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科学、文化与人经典文丛--南极夏至饮茶记——金涛散文(行走的感悟与深思)

書城自編碼: 20546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总论
作者: 金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110080085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1/2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9.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不止江湖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双城史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学文化读物,作者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理性的思维、渊博的学识、豁达的心胸、优美的文笔,成就了本书的最大特色。
內容簡介:
本书选入作者多年来创作的40余篇科学随笔及散文,内容跨越古今中外,他凭借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十年的人生积累,运用理性思维和敏锐眼光,从社会、科学、人文、哲学各个角度评说历史与现实。作品大气豪迈,朴实深厚,充满了真情实感,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的人文关怀情结及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是科学与人文完美结合的佳作。
關於作者:
金涛,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高级编辑。1940年生,祖籍安徽黟县,世居江西九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做过教员、编辑、记者、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主要作品有《月光岛》《冰原迷踪》《马小哈奇遇记》等。1984-1985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予二等功。1991年获“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1996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目錄
【上篇】
古代文明与气候变化
观海遐思
太湖忧思录
警惕生物入侵
从《风语者》想到无形的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与马镫
徐霞客与纳西族的友情
徜徉在芳香的世界
火地岛见闻
世界的末端博物馆
复活节岛之旅
追踪哥白尼的足迹
水城之夜
翡冷翠纪事
死城庞贝
沧海孤岛
徜徉在艺术的殿堂
莱蒙湖畔
细雨濛濛山中行
郁金香?风车和北海的风浪
苏伊士运河纪行
卢克索访古
寻访“太阳的子孙”
无顶之屋与爱尔尼诺
我怀念那遥远的小城
南极夏至饮茶记
登上南极半岛
纳尔逊岛的小木屋

【下篇】
故乡的随想
荷之思
石钟山访古
寻找春天的芳踪
瓷都春色
马尾沟畔利公墓
三不老胡同忆郑和
秋到白洋淀
甪直行
重游武夷山
雾啊,西双版纳的大雾
瑞丽江畔采风
梦之湖
记 花 莲
阿里山随想
內容試閱
古代文明与气候变化

新年伊始,许多媒体相继报道了一条很有趣的科技新闻:约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之间,世界范围内的干旱可能促成了中国唐代文明和墨西哥玛雅文明的衰落。有的媒体的报道更是直截了当:“罕见的季风期异常导致唐王朝统治晚期灾荒连连,进而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因素之一,加速唐朝灭亡。”这一结论是由德国、中国和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科学家们对中国南方玛珥湖和委内瑞拉海岸附近Cariaco盆地的沉积物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他们的论文发表在2007年1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据报道,中国南方玛珥湖位于广东湛江市西南18公里处的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内,湖光岩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玛珥湖。1997年,经中德科学家考察确定,湖光岩是距今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炸后冷却下沉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面积2.3平方公里,由火山口湖与火山熔岩组成,湖深400多米。湖水在四周火山堆的保护下,不受外界水系干扰,长期自然沉积形成的湖底沉积层,是十几万年地球演变留下的“天然年鉴”。研究这部“天书”,可以了解近10万年来动物的兴衰、植物的演替、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一些重大古气候突变事件的过程。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海陆变迁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伴随着地壳运动,全球的气候也发生巨变,生物界也因为环境的攺变中或进化或灭亡,不断繁衍出新的种群。不过,除了骤然出现的火山爆发、大地震、雪崩、泥石流带来的剧变而外,这里所说的变化,通常是指大范围的地理空间,其时间的跨度多数是很长的,往往是几千万年或上亿年。地质学家根据各地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生物化石等信息遗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揭开地球的变化规律,给我们描绘出遥远的地质时期地球的面貌。

