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于史留名者,必有非常处。想混得好,就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努力奋斗。英雄、枭雄,好人、恶人,清忠之辈、奸邪之徒,无一例外。本书讲述了袁世凯从花花公子到洪宪皇帝的人生轨迹,是袁世凯上升路径全解析。
|
內容簡介: |
他是官二代,他是科考失败者,他是晚清重臣,他是辛亥革命最大赢家,他是洪宪皇帝,他是袁世凯。
他烧过书,从过军,当过兵,做过梦。他建班底、结人脉、观时机、重人才,经起落不放弃,一生都在向攀登人生顶峰奋斗。
百年毁誉付谁定,是非黑白莫能名。本书以晚清的风起云涌为大背景,全面解析袁世凯从花花公子成为洪宪皇帝的一生轨迹,间插各种配角的支线剧情,秉承史实,以谐趣笔法,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大历史、小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
|
關於作者: |
上官惊鸿,本名刘蜀秋,四川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混迹传媒界数年。喜爱历史,热衷写作,对晚清民国史有些许研究和心得,多一孔之见,聊博一笑,当真不得。
|
目錄:
|
童年光阴的故事
他叔爷爷很牛
他嗣父也很牛
没中秀才的命
在军中混出了点名堂
朝鲜不是我的家
生擒朝鲜老大
当上了营长
处女作打败了日本鬼子
成了朝鲜太上皇
再见,朝鲜
甲午战争
小站,梦开始的地方
差点当了洋买办
小站练兵,一个时代的开始
各方豪杰纷至沓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始出处
戊戌变法,一场游戏一场梦
康有为演义公车上书
投资买官
戊戌六君子就义
义和团刀枪不入
庚子之乱,国破山河在
装傻戏团民
义和团的克星
义和团大闹北京城
老佛爷西逃保性命
接过李鸿章的枪
直隶总督,当个好干部
张勋很会混
盛宣怀怀璧其罪
穷怕了的奕劻
中国第一支巡警部队
慧眼识得詹天佑
一通恭维,与张之洞化敌为友
盛宣怀的红颜祸水
军权尽在我手
中国第一次现代化野战演习
岑春煊单挑奕劻
吴越刺杀五大臣
直隶新政,走在全国前面的改革
官制改革,斗争很激烈
军权旁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生存而战,斗垮瞿鸿禨、岑春煊
军机大臣,高处不胜寒
让李莲英成为好友
五十大寿好风光
慈禧死了,日子难过了
保得了命保不了官
皇族内阁粉墨登场,玩笑开大了
保路运动,压垮大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山再起,袁世凯逼清室退位
武昌起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请我出山不容易
汪精卫和陈璧君的浪漫爱情故事
坐上总理宝座
南北和谈,形势站在了袁世凯这一边
孙中山上位,袁世凯很生气
王府井遇刺,因祸得福
中国没有皇帝了
得陇望蜀想称帝
与孙中山暗中较劲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总统和总理,不是一条心
为了黎元洪,杀了张振武
沈佩贞真乃奇女子
宋教仁遇刺——最大的一场灾难
孙中山输掉二次革命
蔡锷进京
当选大总统
请章太炎读书
炮制约法
遗老为我所用
复辟风潮来得快去得急
陈宧入川,一着妙棋
从“二十一条”到“一十二条”
皇帝迷梦
扯虎皮拉大旗
洪宪皇帝,过把瘾就死
筹安会六君子
排除万难当皇帝
天皇帝梦醒
烟消云散
|
內容試閱:
|
出征之前,袁世凯难掩兴奋,给二姐袁让写了一封信,说是“弟限于资格,中原难期大用。抵高丽,能握兵权。”
这时候袁世凯将满23岁,他是个极自信的人,风高浪急,虽不知是否一路顺风,但此去朝鲜,他相信自己会一帆风顺。
一路无话,庆军顺利抵达仁川,吴大帅下令一营为先锋营,迅速抢滩登陆。庆军士兵平时疏于训练,虽驻扎在海边,并不习惯乘船,晕船者众,此时大都躺在船舱里懒得动弹,先锋营管带(即营长)拿手底下的兵爷没有办法,遂来到旗舰面禀吴大帅,说弟兄们正晕着呢,不如让大家歇一会儿等缓过劲来再登陆也不迟。
吴长庆大怒,当即宣布该管带下课,再环顾四周,问了一句:“谁愿接这个位置?”袁世凯立马跳了出来,单膝下跪,抱拳开口:“小侄不才,愿统带此营。”张謇适时出列,力保袁世凯,吴长庆遂不再考虑,只命令他赶快带兵登陆,袁帮办就此如愿以偿,成为堂堂袁管带。
消息传来,船舱里登时乱作一团。这袁管带是个敢杀人的煞星,先锋营的士兵哪敢怠慢?纷纷起身,立等新官训话。
袁世凯来后,一句废话没有,只说抓紧准备,限两小时登陆上岸,违令者斩!
