝国的战争和争取权利的人民战争)能够比较容易地被观察和辨别。
——唐尼·格拉克斯坦
|
關於作者: |
唐尼·格拉克斯坦,生于1956年,英国学者、历史学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成员。毕业于华威大学(又译:沃里克大学),现任教于苏格兰爱丁堡斯蒂文森学院历史系。曾独立出版多部世界历史与军事史学著作。
|
目錄:
|
导论
1. 西班牙:二战序曲
第一篇 、南斯拉夫、希腊、波兰和拉脱维亚:地处集团之间
2. 南斯拉夫:大国力量的均衡
3. 希腊:盟军与抵抗组织的战争
4. 波兰:华沙起义
5. 拉脱维亚:逆历史潮流而动
总结
第二篇、法国、英国、美国:盟军阵营内部的分歧
6. 法国:帝国的荣耀与抵抗的意识
7. 英国:团结的幻象
8. 美国:民主军火库中的种族主义
第三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在邪恶轴心之下
9. 德国:保守派和极端左翼力量
10. 奥地利:抵抗运动与统治阶级的投降
11. 意大利:工人阶级与两场战争
第四篇、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不一样的敌人
12. 印度:从饥荒到独立
13. 印度尼西亚:轴心国、同盟国与人民的对抗
14. 越南: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突破
第五篇、中国:两个平行的战争
结语
年表
|
內容試閱:
|
在二十世纪的各种冲突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显得尤为独特。其他的战争,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或者是阿富汗战争等等,一开始都得到了公众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被不负责任的媒体煽动起来的,一旦残酷的现实和政府的真实动机从宣传烟幕的背后显露出来,所谓的“公众支持”也就烟消云散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摆脱了这种范式,它从始至终都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其良好的声誉直至今日也没有受到玷污。
可以想见,在那些被轴心国蹂躏的国家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战败会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欢愉。但是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却发现:战争受认可的程度只有在死亡人数上升时才会逐渐增加。公众对罗斯福总统的支持率从未低于70%,然而与此同时,对和平倡议的支持率却在不断下降。
“大众观察”组织(Mass
Observation,英国的一个社会研究机构,成立于1937年)的志愿者在做民意测验的时候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英国也比比皆是。他们坚持不懈地记录下偶然听来的谈话以及深思熟虑后的公开表态。这些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早先“虚幻的战争”(亦即,公开宣称进入敌对状态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军事行动)阶段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看法:“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做些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去攻击意大利或是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旧称)采取行动”;一名观察者甚至注意到“任何有关进攻性行动的消息都能获得压倒性的拥护与支持”。如今的帝国主义者已然不需要在街头鼓噪呐喊来为他们的轰炸行动争取普通民众的经济资助,但是在1940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一个被称作“战斗机基金会”(Fighter
Plane
Fund)的组织得以创立,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募捐活动几乎涉及了每一个个人……”若干年让人精疲力竭的战争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并没有使人们的热情冷却,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消息还是在民众中唤起了巨大的狂喜:
孩子兴奋地大声喊起来:“爸爸!第二条战线开打了!”父亲急匆匆地冲下楼,一边手忙脚乱地去拧无线电广播的开关,一边急切地问:“我们发起进攻了没有?说真的,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全家人本来是要坐下来吃早餐的,但是太激动了,激动地忍不住想要冲出去——到所有能去的地方去,去敲开邻居们的大门,好弄清楚我们的进攻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大众观察”组织的问卷调查直至最后都没有显示出公众对战争的厌倦。
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苏联红军军官,德米特里?洛萨,更是把反对纳粹主义的斗争赞誉为“神圣的战争”:
战争在1942年6月22日那天向我们袭来,带来了鲜血和眼泪,带来了灭绝人性的集中营,它摧毁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悲惨的死亡……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四年当中悲愤横流的眼泪都收集起来,把它们倾倒在德国的土地上,那么这个国家将会置身于一片深沉而无边的海洋之下……
即使已经过去了7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魅力依然持续不散。就像洛萨曾经预言过的那样:“经历十代乃至百代之后,真正的爱国者仍然不会忘记这场战争。”
其他的军事事件从来没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催生了如此之多的历史研究、小说和戏剧作品。现有的战争电影中几乎有50%左右都是以二战为题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题材所占的比例则分别是12%、2%和2%;其他的题材——比如古代罗马帝国或是战争科幻作品等——构成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它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还真是令人感到惊奇。一位日本评论员关于战争中伤亡数字的看法很是值得我们警醒并铭记,他说:“我们不能把死者仅仅简化为冰冷的数字,他们每一个都曾经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不一样的名字、各不相同的长相……我的哥哥也在战争中死去,他或许只是数百万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是对我来说,他却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哥哥;对我的妈妈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长子,没有谁能替代。所以我们在编制死亡名单的时候,应当认真地、逐一地核实。”
统计数字是惊人的。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达到了2100万;长达20年的越南战争则造成了约500万人的死亡;在以美国为首的三年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失去了655,000条生命。虽然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人数尚没有确切数字,但有资料显示,至少有5000万人丧生于战火,而其中2800万是平民。中国单方面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英国和法国死亡人数的总和。
为什么这种大规模的杀戮最终并没有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声誉?原因在于人们广泛且持久地持有这样一种信念:这是一场“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正义战胜了不公,民主战胜了独裁,宽容和解战胜了种族偏见,而自由战胜了法西斯主义。特克尔(Terkel)的美国口述历史精准地概括了这种信念:
一名电台音乐播放员对此回应说,“这和你们其他的战争不一样”……这不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种观点同样也得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由衷地认同。毫无疑问,我们的敌人是卑劣和残暴的刽子手,是大屠杀的制造者。只要有这样的对立方存在,这场战争就始终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而那些有可能会抵制“你们其他的战争”的人们,也始终会不吝奉献他们热情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