这次由德国、中国和美国学者对中国南方玛珥湖和委内瑞拉海岸附近Cariaco盆地的沉积物进行的研究,通过地质记录揭示气候演变的趋势,之所以引起媒体的关注,我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于科学家通过地质记录来研究气候的变化,己经精确到一千多年的尺度,也就是说,涉及到了人类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地质学家还进一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从采集自中国湖光岩玛珥湖的沉积物中发现,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期间,亚洲夏季风变弱,发生了干旱,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唐朝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模型非常类似于同一研究小组在此之前对采集自委内瑞拉海岸附近的Cariaco盆地沉积物的研究结果,他们由此推测类似的干旱也可能发生在附近的墨西哥。在美洲诞生的玛雅文明,经过70多年的衰落,在公元830年结束了,玛雅人留下的最后石刻日历记录是公元909年。科学家认为,夏季雨水的缺少可能与这些文明的急速衰落有关。导致这两次干旱的原因可能均是向南迁移的雨季模式剥夺了整个北部回归线地区的夏季雨水,而干旱带来的灾害也成为这两种文明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自20世纪以来,对于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过去,限于科技手段的落后,更多的还是传统的观念,人们普遍以为,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按照一个经典的比喻,如果把地球诞生以来比作24小时,人类出现以来的历史不过几分钟,在这样短暂的时间跨度内,自然界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越来越多的发现证明,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尽管人类的出现只有短短的几万年,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才几千年,但是在这个时期,除了自然界本身的变化,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攺变了地球的面貌:开垦荒原,兴修水利,驯养家禽家畜,砍伐森林,兴建居民点和城镇等等,都打破了自然界固有的格局,加快了自然界变化的进程。由此,也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历史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出现以来的历史时期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其中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历史地理学包括许多分支,如历史气候学、历史地貌学、历史动物学、历史植物学以及与人文学科交叉的历史人口学、城市历史地理、疆域沿革、自然灾害等。这门学科诞生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类对自然界干预的手段不断强化,地球环境的变化日趋加剧,认识并进一步揭示人类出现以来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了。在某种意义上,开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有着“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目的,它将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舞台。这是因为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自古以来,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修撰志书的传统,各种史书方志对于气候变异、自然灾害、地域沿革、人口迁徙等均有记载,这些历史资料,加上考古发现、碑记石刻等实物,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孢粉分析、碳同位素、湖相沉积物和冰层中微量元素分析等,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以历史气候学来说,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此外,我国气候学家、地理学家对某一地区旱涝规律、冷暖变化、大雪严寒、气象灾害的历史研究,也取得可观的学术成果。读徐近之教授《我国历史气候学概述》得知,陕西气象局气象台1976年编印的《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载:“陕西全省旱灾以八和十五世纪为多,八世纪有20年全省旱,十五世纪多至28年,夏秋旱灾频率为36%,次为春旱为19%,春夏连旱也不少,为11%,秋旱不过8%。”(参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值得注意的是,
30前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科学结论(即陕西全省旱灾以八世纪为多,有20年全省旱),和这次媒体报道的中外学者对中国南方玛珥湖和委内瑞拉海岸附近Cariaco盆地的沉积物进行的研究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当然,由此是否能下断语,唐朝的灭亡和玛雅文明的消失肯定是气候干旱引起的,我没有看过原文,对此尚存疑问。不过,这无疑是颇有新意、值得关注的见解。

对古代文明的兴衰历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往往注重政治、经济、军事的决定性因素,这固然无可非议。但是也要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人算不如天算”,如果把这个“天算”撇开迷信的外衣,那么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天灾导致的人祸,或是人祸导致的天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以致影响甚至攺变历史的进程。多年前,我在本刊发表的《多瑙河畔忆匈奴》一文中写道:“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科学研究也开始用新的眼光去探究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以及民族大迁徙的问题。具体说来,发生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向汉族农业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一些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也开始关注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和环境的突然变化。由于气候干旱或者突然变得寒冷,致使草场大面积遭灾,以牲畜为生计的游牧民族面临生存的威胁,于是他们不得不向气温温和、土地富庶的汉族农业区域寻找生路,这就导致了民族间的武装冲突而爆发了战争。这种观点的提出,别开生面,启发了人们对历史研究的新思路,当然要真正证明这一点还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特别是人类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气温、降水、降雪量的逐年变化的精确数据,而恰恰是这一点,仅靠文献记载恐怕还远远不够,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测试手段。”

文中还提到:我们从古代文献的片言只语中发现,匈奴人在军事上的失利,天时不利也不容忽视。公元前71年,汉朝军队联合乌孙共同夹击匈奴,致使匈奴一部受重创。当匈奴单于统兵击乌孙返回时,史载由于天气突然寒冷,天降大雪,雪深丈余,匈奴人畜冻死无数。结果处于困境的匈奴遭到乌孙及汉军的东西伏击而遭惨败。(“元封六年冬,匈奴大雪,畜多饥寒死;诛贰师后,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本始二年,单于自将击乌孙,欲迁,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虚阊权渠单于之立,匈奴饥,人民畜产死十六七。(《汉书?匈奴传》)”又如公元46年,匈奴所在的漠北草原“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诸如此类的记载,无不使人对历史的复杂性增加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由此也可以看出,对古代文明兴衰的研究,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对于揭示历史的真相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出现的变化,除了自然界本身的变化之外,由于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有害生物物种的迁徙、疾病的传播、沙漠化、原始森林大面积消失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目前出现的暖冬、海水上漲、南北极冰层融化、高山冰川的迅速消退、埃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旱涝灾害……都在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既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更是各国政治家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现实,不可掉以轻心啊!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