没用两小时,队伍已登陆成功。吴长庆深为满意,对身边的张謇说:“慰庭真不错,不负张先生识拔,我应向张先生道谢!”
等大军全部上了岸,袁世凯前来请示吴长庆接下来的任务,吴长庆指示他带先锋营在前面开路,向汉城进军。张謇在旁边说了一句:“慰庭好样的,好好干!”
袁世凯对着张謇一鞠躬,回道:“多谢季翁栽培!”张謇一愣,心想半天之前自己还是老师,怎么现在就成了季翁了?
张謇字季直,所以吴长庆常称他张先生,有时也称季翁,都属尊称。但虽是尊称,某翁毕竟是平辈之间的称呼,学生突然间如此改口,张謇一下子还真有些不习惯。
袁世凯初掌兵权,没工夫体会别人的感受,早已领兵前行而去。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手底下个个规规矩矩,行军异常顺利。
不过士兵们虽然怕袁世凯,对他的任何指令都不敢违拗,但毕竟平时野惯了,不可能一下子立地成佛,再加上琢磨着袁管带并没有明令不许抢劫朝鲜百姓,所以某天晚上宿营的时候,就有7个士兵跑到邻近的村子里,很抢了些鸡鸭鱼肉回来改善伙食,更有甚者,村里还有姑娘被强奸——确实,袁世凯训话的时候,也没要求手下不许强奸妇女。
当时就有村中长老告到军营里来了。袁世凯闻听此事,勃然大怒,当即带人调查,几分钟就查清楚了真相。7个闯祸的士兵五花大绑跪在地上,还不忘为自己开脱:“管带并没有下令不许偷窃,不许强奸……”袁世凯鼻子都快气歪了:“最基本的礼义廉耻,这也需要重申?军令如山,来人,把这几个王八蛋拖出去斩了!”
第二天袁世凯命令副官带队继续前进,自己则带着几个卫兵原地等候吴长庆的大军。等大军一到,吴长庆的帐篷刚搭好,袁世凯即已拎着7颗人头前来求见。
等袁世凯讲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吴长庆虽然内心微有不悦,却也不禁连声夸奖:“不愧是将门虎子,慰庭,你好好干!”并给他升了官,让他总理前敌营务处,袁世凯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庆军的参谋长。
也许是官升得太快,有人不服,便写了首打油诗大加挖苦:“本是中州伪秀才,中书借得不须猜。今朝大展经纶手,杀得人头七个来。”
袁世凯正当志得意满之际,忙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思去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他只当没听见,该干啥还干啥。
大军一路没遇到抵挡,兵抵汉城郊外后,吴长庆召集重要会议,参加者只有三个人:吴大帅之外,就是丁汝昌和马建忠。讨论的是如何落实张树声张大人指授的方略:把李罡应请回中国,平息兵变,帮助李熙执政。
要把大院君李罡应请走谈何容易?三人想法一致:既然不能硬来,则不如诱捕之。
于是第二天,三位大人进城入宫拜会李罡应,说明此来朝鲜,为的是保护侨民并防范日本人,绝不会干涉已成之局,您老人家尽请放心。会谈的气氛相当友好,
告别时吴长庆邀请李罡应第二天出城检阅庆军,李罡应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第二天老先生果然来了,随同来的还有一队卫队。吴长庆三人忙把他迎入大帐之中,全副武装的卫队则肃立营外。这时袁世凯带人来了,很礼貌地邀请大家去不远处的帐篷坐坐,到了地方,酒肉早已准备齐全,袁世凯吩咐手下:“你们给我陪好这群爷。”
手下人都是经过挑选的,赶紧一对一地招呼朝鲜人坐下,端起盛满酒的碗,开口就是:“哥们儿,我敬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那帮朝鲜人一看,酒是好酒,另外泡菜、牛肉、五花肉通通管够,这要是不喝,那不是不给对方面子,是对不起自己的肚子!帐篷里顿时热闹起来,最后是朝鲜人对着中国人劝酒:“喝!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袁世凯得报卫队那边差不多了,立即带人按约定闯入中军帐,架起李罡应就把他塞进准备好的小轿子里,由丁汝昌带人护送到马山浦,乘军舰解往天津。
此时李鸿章已经回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他吩咐直接把李罡应押往保定软禁起来,地点选定著名的莲池书院。李鸿章命令正定县知县张是彝好生看管,张县令不敢掉以轻心,让正在莲池书院读书的儿子张一麟,亲自带人负责具体事宜。
诱捕完李罡应,接着就该平叛了。叛军群龙无首,轻易即被荡平,李熙再次被扶上大位。这时日军也开到了汉城,见到局面已定,不好乱来,便由驻朝公使和朝鲜政府签订了《日韩济物浦条约》,条约规定韩国必须惩凶、赔款、道歉,并同意日本驻军一个连保护使馆。
清廷见日本驻军了,怕朝鲜再乱,干脆命令吴长庆也带兵驻扎下来,袁世凯自然也就留在了朝鲜。
李熙被扶正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派人把闵妃接回宫来。
袁世凯是做过功课的,早就把朝鲜各主要人物的政治行情摸得清清楚楚,知道闵妃相当于大清国的慈禧她老人家,怠慢不得。
闵妃刚一回宫,就有探子报给袁世凯,袁世凯一刻也没耽误,立即进宫向她道贺,抢了个头彩。
这是李熙、闵妃夫妇接见的第一个庆军将领,袁世凯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诉这一次平叛的经过,少不了把自己大大夸奖了一番;国王夫妇饶有兴味地听着,不由得对眼前这位年轻的袁将军刮目相看。
告辞之前,袁世凯大包大揽大献殷勤,只说王宫的安全国王殿下不必牵挂,一切有我,令李熙夫妇大为感动。
过了几天,李熙夫妇设宴答谢清军,袁世凯被安排和李熙、闵妃、吴长庆、张謇等一起坐在首桌,很是风光。
接下来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吴长庆奏报给李鸿章的叙奖名单列了一大堆,其中以袁世凯居首,吴大帅对他的考语相当有力:“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砍剿,尤为奋勇”,建议奏报朝廷给予褒奖。
李鸿章之前看战报,“袁世凯”三字屡屡出现,本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见吴长庆如此推崇,更使他心生好感,就在给朝廷的奏请奖励有功人员名单中,浓墨重彩地写上了袁世凯这个名字,并称他“治军严肃,剿抚应机”,建议升为候补同知,并赏顶戴花翎。
朝廷很尊重李鸿章的意见,袁世凯就升为了五品同知。同知这个官,别称司马,所以从此袁世凯又常被称作“袁司马”——当然不会有人傻乎乎地叫他“袁候补司马”了。
……
|
|